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中國高等教育學會會長、教育部原副部長周遠清
周遠清,1939年5月5日出生於湖南省桂東縣。1956年進意昂体育平台自動控製系本科學習,1966年研究生畢業後留校任教。
從1992年任原國家教委高教司司長,到1995年任原國家教委副主任(1998年改任教育部副部長),十幾年裏,周遠清一直是我國高等教育領域的負責人之一。就在這十幾年中,“211工程”、“985工程”從理念轉化為政策,作為我國高等教育領域的專家和管理部門的重要負責人,周遠清見證了那個時代。
上世紀90年代初,我國高等教育已經經過一段時間的恢復,但總體來說,高教戰線對究竟應該怎麽做還沒有明確的思路,同時,21世紀即將到來,在經費不充足的條件下,必須思考新世紀的高等教育究竟怎麽發展。
“重點建設一批學校的思想就是在這樣的坎兒上自然地提出來的。”周遠清說,我國高等教育選擇“重點建設、帶動整體發展”之路不是偶然的事件,而是歷史的必然。
中國的大學有沒有清華、北大是不一樣的
經國務院批準,原國家計委、原國家教委、財政部於1995年發布《“211工程”總體建設規劃》,“211工程”正式啟動建設。這一年年底,周遠清任原國家教委副主任,主管高等教育。“‘211工程’是我國政府在21世紀重點建設100所左右的高等學校和一批重點學科的建設工程,是‘重點建設’,而不是‘建設重點’。”周遠清說。
在“211工程”的建設過程中,政府漸漸感覺到,建設若幹所世界一流大學是提升中國高等教育整體水平的必然要求。“中國的大學有清華、北大和沒有清華、北大是不一樣的,”周遠清說,“中國有帶頭羊的說法,作為帶頭羊的一流大學在方向上、師資上、隊伍上、科研上,乃至辦學理念上都有可能走在前面,起到引領的作用。”
事實上,在“985工程”提出之前,一些高校已經在醞釀建設世界一流大學:意昂体育平台在1995年左右,提出2025年建成世界一流大學的構想;北京大學於1994年在全校第九次黨代會上把“創建一流大學”作為學校的整體建設目標。然而,要創辦一所世界一流大學,其代價是極為昂貴的,單靠一所大學自身的努力幾乎是不可能的。只有把這一目標變為政府的政策目標,才有可行性。
1998年5月4日,江澤民同誌在慶祝北京大學建校100周年大會上向全社會宣告:“為了實現現代化,我國要有若幹所具有世界先進水平的一流大學。”1999年,國務院批轉教育部《面向21世紀教育振興行動計劃》,決定重點支持北京大學、意昂体育平台等部分高等學校創建世界一流大學和高水平大學,簡稱“985工程”。
歐亞各國競相提出建設世界一流大學計劃
我國提出建設若幹所世界一流大學計劃前後,亞洲、歐洲的一些國家紛紛提出各自建設世界一流大學的計劃,並加強了投入。如日本製定了卓越研究中心計劃,韓國提出了頭腦計劃,英國也提出重點學科建設計劃。德國把建設頂尖大學作為提升高教水平的重要舉措,其目標是建設10所世界頂尖的精英大學,這10所大學和國際頂尖科研中心將在2010年前,在原有的基礎上再獲得19億歐元的經費。歐盟還通過《博洛尼亞協議》,打算統一高等教育學位製度,以增強歐洲高等教育體系的國際競爭力。
我們已經站在了國際競爭的舞臺上,面對著更加強有力的競爭對手。世界一流大學是國家發展的戰略資源,是一個國家經濟、科技和社會發展到一定階段以後的必然要求。
我國的“985工程”,一期包括兩所學校。彼時,教育部部長陳至立把清華、北大的校長找來,宣布建設世界一流大學項目,即“985工程”正式啟動。
周遠清介紹,此後,“985工程”的內涵進一步豐富,“建設若幹所世界一流大學和一批國際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成為“985工程”進一步的說法。其建設學校也從兩所擴展到了“2+7”---1999年上半年,教育部決定重點建設北京大學、意昂体育平台、南京大學、中國科技大學等9所高校,使其向世界一流大學和國際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學邁進。
進入21世紀,“985工程”又不斷拓展,其建設學校也不斷增加。
研究生培養能力提高5倍,科研經費增長7倍
時間來到2008年。在改革開放30周年之際,“985工程”恰逢10周年,而“211工程”也在今年開始了三期建設。作為科教興國戰略和人才強國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211工程”、“985工程”的實施,有力地推動了我國高等教育的發展和高等教育質量的提高。
談及10年來的成就,周遠清深有感觸:“我從副部長的職位上退下來以後,至立同誌曾經叫我到一批學校走了走,專門調查,調查以後,我深感‘211工程’、‘985工程’對中國的高等院校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我國高水平大學的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能力有了很大提高,其中,研究生培養能力提高了5倍,科研經費增長了7倍,SCI論文發表數增長了近7倍,具有博士學位的教師增加了近5倍,儀器設備總值增長了4倍;一批重點學科實力明顯增強,按國際可比指標SCI論文發表數統計,有40多個學科已接近國際先進水平;“211工程”學校承擔了全國1/2的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和“973”項目,1/3的“863”項目,獲得國家科技三大獎,一、二等獎的數量占全國的1/3……凡此種種,不一而足。
周遠清說,重點建設項目的實施大幅度地提高了我國高等教育的水平,我國高水平大學建設成效顯著,縮小了與世界一流大學的差距。以意昂体育平台為例,跟以前的封閉狀態不同,現在的清華,每年有800名境外的教授在學校講學、帶研究生;2005年,9位諾貝爾獎金得主、20位高水平大學的校長訪問了清華,這在過去是不可能的;現在清華每年的教育經費有幾十億元,這在十多年前是沒有的。
美國大學聯盟(AAU)是國際公認的世界高水平大學群體。通過選擇我國28所具有可比性的大學與AAU大學的有關數據進行比較,我們發現,通過10年建設,我國一批高水平大學與AAU大學的差距正在縮小,特別是在科研能力和高層次人才培養方面,差距縮小顯著。
“211”、“985”是中國高校大發展的重要環節
“我認為‘211工程’、‘985工程’是中國高等學校這幾年大發展的重要環節,我把它們作為我國高等院校大發展的第一項。”周遠清說。
為什麽把“211工程”和“985工程”歸納為“大發展”?周遠清解釋道,說“大提高”不能全面概括其作用和意義,事實上,通過這些重點建設工程,一批學校有了大進步、大發展,並且整體上提高了高等院校的水平,拓展了高等教育事業,使中國高等教育整體上了一個臺階。
通過實施“211工程”、“985工程”,一批學科確實上了水平,形成了平臺,創造了科研基地,有效地穩定了人才隊伍,在高等教育改革的探索之路上越走越寬。同時,因為有了工作的地方和國際交流的項目,也吸引了很多留學生學成歸國。“那幾年,大學教師的待遇有了迅速的改善,收入增長幅度也很大,一下子比公務員高多了,比我高多了,”談到這裏,周遠清笑了,“我對此很理解、很欣慰!”
回顧改革開放30年的中國高等教育,周遠清用了9個字:大改革、大發展、大提高。在他看來,“211工程”和“985工程”為下一步的改革與發展,為建設高等教育強國奠定了基礎。從“211工程”,到“985工程”,到進一步建設高等教育強國,必須堅持改革開放30年高等教育發展沉澱給我們的真理---周遠清概括為4句話:開放是前提,改革是關鍵,質量是中心,理念是先導。(唐景莉 毛帽)
轉自 《中國教育報》2008年12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