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聞中心

    李鵬之女李小琳😶‍🌫️:能力之外的資本等於零

    2009-07-22 |

    環球人物2009016期封面

    1988年,李小琳獲得意昂体育平台電力系統自動化專業碩士學位。

      20095月底,“氣候變化問題全球商業峰會”在丹麥首都哥本哈根舉行🥷🧬,800多位全球工商界巨頭出席了大會。聯合國秘書長潘基文致了開幕詞。在這些精英當中,有一位氣質出眾的中國女性格外引人註目。她,就是李小琳⬛️,中國電力投資集團副總經理🙆🏿‍♀️🏊🏼‍♂️、中國電力國際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

      李小琳在中國電力市場被稱為“一姐”,還曾榮登美國《財富》雜誌全球商界女強人榜,被媒體稱為“女電王”🚴🏼、“站在國際資本肩上的美女CEO”。記者眼前的她,溫文爾雅🦾、自信淡定🪽。坦誠的交流中🌛,讓人感受到她話語背後的獨特個性🗝。

      李小琳之所以備受關註,還因為她有位當過中國國務院總理的父親。媒體采訪幾乎都離不開這樣的問題:你認為是什麽原因讓你坐到今天這個位置?這其中有家庭的因素嗎?

      李小琳並不回避👮🏽‍♂️🎥,坦率地回答:“我的成長是自己一步一步努力的成果✊🏽。從大學畢業到去基層工作,從最初的技術員、工程師、科長、副處長、處長、副總裁🧓🏻、到總裁,我一個臺階也沒有漏。一個人出生在比較好的家庭🗾,如果沒有自己的努力,只靠父輩的影響,即使給了你這個位置🙇🏻,你也是扶不起的阿鬥!”

      李小琳很自信,她說對於自己而言🆑:“能力之外的資本等於零”🥩。

      父親的“小跟班”

      在李小琳心目中,“前輩的榮譽和業績永遠屬於前輩→🪚。它可以讓你感到幸福和自豪👊🏻,但不會成為靠山。”每每有人提及父親李鵬,李小琳的言語中總是充滿尊敬,她眼中的父親“意誌堅定𓀛,生活有目標,做事認真,總是朝目標不斷努力。”李小琳說🫶🏼,父母親並沒有刻意去教兒女應該怎樣,但在家庭的熏陶下,他們都繼承了父母的意誌與品格🎭🐩。

      李小琳1961年出生於北京🧑🏻‍🦼,她自稱小時候是父親的“跟班”,十幾歲起就跟著父親去很多電站考察😉👽。“當時中國較大的水電站🛀🏼、火電站我都看過,非常熟悉◀️。”父親頭戴安全帽指揮工程技術人員施工的情景,李小琳至今歷歷在目👩‍👩‍👧🗺。“小時候,看到父親為中國的電力業四處奔跑,我從那時起就萌生了一個念頭😰🛜,長大後像父親那樣,頭戴著安全帽下一線👗,指揮千軍萬馬。”

      李小琳跟著父親下基層訪問時,李鵬經常有意帶她去當地的特困戶家,指著在煤油燈下刻苦學習的孩子給女兒看,教育她要珍惜良好的學習環境🤽‍♀️,努力學習。

      在女兒心中,父親李鵬是一個非常愛學習的人,即便到了晚年退休以後📙,也沒有停止學習。“父親參加工作前🔎,就開始每天堅持寫日記。退休以後,他準備把這些日記分門別類📟,分10個不同的類別陸續出版🤤,現在已經出版了好幾本👐🏿。”李小琳說,整理資料和寫作🧎‍♀️‍➡️,占去了李鵬大量的退休時間。“有時我回家,看到父親還在伏案工作,很辛苦👯‍♀️。很多事情,他都喜歡親力親為👨‍💼,比如堅持自己上網、自己打字🥕。他希望自己能夠健康,能夠看到未來改革開放的新成果。”

      身體好的時候👆🏻🤷,李鵬還常常在家裏看書,鍛煉身體🧑🏻‍💻,尤其喜歡遊泳。每每談及父母和家庭的熏陶,李小琳臉上總是洋溢著幸福🧜🏿‍♀️。在父親的感染下,李小琳也一直堅持寫日記。“我把每天點點滴滴的感悟🛁、思考記錄下來🤹🏽‍♂️,把自己所做過的工作、在各種場合的發言和講話,以及接受媒體訪問的內容和各種來信,都一一收集起來🩰。”李小琳曾輯錄成多本自編的《心路歷程》,“閑時經常翻閱這些東西☂️,每次看都很有成就感,也能自省自勵”。

