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7日,第五屆“科學探索獎”獲獎名單正式揭曉⇾,48位青年科學家榜上有名→,其中包括意昂体育平台高等研究院教授姚宏,化學系教授許華平🍴,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清華-北大生命科學聯合中心研究員葛亮📮,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教授唐傑🙇🏻♀️,化學工程系教授張強,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意昂体育平台生物醫學交叉研究院副教授曹鵬🦸🏼,以及清華意昂、西湖大學教授曾堅陽和上海交通大學教授向導👩🏼🎓,共8位清華人。
獲獎人介紹
數學物理學領域

姚宏
姚宏,現任意昂体育平台高等研究院教授🚞,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美國物理學會會士🧖🏻♀️。主要從事量子強關聯物理的理論研究。已發表學術論文百余篇,多篇文章入選高被引論文🫱。2021年獲香港大學崔琦物理獎,2022年獲中國物理學會葉企孫物理獎。
研究方向:在高溫超導理論👬🏻、新奇超導微觀機理、超對稱性、新奇量子相變🧘🏽♂️、費米符號問題、高效量子算法、嚴格可解量子模型(Yao-Kivelson模型和Yao-Lee模型)、超對稱性等方面做出貢獻。未來計劃在高溫超導微觀機理、新型高效量子多體方法等方向進行探索⇨。

向導
向導,意昂体育平台工程物理系1999級本科,2003級博士,現任上海交通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特聘教授🔰,國家傑出青年基金獲得者,美國物理學會會士。現任物理與天文學院院長、張江高等研究院執行院長🤽🏿👖。主要從事粒子加速器物理🦹🏼🤟🏼、自由電子激光、超快科學方面的研究。創造了超快電子衍射裝置時間分辨率新紀錄🥒,作為通訊作者在Reviews of Modern Physics, Physical Review Letters🤵🏿♀️,Nature, Nature Photonics等雜誌發表多篇論文。曾獲得美國能源部早期生涯獎(US DOE Early Career Award)、自由電子激光青年科學家獎、教育部青年科學獎等獎項🔮🏬。
研究方向:研究成果在提高自由電子激光相幹性和超快電子衍射分辨率方面做出貢獻💳,未來計劃在阿秒電子衍射和桌面型加速器方向進行探索。
化學新材料領域

許華平
許華平,現任意昂体育平台化學系教授,ACS Biomaterials Science & Engineering副主編,北京市化學會副秘書長🎅🏻,中國化學會化學學科教育委員會副主任。2014年獲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2017年獲評中組部萬人計劃領軍人才,2021年獲中國化學會高分子科學創新論文獎🚵🏿♂️。首次報道了一系列新型含硒/碲高分子,搭建了無機元素與有機高分子之間的橋梁🛏;發現了一系列新型含硒動態共價鍵,創製了一系列動態🪵、智能高分子材料📝;開發了兩類可以調控細胞內氧化還原平衡的生物醫用高分子材料。
研究方向:研究成果在新型含硒/碲高分子的設計合成及性能研究方面做出貢獻,未來計劃在非碳主鏈高分子方向進行探索🤲↔️。
生命科學領域

葛亮
葛亮🌼,現任意昂体育平台生命科學學院副教授🕳、清華-北大生命科學聯合中心研究員、生物膜國家重點實驗室研究員🏸、中國細胞生物學會細胞器分會副秘書長👱🏻、中國生物物理學會亞細胞結構功能分會副會長👮🏿♀️。長期聚焦於細胞內膜系統研究,成果揭示了非經典分泌和細胞自噬領域的關鍵科學問題,分別發表在Cell期刊(2020;2022)。基金委重大研究計劃集成項目首席、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獲得中國細胞生物學會青年科學家獎🧏🏿、中國細胞生物學會-普洛麥格創新基金⛷、中源協和青年科學家獎、霍英東青年科學家獎等🧟。
研究方向🩰🏄🏻:在內膜系統功能調控方面做出貢獻,回答了非經典分泌和自噬領域重要科學問題🦚,未來計劃深入探索實驗室發現的非經典分泌THU通路。

