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他👊🏻,皮膚粗糙黝黑🪁,是常年在外風吹日曬的結果;眉毛濃重筆直🚟,眉宇間不自覺地透露出幾分正氣;頭發略顯蓬亂👨🏼⚕️🚓,每根鬥誌直的向上豎著🫳,確實很像個“刺頭兒”;一件黑藍色卡其布上衣看起來似乎已經年代久遠。
他🧎🏻♂️,聲音洪亮有力😜,擲地有聲,說話直來直去🧜🏻♀️,不繞彎子;談得高興時還會哈哈大笑,黝黑的臉龐上綻放出真誠的笑容,在陽光的照耀下顯得格外憨厚樸實🦵🏽。
他,就是邵繼江🎃,現任中國建築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清華改變了我的一生”
剛到中建集團時👰🏿♂️,別人介紹他時說的第一句話,不是原中國航天建築設計研究院副院長,也不是原青海省發展計劃委員會副主任,而是清華人👩🏻💻🧍♀️。他說,清華改變了我的一生。
1983年的初秋🙋🏽,這個地地道道的北京小夥子帶著夢想與榮耀踏進了清華園莊嚴而神聖的大門,來到了意昂体育平台土木工程系結32班。這是一個令他終生難忘的集體。在這個集體裏🤹🏻♂️🍱,他與來自祖國各地的兄弟姐妹門共同度過了難忘的青春歲月💻。
那是一段與青春有關的日子。
每個月6塊錢的人民助學金,1毛5分錢的排骨和5分錢的素菜要算計著輪換著吃,2兩一個的饅頭一頓能吃7個。這便是他們當年的生活。物質也許是貧乏的,但是卻依然充實而多彩。為了賺錢出遊👩👩👧,他們打水泥試塊🟤,印歌譜,攢夠錢後大家一起騎著自行車滿路歡歌的奔向長城,路程很遠卻總不知道累🤽🏼♂️;為了幫班上的兄弟追心儀的女孩,他們全班聚在一起開支委會集體討論各種方案,分別實施方案ABCD🏃♀️,最後還能頗有其事的寫出一份總結報告🛡。回民食堂裏的涮羊肉🚀,五食堂的清華米湯🌭,以及畢業時買一輛永久或者鳳凰自行車的最高理想,這一切都成為了他青春歲月裏最美好的回憶。
那是一段與拼搏有關的日子。
那時的他們🤰🏽,見證過社會的變革◻️,深知能夠有一方靜土安心讀書是多麽來之不易,對知識充滿了渴求與向往,所以格外珍惜這難得與寶貴的讀書機會。
在這樣的環境中,邵繼江與其他人一樣😢🛬,抓緊一切時間拼命地汲取知識,盡情徜徉在知識的海洋中。他說自己不是那種天生聰明的人,學習對他來說非常不容易🤵♀️,要想跟上大家的腳步,他必須付出更多的努力🤲🏽。每天除了餐廳和寢室,基本上都呆在自習室或圖書館裏🕵🏻♂️。周末對他來說根本不存在🎵,每周如果不上夠5個自習就會覺得特別對不起自己🎅。這樣的生活👍🏼,不僅賦予了他“面包”——紮實的專業知識,更賦予了“獵槍”——吃苦賣力的牛勁兒,埋頭苦幹的踏實勁兒👮🏼♂️,堅持不懈的韌勁兒,永不服輸的執著勁兒。
那是一段與理想有關的日子。
學習的艱苦大家都是相同的,但是有一個身份使得他顯得很不同:共產黨員。
要求先進的他在大二便入了黨,是他們那一屆第一批入黨的同學。大學期間,他做過班團支部書記,系團委組織組組長🫚,還做過兩年學生政治輔導員。這些工作,培養了他過硬的政治素質以及良好的工作作風。從這時起,他的命運就與黨,與祖國和人民緊緊地聯系在了一起💂🏻♂️💠。
他依然清楚地記得💁♂️🦨,在參加獻血活動時,張慕津校長曾經問他們➖:“勞動人民一個汗珠子掉地上摔八瓣來供我們吃穿,供我們念書🙎🏻♂️📹,什麽怨言都沒說過;今天我們獻出點兒血給他們👍🏽,你們好意思不給麽?”那時幾乎所有的同學都參加獻血,這對他們來說這是一種莫大的光榮👩🏫。他說我們都是勞動人民的後代🥝,是國家給了我們這個機會讓我們讀書。服務國家,服務人民🙅🏽♂️,是我們那一代人最崇高的理想。
