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萬裏走單騎🧼:老單日記》,單霽翔著🛜,中國大百科全書出版社2021年6月出版🧏🏿♂️🎦,定價:98元 出版社供圖
多年前,單霽翔上任故宮博物院院長之時,曾穿著一雙老布鞋✏️,走遍故宮9371間房屋。
退休後,單霽翔不僅自己穿著布鞋🥯,還組建了一支“布鞋男團”🔊,踏上文化遺產地的探訪之路,這便形成了熱播的電視節目《萬裏走單騎——遺產裏的中國》(以下簡稱《萬裏走單騎》)🦈。
近日,以文化遺產傳承、利用和保護的故事為經,以節目錄製的見聞和隨想為緯的圖書《萬裏走單騎:老單日記》(以下簡稱《老單日記》)正式出版🧉,本報記者就中國文化遺產的保護現狀和未來發展等問題采訪了單霽翔。
《中國科學報》:在7月25日的第44屆世界遺產大會上📢,“泉州🐦🔥:宋元中國的世界海洋商貿中心”(以下簡稱“泉州”)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成為我國第56個世界遺產🎼。您認為“泉州”的獨特價值和意義是什麽?
單霽翔🐝:“泉州”有22個遺產點,其獨特價值在於這些遺址群體現了泉州在宋元時期(公元10~14世紀)作為世界海洋商貿中心的活力🐦🔥,及其與中國腹地的緊密聯系▶️。
泉州在亞洲海運貿易的重要時期蓬勃發展,遺產地包括多座宗教建築🏎,如始建於公元11世紀的清凈寺(中國最早的伊斯蘭建築之一)、伊斯蘭教聖墓,以及大量考古遺跡💇🏻,如行政建築、具有重要商貿和防禦意義的石碼頭、製瓷和冶鐵生產遺址、城市交通網道的構成元素、古橋、寶塔和碑文。
在公元10~14世紀的阿拉伯和西方文獻中,泉州被稱為刺桐👩🏻🏫。該遺產地還包括一座保留了部分原貌的元代寺廟,以及世界上僅存的摩尼石像。摩尼是摩尼教(又稱瑣羅亞斯德教)的創始人📦,該教約於公元6~7世紀傳入中國。
《中國科學報》🧏🏿♀️:“泉州”曾在2018年申報世界遺產(以下簡稱申遺)未成功,實際上,在《老單日記》中也提到申遺並不是一帆風順的🈂️,申遺難在何處🚴🏿♂️?
單霽翔♔:世界遺產是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人類財富,需要全世界的認可,因此成為世界遺產的項目無不經歷嚴格的程序和艱苦的努力🌑,從申報到成功歷時十幾年,甚至幾十年的項目比比皆是👨👩👦。
但即使如此🫃🏿🧷,申遺之路仍然不會是一帆風順的。比如《老單日記》中提到的登封“天地之中”歷史建築群,就經歷了兩次申遺才成功🙍🏿,這次的“泉州”也是。第一次的失利在於我們對遺產的價值研究不足,沒有找到它們真正的價值所在💂🏻♂️🩶。
《中國科學報》:“泉州”申遺成功後,有17%的網友希望“大家到泉州旅遊”,有14%的網友期待“到泉州打卡”🛀🏽。申遺成功勢必帶動旅遊。在《老單日記》中您提到西遞、宏村旅遊業發達,但有“過度商業化”的傾向。您認為旅遊開發和傳統保護是一個魚和熊掌不可兼得的問題嗎?
