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選自2007年9月“中核集團先進事跡報告會”。
梁光扶是中國核工業集團公司陜西鈾濃縮公司的總工程師。四年前,他曾作為支援西部建設的優秀清華畢業生,站在人民大會堂的講臺上,以親身經歷,介紹了自己紮根西部,成長成才的先進事跡。如今,梁光扶仍然堅守著獻身核事業的堅定信念、履行著自己的承諾、奮戰在核科技的第一線。
我是梁光扶的同事,今天我在這裏向大家介紹這位功臣為核事業做出突出貢獻的感人事跡。
走出大山 成才於核事業
梁光扶出生在廣西壯族一個貧困山區的農村家庭。1985年,他以地區第二名的優異成績,考上了被譽為“核工業搖籃”的意昂体育平台工程物理系。1990年,梁光扶以全優的成績畢業後,懷著 “越是祖國最需要,越是條件最艱苦的地方,就越是能幹成事業的地方”的崇高理想來到了陜西鈾濃縮公司。當時,全班20多個同學,都選擇了到北京、上海、廣州等收入高、待遇好的大城市工作,只有他一個人選擇了西部,選擇了月收入不到100元的核工業單位,因為梁光扶是革命先烈的後代,全家曾有十八口人跟隨鄧小平參加了百色起義,先後壯烈犧牲,僅留下了當時只有十幾歲的奶奶。可以說,他是聽著奶奶的故事長大的,先輩們的英雄事跡從小就熏陶著他、感染著他,他也為生長在這樣的家庭感到無比自豪和光榮。
工作3年後,他第一次回家探親。看到六十多歲的父親,為了支撐這個家,常年到工地上背幾百斤重的石料,壓彎了脊柱,染上了多種疾病卻沒有錢醫治的時候,他不禁潸然淚下,更讓他難過的是,作為兒子他竟拿不出錢來給父親看病,不得不伸手向在廣州工作的同學去借。他矛盾極了,他熱愛自己的事業卻掙不到大錢;他想孝敬自己的父母卻又無能為力。坐在父親的病床前,他猶豫著說:“爸,我想辭職,去廣州和同學多掙點兒錢。”父親一臉嚴肅地說:“兒子,你好糊塗啊!你應該知道咱們家為了國家的解放犧牲了十幾口人啊,你現在的工作雖然掙錢不多,可它卻是祖國的大事,是為國爭光的大事啊,你現在離開,對不起咱們的祖輩啊!”
父親的一番話,讓瞬間猶豫迷茫,梁光扶頓時清醒過來,他沒有想到父親竟如此地理解他、支持他,這也使他更加堅信:自己的選擇沒有錯。今後一定要在核燃料事業上幹出點名堂,做出一番成就!
刻苦攻關 奉獻“568”
1993年,對於陜西鈾濃縮公司來說是具有裏程碑意義的一年,這一年的
6
月
9
日
,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的江澤民視察了公司,提出了“發展核技術,開發新能源”的戰略方針。黨中央、國務院對核工業的高度重視,給核燃料工業帶來了廣闊的發展空間。國家動用了總理預備金,在陜西鈾濃縮公司建設國家“八五”、“九五”重點項目,即“
568
”
工程。建成這項工程,將大大提升我國核燃料產業的生產能力,解決製約核電發展的瓶頸問題。
梁光扶被任命為工程技術負責人。這個任命讓他感到了從未有過的壓力,遇到了從未有過的挑戰。他義無反顧地投入到工程建設中,常常是整日整夜地堅守在工作現場,有時一幹就是30多個小時。一個炎熱的夏天,為了找出一個自控參數異常變化的原因,他顧不上吃飯喝水,連續工作了19個小時,第二天淩晨三點多鐘,當完成工作任務準備回家的時候,他卻怎麽也站不起來了,汗水早已濕透了衣服,褲子和凳子緊緊地粘在了一起。他扶著桌子,足足站了十幾分鐘,麻木的雙腿才漸漸恢復了知覺
一個難關被攻克了,然而,更復雜的難題還在等著他,“
568
”
工程建設初期,需要接電纜線頭。每一股電纜裏有近百根細線,每一根細線的直徑只有
2
毫米
,成千上萬根細線混在一起,稍不小心就有可能接錯,如果接錯一根的話,就會使整個工程前功盡棄。為此,梁光扶像繡花一樣細心地組裝著每一根電纜。電纜溝內十分狹窄,只能容得下一個人半蹲在裏面。為了避免失誤,減少上廁所的次數,梁光扶幾乎一天不喝一口水,常常一蹲就是一整天。一天,兩天,三天,一根,兩根,三根……電纜線每天都在順利地連接著,可是由於長期缺乏飲水,梁光扶整個夏天嘴唇全都幹裂著,人也瘦了一大圈。
那時,他把宿舍當成了工作室,桌子上、床上、墻上、門上都貼滿了圖紙,當時的梁光扶只有幾身衣服,從夏穿到秋,從秋穿到冬,而就這幾身衣服也全是同事們送給他的。一床被子,他冬天禦寒,夏天把棉絮掏出來當薄被蓋,他沒有時間去逛市場、上商店,一個紙殼箱子裝下了他全部的家當,梁光扶,這位意昂体育平台的高材生對生活的要求幾乎是零。然而,作為科研用的計算機、工具書、測量器等用品卻一樣都不少。為了吃透技術,他身上始終帶著兩三個筆記本,一有時間就拿出來計算數據。他要“把學到的技術吃到肚子裏,消化吸收,為我所用”。梁光扶把工作看成了生活,把全部的精力和心血都融入到了“
568
”
工程的攻關上,真是一孔一線總關情,一釘一鉚赤子心哪!