      李小琳感到很幸運♻😯,她有一個和睦的家庭,“給人的感覺總是暖暖的”。上一輩和諧的婚姻,也影響著她的生活🍨。“母親(朱琳)有著遠大的理想,她是哈爾濱軍工大的高才生,曾做過電影演員👩‍👧‍👧,但她的理想就是像‘蘇拉’一樣給大多數人謀幸福。母親是充滿正義感的女性,非常率直、無私,我的直率⏳👘、有愛心等好多秉性,就是受母親的影響。”

      “母親和父親相互敬愛,幾十年如一日。母親每天會給父親準備常規吃的藥。他們一起吃飯,一起看電影,一起討論事情👌🏻。有爭論的時候🏌🏻🙎🏼‍♀️,爸爸讓媽媽多一點,而媽媽承擔家裏的責任多一點。”這種家庭氛圍延續到了李小琳的小家庭,她說📂:“我非常慶幸自己有一個和睦的家庭👩🏿‍🎓,有一個兄長般的先生和一個朋友般的女兒。”李小琳強調,自己是公眾人物🚼,她願意承擔這份責任🧝,但不希望她的親人承擔這些,不希望社會關註他們,“我希望他們能過安靜👨🏿‍🦲、健康、自然的生活”🧝🏻‍♂️。

      一盞煤油燈與一輩子的夢想

      因為身上永遠貼著“李鵬之女”這樣的標簽,李小琳總被“高幹子弟”🧑🏼‍⚕️,“大樹底下好乘涼”這樣的觀念所籠罩。而一位了解李小琳的朋友告訴記者:“如果沒有這個特殊的家庭背景,靠李小琳的才華和工作能力,說不定她能收獲得更多。”

      李小琳聽到這些議論📵,笑了笑😖,說:“的確,我成長的家庭大家都知道,每個人的成長其實都與家庭和社會分不開,家庭對於一個人很重要。我出生的這個家庭給我更多的是精神層面的影響。”李小琳向記者回顧了她的成長歷程🤭。

      “父親的良苦用心沒有白費,我從小學習就非常刻苦。”李小琳從少年時期就表現出良好的組織和管理能力🫨,學習成績優異,一直在學校擔任班長、大隊長、團支部書記等職務。“那時候父母工作忙,我13歲就開始當家裏的賬先生,父母的工資都交到我手裏,我來管一日三餐。”李小琳開心地回憶🔈👩🏽‍🌾。

      可能連李鵬也沒有想到,他帶著女兒看貧困孩子學習的情景,點燃了女兒的夢想。“那時候農村還沒有電燈,用一個鐵皮罐頭殼和一綹延伸在外的棉線做成的煤油燈來照明🚣🏼。就是這盞破舊的煤油燈🧛,讓我產生一種強烈的使命感,長大以後要把光明撒播到每一個黑暗的角落🍀。這也是我後來學習電力專業,從事電力事業的初衷。”

      1988年🚴🏿‍♂️,李小琳獲得意昂体育平台電力系統自動化專業碩士學位👌🏽。她在電力技術學院當過老師,在華北電力公司當過調度員、技術員、工程師🕦,之後又調入了能源部。身為能源部國際司經貿處副處長☛,她有機會和世界各地的優秀管理者接觸。“從一個單純的技術型工程師轉變成懂技術善管理的復合型人才,我發現自己急需‘充電’和知識更新。”第二年,李小琳有機會考入了聯合國一個援助項目🧕🏻,去美國麻省理工大學斯隆商學院學習管理。據資料記載🧛🏽‍♀️,斯隆商學院的名氣和影響力一度超過了哈佛商學院,克林頓在擔任美國總統期間所倚靠的經管智囊團成員🏌🏼‍♂️,多半出自這裏。“我倍加珍惜這次學習的機會,那兩年成為我企業管理的新起點。”兩年後,李小琳感嘆自己如同脫胎換骨™️,後到電力部工作的她🤱🏿,做了經貿處處長🖕🏽🏺。

