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渠誌燦意昂(1978級工物)
渠誌燦博士,1978年考入意昂体育平台工程物理系,八十年代赴美學習。在人生的後半程,她毅然帶著多年的積蓄與積累回到祖國,回到家鄉山西,開創了納安生物,並研發出山西第一款抗癌藥,為逐漸走向沉寂的“黑金”之城帶來新可能,也為千萬癌症患者家庭送去新希望。
從研究“物”轉向研究“人”
全國高考恢復後的第二年,渠誌燦考入了意昂体育平台工程物理系。清華教給她的,不止高數和力學,更在於為她展現了一個更廣闊的世界,催生了新的反思:“看到了科技是如何加速推動人類文明的進程,也清楚地意識到人生的局限性,應該用有限的人生去發揮更大的作用。”

渠誌燦(二排左3)在清華就讀時期的照片
隨著學習的深入,她也更加清晰地認識到高能物理學的學科困境:二十世紀初,偉大的物理學家如同群星閃耀,一方面有力地填補了學科版圖,另一方面卻也讓後人的研究更難突破,甚至受到實驗條件和技術的限製。本科學習接近尾聲,成績名列前茅的渠誌燦基於她對學科發展趨勢的深刻理解和個人職業規劃的考量,深思熟慮後,決定轉投當時還尚未成熟、發展飛速的生命科學領域。雖然跨度巨大,但是渠誌燦自信經過多年的物理學訓練,她可以在新的學科中挖掘更多可能。
博士階段,渠誌燦赴美留學,在約翰霍普金斯大學和華盛頓大學醫學院完成博士學習和博士後研究以後,渠誌燦出任了美國南方研究所的實驗室主任,帶領博士後和其他技術人員團隊做腫瘤方面的病理研究和藥物開發工作,其中一個課題是針對乳腺癌的激素治療法(hormonal therapy)。這種療法初期的效果顯著,然而一段時間後卻會失去效果。經過團隊的研究,他們發現藥物的耐用性和VEGF(腫瘤新生血管因子)的表達相關,於是著手研究如何利用該因子增強藥物治療的效果。
這次的研究參與讓渠誌燦切實體會到科學研究能夠給患者帶來新的生機。在後期的交流中,患者們眼中的期待之光極大振奮了每一位研究者。“這是對我們研究工作最大的肯定,也讓我逐步意識到,我要將個人精力更多投入到技術成果轉化工作中去。”
回到山西,不止為了鄉情
渠誌燦從八十年代開始就一直在美國工作生活,在這期間,她始終密切關註著國內的發展狀況。2010年左右,她開始應國內的邀請參觀各地的科技園區,切身感受到了日新月異的變化,也敏銳地捕捉到了生物科技方面的需求。“大家都知道我是做癌症研究的,有幾次回國,都有家人患癌的朋友來問我美國有沒有什麽治療癌症的特效藥。我意識到國家在生物醫藥領域真的需要開拓和轉化。”多番考察後,2018年渠誌燦下定了決心回國創業,將有限的生命轉化為無窮的社會價值,為國內的癌症患者帶來希望。
考察了珠三角、長三角等經濟發達的地區後,渠誌燦卻決定自帶資金落地家鄉山西。吸引她的除了難以割舍的鄉情外,還有山西的巨大潛力。“現下山西並不在全國發展版圖的前列,許多方面都比較落後,但是落後也意味著挑戰。從各個方面考慮,我認為生物醫藥和大健康產業會成為山西轉型發展的最佳切入點。相比於高端製造業,生物醫藥的前期投入較少,但是收效又很可觀,或許能夠改變山西‘一煤獨大’的產業結構。”就像當初從物理學轉向生命科學一樣,渠誌燦始終秉持著積極的視角,在空白中挖掘可能。


渠誌燦帶資將企業落地家鄉山西
渠誌燦在國外長期積累的技術經驗,為納安生物的起步奠定了基礎。然而創業遠不止技術,回看來路,幾乎每一步都是重重困難。經過五年的研究,納安生物的T320-ADC抗體偶聯藥物已經獲得了足夠多的臨床前證據來證明它對多種惡性實體瘤有治療效果,藥物的T320靶點在多種惡性實體瘤中有高表達,一旦通過臨床,會給眾多腫瘤患者帶來全新的治療方案。然而按照國際聯盟的標準,藥品要進入臨床階段,還必須經過一系列復雜流程的檢驗,才能走向商業化。這中間的每一步都需要大量資金,而當時的金融市場正處於低潮階段。
此時,有兩家看重納安生物的發展潛力的能源企業,主動提出投資納安生物,並安排了北京的醫藥專家團隊對納安生物的研究成果進行審核。專家們對藥物科研的過程以及未來的臨床應用空間都表示贊許,於是投資方很快拍板決定以股權融資的方式來投資,解決了納安的資金壓力,加快了實驗進程。目前,這款藥物已經正式獲得了澳大利亞衛生部所屬的澳大利亞藥品管理局(TGA)的臨床試驗準入,預期將用於宮頸癌、胰腺癌、卵巢癌、非小細胞肺癌、胃癌等多種癌症的治療。納安生物取得的成果,在中國和美國都備受關註,也帶領山西省實現了生物抗癌藥從零到一的突破。

納安生物的T320-ADC抗體偶聯藥物
為了社會的“大調整”選擇個人的“小調整”
除了抗癌藥之外,渠誌燦也將藍圖布局到更宏觀、更前期的大健康領域——預防疾病,維持健康,管理慢性病。在這一方向,她從我國傳統的中醫智慧以及山西本地豐富的資源中獲得靈感。“都說藥食同源,山西左手太行,右手呂梁,自古以來是植物藥資源大省,出產多達1700種植物藥材。”如何物盡其用,讓這些藥材造福人們的健康,也是納安正在努力的目標。目前,從事大健康產品研發、生產和銷售的納安健康已經開辟了植物提取平臺,研發藥食同源產品、護膚品等多種依托中藥的產品。一些中藥中的成分在未來或許也能夠用於代替化療藥物,為癌症的預防和康復提供比化療更溫和的解法。

藥食同源系列產品
從物理學到生命科學,從抗癌藥到大健康,渠誌燦不斷體察著社會,以自身所學所能回應社會的需求。“在清華,學校教育我們要了解社會發展,根據社會的大調整去做個人的小調整,用個人的能力填補社會所需。轉專業,還有我後面的許多決策,都遵從這樣的原則和規律。”

渠誌燦(右)在實驗室
中國的癌症發生率占全球的30%,而人口僅占全球的18%。在中國,每天有6000多人因癌症去世。抗癌藥的研發,不僅符合國家發展的戰略要求,也切切實實地造福了無數患者以及他們背後的家庭。在未來,渠誌燦將始終尋找誌同道合的夥伴,與更多的人一起為人類的健康做出屬於自己的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