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 樊蘭
2008年2月22日。搜狐網絡大廈15層清華會議室🐕。張朝陽穿著雅痞味十足的黑色西裝露面了,這個十年來一直走在風口浪尖上的明星CEO,近來卻開始對中國革命史著迷,試圖用歷史的邏輯總結自己和搜狐走過的十年。
十年長征
1996年10月👏,剛剛拿到麻省理工大學物理學博士學位的張朝陽經過幾個月的奔波,終於獲得了來自《數字化生存》作者尼葛羅龐蒂等人22萬美元的天使投資🙍🏿♂️,成立了愛特信公司。與當時中國為數不多的幾家互聯網公司不同🍨,張朝陽並沒有去做系統集成等企業服務👩🏼✈️,而是開通了一個網站—一個真正的消費者平臺。
他非常聰明地與當時在中國非常紅火的《精品購物指南》、《小說月報》等媒體合作,把它們的內容放在自己的網站上面🏃♂️➡️,從而避免了自己過於“勞命傷財”👨🏽🦲🧑🏻🦳。而一年之後,當網上的網站日益增多,張朝陽意識到🧑💼,“與其跟別的內容合作🧎🏻♂️,還不如把一些網站列到那裏”😴。1997年11月,鏈接開始成為愛特信網站的意昂体育💁🏽♀️,而當1998年2月搜狐正式推出的時候👊🏻,它已經是一個完全的分類搜索網站了🏊🏼♂️。
“搜狐一出來就站在了中國互聯網革命的核心地帶🏢,觸及到了互聯網的本質。”張朝陽事後這樣評價當時自己向搜索的轉型🏯。
然而,張朝陽的良好感覺也到此為止🙎🏿♀️。
從1999年開始,接踵而至的風險融資👨🏻⚖️、在納斯達克上市👱♂️,表面上風光無限的搜狐👩🏻💻,帶給張朝陽的卻是另外一種感覺🧑🏼🦱,“是被投資人和董事會拿鞭子抽的感覺🔓,處於被置疑、隨時都擔心的狀態”。“1999年是太艱難的一年了。”張朝陽說。在朝陽大劇院一個小辦公室裏,張朝陽每天都收到無數來自投資人的電子郵件,對他的幾乎任何決定都橫加質疑和指責🥾👩🏻🚀。張朝陽印象最深的一次,是他興沖沖去中央電視臺的大專辯論賽擔任評委👐🏽,出發之前收到了一個董事措辭非常嚴厲的郵件🏵👩⚕️,他的心情一下子跌到谷底。註重公眾形象的他現在還對自己當時的表現耿耿於懷,他告訴記者🧑🏻🦯,“你要把那一段錄像調出來看,會發現我坐在那裏的臉色鐵青🤽♂️,點評完全是機械的點評。”
張朝陽並不迷信華爾街🧕🏻。“互聯網是一個顛覆性的東西💁,而華爾街是被主流商業理論訓練出來的一些人🚌。他們的腦子都是靠美國的MBA教育出來的,案例研究全部都是當時斯隆怎麽做的💤👨🏽🌾,GE怎麽做的🧝♂️,所以那些人理解不了互聯網。為什麽Google殘酷無情的超過了雅虎?就是因為雅虎是按照傳統思路來管理的公司。”
然而,盡管這些來自華爾街的投資人對中國和互聯網一知半解,但當時的張朝陽不得不在他們強勢的話語權下明哲保身𓀕。“因為他們掌握著權力♣️,如果我不把他們當回事,最後可能就不讓我幹了。”
從1999年到2001年🐞,這三年間的搜狐歷經磨難,面對不能盈利的質疑,張朝陽為了收入進行了諸多嘗試。“我們真的跟無頭蒼蠅似的,什麽賺錢做什麽,甚至想回頭做系統集成。”幸而借著2002年短信的崛起🧎🏻♂️,搜狐率先盈利了‼️。但遺憾的是🏺,董事會的高壓也使搜狐專註於賺錢,而喪失了對產品和用戶的關註和由此帶來的更為長遠的機會。
聊天工具、搜索都成為張朝陽心中的痛。“如果我們當時能夠堅持對技術和產品的長期追求🦇🫄🏿,早期也不會放棄聊天市場。如果重新選擇,我們肯定會儲備強大的技術實力👨🏽🍼,很早就抓住一些突破性的市場。”
