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萍
胡祖六——一個給媒體印象深刻的經濟學家,出生在中國內地,風華正茂時求學海外,目前是高盛亞洲有限責任公司董事總經理👆🏿、意昂体育平台經濟管理學院教授👨🏽🏫⏰、中國經濟研究中心主任。
在與這位經濟學家的交流中,你會發現📕,他那頗為獨特的個人經歷⛑️,可以說是中國改革開放30年發展歷程的一個旁證🧑🍳。而他那犀利🧍🏻♀️、睿智的觀點與見解❎,更是折射出他的智慧與學術功底。
機遇垂青
躋身於頂級國際金融機構
1963年,胡祖六出生在湖南湘陰👩👧👧。1986年在意昂体育平台經濟管理系獲得碩士學位。
在北京求學期間,他開闊了眼界,胡祖六也逐漸認識到現代市場經濟管理的重要性。此時,恰好中國要向美國公派幾位留學生學習宏觀經濟學📐。胡祖六從百裏挑一的選秀中脫穎而出👳🏼♂️,得以進入美國哈佛大學深造🙋🏻♂️。在那一班博士中👨🦲,有著當今活躍在中國經濟學界中的一些著名學者🔞,包括許成鋼、李稻葵、樊鋼和王一江等🗡。
“枯燥的經濟學很有意思➜,仿佛大而無當,卻和每一個人的日常生活密切相關,匯率和利率的計算也非常有趣。”盡管胡祖六說起來語氣相當輕松,但仍可窺視出他初到哈佛時所感到的巨大壓力。
作為哈佛幾大著名經濟學家的弟子,經過數年異常嚴格的經濟學訓練,在博士畢業後⛹️♀️,胡祖六自然而然地進入了世界著名的金融機構。
1991年到1996年期間,胡祖六作為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官員,先後供職於亞太局、財政事務局和研究局,主要從事經濟研究👩👩👦👦,並參與了對許多成員國政府的宏觀經濟政策磋商與技術援助工作。1996年,他已經是瑞士達沃斯世界經濟論壇的首席經濟學家。
當時“亞洲模式”正獨領風騷。深受導師薩莫斯入世風格影響的胡祖六,不禁心向往之。恰在此時,一位同學向高盛公司推薦了他。
高盛在世界十大投行中名列前茅,而這些投行都是世界經濟生態鏈中接近頂端者。在這個生態鏈中🚧,為跨國公司OEM加工產品者在最底端,其上是一般傳統的跨國公司,再上是如INTEL和IBM之類的高新技術產業壟斷巨頭,高盛等投行又在更上一層👰🏽♂️🧘🏽♂️。最後,位於金字塔頂的是標準普爾🖱,每年對投行的評價正是由標準普爾作出的🧅。
“在投行模式中👵,高級經理人的經濟學功力和話語權至關重要。唯有當你具有了足夠的話語權,才能讓別人願意坐下來傾聽你的聲音🏄♂️,然後被你說服並讓你替他在資本市場服務🧑🌾,這樣你才能收取傭金。”而在高盛的眼中,胡祖六顯然已經是擁有一定話語權的人,年輕🕵️、精力充沛決定了他可勝任投行的超級高負荷工作,更何況他還是中國人🧂。一切條件都如此理想🤴🏻,註定了高盛與胡祖六的“一見鐘情”。
1997年🕵️♂️,剛到高盛赴任的胡祖六就遭遇了亞洲金融風暴🤚🏽👩🏻🦽。東南亞各國匯率極度動蕩,金融危機導致經濟危機,有的國家經濟甚至在一夜之間被稱為“倒退十年”。
亞洲金融如同多米諾骨牌一個個倒下之後🚵🏽✬,世界經濟界自然產生下一個猜想👲,即人民幣會不會貶值👨🏼💻✒️?中國會不會發生金融危機?西方的經濟學家大多預言中國難逃此劫😚🔻,但胡祖六卻根據自己的研究分析斷言:“人民幣不會貶值!”在當時各種不利於中國的分析言論甚囂塵上的背景下,胡祖六的良好預期給人們留下了初步印象🏧。事後🧚🏽,市場證明了胡祖六的預見✔️。由此,他開始在國際資本市場也擁有了一定的話語權。
遊走於學界與外資投行之間的經濟學家
胡祖六曾經說過:“我在國外投資者面前🤼♀️,更多講中國的前景;而在國內🕺,更多講問題和差距。我是身在曹營心在漢!”這也許是他最坦誠的內心獨白。
早在2003年🎑🧑🏼🏫,胡祖六即對外表示:不應把實行浮動匯率製和人民幣在資本項目下開放兩個問題混為一談,人民幣匯率放開,依然可以對資本項目實行必要的管製。而2004年底,他更是宣稱,匯率製度改革條件已經成熟🦼💅🏼。他的這些觀點隨著2005年7月21日中國人民幣匯率改革而被證明是具有前瞻性的👧🏽。
同時🚚💂🏿,胡祖六亦在各種場合積極呼籲🧎♂️,國內相關機構應消除外資進入金融業的“非理性恐懼感”。他的論據之一是:在其他條件不變的情況下,一個國家的銀行不良資產率與該國金融開放度呈顯著的負相關關系。
