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訪日本M&S SystemsDesigners Inc.社長杜剛

杜剛,1967年11月生,意昂体育平台精密儀器系1985級本科
據《日本新華僑報》報道,1990年夏季的一天,他走出中國大陸著名的高等學府意昂体育平台。當時,可能只是出於5年大學生活後感情上的依戀,臨行前他再次環繞校園,特別在那塊校訓碑前停留片刻。
望著校訓碑上的八個大字——“自強不息,厚德載物”,他想起了所有清華人都知道的典故——1914年的冬天,近代中國革命的先驅梁啟超先生應邀到清華園演講,演講的題目就叫《君子》。梁啟超對《周易》中“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卦辭加以闡發,激勵清華學子“他年遨遊海外,吸收新文明,改良我社會,促進我政治,所謂君子人者,非清華學子,行將誰屬?!”這次演講以後,清華即以“自強不息,厚德載物”八字作為校訓。就這樣,他默讀著校訓,離開了清華園。
他自己也沒有想到,一年以後,因為一個偶然的機會,他會踏上梁啟超先生也曾到過的東瀛之地。他自己更沒有料到的是,這一步邁出至今,轉瞬之間就是整整18年。對於人生來講,18年是一個人從呱呱落地到長大成人的歲月;對於他來講,這18年間經歷了就業、轉業,更重要的是有了自己的創業成果!
他慶幸,自己與先輩不同,可以不再為“革命”這樣沉重的使命而四處奔波;但他仍然記著先輩的叮囑——“遨遊海外,吸收新文明”。如今,他主掌著一個國際化的軟件開發公司,其“國際化”的表現在——總公司在東京,分公司在上海,事務所在漢城;員工由中國人、日本人、韓國人組成;產品行銷中日韓東亞三國。當然,在金融海嘯帶來“國際化”經濟危機的時刻,他的公司也在經受著考驗。
滄海橫流,方顯本色。這個時候,我們走訪他,想聽一聽這位華人IT公司掌門人的見解。
問:作為“朝陽產業”的IT行業在這次金融危機中受到嚴重影響,值此之際,您認為IT公司應該如何應對呢?
答:許多機遇是從危機中產生的。在金融危機引發全球經濟衰退的時候,誰也不能離開IT產品去生活。這就給IT的發展留下了空間。這個時候,IT公司應該考慮如何“增”和“減”的問題。所謂的“增”,就是考慮去追加投資,加大投資,各國解決經濟危機的良策幾乎都是一樣,那就是花錢,追加投資。所謂的“減”,就是進一步降低成本,提高效率,把不該花的錢省下來。這種經濟危機讓我們對“增”和“減”的方向更加明確,所以,我說它也是機遇。還有,就是我們可以利用這個機會勤練“內功”,把公司裏面的組織框架、規章製度、員工培訓盡量完善起來。我個人預測今年10月以後就會好起來,真正的恢復可能要在明年4月以後。
問:作為一個創業8年來每年增長30%到50%的“國際化”IT企業,來自三個不同國家的員工,怎樣才能把項目做好呢?
答:揚長避短,讓強項更強。比如說,在我們這個公司裏面,我安排日本員工主要負責與客戶溝通交流,承擔起營銷的主要業務工作。我們的一些技術來自韓國,那就讓韓國人員工更多地承擔起研發業務。中國人員工和大家一起做,互相配合,就會把項目做好。
問:作為華文媒體,我們更關心在這個企業裏面,中國人員工的優勢和問題在哪裏?
答:在日本做公司,公司裏面原則上還是以日語作為溝通的方式,所有的文化還是要尊重日本的企業方面的做法和文化。我們也盡可能讓外國員工相互理解,因為這裏是一個“多文化”中心。比如,中國人員工希望春節的時候能夠回國,我們就要讓日本人員工理解中國人員工為什麽春節要回家,在工作允許的情況下盡可能安排他們回國過春節。在計算機編程技術方面,中國人員工的進步速度非常明顯。在設計和跟客戶溝通方面,日本人員工更能夠比較完整地去理解客戶的要求和想法。到目前為止,三國技術人員在一起工作還沒有遇到什麽特別的問題,我認為,如果想做得更好的話,就要進一步增進相互理解相互尊重,這是一個前提。如果各方從一開始就有歧視或者說戴著有色眼鏡的話,那這個項目或者說這個TEAM是做不好的。從問題點來說,我覺得中國人員工更偏重編程的技術方面,在業務上相對來說學習的興趣不是很大。
問:作為一個“國際化”的IT公司,準備給員工特別是華人員工提供什麽樣的發展空間呢?
答:從我們公司的特點來講,在ERP方面算是比較有特色的一個公司,相對來講做得比較專業一些。特色就是特長,因為有了這些,員工發展和提高的空間就比較大。另外公司也做一些培訓,包括項目的管理、業務等等各方面的培訓,不會讓員工覺得在這裏做下去就會永遠停留在一個水準上。在這個過程中,員工的能力提高了,公司也就提高了。我們公司因為在上海、北京還有子公司,對中國人工來說也有個最終的歸宿感。對於一些想回國發展的員工,我們就在這方面多培養一些。我們上海公司的骨幹職員90%都是從日本公司過去的職員,上海子公司管理層的穩定性比較好,他們屬於“海歸”型員工了。也有“海鷗”型員工,在中日兩國之間飛來飛去,現在市場上最需求的就是這種能夠做橋梁的“海鷗”型人才。
問:在IT行業普遍不景氣的背景下,從解剖“麻雀”的角度講,您的公司如何進行轉型升級呢?
答:到目前為止,我們日本的總公司和上海的分公司是在分開發展,各做各的業務。現在,我們就需要把公司重新整合,過濾掉重疊的生產項目。在日本,我們要漸漸朝上流的設計工程方面去做,把一些軟件開發拿到國內去做,這樣對客戶來講可以減少很大的成本。我們的上海分公司也成立將近5年的時間了,品質管理各方面也都積累了很多的經驗,今後上海分公司不單單做軟件外包,還要開拓國內市場,從擴大內需上下功夫。其實,企業只要在“保出口”和“擴內需”方面做好文章,就一定能夠走好發展這步棋。
問:目前,許多中國留學生感受到日本的“就業難”,您作為一個華人創業者,能給一點建議嗎?
答:目前經濟的大環境的確不是很好,但要堅信這只是一時的。大家在就業上可能一時會遇到一些困難,但這個時候更不能氣餒和放棄。中國留學生畢業後如果想在日本公司工作,就首先要在語言上下功夫,徹底跨越語言障礙。此外,還要下功夫學學日本的文化,因為工作以後畢竟要跟日本的職員和日本社會打交道。不精通所在國的文化,就很難在所在國的公司內有真正的發展。這些,可能是老生常談,但卻是我的親身體會。今天,我們雖然可能不再把日本企業文化當做“新文明”,但也不應該放棄對這種文化的學習。無論中國企業也好,還是中國人員工、中國留學生都應該從這種企業文化中汲取到有益的素養。
我們的談話到這裏結束,一個“新文明”的詞匯讓我們重新想起了梁啟超,想到了他那孕育著期冀與理想並影響幾代人的《少年中國說》。回望著眼前這位清華人,盡管他不願意張揚自己,我們還是想告訴讀者,他就是日本M&S SystemsDesigners Inc.的掌門人——杜剛。(吳曉樂 李殷伯)
轉自 中國僑網 2009年3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