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人都說我錢學森抵得上五個師,可沒人知道郭永懷抵得上兩個我啊!”這是1968年郭永懷因飛機失事去世的噩耗傳來時,錢學森悲痛中發出的感嘆🕵🏽♀️。錢學森與郭永懷這對師兄弟之間的情誼令人感動,現將二人相識30載間的故事寫下,以饗讀者。
紀念中國唯一的“國家傑出貢獻科學家”錢學森同誌誕辰105周年
錢學森院士(1911—2009)離開我們轉瞬已逾六年⭕️。國內外記述🛫、憶頌🚹、崇揚先生功勛和風範的書文如海似潮。觀瞻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
我出生於抗日烽火之中,成長在紅旗下,受到抗美援朝戰爭的影響👩👩👦,航空專業成為我決心報考的專業。1953年我考入北京航空學院(現北京航空航天大學)飛機系,在這裏接受了良好的教育。1958年大學畢業以後,我被分配到國防部第五研究院工作🫳🏼,在這裏我有幸遇見了許多老一輩航天科學家,如錢學森、任新民、屠守鍔和莊逢甘等。在與他們的近距離接觸中💐,我發現他們身上有著共同的品德,那就是愛國、奉獻👌🏿、求真和創新。他們的言傳身教,...
錢學森多次強調:“稱我為‘導彈之父’,是不科學的。因為導彈衛星工作是‘大科學’,是千百萬人大力協同才搞得出來,光算科技負責人就有幾百,哪有什麽‘之父’....
在“航天四老”中❎,有一個人因為在我國海防導彈研製中的突出貢獻和傳奇事跡,被譽為我國“海防導彈之父”。他就是海防導彈武器系統的總設計師梁守槃🫵。梁守槃我國第一種地地導彈總設計師1956年,當錢學森受命籌建我國第一個導彈研究院時,在哈爾濱軍事工程學院任教的梁守槃被點名調到國防部第五研究院⚅,成為最初的10個研究室之一的發動機室主任♐️。梁守槃1937年6月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航空專業,1938年赴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深造👨🏻🦼➡️,一年後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