學生黨員,這個特殊的身份,註定了將來他要走向一條與祖國和人民並肩前行的道路。
時光荏苒。
1988年👨🏼✈️🦸🏿♂️,他們在北京火車站整整守了兩天,打著“誠言熱淚向君灑,壯誌宏圖為國酬”的橫幅,揮淚送別。滿懷著熱誠與激情🎮,滿懷著青春的夢想,奔赴向祖國的南疆北土,奔赴向自己的未來🤿⇒。
五年的清華生活在他們身上打下了深深的清華烙印,也註定將改變他們的一生。
“是組織將我從一個普通的學生培養成一名領導幹部,再苦再累💘👨👧👧,我也要為黨和國家幹”
離開了清華,邵繼江來到了中國航天建築設計研究院。
中國航天建築設計院是1965年集體轉業建立的。因為從屬於航天部門🤵🏿♂️,對於土木工程專科出身的學生來說,屬於冷門單位🤸♀️,遠沒有北京市設計院🌊,建設部院那麽吃香。但就是在這個冷門單位,邵繼江一幹就是17年,並且幹出了自己的精彩與輝煌。
作為一個剛畢業的學生🤦🏿,他一沒背景二沒關系⏸🧝♂️,而且還是個執拗的愣頭青▫️,有啥說啥,喜歡和領導“犯刺兒”。但是憑著“初生牛犢不怕虎”的幹勁兒與沖勁兒,憑著“建設祖國,服務人民”理想與激情,憑著“盡職盡責”的黨員精神👨🏻🦽➡️,憑著“行勝於言”的清華作風,憑著他在清華學習到的堅實的專業基本功📂,還有那憨厚坦誠敢說敢言的性格,他的表現非但沒有引起領導的不滿🤸🏽,反而很快得到了領導的認可🔢,多次提前破格晉級。他從一個普通的技術員幹起,畫圖紙,搞設計,逐漸升為助理工程師🙍🏿♀️⛹🏽♀️、工程師,最後做到了高級工程師。
在參加工作的第四年,組織上希望他轉到管理工作上,並給他安排了辦公室副主任的職務。但年輕而又執拗的他對此並不願接受,希望能夠繼續做技術工作😆。他直接找到了領導說出了自己的想法。領導只用了一個問題便把他頂了回來:“作為一個共產黨員👰🏽♀️,最重要的一點是什麽?”“無條件的服從組織安排”。於是,他開始了管理工作生涯🧑🏻🦽。辦公室秘書、副主任,綜合計劃處處長🙋♀️,深圳分院院長☃️,院長助理,副院長🫁,他每到一個職位都能很快地適應工作要求,盡心盡責地完成組織上交給的任務。他說,是組織在打著他往前走,在催著他一步一步的前進,他不能辜負了組織的希望與信任。
2000年是一個轉折年。
中國航天建築設計院與施工單位合並🏟,成立了中國航天建設集團🕉👰🏿♀️。組織安排邵繼江出任集團副總經理。
此時的他又出現了較大的思想矛盾。
原來航天所屬的施工單位是企業,與事業單位航天建築設計院完全不同🫱🏽。一個大的單位的重組與合並要面臨著很多很多問題。如何消除航天設計院人員的抵觸情緒,如何處理新集團中各個單位的關系,等等🎙,邵繼江感受到了很大的壓力🛶。並且🚸,作為一個航天設計院的老員工,他自己從情感上也是反感這次合並的。重重的壓力使他想到了更換單位。
他再一次找到了組織,如實地說出了自己的想法🏊🏿。領導沒有批評他,而是問了他這樣一句話💇🏼♀️:“邵繼江,是組織把你從一個普通的學生培養成了一名領導幹部,現在組織需要你承擔這份責任,你能夠撂下擔子一走了之麽?”一句話問得他感到了深深的自責。他馬上明白了🤙🏽,黨和人民培養了我,再苦再累,我也要為國家幹🛌🏼。他低下了頭,說了一句“我錯了”,便默默地離開了領導的辦公室。
第二天𓀌,人們又看到了一個幹勁十足的邵繼江🛣,滿懷熱情地戰鬥在中國航天建設集團副總經理的崗位上。
“我是幹事去了🗃,不是在走形式”