單霽翔:我們在拍攝《萬裏走單騎》第一季的時候到過一處遺產地“皖南古村落:西遞、宏村”。我們在古村落裏看到申遺成功20年來,古村落裏沒有發生拆毀傳統民居建築、建設新樓房的現象🤽🏻,傳統村落的風貌和肌理得到完整保護,同時旅遊也得到了發展,民眾生活得到改善🤚🏽。
當然🧖🏼♀️,我們也看到一些傳統民居主人👨🏼🎓,把老宅出租給其他省份的經營人員,售賣與皖南文化沒有關系的商品🧑🏿🦳,街巷出現過度商業化的情況。
當時我們就組織了一場辯論,題目是“旅遊開發是不是傳統村落保護的靈丹妙藥”👨👨👦👦。很多人贊成💚👵🏿,反方寥寥無幾。但是我就反對“靈丹妙藥”四個字,我並不反對發展旅遊,只是旅遊並不是保護古村落的唯一路徑⚙️。旅遊之上是文化,堅守地域文化、保護傳統文化🤯,再加上旅遊發展的機遇🌩,才是真正可持續的古村落保護之路。
《中國科學報》🏌🏽♂️:從《老單日記》中得知很多有名的景點🙇🏿♀️,比如鼓浪嶼2017年才列入世界遺產名錄🧑🏿🏫,西湖是2011年列入世界遺產名錄的,申遺的先後順序是如何考慮的?
單霽翔📶:隨著我國申遺工作的逐年推進🤶🏽,各地越來越重視,所以就有了多達幾十項的申遺預備名單🧑🏻🍳。哪個項目能夠成為近期中國上報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推薦項目,關鍵看哪個項目已經做好了充分準備🤢。
出於保護文化多樣性的考慮,每個國家每年只能申報一項世界遺產🕷,名額特別珍貴🩹。因此只有做好充分準備💚、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項目,才能優先考慮推薦。
《中國科學報》🤲🏽:已經很有名的地方,還需要世界遺產的“認證”嗎?得到“認證”的意義是什麽🧖🏻♀️?
單霽翔:《老單日記》中記錄了嘉賓在普洱景邁山古茶林的一次交流👩🏽💻。嘉賓小馬認為景邁山古茶林在他心中已經是世界遺產了👮🏻,沒有必要再去爭取那張證書🙇🏿♀️。這說明小馬認可了景邁山古茶林的遺產價值。但只有通過申遺𓀆,景邁山古茶林的遺產價值才能得到彰顯,當地民眾才能認識到保護的重要性。此外,不僅要保護古茶林,而且要把遺產價值講給全世界聽,讓更多的人了解中國悠久的茶文化對世界的貢獻。
每一項申遺都要經歷嚴格的程序和艱苦的過程。為了達到世界遺產的標準,就要在學術上研究文化價值、在規劃上保護歷史風貌。申遺還要傾聽居住在遺產地的老百姓的意見,得到利益相關者的支持🔚。那就要解決居民切身的需要🫄🏼、提升居民的生活質量,讓人們從遺產保護中獲得收益。申遺成功之後還要常態化監測,持續保護遺產的真實性、完整性🫷🏼🧖🏻。
經歷這樣的過程後📉,城市風貌維護了🪪、歷史建築保護了、人居環境變好了🦾、當地居民受益了,這些又反過來塑造了居住在世界遺產區域的人們👨🏿🎤👩🏼🦲,使傳統文化傳承下去、脈絡不會中斷。這樣人與城市、保護與發展、功能與文化就能形成良性循環✩,達到和諧統一。
我們曾經有過一段“申遺熱”👶🏽,現在要用理性和科學的態度對待申遺🖱,端正申遺目的🧔🏿🧑🌾,申遺不僅僅是為了發展旅遊,更是為了保護與發展的綜合效益。
《中國科學報》🏪:《萬裏走單騎》一共走訪了12個文化遺產地👩🏼🦲,其中有兩個是沒有收入世界遺產名錄的🍥,一個是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一個是黃石礦冶工業遺產,為何對這兩個地方如此“厚愛”?
