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聞中心

    崔保國:謙謙學者 殷殷期盼

    2008-03-21 |

    張姝

      這是《傳媒人物》欄目中在許多的傳媒領軍人物和傳媒精英當中,第一次出現學者的身影。但與崔保國老師,卻是舊識。早在幾年前,我就去意昂体育平台的新聞與傳播學院聽過他的課,記得他從莊子《逍遙遊》的開篇“北冥有魚,其名為鯤”談起,把媒介比喻成在信息社會大海中遊曳的魚,把信息資源比作水,信息的傳播就好比魚把水和養分從嘴裏吸入,經過傳播者的選擇加工成為信息內容產品,再經過不同的傳輸渠道傳給受眾,最終形成的反饋和影響還又回到水裏。這個比喻實在是生動又有趣,因此印象頗為深刻。

      天涯遊子 濟國情懷

      “桃蕊柳色燕南飛,上元花燈照繽紛”,這是元霄節那天收到的崔老師的短信,在一堆或搞笑,或喜慶的短信中透著一股文人學士的清雅之風。一問,他果然是學中文出身,1984年畢業於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讀了四年的中文系,什麽都沒學會,就是沾染了滿身的文化氣息,幾十年來始終沒有褪去,他笑著說道。

      其實十幾歲時候的崔保國一直喜歡的都是理科,卻偏偏因為一篇小說《喬廠長上任記》熱血沸騰,立下“以經濟強國”的誌向,報考北京大學經濟學系,結果陰差陽錯被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提前錄取。“當年曾經很郁悶,也絕對沒有想到,自己後來會轉而去日本學習信息科學,現在研究的又恰恰是媒介經濟,轉了一個圈卻回到了自己最初的熱愛。人生啊,總是這樣,難以預料的奇妙。”

      不過,也許文學不是崔保國的鐘情之物,但是中國文化對他的熏陶卻深入骨髓,而且那種中國文人獨有的情懷和抱負在很大程度上影響了他人生的軌跡。在日本東北大學留學期間,他往來於日本各大報社之間,交遊廣闊。有一次,他開車從北海道到九州,在富士山的半山處迷路了。當他把車停在懸崖之上,面對著被日本人尊為神山的富士山上的皚皚白雪,凝視著遼闊大地延伸到遠方的地平線與天相接,聽到收音機裏傳來的德沃夏克的《新大陸交響曲》時,心中勾起的,卻是對祖國大陸的滿懷思念,頓時止不住熱淚盈眶。

      這也是為什麽在上世紀九十年代正值出國熱潮的時候,留學日本8年之久,並遊歷了世界各國的崔保國卻選擇回到了祖國的原因所在。出國之後更愛國,中華民族的文化對心靈的召喚在去國離鄉之後反而愈加強烈,已經融化在周身的血脈之中。而且,當時我已經看到了中華文化偉大復興的曙光,我對中國傳媒業的崛起也充滿信心。”10年過去了,他從來沒有後悔過,事實也證明他當年的判斷和選擇完全沒錯。

      與中國傳媒發展共呼吸

      傳媒研究片刻都不能離開對傳媒業界的關註,這是崔保國最鮮明的研究態度。“春江水暖鴨先知”,他說,“只有傳媒人最了解傳媒界的發展態勢和問題所在”。早在留學期間,崔保國就投身傳媒一線,親身創辦了華文報紙《中國留學生新聞》,還曾經擔任過華文雜誌《新大陸》的主編。

      回憶起當年辦報的情景,他不禁笑了,說道:“我當時還鬧了個大笑話”。原來,當他創辦《中國留學生新聞》後,四處張羅,跑了文部省、法務局等等很多地方,咨詢如何登記註冊。跑了一圈下來他才發現,原來在日本辦報根本不需要任何手續,更不需要審批,只要有錢就可以辦,掙錢了繳稅就行。至於辦什麽,怎麽辦,完全沒人管,“這是我對日本傳媒製度最初的體驗”。隨著辦報、辦刊經驗的增長和研究的深入,他對日本等西方國家的媒介製度也有了十分全面的認識與頗為深刻的觀察和體味,形成了自己的判斷。