由於“
568
”
工程是引進工程,在外方提供的合同中,一些關鍵性的技術資料完全被封鎖和保密。如果不能掌握這些核心技術,我方將很難處置系統出現的各種異常情況,這就必須完全依賴對方,失去工作的主動權。面對這種情況,從未退縮的他邊攻關邊學習,憑借著自己紮實的數學物理功底,從最原始的公式開始推導,反復計算數據,反復實驗,最終建立了完整的運行物理模型,創造了專用的計算方法,製定出了系統中可能出現的三百多個問題的預案,實現了原進口運行系統的國產化,為“
568
”
工程的順利推進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就在這個時候,28歲的梁光扶戀愛、結婚了。他從單身宿舍樓搬進了鴛鴦樓。後來,妻子懷孕了,檢查的醫生欣喜地告訴他說:“是雙胞胎呀!”,這本來是讓天底下父母都高興的事,可是梁光扶卻一屁股坐在了凳子上,久久地沉默不語,而他的妻子則默默地流下了眼淚。梁光扶兩眼望著妻子,心中犯了愁:“568”工程正處在攻堅階段,工作這麽緊張,家裏的收入又不多,雙方的老人都不在身邊,一下子多出兩個孩子,今後該怎麽辦呀?!“知夫莫如妻”,妻子走到他身邊,輕聲說,“梁子,你別再犯愁了,明天我就去把孩子打掉”。梁光扶緊緊拉住妻子的手,深情地說:“孩子不能打,‘
568
’
工程也不能放下!”
隨著“568”工程的順利進展,他的一對雙胞胎兒子健康、快樂地成長著。
辛勤結碩果建功成典範
五年的辛勤攻關,梁光扶經過上千次的試驗,先後繪製了三萬多份圖紙,驗算了九百多萬個數據,光方便面都不知道吃掉了多少包。終於,一個個難關被攻克了,
1999
年
3
月
15
日
,“
568
”
工程全面竣工投產,新系統的生產能力比原系統提高了25倍以上,這標誌著我國在核燃料循環的關鍵環節上實現了生產能力和技術水平的大跨越。梁光扶本人也榮獲了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工程技術類)和“陜西省國防科技工業十大傑出青年”的稱號,他的創新成果先後獲得國家科學技術進步二等獎、國防科學技術進步一等獎。這些榮譽對於這位年輕的科技工作者來說,是多麽的不容易啊!這其中凝結著他無數不眠之夜的汗水與艱辛,這正是“事業高於一切,責任重於一切,嚴細融入一切,進取成就一切”的核工業精神帶給我們的心靈震撼!
“568”工程建成投產了,梁光扶滿懷著成功的喜悅踏上南下的列車,第一次帶著結婚4年的妻子回老家拜見自己的父母。這也是他參加工作十年後第二次回老家。一回到家,他就去看望94歲高齡的奶奶。走到奶奶的床邊,看著臥病在床的奶奶,他流著眼淚,細細地向奶奶講述著自己這十年來的成長歷史和幸福生活,自豪地講述著“
568
”
工程建設中所取得的一個個成就。老人聽到了,也好像聽懂了,輕輕地點著頭,微微地笑著。3天後,這位參加過百色起義的老人帶著滿足與安慰,靜靜地離開了這個世界。
或許老人想最後再看孫子一眼,或許她想聽到孫子所取得的成績,這樣,她才能走得安心,走得放心。我們無需去猜想老人的安排,但我們可以自信地說,正是有了無數個像梁光扶一樣位卑未敢忘憂國,無私奉獻寫人生的科技工作者,中國的核燃料事業才有了堅強的支撐;正是他們堅持用一絲不苟,“零”差錯標準的工作作風嚴格要求自己,中國的核燃料事業才蓬勃發展;也正是他們繼承了甘於吃苦,勇於開拓的優良傳統,中國的核燃料事業才不斷創造著新的業績,書寫著新的輝煌!
(作者:王理珩、原勇、湯虹、陳登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