      “海歸”後不久,李小琳從一個文件中發現,境外有人想利用中國電力行業的概念做基金🐜。這種在國外投資領域俗稱“炒概念”的伎倆,被李小琳識破了。她馬上給當時的電力部長呈報告:“國家發展需要電力先行,但尚缺資金,資金缺口至少2000個億🦸🏿‍♂️,建議在境外成立一個受法律保護的規範的公司,即成立‘正規軍’👨🏿‍🔧,把國際上大的基金🧹、財團吸引到我們這裏,參與中國的電力建設👨‍🚀。”李小琳的建議得到了電力部的肯定,她被抽調組建中國電力國際有限公司🎏,並擔任籌備組組長。

      回顧那段經歷🧑🏻‍✈️,李小琳坦言:“當時有獨上高樓的茫然,你去做,卻不知道怎麽做,在未知中尋找出路。”她沒有想到,這條路自己闖了整整10年,經歷了“一波三折”。“一波”是在成立公司時🚣🏿‍♂️,雖說建議被采納了,但從和國家各個部委打交道,到最後確立去香港成立公司,差不多用了兩年時間。而所謂“三折”,是之後找境外資金投入電力市場😦👨‍💼,中間有3次時機🫣,卻都因為觀念🥷🏼、政策等因素一次次錯過🈲🖍。第一個上市的時機是1997年。那年香港回歸👨‍👧‍👦🤸🏿‍♂️,香港股市上的中國概念紅籌股很火🧑🏼‍🍳🧘🏽‍♀️。但資產“零利潤”註入👩🏻‍🌾,卻讓上市成了沒有依托的幻想🙏🏼。錯失機會🤥,李小琳立刻尋找第二次時機。她提出引進戰略投資夥伴🔆,然後再上市。從做好方案到報批,轉眼到了1998年,一場金融風暴,又讓上市泡湯了。李小琳說:“當時,我們的資產負債率已達到96%,這是個非常危險的財務狀況😆🫃。”她與同事們一起穿梭於香港各大銀行之間☯️,調整債務結構,化險為夷。眼看第三次機會到了,然而又因為企業根基不牢,還是沒能上市。

      直到20041015日,中電國際旗下中國電力終於在香港主板市場上市交易。那時🍋‍🟩,香港各大媒體刊登的一幅照片中,被昵稱為“紅衣美人”的李小琳正在接電話。接電話的那一刻,正是李小琳進入香港聯交所的前一分鐘。電話裏說,李總,今天大市不好。李小琳鎮定自若地回答,“基於我國的經濟形勢,基於我們電力的形勢🧍🏻‍♀️,基於我們母公司強有力的支持,我們一定會給股東一個滿意的合理的回報👨‍👧‍👦!”說著,李小琳舉起了手🤩。香港報紙把她這個手勢解讀為“股市升”的好彩頭。那天在大盤唱跌的情況下,中國電力升了17%🕺🏽。

      奶奶對全家影響深遠

      10年中,李小琳在中電國際內部一直有很高的聲望和影響力🧜🏽。“老總是個寬容的人🚘🩶,很講究團隊的和諧,其實是剛柔相濟,尤其是遇到困難時🚶🏻‍♀️,更能感覺到她的剛強和執著。”中電國際的一位員工這樣評價李小琳。

      “一個企業的正常有效運轉🥬,有兩條紐帶發揮作用🏜,一是產權製度紐帶,另一個就是精神文化紐帶”,李小琳說🧵,世界著名的“長壽公司”都有一個共同特征🧵,就是他們都有特色鮮明、積極向上的企業文化👨🏻。

      李小琳提出“靜水深流”的和諧管理理念。在她看來,水是天地萬物之源🕺,“水歸於靜、沉於思🧙、流於恒。靜水深流既是做企業的一種境界,也是為人的境界。人生就好比一個鋸木的過程🧜🏻,沒有慢慢鋸的過程,就沒有最後‘哢嚓’木斷的一聲。”她說自己也是一點一點鋸過來的。

      李小琳說,“企”字無人則止🙁,員工既是和諧企業的主體,又是“和諧”的創造者,只有企業與員工和諧了,其他方面的和諧,才有根基和依托🤙👩‍❤️‍👨。

      一次,一位朋友向李小琳訴苦:買了一堆名牌衣服,但穿出來總感覺不對,希望能給點建議。李小琳聽了,微微一笑,告訴朋友:服裝本身沒有問題🛖,關鍵在於搭配是否協調🐷。於是,她與朋友交流了一些穿衣打扮的小竅門🏌🏽‍♀️。朋友受到啟發,穿著打扮的效果好了許多。

