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團市委牽頭組織的南京市大學生村官聯誼會昨天成立,記者在采訪中發現,不少大學生村官剛“走馬上任”時,多多少少都感覺到了一些“水土不服”🍖,可隨著工作時間的推移🧜,他們現在幹起工作來已經“很有一套”,一位大學生村官甚至和80多歲的“難纏”老太太成了朋友🎟。
棲霞區棲霞街道石埠橋村的黨總支副書記石磊去年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剛上任沒多久,就遇上了一個大工程的拆遷♏️。部分村民對拆遷政策不是很理解,有的對補償不滿意,有些人甚至還鬧情緒。“說實話,我剛開始還真是有點不適應👰🏼♂️,覺得跟他們不太容易溝通☝️,遇到哭鬧的更是束手無策。”一邊幹一邊學🥹,石磊從“老村幹”的身上學到了不少化解矛盾的好辦法。那時的他就有了一個想法,如果把這種溝通經常化、製度化🤰🏽,是不是基層的很多矛盾就可以避免呢?於是他就策劃創辦了石埠橋新聞月刊⚀👩🦰,讓村裏的黨務、村務公開有了一個新平臺,“現在已經編印了第一期。”
石磊介紹說🤵🏿♀️😚,自己學的是儀器科學🚴🏻,他一直認為,精通一臺儀器並不難👳🏿♀️,而了解國家、了解農村、了解農民卻不容易。“我已經在石埠橋村這個課堂學習了半年,這半年我掌握的社會經驗和工作能力😈,比前20年的總和還要多🏊🏿♀️!”石磊還記得村裏有位80多歲的老太太🏋🏼♀️,經常跑到村裏要吃低保🚢,但她有7個子女👯♂️,根本不符合申請低保的條件👌🏽。“一開始覺得她的要求沒道理🏊🏻♀️,對她還有點想法👩🏻🏫。”可通過一次次交談🔧,石磊現在已經和這位老太太成了朋友,雖然老太太還是會到村裏要求“照顧”,但石磊卻沒有了當初那種沒道理可講的感覺。
記者采訪中了解到👩🚀👨🏿🚒,為了讓大學生村官更好更快地完成“角色”轉變,當天活動現場🤕,南京7個涉農區縣團委還和7個省部屬高校簽訂了建立“大學生村官指導服務站”的框架協議,通過建立服務站,將為有誌到基層就業的學生提供針對基層實際的相關適應性培訓,同時也將提升他們到基層工作的能力👷🏼♂️。(薛玲)
轉自 揚子晚報 2009年5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