      回國後,崔保國也沒有把自己關在象牙塔裏,躺在理論的故紙堆上孤芳自賞,而是更加細致入微地關註著中國傳媒業的一呼一吸。

      於是,就有了《中國傳媒藍皮書》的誕生。到2008年,《中國傳媒藍皮書》已經5歲了,積累了中國傳媒發展20年的數據,力圖真實記錄中國傳媒的每一次脈搏跳躍的軌跡。只有準確地了解過去,才能把握現在,預測未來,這就是崔保國把《中國傳媒藍皮書》持續做下去的原因,也正是他致力於傳媒產業研究,系統分析產業結構、產業政策、產業動向和發展規律的信念。此外,他的研究重點還包括傳媒的數字化轉型、傳媒改製及資本運作等等,傳統媒體采取哪些方式才能追趕上新媒體的步伐?傳媒應如何做大做強?怎樣運用整合營銷傳播手段進行品牌建設?這些在中國傳媒人眉間心頭揮之不去的問題也正是崔保國桌上的一個個課題和項目。

      理論只有能運用於實踐,並且能指導實踐,才有價值,這是崔保國進行傳媒研究最根本的原則。“咱們中國的傳媒人真是很幸運,趕上了這麽好的時候,正親身經歷著中國傳媒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向前發展。但是,整體來看,中國傳媒人還是過於保守,無論是在內容上,還是在經營上,邁的步子都完全可以更大一些,讓我們的傳媒業發展更快一些。”當然,崔保國說,這種保守無疑源自體製的束縛,“所以,創新對中國的傳媒人來說,尤為重要”。

      對於傳媒發展所面臨的紛繁復雜的問題,他始終保持著一個學者的冷靜和理性。他堅持認為,中國傳媒業應當推行分層管理製度,將媒體分為三類進行管理,第一類是黨和政府的媒體,包括所有的黨報、黨刊和頻道、網站;第二類是市場化的媒體,完全按企業製度運作,遵循市場經濟的法則和規律來競爭;第三類是公共媒體,交由公眾管理,用於滿足人民大眾的媒介需求,而不以盈利為目的。他一再強調,這種分層管理的方式如果能在政策和製度上進行明確,改變目前這種曖昧的狀態,對中國傳媒的發展來說好比快馬加鞭,無疑將奔逸絕塵。

      守望傳媒未來

      仁者愛山,智者樂水,閑來愛爬山的崔保國自號“樂山”。每每登高遠眺,浩然之氣滌蕩心胸,崔保國總是止不住地感慨萬千。撫古思今,更多縈繞在他心頭的,就是中國傳媒的未來。

      “2008年,無論是對中國而言,還是對中國傳媒而言,都是絕對不平凡的一年。盡管在他看來,雖然奧運鏖戰尚未拉開序幕,但是各家媒體的勢力格局大致落成,因而關於錢袋大小的猜想基本已無懸念,他目前最為掛心的,是中國傳媒如何借助這出奧運戲碼,在國際舞臺上來個令人擊節贊賞的亮相!

      “目前中國絕大多數媒體的思維方式還維持著以往的慣性,這種方式在國際傳媒舞臺上,已經顯得相當生硬。無論是報道的方式還是意識,都十分局限,不符合世界潮流。”崔保國說,“其實我們中國媒體的水平並不落後,關鍵是我們的傳媒人應該把眼光放得更開一些,培養自己的國際意識,突破以往陳舊的話語方式”。

      他的字字句句當中都流露著對中國傳媒的殷殷期盼,“中國正在面臨大國崛起的重大關頭,中國傳媒應該清醒地認識到自身所肩負的歷史使命和社會責任,把握良機,在國際舞臺上出色地扮演好自己的角色”。

    人物簡介:

      崔保國1984年畢業於南京師範大學中文系,畢業後留新聞專業工作。1988年在中國社科院新聞研究所研究生班學習;1990年赴日本東北大學留學,先後獲得日本東北大學的文學碩士、信息科學碩士、信息科學博士學位。1997年回國工作,任南京師範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副教授、副院長、江蘇省新聞人才培訓中心副主任等職。2000年調入意昂体育平台傳播系任教。2001年任意昂体育平台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兼任中國傳播學會副會長、中國科技新聞學會理事、科技傳播研究會副會長、《中國報業》雜誌執行主編等。

      研究方向:媒介經濟與媒介管理、傳播理論。主要著作:《傳媒藍皮書》(主編)、《走進日本大報》、《媒介變革與社會發展》、《信息社會的理論與模式》等。

    (來源:人民網——《傳媒》雜誌2008年第3期)

    相關新聞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