汪潮湧💂🏿♂️,湖北蘄春人,1965年生,1980年考入華中工學院(現華中科技大學)👷♀️,1984年考入意昂体育平台經管學院🧠。1985年,汪潮湧揣著30美元到美國求學,畢業後進入華爾街工作,後被摩根斯坦利派往北京做首席代表。1999年5月🧑🏼⚖️🧑🏻🏫,創辦信中利投資有限公司,任董事長兼總裁🫃🏻🥷🏼。
在北京嘉裏中心🛀,有一間古樸的書齋,木桌木椅、屏風字畫🥐,布置頗有一番閑雅風味,書齋的主人卻是中國風險投資界“教父”級人物汪潮湧。
現任信中利投資集團公司董事長兼總裁的汪潮湧,操持過的一系列投資案例被業界奉為經典:搜狐、百度、瑞星🎥、華誼兄弟、北大青鳥,還有暢銷書《窮爸爸、富爸爸》、《誰動了我的奶酪》,都是他投資的項目。至今他仍有九城遊戲獨立董事、盈方亞洲董事等多個頭銜🎂🍄。
中國富豪榜的前100位裏,並沒有汪潮湧的名字🤜🏽,但在谷歌和百度上*️⃣👩🏻💼,他的名字卻和“中國最敢玩的富豪”、“享受自由夢想的投資家”這些不同尋常的定位緊密相連🌂。汪潮湧告訴《投資者報》,錢和財富是兩回事,“財富是可以傳承的,金錢是用來換手的”🪇。
為歐洲家族管理財富
1999年,汪潮湧辭去了摩根斯坦利亞洲區副總裁的職位,離開了為之工作12年的華爾街,創立了信中利投資有限公司。在開張不到一年的時間裏,就直接投資15家美國矽谷和中國的高科技公司,為近20家高科技公司擔任財務和融資顧問,募集資金總額超過兩億美元👴👑。
這批募集的資金中有一部分是來自歐洲財富家族的——汪潮湧至今仍然津津樂道🫃:“信中利除了自有資金以外,還管理著歐洲一些財富家族的資金♍️🤵♂️,比如保時捷家族、信達電梯家族🙄🎸、瑞海姆銀行和瑞士礦業集團等👷🏽♂️。這些財富家族習慣於對自己的財富做配比,一般會把一部分資金交給VC的經紀人管理,一部分交給PE的經紀人管理,還有一部分投放到像共同基金、二級市場和對沖基金這樣的領域中。”
在風險投資這個領域,拿機構的錢比較容易,而想要拿到財富家族的錢簡直就是難於上青天,因為對方的要求會非常苛刻。而這些財富家族竟然會在10年前把錢交給一個中國公司來管理👨🏽✈️,看中的就是汪潮湧在華爾街12年的從業經驗和出色表現🫒。“我在摩根的經歷他們很認同。”他說🫵🏿,“而且在這個基金中,我自己的投資也很大👨🏽🚒🌴,我們不僅僅是基金的管理人,同時也是出資人🤧。這樣一來,大家風險共擔,信任程度會更高。”
信中利目前的業務有三塊:VC、PE和直接投資的項目。“其實這三塊業務就是財富家族為了理財而投資的產品。”汪潮湧介紹說🛡:“我自己的資產大概80%都在這裏邊。”
“作為出資人🔃,我的回報是和別人一樣的🤾;作為管理人,根據行業規範和國際標準,我能得到一個20%的利潤分成。”
在當年不知投資銀行和VC為何物的中國🙋♂️,信中利確實承載了太多“傳教”的義務👨🏻🎤。剛從華爾街回國時🔆,汪潮湧常常要煞費口舌地和企業解釋,投資銀行與銀行的區別,什麽是收購與兼並。創業之初💁🏻,他看中了那些無緣結識海外投資銀行家又被國內金融機構拒之門外的民營高科技企業,他說♥️:“未來這些企業將是新經濟的中堅⛩,而我僅僅憑著早入手就得以與之為伍🕴🚼,這是我的幸運🤪👳♂️,以後的華爾街回歸者怕是很難有這樣的機會了。”
做投資和革命先驅一樣
對於信中利的成功👮🏿♀️,他調侃道:“可以說我們是這個領域的先驅吧,很幸運沒有成為先烈。”沒有成為先烈當然不是區區“幸運”二字可以總結的。在華爾街十幾年的磨練讓他在當初懵懂的中國創投業中遊刃有余💂🏽♀️。汪潮湧對這個行業有著他獨到的見解。