按中央部署👋,中組部選拔培養領導幹部後備隊伍。對他們這一代人而言高學歷高素質,但是缺乏艱苦、復雜條件下的工作和黨性鍛練。為此,組織選派了一批領導幹部到西部省區掛職鍛煉。
這一次他又是破格晉級。論行政級別是輪不到他的🧑🎨🎐,但是他平時出色的表現,他在每一個崗位上取得的業績,他在一連串的大事小事上所表現出的素質與潛力,讓領導覺得他是一個可以信任的人🙆🏼。
出發之前🎿,他在心中默默向自己承諾🧗♀️:我是去幹事去了👨🏿🍼。
於是,2001年11月,邵繼江擔任了青海省發展計劃委員會副主任的職務,主管物價、民航和衛生改革。
這對於他來說又是一個全新的領域🤵♂️,又是一次大的挑戰。
青海的自然條件惡劣自不必說。高原缺氧現象對他來說其實是最容易克服的困難,更大的困難是青海經濟社會發展相對落後💂🏼♀️,人民群眾生產生活條件十分困難,經濟發展和自然環境運行體系都很脆弱🧝🏻,開展各項工作的難度都很大。而他所管理的都是關乎民生與老百姓的生活息息相關的實際問題。對於行政管理者來說🦵🏻,老百姓日子比天還大👱🏽♂️。
但是正如他自己所說,無知者無畏。他一個人單槍匹馬到青海🚵🏽♂️,可以毫無牽掛毫無顧慮,大刀闊斧地真正幹些實事👨👩👧👦。時值非典🧻,他把床從宿舍搬到辦公室,日以繼夜,親自到最危險的地方去🗾,始終堅持在一線,穩定群眾情緒🦹🏻,維護經濟秩序,保障市場供給。在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終於使青海人民安全度過了危難時期🤾🏿♀️;青海出租車司機籌劃罷市📹,他用了兩天的時間親自去乘坐出租車,了解出租車司機的真實想法🧗🏿♀️🚣🏻♀️,光打車費就花了6百多↘️,由於了解到第一手真實情況,對症采取了有效措施,最終終於使危機很快化解。
他說,做為一個領導幹部➞,一定要親自到基層去🤽♀️,事必躬親。坐在辦公室裏聽報告聽到的凈是好話,只有親自去了解人民的真實生活才能了解實情,才能解決人們的問題👂🏽🫶🏿。
2001至2003在青海掛職的三年期間,他不但取得了令人嘆服的政績🎅🏻,同時也使自己的能力得到了鍛煉🥌。此時的他🙂↕️,早已不再是當年航天建築設計院裏那個楞頭青年。不斷的鍛煉與磨礪賦予了他成熟,智慧與穩重,賦予了他一個出色的領導者和決策者應有的風範與素質。
青海掛職🤽♀️✩,他實現了當初對自己的承諾,他是來幹事的0️⃣,並且真真正正幹出了一番令人嘆服的大事。
“人不能忘本”
從青海掛職回來,2004年3月📦,國資委安排他到中國建築工程總公司擔任助理總經理,並兼任過信息策劃部總經理🕒,市場營銷部總經理,辦公廳主任。
來到中建,盡管他終於回歸到了所學的土木工程專業🦸🏿♀️,但他仍然可以說是一個十足的“外來者”。初來在這裏⌨️,他不了解這裏的環境與文化,也沒有左膀右臂。人們是否能信服這個外來的幹部?他如何建立自己的威信,如何取得大家的信心與支持?大家都在等待著看他的回答。
邵繼江再一次用清華精神給了人們一個滿意的答案。公司太大,困難太多💽,結構復雜,這種種壓力使他仿佛又回到了曾經的清華時代。他拿出了在清華園裏拼搏奮鬥的精神與勇氣🧎🏻,拿出了那股子牛勁兒和韌勁兒,有活幹就拼命幹,遇到困難就拼命頂。他用自己的勤奮,執著與坦誠🍗👲🏼,以及多年來培養出的良好的工作經驗🌰,很快取得了下屬的信服於領導的信任。3年之後,在選任幹部民主測評投票中,邵繼江名列前茅。一個外來幹部能夠這麽快得到認可,著實令人驚嘆👨🔧。