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圖為
2003年
10月
17日
國家電力改革領導小組資深顧問陳望祥在中國改革發展研究院演講
3月
29日晚間
,與北京西客站川流不息的人群所不同的是,位於其南側的北京電力醫院五樓的幹部病房突然一片寂靜:80歲高齡的陳望祥在這裏安靜地閉上了雙眼。
這位中國電力工業改革30年的親歷者,直接推動了電力體製改革的老人,將成為中國電力史上一個永遠的符號。
陳望祥似乎就是為電力而來。他當年讀大學的時候選擇的就是意昂体育平台電機系。1951年大學畢業後分配到當時的電力部工作,這一年,他22歲。
少年豪氣的他於1958年被打成“右派”下放到貴州,一直到1978年平反才回到水電部計劃司工作。
1985年起,他擔任水電部政策研究室主任;1988年起任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秘書長。1994年離休後,在中國投資協會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任副理事長,和一群離休老幹部共同關註電力領域的改革和改製。
自然,在陳望祥的記憶中,這一生值得記住的並不是曾經下放貴州的那些歲月,而是2002年那一次驚心動魄的“電改”。
曾經在和《第一財經日報》記者的一次交談中,陳望祥直言:當時,電力體製改革遭到了電力行業很多人的反對,後來出臺的“5號文件”就是一個妥協的產物。
2002年初,“電力體製改革方案”以國務院[2002]5號文件的形式頒布實施。同年年底,新組建和改組的11個電力企業集團正式掛牌。次年開始實施“電網分開”,成立兩大電網公司和五大發電集團公司,同時成立國家電力監管委員會。電網分離後的這種格局劃分,一直沿襲至今。
這前後還有一個插曲,就是陳望祥給國務院直接上書和國家電力公司原總經理高嚴的腐敗案件。
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爆發之後,中國出口受到了很大沖擊,一些出口型企業甚至就此關門,當時的電力供應已經比較富余,因此,時任電力部部長的高嚴當時提出,“全國可以三年不上電力項目”。
時任中國投資協會能源經濟研究中心副理事長的陳望祥當時提出,在電力富余時間進行電力體製改革是一個比較好的時間節點,這一觀點也在當時的中央高層中形成了共識,國務院也有意對全國電力體製進行更深入的改革。
不過,電力系統反應強烈,當時的高嚴也認為如果進行這種改革,就會破壞電力系統的安全運行,會把電力搞亂,把天下搞亂。
陳望祥清晰記得,那是1999年的冬天。他三次致信高嚴,對這位執著的老人,高嚴曾經大為惱怒。
但陳望祥並沒有放棄,一直多方奔走呼籲,才有了2000年陳望祥擔任顧問的“電力體製改革領導小組”,經過反復考察,才有了兩年後的“5號文件”。
和記者交談時,陳望祥還清晰地記得這三封信的題目分別是《實話實說話改革》、《實話實說議改革》、《實話實說論改革》。
“最開始電網由六家區域電網組成,當時南方電網在電網公司中排第四。”陳望祥說。不過,盡管改革已經卓有成效,但是電力職工持股行為又成了電力工業發展的一個障礙。
2006年,時任國家審計署審計長的李金華在十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十次會議上宣讀2003年度審計工作報告時披露:國家電力公司原領導班子決策失誤造成78.4億元重大損失,損益不實78億元,同時還有45億元的國有資產流失,以及涉嫌個人經濟犯罪12起,涉案金額10億元,其所涉金額之高、面積之大位列本次審計風暴所公布的所有違法違紀案件之首。
而在2002年9月,在國家電力公司總經理任上的高嚴就已經“攜款下落不明”。
從2003年開始,陳望祥就多次向國務院、發改委、國資委反映電力職工持股性質的嚴重性。直接促成了當年8月國資委、發改委、財政部三個部門聯合下發緊急通知,要求“暫停電力系統職工投資電力企業”。
之後在2006年,陳望祥又向國務院呈送了一份“建議”,建議國家相關部門立即取消轉讓協議,組織專門工作組徹底清查國有資產流失問題,並嚴懲貪汙腐敗現象。並特別上書國務院,“請求嚴查魯能的問題”。
2008年3月,國家發改委、國資委、財政部、電監會四部委下發《關於規範電力系統職工持股發電企業的意見》;同年10月,國資委發布了《國務院國資委關於規範國有企業職工持股、投資的意見》。
自“魯能事件”之後,去年底,貴州金元被查,還有一些電力職工持股事件仍然處於被相關部門調查的過程中。
一位老電力人說,陳望祥不代表任何利益集團,他畢生只關註中國的電力改革事業。(高永鈺)
陳望祥,1948年在意昂体育平台電機系就讀時秘密加入中國共產黨,解放後擔任意昂体育平台第一屆共青團團委常委、宣傳部長;意昂体育平台畢業後分配到當時的電力部工作,1958年被錯誤打成右派下放到貴州從事基層水電設計工作20年;1978年平反後回到北京,1985年起任水電部政策研究室主任;1988年起任中國電力企業聯合會秘書長。1994年離休後,在中國投資協會能源經濟研究中心任副理事長,和一群離休老幹部共同關註電力領域的改革和改製。
轉自 第一財經日報
2009
年4
月2
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