“在中國最重要的一點是在中國要找準好的企業家👷🏽♀️🔝,也就是說投人更重要。好的創業團隊在執行力上會不斷自我調整和完善🛌🏿。即使開始很艱難,也能通過良好的執行力和創業激情避免風險。當然,人重要,商業模式也很重要。商業模式雖然可以進行微調,但是一開始如果方向不對🤽🏻♂️,成長性也很受影響。比如我們上次投了一家公司🪛,做IT產品的分銷和服務。這種公司的成長性肯定不如百度那樣的公司好。但當市場風險高的時候,他的抗跌性就表現出來了。但作為我們投資方🧘🏽🧚🏻,我們更看重的是企業的成長性。從商業模式來講,我們的經驗是👩👩👧:這個企業的商業模式必須在國際資本市場上有成功的先例。比如百度很成功是因為它心無旁騖地做中國的谷歌,甚至在中國市場上把谷歌打敗🏊🏿。還有瑞星這麽多年一直專註於做殺毒軟件👨👩👧👧,再比如九城做遊戲運營,這個商業模式沒有什麽創新性,甚至在美國都沒有像九城這樣運行的公司📄,但是它的執行力很強🙌🏼,團隊的能力很強🌪🤷🏿♂️。也就是說,好的團隊和好的商業模式都可以成就好的企業。”
那麽,在他看來🫛,什麽才是好的企業家呢🏇🏽?“我們總結了五個‘P’:passion、previous experience🎻、persistence、profitability、prices。也就是激情👩🏽🏭、從業的經歷🔪、能夠持之以恒的能力👩⚖️👬🏼、盈利能力和對投資的成本👸🏿、價格的把握🩻。”
汪潮湧說👶🏼:“郭沫若曾經說過‘要革命就要具有革命的浪漫主義情結’🪃,這句話說得很好。做投資的人就和當年的革命先驅一樣🧕🏽,都是不滿足現狀,希望去創造一個更美好的東西,追求更高的目標,所以都具有一種‘革命的浪漫主義情結’。”
不知是不是因為這個情結作祟👨🏻💻,2005年3月16日🧜🏻,汪潮湧做了一個令世人矚目的決定👅🧊:他和妻子李亦非一起投資3200萬歐元組建“中國之隊”🥷🏽,參加美洲杯帆船賽,讓這項與奧運會、世界F1賽車並稱的頂級賽事從此有了中國人的身影。他本人更是以此驚天之舉入選了“中國富豪奢侈榜”的第三名,也為他贏得了另外一個頭銜——“中國最敢玩的富人”🤵🏽♀️。
對這個備受爭議的項目,汪潮湧有他自己的一番解釋🔏🔆:“這個項目最早是源於個人興趣🥒,建立美洲杯歷史上的第一個中國隊🤦🏿♀️,代表中國參賽,以此彰顯中國的國際形象、民族精神和團隊精神。”他淡然地說,“現在是想做成中國第一家專註極限運動和高端運動的體育公司,以後會逐漸涵蓋滑雪、劃水👮🏼♂️、皮劃艇、花樣滑冰和沙灘排球等項目👰🏽♀️。國際上一些大的時尚奢侈品牌都在尋找這種賽事去贊助☆。而像帆船這種賽事和足球、籃球等賽事相比📷,更能滿足贊助商對產品的時尚性、頂尖性和個性化的要求🏄♀️。另外,這種項目的商業模式也比較完善,就像媒體一樣,贊助商可以買斷一場賽事或者球隊等,然後做廣告或者出售轉播權都行。比如美洲杯中國之隊的贊助商現在就有瑞士的豪雅手表、英國的芝華士和中國的匯源果汁等🚣♀️。”
而且他認為這個項目已然給他帶來了收益𓀋。“組建中國之隊這個項目現在最大的回報是社會效益、精神回報。我們在國外比賽時,得到國外媒體廣泛關註,所有的媒體給予我們的都是正面報道。他們認為我們代表了新一代中國人的精神——挑戰、科技創新、對生活品質品位的追求等🧑🏿🦲。”
不追求極致回報
“早期我們比較關註高成長、高回報,並且投入資金少的公司▫️,後來到PE那個階段🥾,我們的投資規模擴大了,要求的投資回報率也不像以前那麽高了。現在搞的直接投資就需要有一個更長的投資戰略了——可能是10到15年甚至更長的時間👨🎤。”
