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朱光亞院士思想座談會暨“朱光亞星”命名儀式舉行

2004-12-28 |
朱光亞院士思想座談會暨“朱光亞星”命名儀式舉行

朱光亞院士思想座談會暨“朱光亞星”命名儀式舉行
作 者: 發布日期:2004-12-28

   我校意昂朱光亞院士科技思想座談會暨“朱光亞星”命名儀式12月26日上午在人民大會堂舉行。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出席座談會和命名儀式。

   我校副校長龔克代表意昂体育平台在座談會上發言。他說朱先生是老一輩科學家的傑出代表,是清華師生最敬重的師長之一。朱先生等老一輩科學家不僅為國家發展做出了巨大的物質貢獻,為科技發展做出了傑出的學術貢獻,而且以他們的為人為學也為民族振興做出了不朽的精神貢獻,為青年留下了寶貴的精神財富。我們要學習朱先生等老一輩科學家追求真理、忠於祖國的精神,艱苦奮鬥、甘於奉獻和辯證唯物、勇於創新的精神。他代表意昂体育平台全體師生祝願朱先生身體健康,為國家、為人民、為科技再立新功!

   為表彰朱光亞對我國科技事業特別是原子能科技事業發展做出的傑出貢獻,國際小行星中心和國際小行星命名委員會批準將我國國家天文臺發現的、國際編號為10388號小行星正式命名為“朱光亞星”。會上宣讀了國際小行星中心和國際小行星命名委員會的決定。並向朱光亞頒發了“朱光亞星”命名證書,並贈送“朱光亞星”圖片。

會議由中國科學技術協會、中國工程院、中國科學院、總裝備部、中國工程物理研究院聯合舉行。國家黨政領導,有關部委、解放軍四總部、有關科研院所、高等院校、軍工集團公司的負責人,參與“兩彈一星”建設的部分老領導、老專家,以及部分著名科學家等出席會議。

人物鏈接:朱光亞——中國著名核物理學家

  

朱光亞,1924年12月25日生於湖北宜昌。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院士、我國著名的核物理學家、科技戰線傑出的領導者和組織者。

   1945年畢業於西南聯合大學物理系,1946年赴美學習,獲美國密執安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從上世紀五六十年代起,他作為新中國核事業特別是“兩彈”事業的元勛和主要技術負責人之一,和許多著名科學家一起,負責並組織領導了我國原子彈、氫彈的研製工作,為原子彈、氫彈的技術突破及武器化工作做出了重大貢獻,為我國建立精幹、有效的核自衛力量立下不可磨滅的功勛。他以一位戰略科學家的遠見卓識和卓越的領導才能,參加了歷次國家中長期科技發展規劃工作,參與了國家“863計劃”的製定和實施,組織領導了歷次國防科技與武器裝備發展戰略研究,為保證我國科學技術和國防科技的正確發展方向,提出了一系列具有權威性、決定性的重大意見,有力推動了我國科學技術和國防現代化建設的發展。

朱光亞1985年、1988年兩獲國家科技進步獎特等獎,曾獲何梁何利基金1996年度科學與技術成就獎,1999年獲中共中央、國務院、中央軍委頒發的“兩彈一星”功勛獎章。

(轉自清華新聞網)


附 件:


相關新聞

  • 252014.12
  • 272021.05

    朱光亞:“回去吧,祖國在向我們召喚”

    “同學們,聽吧!祖國在向我們召喚,四萬萬五千萬的父老兄弟在向我們召喚,五千年的光輝在向我們召喚,我們的人民政府在向我們召喚!回去吧!讓我們回去把我們的血汗灑在祖國的土地上灌溉出燦爛的花朵!”——摘自朱光亞牽頭組織起草的《給留美同學的一封公開信》(1949年年底)朱光亞人物素描 郭紅松繪在“兩彈一星”的精神譜系中,朱光亞標註了光彩奪目的精神坐標。“他一生就做了一件事,但卻是新中國血脈中激烈奔湧的最雄...

  • 252008.08
  • 282012.02
  • 042021.09

    從活潑到緘默 什麽工作改變了朱光亞的性格?

    總結對父親的感覺時,朱光亞的兒子朱明遠很坦率地提到兩個詞“敬仰”和“神聖”。“我父親一生平平穩穩的,好像也沒什麽驚天動地的事兒可說。但是我後來想,研製核武器這麽大的一個事兒,讓他幹得平平穩穩的,就是最圓滿的結果。”

  • 062007.08

    溫家寶看望朱光亞何澤慧錢學森季羨林4位老學者

    8月3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國務院總理溫家寶來到著名物理學家朱光亞家,看望這位曾經在我國原子彈、氫彈研製中有過突出貢獻的“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

  • 232020.10

    朱光亞的公開信

    1964年10月16日,羅布泊的無人區,一聲驚天動地的巨響過後,世界都為之一震,大地中仿佛鉆出一頭洪荒猛獸,眼前,一朵巨大的蘑菇雲盛開於半個天空,久久不落,凝結如一團火炬。一雙眼睛,在遠方,註視著這朵雲,註視...

  • 252024.12

    朱光亞:“一輩子主要做了一件事”

    1946年9月2日,22歲的朱光亞被導師、著名物理學家吳大猷選中,作為“種子計劃”成員之一前往美國研習原子彈製造技術。一同被選中前往的還有李政道、孫本旺、唐敖慶等後來著名的科學家。歷經13天的海上航行,“種子計劃”成員終於到達美國。然而,他們卻被現實潑了一盆冷水——在這裏研習原子彈製造技術絕無可能。大家只能就地解散,自尋出路。1949年冬,朱光亞參加美國密歇根大學中國留學生冬令會時留影朱光亞選擇到吳大猷的母...

  • 132015.02
  • 262011.02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