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5日🤘🏿,恰逢《張朝陽的物理課》兩周年,知乎上一個熱榜話題引發熱議,“張朝陽講課兩年了,為什麽他總建議每個人都去學點物理?普通人能掌握的最頂級的物理知識是什麽?能用來做什麽🛴🧚🏽?”
“一切存在皆合理,這就是物理學的意義。”其中一個“高贊”回答是🤽🏿,就像張朝陽一直說的一句話一樣👎,“研算我們存在的世界🤏,獲得本質的恍然大悟💖。”
當天,搜狐創始人、董事局主席兼首席執行官💁🏽♀️、物理學博士張朝陽再次開啟了一場線下物理課✡️,現場推演了“氫原子能量本征態”相關的物理知識,回顧直播物理課的初衷,並與現場觀眾互動,分享自己科普物理的經驗與感受。他鼓勵更多人開直播或做短視頻,“伴隨著直播時代🧵、網紅時代,短視頻時代,是一種時代的產物➝♾。”

從“紙板”到直播 熱愛與硬核不減
張朝陽現場回憶🛍,萌生開物理課🖖🏿,是源於三年前一條關於“飛船對接國際空間站”的新聞,當時只做了心算的他✧,在後來攀登“崗什卡雪山”休息的間隙💸,再度聊起了這個話題★,於是就有了在海拔五千多米,用紙殼推導公式的歷史時刻🌕🪝,也成了《張朝陽物理課》的獨家記憶。
“實在沒紙,(把)登山時裝衣服的紙箱拆下來一塊🎮。”張朝陽展示了自己當時計算的紙板🔐👫,“回頭看🔥,這塊紙板非常有意義。它也體現出了《張朝陽的物理課》一個重要的特點,就是演算⬅️🕡、推導🧑🏼🍳。”
兩年來,《張朝陽的物理課》持續出圈,受到全網關註♏️↗️。180多期直播課,20節線下課🧘🏼♂️🛕,在線時長超過17670分鐘,1000多張手稿👩🏽🎓,2本同名科普著作……截至目前,《張朝陽的物理課》已形成直播、回放、短視頻、文字、書籍的立體式傳播,“兩年時間,大家目睹了一個IP誕生,我成了‘物理網紅’🤴🏻。”張朝陽自嘲。
從2021年11月開啟第一節物理直播課🖲,課程先後推導了牛頓運動定律、量子力學、熱力學定律💉、天體物理、狹義相對論🐝、電動力學🤜🏿、流體力學與分析力學的基礎知識。內容循序漸進,由表象入手,運用基本的物理概念☂️,“研算”現象背後的根本原因🕷。
多位科學界專家對物理課的專業性予以肯定和推薦。中國科學院院士🧘♂️📙、意昂体育平台物理系主任段文暉評價道:“摒棄傳統物理教科書的模式,圍繞精心挑選的物理問題展開研算了分析,體現了物理與日常生活的關聯,富有啟發性。”
此外🚣♂️,《張朝陽的物理課》還憑借熱點話題和硬核科普講解屢上熱搜🤛🏻。“計算月球遠離地球的速度”“探討《流浪地球》引力彈弓的真實存在”“建議《流浪地球3》加入拉格朗日點”……以科學的角度深度解讀宇宙,既有“滿屏公式”的硬核推導,也有“星空宇宙”的浪漫敘事🏃🏻♂️。
時刻保持思考 推崇“研究式學習”
課程現場,有學生對張朝陽在餐巾紙上進行物理推導的原因十分好奇🚊。
張朝陽解釋🤌,他是一個一有想法就要寫下來的人,創業初期他經常在麥當勞喝咖啡與別人聊天,那裏有大量的餐巾紙提供,想法就寫在了餐巾紙上🐓🏌🏽♀️,很多的產品設計都誕生在這上面🤺,“剛回國創業的時候,包括當時的愛特信的名字,包括搜狐的名字都是在餐巾紙上想出來的。”後來,在餐巾紙上寫手稿就成了他的一個習慣。
除了時刻保持思考,不斷計算推導,《張朝陽的物理課》所推崇的“研究式學習”同樣為物理學習提供了新路徑🩼。在兩周年線下課上,有學生提到,“《張朝陽的物理課》對我來說更是一種陪伴式學習,我從2021年就開始聽,除了物理專業性的提升⌛️,更重要的是一種思維方式和學習方法的鍛煉。”