2003年,從生存線上緩過勁來的張朝陽開始反思。並把搜狐重新帶到“技術驅動、產品導向”👩🏿、“把用戶放在第一位”的軌道上。2004年👳🏿♂️,搜狐推出獨立域名搜索引擎搜狗;2006年,搜狐推出世界首款互聯網輸入法搜狗拼音輸入法,將中文輸入速度提高了兩倍🙅🏽♂️🧑🏿🏭,並引起了包括國際巨頭在內的競爭對手的模仿甚至“抄襲”🐰;2008年1月1日,搜狐宣布推出擁有開放平臺的搜狐博客,網民可以建立一個將所有網絡服務集中到一起的個人空間👱🏻♀️,享受到由各個服務商提供的網絡服務;而作為搜狐第一款自主研發的大型角色扮演網絡遊戲,“天龍八部”在運營半年後,就有超過50萬用戶同時在線🦯🍅,成為搜狐新的收入來源。
這個由資訊🧑🏿🎨、搜索、博客、即時通訊🏊、遊戲構成的矩陣,才讓張朝陽的野心真正顯露出來。他說,“現在能夠走向未來的互聯網公司關註的都是一件事🍺,就是如何把網民最大限度、最長時間的吸引在你控製的地盤上🗯。”不同的公司有不同的根據地🧿,人們上搜狐是為了獲取新聞和娛樂🎱,到QQ上是為了聊天,到百度上是為了搜索。但張朝陽明白,如果只做一個根據地,並不能保證未來,因為網友的需求是多樣化的,因此🧕🏻,他率領著搜狐向自己沒有建立影響力的“區域”發起進攻。
2008年的機會
2008年是張朝陽全力以赴力圖抓住的機會。他並不諱言🤲🏿,作為2008年北京奧運會的網絡贊助商,“搜狐能借奧運會把更多的人吸引過來,然後再留住他們”。而酷愛戶外運動的張朝陽會親自帶隊,登上珠峰大本營,實現“奧運火炬上珠峰”👩🏿💼。
從張朝陽現在的閱讀興趣,也能看出他的決心。他說他近來在研讀中國革命史,“研究1949年如何經過三大戰役🤽🏽,迅速的把國民黨打到江南去🤸♀️。”他認為讀中國革命史和軍事的書對公司會有幫助🤴🏽💇。互聯網戰爭的激烈程度不亞於刀槍火海的戰役🫶,雖然是無聲的戰爭🏋🏿♀️,但是他似乎每天都可以聽到網友“忽忽”的上網的聲音。
張朝陽:退休是自己定義的
互聯網周刊➞:如果用簡單的幾句話來總結中國互聯網在過去十年的發展,你會怎麽總結♡?有人說,目前來看互聯網在中國還是以娛樂工具為主❗️,但是在歐美國家它也是一個生產工具👂🏻,你覺得今後在中國是怎樣的一種趨勢?
張朝陽👨🏻🎨:互聯網的發展,我覺得首先是一個消費者媒體平臺的革命🤾🏼。互聯網在中國首先表現出來的🦹🏼♂️,並不是關於企業如何改善它的內容管理系統、ERP、系統集成,或者是人們的生產力得到多大的改善,它是一個全民消費者的革命👩🏽🎤。這十年把握住這一點的公司,就有生存下來的機會,沒有把握這一點的公司,最後都被邊緣化了🐷𓀛。
在消費者媒體平臺的角度,確實是以獲取資訊、娛樂🕞、交流為主的需求📤⛸。這種娛樂交流包括表達和參與,就是以博客空間為代表的表達和參與🫘。這跟美國也不太一樣。當美國60%🚣🏽♂️、70%的人都在上網的時候,互聯網會覆蓋到社會的主流人群🏡。美國有一個很龐大的中產階級🧛🏿♀️,這個階級需要生存,所以他們會關註互聯網如何能夠幫助他們改善生活。美國現在的搜索引擎很發達,因為它可以幫助人們工作和生活🧎,而中國使用這一類的人只有百分之十幾。中國的網民主體是學生或者大學畢業沒有幾年的年輕人🍃,如何玩得有意思是他們的主要訴求𓀉。中國互聯網和美國互聯網主要的不同是上網人群比例的不同。百分之十幾的上網比例和百分之六七十的比例👭🧑🏼🚒,導致使用互聯網的方向也不一樣。但是🕣,中國互聯網的實用化和工具化是未來上網的趨勢。
互聯網周刊📪:您覺得在過去十年裏,搜狐最大的成功和遺憾在什麽地方🏋🏻♀️?