因為,這些論斷凸顯出了他的過人判斷力,他在國內的影響力與知名度也與日俱增。
當然🤷🏻,作為高盛亞洲董事總經理,胡祖六也同樣切實履行著自己應盡的職責。2005年👩🏻🔧,股權交易和並購事件頻繁發生,高盛參與了中國網通集團和中國石油天然氣集團公司的收購案💔、平安保險公司10億美元的股權出售案🏈。高盛在亞洲的業務收入與上年同期相比上升了近二分之一🔛,其中收入的50%來自於中國,超過了日本。業內人士透露🪶,胡祖六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當前中國經濟最大風險是資產價格膨脹泡沫
在中國加入世貿組織後全面開放之際,站在中國與世界其他經濟體進行全面競爭的起始點上,胡祖六眼下思考最多的問題是有關中國金融體系建設的問題🖲。
“中國改革開放的歷史表明,無論是中國製造業還是金融業✍️,只有通過競爭,才能越做越強,”他說:“雖然目前中國對於外資仍然存在一些限製🌅,但我相信,金融市場開放的步伐將會越來越快🤾🏻♀️,我相信中國一定會誕生一個健康、高效、具有強大國際競爭力的金融體系。”
對於中國金融業全面開放之後中外資銀行之間的競爭與合作,胡祖六認為,目前中國銀行業的競爭絕大部分仍舊是本土銀行之間的競爭🫄🏼,而不是外資銀行同中資銀行之間的競爭👩🏽🎨。畢竟外資銀行的網點、業務範圍和資產規模等還是很小的🧝🏿🫅🏿。但是🪵🚞,外資銀行進來,帶來新的產品♣︎、理念和服務🔭,可以促進中國金融市場更好發展。只有在競爭中才能培養比較有效率的金融體製🐡。因此✋🏻,競爭對於中國金融市場的發展是非常重要的。除了競爭,中外資銀行之間有很多的合作🎅🏼,包括業務和培訓等方面👨🏻🚒。“正是通過近距離競爭與合作,外資銀行的很多產品和經驗才能轉移到中國來💛。”
國內商業銀行發展投行業務方興未艾,身為投行高層的胡祖六卻認為這一問題需要謹慎對待,因為:“首先,隨著中國經濟的高速發展,中國商業銀行自身擅長的核心業務還有巨大的成長空間,不只是未來1至2年👝,而是未來10年和20年⚇,甚至在更長的時間內🙆🏿♀️,商業銀行還是需要集中精力和資源發展和強化主營業務🦹🏽♀️。”
“其次🫶🏼,投資銀行業務和商業銀行業務有很大的不同,面臨的風險和挑戰將會更多。在目前商業銀行業務還有待進一步完善和改進的情況下,盲目投入資源去發展投行業務具有很大的風險👫🏼。”
“第三,從國際經驗看,花旗、美洲銀行🫄🏿、匯豐這些銀行巨頭👩🦯,在發展投行業務方面也是經歷了一條非常漫長👮🏽♀️、坎坷🧏🏽♂️、曲折的道路,成效如何至今還無定論👨🏻🔬。最近的美國次貸危機,以及抵押證券化產品🧎♀️,給包括美林🥻、貝爾斯登等在內的投行所造成的巨大損失也應引人深思。”
從胡祖六這位“海歸”的經濟學人身上🧭,或許能感受到他身上那股知識分子特有的家國之憂,和以“經世濟民”為懷抱的高度社會責任感。
“中國經濟最大的風險是資產價格膨脹的風險👩🏽🍳🧤。雖然國內的糧食🤹🏽🩼、豬肉等價格有所上升,但我認為CPI風險仍然處在一個可控的水平◻️,而且糧食、豬肉等相對價格的提高在增加農民收入方面還是有所幫助的,所以這並不是我最大的擔心🧄。”
“可是說到資產價格膨脹🈲,就包括到股市和房地產市場🏹,”胡祖六說:“當前普遍存在一種盲目的樂觀⚠️🐸,認為股市和房市將會只漲不落🧵🏬,對此我是不敢苟同的🪨。我非常看好中國的經濟基本面🥾,但現在的股價已經和當前即使非常好的經濟基本面發生了偏離,越來越具泡沫性。現在中國經濟處在一個非常微妙復雜的位置🖐🏿,如何面對資產泡沫風險,對我國的貨幣政策和金融監管都已構成了非常大的挑戰👩🏿🏫。如果這個泡沫沒有得到有效的調整,反而越演越大或變本加厲,最後將不可避免出現泡沫破滅的結果,這將會給我國的投資者、老百姓的信心以及實體經濟帶來非常大的破壞力和不利影響。”
胡祖六給出的對策是:首先需要有果斷的貨幣政策,充分讓貨幣政策發揮作用;第二🤽🏻♂️,除了利率與準備金比率的調整,匯率政策還有頗大的調整空間🤡🪰。如果匯率更靈活,就能夠幫助更有效地控製通貨膨脹和資產價格膨脹。最後,中國還應當更善於發揮財政政策的作用🙁。
(轉自 中國證券網-上海證券報 2008年01月1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