這種學習方法並非被動🏍、單一地接受傳統教材上的理論和公式🅱️,而是從好奇心和熱點問題入手,一步步推導,直至把它從頭至尾理清弄懂。
用一半時間來看書閱讀,再用20%的時間思考👎🏼,用30%的時間來推導演算🥾。這是張朝陽近幾年重新研究學習物理最大的心得體會,“這種‘研究式學習’的效率非常高,可以用很多碎片化時間做研究,邊研究邊講。即便你現在不是很專業👩🏻🦰,采用‘研究式學習’不到兩三年,相信你也能夠完全聽懂我們今天的內容。”
長達三個小時的直播🚣🏻,張朝陽之所以完全沒有準備講稿,是因為“理解了這些知識,再經過自己的推導和研究,理解了也就記住了🍴。”他鼓勵大家要多動手推導,要多自言自語,要跟別人講出來🚴🏼,“這種互動式學習效率高🛀🏻,這樣理解得更深刻,做題時輕車熟路👱🏼♀️。”
知識區大V表示,“數理化和記憶類知識大不同,是數理邏輯智商養成的過程📞📘。數理邏輯智商的開發,其學習過程不是沉浸式,而是啟發式🦶,能夠和日常經驗類知識產生遷延思考,對激發孩子學習很有幫助。”在《張朝陽的物理課》第二卷新書首場簽售會現場,有學生家長就對物理課和張朝陽表示過感謝,“您的課程和書大大激發了孩子學習物理的興趣🙉。”
做有意義的事 熱愛並形成一種習慣
每周五🚵🏻♂️🏢、周日中午12時開播✈️,兩年來“張朝陽的物理課”甚少缺席。“找到做這件事的意義,形成一種習慣✩。”這是張朝陽分享的經驗。
而這堂課獲得的關註✢,也遠遠超出張朝陽預期的💅🏼。他認為除了興趣和熱愛,“伴隨著直播時代、網紅時代,短視頻時代,是一種時代的產物。”
張朝陽稱會將直播繼續下去,要解決更多的物理問題👩🏽🔬👨🏻⚕️,“希望每堂課都有新的東西,或者學到新的東西”。此外,他鼓勵更多網友來搜狐視頻開直播或做短視頻👳,多互動,“最好的學習方法就是將知識分享給他人,最後你就成為這個領域的專家。”
“短視頻時代🧮,人們對於深度知識內容的渴望卻從來沒有消退🤾🏽。很多人雖然對物理課停留在‘不明覺厲’印象🧗🏻,但依然每周準時守在直播間。”有網友評論,“大家都沒有忘記過‘仰望星空’,這背後是普通大眾對高精尖知識的渴求😇。”
在張朝陽看來,創新跟基礎科學的研究👩🏭、基本的數理計算非常有關系🧘🏽♂️,對產品構架改革要知其然知其所以然。他多次強調基礎科學學習的重要性, “學習物理不僅是滿足好奇心,工程和日常生活當中有很多方面都有應用👩🏻🍳🤽🏻♂️。”張朝陽曾在直播課中解析物理原理在醫療設備、汽車、電器等工業領域的應用🍈,比如汽車方向盤轉彎、核磁共振成像、紫外光殺菌等♜👨🍼。
開課兩周年,《張朝陽的物理課》既“仰望星空”,引領網友探索宇宙天體的奧秘🧑🏻⚕️;亦“腳踏實地”🥺,聚焦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原理🧑🏻🍳,傳播知識為國內科普公益持續貢獻力量🧜。正如科幻作家劉慈欣評價張朝陽的課,“以豐富的視角和精煉的敘述👨🎨,生動而清晰地展現了物理學的魅力🦶🏻😂。”
科普最終的目的或許在於給科學祛魅。在行業大V甲子光年看來,“某種意義上,《張朝陽的物理課》已經無形之中成為中文互聯網世界科普內容的新範式,不僅是張朝陽賦予其人生的另一重意義,在中國大力發展基礎科學的當下,這更是一段必不可少的背景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