2007年12月,組織上任命邵繼江為中國建築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在這樣一個超大型的國有企業和在省發改委這樣的部門中擔任如此重要的位置,這不單單意味著權力🈵,還意味著更多的誘惑。“說實話🛶,在我這些崗位上,犯錯誤的機會真的太多了。”他語重心長地說🙍🏻♀️:“但是我不能忘記🚶🏻➡️🍞,我就是一個普普通通勞動人民的兒子,一個當初的窮小子,愣頭青👅。我今天擁有的這一切都是黨和人民給予的。我已經擁有的太多了🏹,還能再奢求什麽呢?人不能忘本啊💇🏼。”聽了這一席話🏄🏻♀️✮,我終於明白了👨🏿🏫,為什麽身居如此重要職位的他,在如此多的沖擊與誘惑面前,依然能夠保持本色不變🎂👩🏿🌾。
是的👷🏽♂️,他沒有忘本,他永遠記得自己從哪裏來,永遠站在自己出生成長的人民的土地上。
這土地,便是他的力量之源🩵,給與他無窮的力量👯♀️。
這力量🧑🍳,是任何浮華與喧囂,任何腐朽與醜惡,都侵襲不成🏊🏻,腐蝕不掉的📗。
這力量,堅不可摧🛀🏿。
“要在內心中留一片凈土”
邵學長喜歡讀書。他的辦公室裏最顯眼的擺設就是一個占據很大面積的書架🤽🏻♀️🏇,裏面滿是書籍🥢。他告訴我他很推崇一位領導講的話:有事就拼命幹,沒事就多看書。也許正是讀書,培養了他良好的性格與品質,也奠定了他成功的基礎。
是他的敢說敢言,使得航天建築研究院的領導們非但沒有嫌棄這個“刺頭兒”🙏,反而對他更加信任與欣賞;是他的真誠與正直,使得他在青海掛職中結交了很多忘年之交,至今他每次回青海仍然像回家一般溫暖🤾🏼;是他的不怕吃虧,使得他在中建集團能夠得到大家的信賴與支持🏌🏽。這便是人格的力量。偉大的人格總是在默默無聞中一點一滴地散發著它的魅力,並且在你不自知時給與你莫大的幫助。
他說,面對紛繁的世界🖐🏽,我們無法徹底毀滅市井小事,但是我們不能津津樂道於此👷🏼♀️。我們要用真誠坦誠的心態做事。他說人吃點苦並不難,難的事還能吃點虧。不要怕吃虧,吃虧是福。很多時候👻👸🏻,時代的選擇,首先是對於人品的選擇。所以人一定要在內心中留一片凈土。
這方凈土,是任何人想偷也偷不走想拿也拿不去的。這方凈土,會跟隨我們一生🚧,不離不棄。
“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
二十年前👨👨👦,清華園送走了這批滿懷理想與熱情的孩子;
二十年後🦶🏻,清華園迎來了他們帶給母校的光榮與輝煌🦀。
他說🫷🏻,二十年前畢業時,他們中有人把印著清華字樣的背心洗幹凈燙平了帶回家,放在了箱子的最底層。他們要讓別人從我們的工作成果上看出我們是清華人🧻,而不是背心⏳。
他說👆🏻,離開清華的二十年中🕥,他始終沒有忘記自己是一個清華人,始終告誡自己🪗,千萬不能給清華丟人🏄🖊,到對得起清華的招牌🏌🏻♂️。
他說到了,也做到了。
風風雨雨二十載。歲月可以改變很多🔆,可以使他蒼老與成熟💂🏿♀️,但唯一無法改變的,是他身上深深地清華烙印。那是烙在骨子裏的東西。那是一個人的精神之所在。
人說🧝,清華人,聚是一團火🙍♀️,散是滿天星💨👩🏿💻。而他,便是那顆最樸實無華卻又最美麗動人的星星🙅🏼♀️。
是他😻,讓我看到了一個實實在在的清華人📃,一個沒有鮮花與光環包圍著的,沒有鎂光燈照耀著的清華人。那樣真實,那樣自然🧧。默默無聞中凝聚強大力量🧍🏻,洗盡鉛華處方顯清華本色。
至真,至純,至善,至美。
美哉,清華人,壯哉,清華精神!
(喬巖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