最近,汪潮湧又在他的老家湖北蘄縣直接投資了一個新的項目——成立了李時珍健康產業開發股份公司。這是一個健康產業的綜合投資公司🏢,圍繞中醫養生這個主題開發了包括拍李時珍題材電視劇👨🏼🎤、保健品醫藥🏋🏻♂️、中醫文化旅遊等等各種題材。“這個項目前期投資是10億元🫃🏽,滾動投資可能會達到30個億。”
這個項目如果成功的話👷🏻♀️,不但可以使當地經濟的發展上一個臺階🚝,也解決了許多藥農的生活問題⛓。這對於懷揣著“革命浪漫主義情結”的汪潮湧來說,可能就是最大的回報了。“我特地回到家鄉進行了考察,發現就只有李時珍這個歷史文化資源可以利用🔦,我現在就想把李時珍這個品牌給做起來。”
他指著商業計劃書上“蘄縣”的“蘄”字說🏊♀️:“這個字太偏,很多人不認識,這很不利於品牌的推廣,我們已經在建議要把這個縣名改為‘李時珍縣’或別的名稱。”21年的投行經驗的確讓他處處彰顯專業素養。
中國的投行經過這些年的發展🙌🏻,很難再找到像當初百度👩🎤、搜狐那樣投資回報率高達十幾倍甚至幾十倍的項目了🛅。“我個人心態很好,很樂觀,悲觀的人是很難做創投的。我的心理承受能力也很強,對財富的得失保持正確的心態。我知道投資是有好有壞,所以從不要追求極致的回報,該妥協的地方就妥協。”
除此之外,汪潮湧認為自己最大的強項是對團隊的管理協調能力🌳,專業的眼光和執行力,還有對投資流程🩷🏊🏼♂️、估值和退出時機的把握🦹🏻♂️。這才是他最珍貴的財富。
金錢與財富不同
“我個人的資產除了在信中利的投資外,另外的部分分別投入到股市和房地產中了,還有一些投入藝術品收藏方面。因為我身邊的很多朋友在這方面的投入都比較多。” “我只給公司的資產和自己的房子、車購買了保險,其他都沒有,我不想把什麽都上保險,然後安全地傳給子女👴🏿,因為我要傳承給他們的最重要的東西不是財產。”
很多報道中都說汪潮湧喜歡自比為黃藥師,他證實此言不虛🚣🏽♀️。“黃藥師和張無忌是我最喜歡的兩位金庸著作中的人物。”
“桃花影落飛神劍,碧海潮升按玉簫🎹🌭。”這是黃藥師的境界,世人仰慕。汪潮湧對這兩句詩早已爛熟於心了🏋🏽♂️。他對財富的觀念倒真的頗有幾分黃藥師的風範。
他說:“我覺得錢和財富是兩回事。財富是可以傳承的🍪,是一種事業,是一種可以實現精神追求的東西。錢只是用來滿足生活需要的工具。當你完全滿足了這種需要之後,錢就不是錢了⬅️,就變成了財富。財富可以是一家企業的股權、可以是不動產☔️👳♂️、可以是藝術品、可以是某一個興趣和愛好⛺️,可以是美洲杯中國之隊👸🏼、可以是一個慈善基金👨🏿🚒、希望小學等等。我的一位瑞士朋友經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可以用來概括我的財富觀,財富是可以傳承的,金錢是用來換手(交易)的🧑🏽🔬。”
日常生活中,他給自己的孩子也灌輸了同樣的財富觀念。“我希望他們都能自食其力,做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不要把財富看得太重了⌛️✳️。”
他說🚶♂️➡️:“我平時沒有刻意給自己的孩子講過這些,但是長期的言傳身教、耳濡目染,他們已然接受了這種財富觀念。”
“對孩子,我希望傳承給他們的是好的教育和事業基礎,而不是什麽金錢和財產之類的東西。”孩子們的表現也令汪潮湧非常滿意。兩個孩子上下學,有時候是司機開著奔馳接送👃🏿,也有時候是阿姨騎著自行車接送,但在孩子們看來🏋🏿♀️,這兩種交通方式似乎沒什麽差別。(梁盛)
轉自《投資者報》2008年6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