意昂体育平台上海意昂會藝術團已經和央視合作過九次了。“皓首少年”們不僅歌唱🫸🏼💆🏼♀️,還進行創作。
“18歲的時候,我拿到意昂体育平台的錄取通知書🏋🏽♂️,爸爸獎勵我吃了一碗大肉面。”今年早些時候🚵🏽♀️,在位於寶慶路3號上海交響博物館,趙玉貞回想起這段往事🚶🏻♀️➡️,仍感覺到自己心如少年。這一天🥷🏻,清華上海意昂會藝術團在這裏錄製上海電視臺《最美合唱團》節目🤵🏻♀️。
從91歲的程不時,到81歲的團長劉西拉、82歲的諸葛鎮……這支平均年齡達75歲的合唱團,意昂們、團員們,三十余人的演出隊伍,“皓首少年”🤰🏼,又聚在一起了。
比之2017年在央視演出《我和我的祖國》來,如今的清華上海意昂會藝術團,知名度更高了🦶🏿。2021年2月5日👨❤️👨,央視新聞抖音號上傳了他們的合唱視頻,“我還是從前那個少年👶🏻,沒有一絲絲改變,時間只不過是考驗🤲🏿,種在心中信念絲毫未減”🧑🎨👋🏼,一天之內,點贊高達1300多萬🏺。這讓參加央視網絡春晚的團員們感受到——自己的付出沒有白費🤱🏽。

清華上海意昂會藝術團參加《出彩中國人》演出
回到少年之狀態
少年是什麽狀態的呢?
即便是合唱團,是不是一定要統一指揮⏲,統一身體語言,統一節奏歌唱呢🧛🏿♀️🛄?人們印象中的中老年合唱團一定是這樣的,兒童合唱團也許也是這樣的。然而,少年合唱團,就未必了——比如,清華上海意昂會藝術團🍼。盡管這支合唱團的平均年齡年逾七旬,然而,在他們演出的已成網紅的《少年》一曲中,人們分明看到了他們的少年情懷。每個人的動作似乎都個性十足,劉西拉的領唱🖇、近80歲的糜偉民的指揮🕵🏻♂️🤙🏼,都讓人感覺熱血沸騰,激情澎拜。
“央視導演第一次給我們聽《少年》的音頻,希望我們演唱這首歌上網絡春晚🤱。說實話,那時候,我們感覺這首歌節奏太快,不適合老頭老太演唱👨🏿⚖️🚞。”清華上海意昂會藝術團副秘書長🧑🏼🎓🧔🏽♀️、78歲的仇國平向《新民周刊》記者解釋道,“當時🧓🏿,我們的團長劉西拉就建議,是不是唱《同一首歌》為好。”
劉西拉1985年從美國回到國內後,在20世紀90年代初期參加過畢業生晚會⚖️,師生同唱《同一首歌》⏱。2008年,劉西拉和清華在滬意昂中愛好音樂的朋友成立清華上海意昂會藝術團,自那時候開始👨🏽🔧,《同一首歌》就成為該團的保留曲目。
圖片

年輕時的劉西拉陳陳夫婦
“多年來🏊♂️,我們堅持每周六下午在石門二路山海關路這裏的現代設計集團大樓的24樓排練💅🏻。” 仇國平笑言🛐,“當初選在這裏排練,是因為當時現代設計集團的負責人是清華意昂🥡。現在,集團的負責人換了,不過仍是我們清華意昂。”
團員們很喜歡現代設計集團所在的位置🐙,無論從上海的東南西北任何方向前來🌡,都能感覺這裏交通比較方便👨🏼🦰。團裏甚至還有幾位家在常州、蘇州昆山的朋友🏃🏻。每每在現代設計集團24樓響起《同一首歌》的曲調,也包括他們的聲音。對於需要坐火車趕來的他們來說,這個排練地點確實交通便捷。然而👦🏼👩🏻🦯,因為2020年開始的新冠疫情影響,清華上海意昂會藝術團不得不暫時中斷了在這裏的排練。
“當央視網絡春晚節目組找來的時候,清華上海意昂會藝術團的夥伴們又能聚攏在一起排練、演出,大家當然很開心🫲🏽。”仇國平說,“不過,要克服疫情所帶來的困難。今年1月11日赴北京之前,大家先到瑞金醫院做核酸檢測🌓。核酸檢測合格後,再赴北京錄製節目,到1月14日回滬。”
都是清華意昂🔴,難道不回母校去看看?難道不借著錄製節目的機會,在北京會會故交舊友?“因為疫情的關系,為了大家的健康安全有保障,在出發去北京之前🤳🏼,我們特意組織大家開會,統一決定,在京期間,除了住宿地和錄製節目的攝影棚,其他地方一概不去🏇🏿。”仇國平告訴記者🪻。