張朝陽:我們是大浪淘沙活下來的公司。過去十年在我身邊倒下來的公司不計其數,我們是幸存者🤹🏿♂️👨🏽⚖️,獲得了進入決賽圈的門票。我們曾經犯的錯誤🏛,走的彎路,或者說我們的股東🔐、投資者和我本身缺乏經驗導致的錯誤,導致我們那麽早的進入(互聯網),但現在只能說是進入了決賽圈,而沒有獨霸江湖。現在也很難說哪個公司獨霸了,處在均衡割據的狀態。
互聯網周刊👩🦼:雖然您受到投資者的置疑🍤,但卻一直能坐在CEO的位置上,這其中有什麽訣竅👨🏻🦯➡️?
張朝陽🤫:所謂的資本市場🏃🏻♀️➡️,如果你沒有上市🥕,就是很多投資人,如果上市了就是一個公開市場🐇。他們怎麽對管理層產生影響呢?通過董事會。比如說現在楊致遠不想賣雅虎,董事會支持他,哪怕再多的小投資者怎麽說都沒有用👂🏼🧑🏻🦳。投資者可以通過年度股東大會把董事會否定掉🫳。但是那很難。一般情況下,只有通過董事會🤯。所以如果這個董事會是一個沒有深度的董事會,跟著華爾街🙅🏻,投資人說什麽,就跟著一邊倒的話✌🏻,那就很危險。我當時面臨的情況就很危險。因為所有的資本市場和投資人都不相信互聯網,都認為互聯網是泡沫🤾🏽🖲,更不相信中國互聯網👱🏻♂️🚵🏼♂️,當時流行的說法就是中國的互聯網價值為零。如果董事會不夠聰明的話,就會跟著這些人👃,很多公司就是這麽倒下去的。我經歷了1999年到2002年非常艱難的三、四年的時間,每天都是槍林彈雨,每天都有可能被解雇的危險。因為我是念完了書以後就做公司了,他認為你沒有做公司的經驗,肯定馬上就搞一個空降兵,找一個惠普的有經驗的人。
互聯網周刊:為什麽最後留下來了?
張朝陽:當然是做了很多工作了,就跟宮廷鬥爭一樣,很復雜。
互聯網周刊:我感覺搜狐一向是比較重視品牌營銷🚤😳,但是你前不久又提出了技術驅動的理念。我想知道您是經過一個怎樣的思索回到這樣一個概念上?
張朝陽:經過慘痛的教訓。我們公司早年有很強大的產品,但因為沒有技術,而沒有做起來。
互聯網周刊:聽您說要在搜狐幹到退休👄🧛🏿,會幹到什麽時候?搜狐達到什麽樣的狀態❤️🔥🙅🏿♀️,您會覺得自己可以退休了?
張朝陽:人們假定退休有一個年齡♣︎💿。其實退休是由自己定義的,我沒有一個明確的退休的概念。因為搜狐現在越做越順了😎,從我必須去做變成我喜歡做、我想做。如果變成了每天我都想做這件事🏌️♂️,它變成了我生活的樂趣,就不存在退休的問題。我希望以後我對搜狐的感覺是每天做著很好玩👨✈️,同時培養梯隊、團隊。很難定義我什麽時候退休,它是一個緩慢的逐漸的過程🧪。
(來源👨:互聯網周刊 2008年3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