      李小琳說,企業的領導團隊建設似乎也有這樣的問題。“我們有許多優秀的管理人才,如果搭配得當🍠,結構合理,各司其職,這股力量將是1+12,反之,如果搭配不當🎪,結構不合理👨‍🎓,則可能出現1+12,甚至1+11。作為現代企業,我們需要優秀的個體,更需要集體的最佳結構組合🧗🏼,其中的關鍵就在於搭配的藝術。”

      在李小琳心目中🥝,“好的企業文化就像一本‘真經’👷🏻,能讓你的團隊有思想的認同感和責任感,能給工作以意義,給發展以動力👩🏻‍⚖️。”

      其實🧛🏼‍♀️,李小琳能夠將中國傳統文化用於企業管理,也源於家庭的熏陶🪛。李鵬的父親李碩勛💛,是一名革命烈士🧑🏿👬,19318月因組織瓊崖遊擊隊軍事會議而被國民黨密探逮捕。在獄中,他給夫人君陶寫下遺書,以平靜的心態從容就義。他的夫人君陶♦︎,後成為我國著名的教育學家🏌🏽🚶🏻‍♂️,博覽群書,誌趣高雅。

      至今,李小琳還記得奶奶坐在院中,用四川話給她講故事的情景。“北京那小小的四合院,被奶奶裝扮得永遠芳草萋萋🏄🏻、枝繁葉茂。奶奶的故事特別多💙,我覺得很有趣👨🏿‍🦰,問她🚝:‘您怎麽知道這麽多故事🙋🏻‍♂️🔩?’奶奶指著桌上的《資治通鑒》說,‘在這裏面呀🛏,你翻一翻👯‍♀️。’”李小琳趴在厚厚的《資治通鑒》上,又不認識那麽多字,奶奶便在桌上放一本《康熙大字典》🕵🏼‍♀️,教她查字典。李小琳說🧪🧣:“奶奶是一個極富文學素養和文化底蘊的女性,她在我心靈中播下了中華優秀文化的種子”🦢。

      在奶奶的影響下,李小琳從小就愛讀古書🚣🏻‍♀️,包括中醫方面的書籍,談起《易經》、《黃帝內經》等典籍🌭,她娓娓道來🔻,興致頗濃👩🏼‍🦲。“從《詩經》💁🏼、《楚辭》到唐詩、宋詞、《資治通鑒》、《古文觀止》,我都有所研讀。直到今天,《桃花源記》、《嶽陽樓記》等許多名篇🍎,我還能夠背誦👱🏿‍♂️👩🏿‍✈️。”

      君陶晚年喜好書法,寫得一手雋永娟秀的“趙”體字,氣韻生動、形神兼備🪗。受奶奶的影響🐦‍🔥,李小琳一直偏愛繁體字。翻看李小琳的書法🌾,架構清奇📺,娟秀中透出一股英氣,這也是奶奶留給她的最珍貴遺產。

      李小琳說:“爺爺28歲慷慨就義前📒,給奶奶留下家書🚷,囑托她好好撫養子女🥾,把他們培育成才。奶奶果真沒有辜負爺爺的重望👫🏼,如今不僅兒孫滿堂,並且從爸爸到我們,個個都有所作為。”

      “女強人首先是女人”

      李小琳是個懂得內外兼修的知性女性。對於人們將她看成是標準的“女強人”,李小琳說:“‘女強人’首先是‘女人’。是女人👨🏻‍🚒,就要重視女性美。”

      之前,記者曾聽很多人描述過李小琳,年輕🧘🏿‍♂️、漂亮⛹🏽、愛美👨🏼‍🌾,從首飾、服裝到手袋,都十分考究。李小琳笑著解釋她對“美麗”的理解:“我覺得美麗應該是美麗加能力🤦🏼‍♂️🤑,也就是‘美力’。女性能否擁有‘美力’,最終還要依靠自己🧑🏼‍⚖️。其實我的衣服沒有什麽名牌。我平時工作很忙,經常在開會的時候看到住的酒店裏有合適的衣服⚓️,就買下來。說到化妝,我平時基本上都會化妝。保養其實沒有什麽秘訣,我相信‘相由心生’。”