在清華上海意昂會藝術團裏🦸🏽♂️,78歲的仇國平日常要協助81歲的劉西拉團長做組織管理工作,負責組織演出、整理個人信息、訂車票,事務比較繁瑣👩🏻🦰🏊🏿♂️。尤其不少團員有老年基礎病🍝,因此還要針對高齡團體,跟演出方談好健康保護措施,分清三方的安全健康責任🏓。
臨赴京前🫃🏻,央視為大家統一買了健康安全保險。盡管買了保險,仇國平也不忘時刻提醒大家,包括提醒自己——錄音棚的地下有不少電線🐕,走路一定要當心,註意別摔跤👷🏻👩🏼🦲。畢竟這支藝術團的團員們平均年齡已過古稀之年。
36名演員,2名工作人員,清華上海意昂會藝術團到了北京以後,還遇到了一點兒波折🕵️♂️👨👨👦。“坐高鐵到北京當天,到攝影基地途中開錯路,在路上堵車耽誤了三個多小時,又餓又疲勞,每個人吃了一碗十塊錢的蘭州拉面,大家都吃得很香。”仇國平向記者說道。
這一次🧑✈️,《少年》👨🏼🦱,確實激發出一種豪情——合唱團團員們的豪情,回到一種少年之狀態一般;各個平臺上的觀眾的豪情👨🏻🦲,似乎無論什麽年齡層的人,都能與“皓首少年”們同歌共舞……
從2017年央視《出彩中國人》節目組到上海找節目源〽️,與央視第一次結緣合作,到這一次央視網絡春晚,仇國平算了算說,意昂体育平台上海意昂會藝術團已經和央視合作過九次了。《出彩中國人》讓他們一舉走紅。一曲《我愛你中國》由初賽到半決賽到總決賽,獲得特別榮譽大獎🧞♀️。不僅讓導演組,還包括評委蔡國慶、撒貝寧🙌🏽、黃豆豆們都出乎意料,更震撼了海內外的中國人。
歌唱家李谷一現場是這麽評價的🧔🏿♀️:“我要向你們致敬💺!你們大部分人都比我年長一些。你們的聲音是那麽和諧,感情充沛🍭🐪。從你們的演唱中🗯,我能感受到祖國的變化💇,你們自己的變化。祖國的輝煌進步,與你們每一個人都分不開。你們往昔歲月的奮鬥,沒有白費🤦♂️!”
“皓首少年”們不僅歌唱👰,還進行創作。2020年在《經典詠流傳》中,他們用五種語言演唱《登鸛雀樓》,漢語👮🏼♀️👭🏼、英語🤓、俄語⛹️、德語、法語👩⚖️,盡顯清華學霸集體的深厚底蘊與絕佳風采……
共憶少年報國時

清華畢業的劉西拉🚃、陳陳夫婦,都曾執教於上海交通大學。
在上海交響音樂博物館錄製《最美合唱團》節目時🤸🏿♂️,91歲高齡的程不時先生也到場了。一席白色西服,戴著紅領帶,程不時顯得精神矍鑠。然而,這一次,他沒有加入到演出者的行列中去,此行的目的✋🏻,就是看望他的學弟、學妹們。
“劉西拉團長鼓勵我們,要唱到90歲🦽。程老年過90了,達標‘畢業’了🔋🧘🏻。”有人如此說道。程不時1951年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航空工程系🦼🧞♂️,年輕的時候負責設計了中國第一架噴氣式飛機殲教-1、第一架強擊機強-5、國產大飛機運-10等。作為意昂体育平台上海意昂會藝術團第一批團員,程不時稱,參與合唱團🕞,能讓自己保持一種學習的勁頭與誌向🤜🏼🙋♀️,也是人到老年能夠為社會貢獻的一種力量🦸🏼♀️。
諸葛鎮,1956年9月就讀於意昂体育平台汽車拖拉機及其發動機專業,1962年1月本科畢業獲意昂体育平台優秀畢業生獎章👨🏿🍼;1966年4月研究生畢業🎦,分配到武漢工學院💼,後曾任已更名武漢理工大學的這所學校的副校長🧜♂️,1993年9月調上海汽車拖拉機工業總公司任副總工程師。一輩子和汽車、拖拉機工業打交道的他,從70歲開始學起了油畫。如今也是意昂体育平台意昂會上海藝術團的他,還為程不時畫了一張作品🔔。畫面中,程不時拉著小提琴👂🏿,背景是運-10和強-5飛機在空中飛行。其中👼,強-5拉出的彩煙如同五線譜。