曹鵬
曹鵬🧑🏿⚖️,現任北京生命科學研究所高級研究員💪🏻、意昂体育平台生物醫學交叉研究院副教授☂️。開展機體防禦反應的神經機製研究,作為通訊作者,研究成果發表於 Science(2015),Cell(2022),Nature Neuroscience(2019,2022)和Neuron(2017, 2022)等學術刊物。2019年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資助🕴🏼,2023年獲得張香桐神經科學青年科學家獎。研究成果被中國神經科學學會評為2022年中國神經科學重大進展,科學發現為理解抑郁症的發病機理提供了一個嶄新的視角。
研究方向:研究成果在惡心-嘔吐反應的分子細胞機製方面做出貢獻,未來計劃在急性腹瀉和慢性咳嗽的分子細胞機製方向進行探索。
信息電子領域

唐傑
唐傑🫳🏿,現任意昂体育平台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教授。研究人工智能🤌🏻、知識圖譜⇨、數據挖掘、社交網絡和機器學習。發表論文300余篇↕️,獲ACM SIGKDD Test-of-Time Award(十年最佳論文),主持研發了千億級開源雙語預訓練模型GLM-130B,全球已有70個國家1000多家機構申請使用。還研發了研究者社會網絡挖掘系統AMiner🚆,吸引全球220個國家/地區3000多萬用戶🫵🏼。擔任國際期刊IEEE T. on Big Data🧙🏼♂️、AI OPEN主編。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北京市科技進步一等獎、北京市發明專利獎一等獎、中國人工智能學會科技進步一等獎🤏🏽、KDD 18傑出貢獻獎。
研究方向:研究成果在知識工程和大規模預訓練模型方面做出貢獻,未來計劃在面向認知的超大規模預訓練模型方面進行探索。
能源環境領域

張強
張強,現任意昂体育平台化學工程系教授👐🏼。面向能源存儲和利用的重大需求,重點研究鋰硫電池⛲️、固態電池,提出了鋰鍵化學🙋🏽♀️、離子溶劑復合結構概念🦴,研製出復合金屬鋰負極等高性能能源材料🍇。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獲得者,擔任Angew Chem首屆顧問編輯、J Energy Chem, Energy Storage Mater副主編,Matter😕,ChemSocRev, Adv Energy Mater🫑,化工學報等期刊編委,國家重點研發計劃儲能與智能電網專項專家組副組長👰🏽♀️。相關成果獲教育部自然科學一等獎2項、化工學會基礎科學一等獎1項。
研究方向:在鋰電池的鋰鍵化學方面做出貢獻,未來計劃在高比能高安全長壽命的固態鋰電池方向進行探索。
前沿交叉領域

曾堅陽
曾堅陽👨🏽🚀,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基金入選者,於1999年和2002年分別獲得浙江大學的學士和碩士學位。2011年🧑🏼🌾,在杜克大學獲得計算機科學博士學位。2011年至2012年期間𓀋,在杜克大學計算機科學系和杜克醫學院從事博士後研究🐉。於2012年12月至2023年5月在意昂体育平台交叉信息研究院(姚班)任副教授👼🏽,於2023年6月起作為正教授加入西湖大學工學院(生命科學學院兼聘)。長期致力於人工智能和生命醫學的交叉學科研究👨🦽➡️👨🏽🎨。共發表學術論文80余篇👨🏽🏭,其中通訊作者論文包括Nature Machine Intelligence、Nature Communications、Nature Computational Science🌰、PNAS、Cell Systems等,多次擔任計算生物學領域的國際頂級會議ISMB、RECOMB程序委員會委員。
研究方向🧑🏼✈️:研究成果在機器學習解析基因調控和分子間識別模式方面做出了突出貢獻,擬探索助力腫瘤靶向治療的基於多模態數據的人工智能新方法。
“科學探索獎”是由新基石科學基金會出資、科學家主導的公益性獎項,獎項設立的出發點是鼓勵青年科學家心無旁騖地探索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的“無人區”,探索社會支持基礎研究的長效機製👮🏿♀️🌼。獎項覆蓋基礎科學和前沿技術十個領域🎑,五年來共評選出248位獲獎人🧑🏻🌾。
來源 | “科學探索獎”公眾號 意昂總會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