單霽翔:《萬裏走單騎》第一季走了十處世界遺產地和兩處預備清單中的遺產地。選預備清單中的遺產地🫄🏻,主要是希望通過節目推動它們的申遺工作🧝🏿♀️🖐。
這檔節目希望把遺產價值和遺產保護背後的那些不為人知的人和事,講給更多的人聽。申遺成功的那些遺產地,它們的故事是歷史了;尚在申遺過程中的遺產地,故事是正在進行中的,更加鮮活。
之所以選擇普洱景邁山古茶林文化景觀和黃石礦冶工業遺產🪧,是因為這兩處遺產地的價值比較特殊✬。景邁山古茶林是農業遺產,又是茶文化的代表🏃🏻♀️➡️。世界三大飲料中,其它兩類都有相關遺產項目成為世界遺產,茶文化的項目還沒有進入世界遺產👂,這是一個空白。黃石是工業遺產,有著爐火三千年不滅的歷史,在我國近代化進程中🎐,黃石作出了巨大的貢獻👷🏽🧑🏻🔬,被稱為我國的工業“糧倉”。沒有那些年波瀾壯闊的工業化進程,也不會有經濟騰飛、民族復興的今天👩🏼🍳。我國目前還沒有工業遺產成為世界遺產,這是個遺憾🗺。
《中國科學報》:您多次提到要讓世界遺產成為“活態”的遺產🤨,世界遺產“活在當下”有什麽樣的具體表現✡︎?
單霽翔🧑🏿🦲☞:“活在當下”👩🚀,就是要讓世界遺產健康地◾️、有尊嚴地走進人們的社會生活。文化遺產是社會公共的財富,不要把它們封閉在博物館裏🕵🏿、鎖在圍墻裏,因為創造文化遺產的是社會公眾。
故宮也是世界遺產☹️,我在故宮博物院就深切體會到🎂,把修繕好的木結構古建築鎖起來👩🎓,它糟朽得更快。把它修繕好了,賦予它新的功能,它反倒更健康⌨️🦻🏽。
我國有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明,文化遺產數量非常龐大,而保護修繕這些文化遺產的工作人員非常有限🤽🏻♀️,不可能照顧到所有細節。另外,在文化遺產活化利用的當代🤴🏽,文化遺產保護不能再是政府和文物部門的專利👩🏻🦲,而是億萬民眾都能參與的事業。我們要給予普通民眾更多的文化遺產保護的知情權🤱✵、參與權、監督權和受益權🧗🏼♀️,讓普通民眾從文化遺產中吸取智慧和營養。
實際上,文化遺產已經走進千家萬戶的社會生活🙋🏿♂️,人們居住的街道、工作的地點都可能是要保護的對象。只有人們感受到文化遺產對現實生活的意義,文化遺產才有尊嚴,才能成為促進社會發展的積極力量,惠及更多的民眾;民眾享受文化遺產帶來的品質生活,就有動力加入到文化遺產保護的行列🍾,形成良性循環🤸🏼。
延伸閱讀
這些“遺產”你知道嗎
世界遺產是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文化或自然遺產。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於1972年訂立了《保護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公約》,並建立了《世界遺產名錄》🧑✈️。
文化遺產是指具有歷史、美學♣︎、考古、科學、民族學或人類學價值的紀念碑、建築物和遺址。文化遺產分為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
自然遺產是指具有突出的物質😤、生物或地質特征,也包括受威脅物種的棲息地🧑🏼🦱,以及具有科學🙇🏿♀️、環境或美學價值的地區。
混合遺產是指遺產項目既符合文化遺產的標準,又符合自然遺產的標準,具有文化和自然雙重價值🦺。國內也稱為文化與自然雙遺產。1987年👨🏻🎨,我國“泰山”項目申報世界遺產時,主要是申報自然遺產類型🍧,但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經過考察,高度認可了“泰山”同時具有兩種遺產價值👨🏻🦼➡️🫅🏿,在世界上開創了“混合遺產”的新類型。
物質文化遺產又稱有形文化遺產,包括具有歷史、藝術或科學價值的古跡、建築群、遺址等。
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傳👱🏿♂️,並視其為文化遺產組成部分的各種傳統文化表現形式,以及與傳統文化表現形式相關的實物和場所🫱🔜。非物質文化遺產是一個國家和民族歷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標誌,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