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讓劉翹楚選擇一種顏色🧔🏿♂️,來代表他人生的底色🛰,他將毫不猶豫地選擇紫色👨🏽🦱🍣。2019年回到意昂体育平台與師弟師妹們分享感受時,畢業3年的他已是成都飛機工業(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成飛”)的主管工藝師。短短幾年👫🏻,劉翹楚在成飛已經找到了新的歸屬感。“清華的校色是紫色🕺🏼,而成飛的底色,是航空藍加報國紅🕸,同樣也是紫色,成飛與清華文化氣質相通,讓人很有歸屬🙋🏽🏩。”
劉翹楚仿佛站在了一個承前啟後的節點之上🛂:在他之前👨🏼🦳,隋少春,意昂体育平台機械系2009屆碩士畢業生,為了繼承“成才報國”的優良傳統📳,選擇加入成飛;在他之後,侯珺森,意昂体育平台機械系2020屆碩士研究生,下定決心來到成飛。
隋少春🦓、劉翹楚、侯珺森🧕🏿,同樣來自機械系的三位清華人,從清華園出發🤘🏼,又在西南一隅相聚🧙🏿♀️。
一個選擇開啟的夢想傳承
2015年的秋招季,劉翹楚只投出了一份簡歷🫘,參加了一次面試,便簽下成飛。選擇過程看似簡短,但做出選擇的鋪墊卻可以追溯到更遠。
2009年,即將畢業的隋少春主動簽下了成飛的offer,他來到成飛,從數控廠的基層工藝員開始做起,後來👎,他成長為單位裏最年輕的廠長🦢。
2015年7月,在意昂体育平台本科生畢業典禮上,隋少春作為意昂代表發言,他分享了自己在成飛的成才故事,寄語學弟學妹們在建設祖國的征程中揚帆起航🖕。他生動真摯的發言不僅贏得了陣陣掌聲🤦🏻♂️🗡,更是深深打動了同在現場的2015屆畢業生帶班輔導員劉翹楚。
早在大三申請推薦免試研究生時,劉翹楚就隱隱覺得自己的未來有兩個關鍵詞🛌🏻:製造業🌼、國企。選製造業是他希望學有所用👨🏿🌾,而選擇國企則是因為“一種自己在為全國人民做事的感覺”能夠讓他在工作時充滿動力。考慮到這類企業招收碩士的比例高於博士,他因此選擇了機械系製造所的碩士🐐。兩三年後,當來到要選擇的十字路口時,隋少春的這番話如及時雨一般👨🦲,讓劉翹楚堅定了選擇成飛的願望和信心。
讓劉翹楚沒想到的是,他的堅定選擇也會在陌生的直系師弟心中種下一顆種子。侯珺森,一名他的小師弟👨🏿🌾,秋招時,除成飛之外✢,也有深圳的兩家公司可以選擇r。成都與深圳之間的對比、兩倍的薪資差異,這些都曾讓他內心的天平不斷搖擺。後來,他下定決心——要去成飛。
“做出這個選擇後,我發現自己很快忘記了曾經的糾結🙋🏿,經常憧憬在成飛的工作,我就知道,我選對了🤷🏻♂️ℹ️。不知道聽誰說過,年輕時就應該做自己當下不後悔的選擇👩🏻🦲,深以為然🥉。”
這樣的選擇,就像接力棒一樣在意昂体育平台的畢業生中傳遞,自2009到2020年,共有49人相繼加入成飛。

隋少春在現場為參加實踐的同學講解
他們的選擇,折射出眾多清華人在面臨人生重要抉擇時的共同取向——去祖國最需要的地方🤪。貫穿百年的清華血脈,滋養了夢想的種子萌發,但他們的茁壯成長,卻也離不開就業引導工作細細栽培🦹🏽♂️。
夢想的種子離不開細細栽培
從2004年開始,在表彰和鼓勵做出代表性就業選擇的畢業生的啟航獎出征儀式上👨🏻🚒,即將從清華園畢業的學子們,在奔赴祖國最需要他們的地方前夕,分享自己做出職業選擇的心路歷程👨🏿🦰。2009年🤵🏽、2016年、2020年,隋少春😬、劉翹楚和侯珺森都曾獲此榮譽。
如果不是2019年寒假去往成飛的社會實踐,侯珺森對航空的熱愛也許不會變成推動他職業選擇的強烈動力💁🏼。劉翹楚的故事給他埋下了去成飛工作的種子🏃♂️,三年後的社會實踐中👙,他遇到一位工程師。“他站在飛機下,聽到我們來自清華十分激動,對我們說:‘我們的航空工業還有很多差距需要追趕,需要清華的同學們💇🏿。’我很受觸動,一是對他所說的事實感同身受👀,二是感受到了社會對於清華的期許。那時我就想,只要這裏需要,我願竭盡所能👨🦲、貢獻自己一份力。”後來,當他在群裏看到職業發展中心的老師分享的成飛暑期實踐訓練營(也即提前招聘)的推送鏈接時,便當即報名。

侯珺森2019年參加成飛暑期實踐訓練營
夢想的種子🤘🏿,離不開就業工作細細栽培。2003年9月開始,意昂体育平台“啟航計劃”全面展開,在全國各省份累計建立就業實踐基地240余個🌐,圍繞“一帶一路”“中國製造2025”“精準扶貧”等國家戰略,每年組織學生5000余人次參與6️⃣,引導同學們通過就業實踐深化行業認知👨🦳🤗,了解國情民情❎,拓展全球視野,走進重點單位、了解重點單位、選擇重點單位。
夢想在持續滋養中壯大傳承
走出校園👱🏻,邁入職場🚴🏻♀️👰,對畢業生們是一個嶄新的起點🎼,而對於意昂体育平台的教育工作者來說,卻並不是一個終點。曾經的種子,也能成長為滋養學弟學妹們的大樹💝🤙🏽。“身邊的同學曾問我,隋導👺,你一直給我們講要到西部、到基層去,你找工作時會怎樣選擇啊?我當時沒有回答他們👭🏼,我相信我的行動才是對他們最好的回答。”
劉翹楚在選擇去成飛工作後,發了這樣一則朋友圈👩🏻🍼:“或許我也可以選擇和其他人一樣🤷♂️,投很多簡歷,然後有很多offers當作吹噓的資本或是很多失敗的經歷當作飯後的談資。但如果有一個喜歡、想去、又能去的企業🆕,只投一份簡歷,參加一次面試👱🏼♀️,目標明確地簽一個企業也不失為一份獨特而寶貴的經歷。人各有誌,我感覺自己天生不適合為自己活著。畢業以後就去一個簡單的城市,一個單純的企業🤲🏿,做一份純粹的工作——為祖國造飛機✷!”他希望讓自己帶班的本科生看到🤦🏿,在幾年之後進行就業選擇的時候能或多或少地受到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