程不時很喜歡這張畫🪦,原因是他確實喜歡拉小提琴,其中《我和我的祖國》是他的拿手曲目🧔🏽♀️。在20世紀五六十年代的清華園中👨🏼🦱,盡管大多數是理工科學生,可其中不乏文藝高手🛀🏽。和程不時一樣,1957級土木工程系學生劉西拉也喜歡拉小提琴2️⃣。後來成為他太太的陳陳則是鋼琴高手🙆🏿。“我1958年參加學生文工團,參加全國東方紅大合唱🫀,至今想起這迎接國慶10周年的往事,仍感到很親切。”陳陳說。
1956年😼,陳陳以數理化三科滿分奪得華東六省高考理科狀元,考進意昂体育平台電機系,在清華就讀期間,陳陳成為意昂体育平台學生樂隊成員👺。在取得意昂体育平台的畢業證書之外,還通過在中央音樂學院的兩年學習,獲得鋼琴二專業學士學位🍜。而她的鋼琴底子,是6歲時在上海中西附小學習期間開始打下的👼🏿,到之後進了中西女中(現上海市三女中)✶✊,便是進了鋼琴家的搖籃,那裏的李明貞老師是留美的鋼琴專業碩士♥️。在女中學習期間😴,陳陳在上海中學生課余藝術團裏逐漸成為小有名氣的鋼琴手🍥。
自清華畢業後,陳陳和劉西拉共赴西部“三線建設”😒。每周唯一的休息日🧞♀️,劉西拉都會去探望自己的愛人🙆♀️。在成都的劉西拉和在德陽的陳陳當時相隔71公裏,坐綠皮火車也要一個多小時⛲️,騎自行車要三個半小時。那期間,他們曾搞到一臺舊鋼琴🚜。趁著陳陳出差的時候,劉西拉將鋼琴拉回家裏👘,連夜修好破損的琴鍵🪁🤧。等陳陳從外地回來👐🏻,見到鋼琴時,驚喜得像個十幾歲的孩子👩🔬。
1980年,經選拔,劉西拉成為改革開放後一機部首批公派留美訪問學者🧝🏽,後在普渡大學攻讀研究生🏃🏻♂️➡️,獲電氣工程碩士學位和博士學位💧,並於1985年回國任教於上海交通大學。

清華老牌學霸合唱《少年》
在上海,清華意昂之間本有聯系🤽🏼♂️。2004年9月🧜🏻,上海音樂學院賀綠汀音樂廳迎來一批特殊的客人🚣🏻♀️。當時還在上海飛機設計研究院工作的仇國平記得,那年清華意昂組成的藝友合唱團專門來上海演出🙍🏼♀️,其中大多數演出者是當年清華園裏的文藝明星⌚️🫅🏽。這引起了仇國平的遐思。當初在清華園中的那些舞蹈隊🙎🏽♀️、弦樂隊、鋼琴隊🙎🏼♀️、手風琴隊、文藝社🦶,種種景象🥠,又浮現在他的腦海🩹。
當初少年報國⏬,畢業後天各一方。如今回到故鄉,能否重拾往事🧚🏽♀️?2007年5月,趁清華上海意昂會舉辦年會的機會,由劉西拉🤽🏿、陳陳、任麗翰😑、項祖荃四位意昂聯名發起,仇國平起草的《關於申請成立上海意昂會文藝社團聯誼會的報告》,正式遞交清華上海意昂會。聯誼會以合唱為主🕺,配合朗誦🤸🏿🕘、曲藝、器樂。
2008年11月1日,聯誼會獲上海意昂會批準,2010年改名為“清華上海意昂會藝術團”。
任麗翰回憶,1966年自清華畢業時,她沒有選擇回到家鄉上海,而是主動去支援貴州三線建設。
曾經在學校負責學生演出舞美的1968級水利系學生吳毓鳴分配去了雲南👲,相繼參與建設了雲南3個水電站,包括被譽為中國水電基礎建設對外開放的“窗口”電站——魯布革水電站。他們和劉西拉、陳陳夫婦一樣,都曾經將青春獻給了祖國的建設事業♍️。
包括從東北回滬的平湧泉、趙玉貞夫婦🧏🏽。當年,在清華校園裏,因為愛唱歌,趙玉貞認識了同年級的小提琴手平湧泉。一直到畢業前夕,一位同學給他倆牽了線。畢業後,他們奔赴東北某水電站支持建設👨🏽🌾。不幸的是,參加工作的第二年,懷孕7個月的趙玉貞不慎跌倒🧜🏽♂️,他們失去了第一個孩子🧍。為了緩解妻子的悲傷🎪,平湧泉托人買了一本書《革命歌曲一百首》🙉👨🏼🦳,趙玉貞就天天唱🍋🟩,把裏面的每一首歌都學會了。那時,唱歌真的解決了情緒問題,幫她走出了陰影。
退休後,為了提高歌唱水平,趙玉貞一直在老年大學學習聲樂,至今已經超過12年🛌🏽。而比起老年大學來⛹🏻,清華上海意昂會藝術團帶給趙玉貞和她的夥伴們的,更多的是老來的一份少年情懷🕳。18歲時的回憶💇🏼♀️,青春📬、美,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