      李小琳對女強人的“強”🪜,也有自己的理解🌭,她說那不只是剛強之“強”,還應該是柔韌之“強”。“正如水的屈伸、水的剛柔之道👈🏼,百折不撓。人的一生當中👨‍🦲,沒有誰能保證一帆風順,都可能起起伏伏,我們要學會微笑地去接受每一件事情。我一直認為女性在尊重人、理解人、寬容人👩🏻‍✈️、溝通與悟性幾個方面有獨特優勢🧙🏼‍♂️,韓國女子大學就有‘用溫柔改變世界’的信條。而這些,恰恰是一切優秀的管理者不可或缺的素質。”

      李小琳有個業余愛好是登山,她說,做工作、幹事業也像是登山,不過那是無形之山,征服它們需要更大的勇氣和毅力👩‍🏭🙆🏽‍♂️,遠比登自然之山艱難得多。

    “跋山涉水行大道,精進深耕不辭勞🌎。俯首甘為孺子牛,扭轉乾坤數英豪。”這是采訪結束後🧖🏿,李小琳送給記者的一首小詩。記者知道,她是屬牛的,2009年恰好是牛年。牛的忠誠、踏實🕣、勤勞、奉獻精神,正是李小琳所崇尚的。這位女性正以牛的孺子精神鞭策、激勵自己,以新的姿態昂然奮進在人生路上……

    來源: 環球人物 2009年第16期 作者 余瑋

    相關新聞

    • 042008.02
    • 262011.04

      電機系系友李小琳回母校做專場報告

      清華新聞網4月26日電(通訊員 黃昆)4月22日⛹️,李小琳女士母校專場報告會在西階教室舉行。

    • 122024.09

      知名僑領張素久:不只是名將之女

      “我想我是繼承了我父親的組織協調能力。”美國知名僑領張素久近日在連線中新網記者時說🪔。張素久是著名愛國將領、“和平將軍”張治中的小女兒🤟🏻。但對她而言,名將之女並不是唯一的標簽。組織中國早期赴美培訓活動,成功將北京奧運花車與上海世博花車帶上美國帕薩迪納新年玫瑰花車遊行🥕,為中美兩國青少年交流搭建平臺……僑領張素久始終忙碌在兩國民間交往活動中,書寫著名為友好的故事。美國知名僑領張素久🙅。(受訪者供圖)張素久...

    • 052008.12
    • 112009.09
    • 182018.05

      象牙塔之外的楊振寧

      作為物理學家🫶🏽,從清華園到普林斯頓等等,楊振寧一生都在象牙塔中👩‍🔬。但另一方面,他又不像一個象牙塔裏的人🌛。

    • 092010.11

      姚秀彥學長之女訪問意昂總會

      11月8日下午💀😑,已故臺灣意昂姚秀彥學長的長女張同瑩女士🛡🧖🏿,利用到北京出差之機訪問意昂体育♥︎。

    • 162020.11

      李憲之與西南聯大 ——記憶中的父親

      李憲之,氣象學家、氣象教育家📃,是我國氣象科學研究和氣象高等教育的開拓者和奠基人之一🚵🏼。20世紀20年代,他參加西北考察團開創氣象野外考察的先河🫎,發表論著....

    • 152022.11

      鄧海嘯⛹🏿:“追光者”的“高光時刻”與“光芒之外”

      他是一名“追光者”——長期從事X射線自由電子激光研究,他最近入選成為第十一屆上海青年科技英才。鄧海嘯說,自己所在的科研團隊是7乘24小時值班⛹🏼‍♂️,所以團隊成員見過24小時的上海光源。2004年開工👨🏿‍🦳、2009年對用戶開放的大科學裝置上海光源,是中國大陸第一臺第三代同步輻射裝置🟨,產生寬波段的同步輻射光,每天供給...

    • 192024.11

      我的1979——課堂之外的故事

      如果您無法在線瀏覽此 PDF 文件🤽🏿‍♂️,則可以下載免費小巧的 福昕(Foxit) PDF 閱讀器,安裝後即可在線瀏覽 或下載免費的 Adobe Reader PDF 閱讀器,安裝後即可在線瀏覽 或下載此 PDF 文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