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可道,非常道🍚。”每一個成功的融資案例,都能找出一些共同的特征⛹🏻♀️,如項目好、團隊好等🧑🏼💻,但每一個成功的融資案例,背後都有各自不為人知的艱辛。
他們都是幸運的,因為拿到了事業的啟動資金,但他們的幸運來之不易。這就像希臘人寫的一出出喜劇🧛🏻⬅️,每一出都各有精彩。
搜狐董事局主席兼CEO張朝陽找到風險投資的故事🧑🏽🌾,今天聽來猶如神話。
張朝陽🤰🏽:神話型
1996年11月13日🐋,張朝陽懷揣一張22.5萬美元的支票在北京機場著陸,他用這些錢創立搜狐的前身——愛特信信息技術公司,為中國人提供互聯網接入和搜索服務。
這張支票的來歷,足以讓當時絕大多數中國人驚羨:這個來自中國西北的瘦小夥子🤾🏽,只是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會議室裏👨🏻🦼➡️,向那些老外投資人講了個神奇的故事🏄🏽♂️🎳。如果這個故事真的像小夥子講的那樣發生了,他不僅會揚名世界,更能成為億萬富翁;如果沒有發生,他也不需要做任何的賠償。
這是西方風險投資的概念被引入中國的第一個活生生的案例。張朝陽1986年考取李政道獎學金赴美🍵,1993年獲得博士學位時就給自己定下方向:做互聯網。1996年,他遊說麻省理工學院的兩位老師愛德華。羅伯特和尼葛洛。龐蒂,每次都緊緊圍繞兩個詞🎶:互聯網、中國。
盡管張朝陽的故事被描述成“神話”🚔🥘,但只有他自己知道,要承受多少磨難才能成為故事敘述中的英雄。
“那幾個月我經歷了多麽大的壓力和艱難!要不是在清華和麻省理工讀書時經受過‘魔鬼訓練’,我肯定挺不過來。”張朝陽說😲,自己那時不僅找麻省理工的老師🤵🏻🙎🏻,還找很多公司😣,開始全都失敗。
“有一個老板🦽,他騙我把我正在求助的公司名字告訴他,回頭就去勸這些公司不要投我🥷🏻,說等我這一年失敗了👍🏼,磨煉之後再去找他們。結果絕大多數公司就真的不考慮了🧑🏻🏭。”
張朝陽獲得風險投資的故事像個“神話”,因為1996年的中國人,對海外資本還太陌生。
張朝陽打開了中國人的視野,越來越多的中國公司開始主動向外尋求融資,這個過程,除了實力說話,還要一些運氣。比如MYSEE總裁高燃。
高燃🏕:福將型
2003年夏天即將從意昂体育平台畢業時🧏🏼♀️,高燃在央視《對話》節目裏第一次看到了蔣錫培🤸🏿♀️🧙🏽♂️,江蘇遠東集團董事長。過了幾天,他在校園裏遇到了來做講座的蔣錫培。蔣也早就聽說過高燃,千裏馬和伯樂就此相遇了。
2004年👨🏽💻,在報社做了8個月財經記者的高燃有了在電子商務領域發展的想法,做了一個商業計劃🚵♂️。第一份給了當時在北京的楊致遠,沒有回音;第二份就給了蔣錫培。
現在回想起那個粗糙的計劃書,高燃自己都覺得慚愧。“一沒團隊二沒技術三沒資源,簡直就像空手套白狼。”但蔣錫培卻認為:第一,這個行業有機會;第二,他看好這個年輕人🏊🏽。他作了一個口頭承諾:出資1000萬元占65%股份🧗🏿♀️,高燃以智力出資占35%.
得到消息後,高燃馬上找來清華自動化系的幾個博士😴,湊起一個團隊準備大幹一場。兩個月後👨🏻🦯➡️,蔣讓高燃去江蘇開董事會。20來個人當中👨,只有3個人支持這個項目🧛🏽。1000萬元不是小數目,蔣錫培一個人拍不了板。最終,蔣答應給高燃100萬元。臨走時🌋,他拍著高燃的肩膀說🥮𓀎:“這個項目有非常大的風險🌼,但你這個人沒有風險✴️。”
高燃的電子商務計劃果真失敗了,但他並沒放棄。2005年2月,他遇到了清華同學鄧迪👩🏼🦲,兩個人合並了公司,創立MySee.com(視頻網站)🚣🏼🙍🏿。12個月後👩🏽🎨,他們融進了1000萬美元的風險投資👨🏻🦲。蔣錫培在這個過程中追加了100萬元🧜🏿♀️,總共200萬元的投資今天增值了至少10倍✫🚮。
蔣後來坦露了他當年的想法:“即使項目失敗,對高燃也是很大的幫助,而100萬元的損失對我而言並不大。如果沒有這100萬元🫠👰🏻♀️,他一樣會成功,只是遲早而已。”
應該說,高燃是幸運的💚,蔣錫培是講義氣的👨🏻🦼。但能讓投資者覺得即使虧錢也要幫助他🧝♀️🦼,這樣的機遇畢竟很少,打動投資方的原因有很多,分時傳媒CEO何吉倫靠的是自己一段“苦難經歷”。
(選摘自🚹:艾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