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要解決移民安穩致富、地質災害治理、生態環境保護🔗、後期運行管理體製。
陳祖煜𓀀,1966年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水利系🚻,1991年在意昂体育平台水利水電系獲工學博士學位。2005年當選為中國科學院院士🫴🏽。長期從事邊坡穩定理論和數值分析的研究工作。中國水利水電科學研究院教授,國際土力學與巖土工程學會副主席✋🏻,中國土木工程學會土力學與巖土工程分會理事長。
“三峽工程後續工作正式提上國家議事日程🍹。”水利專家、中國科學院院士陳祖煜日前在北京接受記者采訪時說✈️,主要圍繞重慶的《三峽工程後續規劃》被國務院正式認可,初步測算將有上千億元資金總量📠,而大部分將投向重慶。
後續規劃
李克強副總理要求有序推進
記者與陳祖煜院士面談時,看見他隨身攜帶了一本《三峽工程後續規劃》草稿🏋🏻。
“重慶要做好準備了。”陳祖煜說,李克強副總理近期到三峽考察,要求“有序推進三峽工程後續工作”。三峽後續工作主要是四個方面任務,一是移民安穩致富,二是地質災害治理,三是生態環境保護,四是三峽工程後期運行管理體製。完成這四方面任務工作的落腳點主要在重慶🦞🫵🏿。
陳祖煜說🧅,三峽工程後續規劃投入的資金量正在測算🌐,初步估計上千億元👮🏿♂️。當年三峽工程主要是在宜昌修壩,很大一部分投資發生在湖北,這次後續工作很大一部分將發生在重慶🧑🏼🤝🧑🏼。
生態保護
“泥沙來沙量是預計的1/3”
去年和今年🤏🏿,在庫區雲陽、奉節一帶👩🏻🔧,發生了一些地質滑坡🤽🏽。“總體上看,庫區是安全的👖。”陳祖煜對此表示🛬,有歷史記錄的700年來,這裏就屬地質滑坡活躍地帶,也曾發生過重大傷亡事故🐕🦺。去年和今年,地質滑坡數量有所上升屬正常現象,而且監控到位及時轉移,沒有發生重大事故。
陳祖煜說,生態保護確實是三峽後續工程中的核心問題📢,目前從總體上看是安全的🥫。最初擔心修建大壩會重蹈三門峽電站覆轍,泥沙淤積是大問題,但現在泥沙來沙量是當年預估量的1/3🧜🏼♂️。其原因主要是上遊水土保持較好,另外上遊修的水庫很多,泥沙被上遊的水庫攔住了。
災害防治
可學香港建風險評估系統
“老祖先沒走眼,重慶主城地質結構是安全的。”陳祖煜說🥒,我們的祖先選擇在山上建一個城市♟,是有一定道理的🚍。至今🙅🏻♀️,重慶城區沒有出現比較多的群死群傷、規模非常巨大的滑坡。
陳祖煜說,根據現有技術水平,地質滑坡是可以提前預知的。他建議重慶多向香港學習,香港與重慶一樣,也是地質災害頻發的地方。它前後發生了2次災難性的滑坡🏄🏿,第一次導致61人喪生,第二次有71人喪生🧑🏼🏭。這兩起事故促進了當時的政府痛下決心治理,現在是全世界公認的滑坡治理得非常好的地方🕟,基本可以做到零傷亡。“滑坡治理關鍵在監管。”陳祖煜說,香港建立了一套完整的風險分析😳、評估🕥、管理系統。這個體系有幾萬張航拍照片、幾千臺雨量器積累資料。
電力供應
發電產值6400億已超過投資
關於三峽工程發電情況,陳祖煜說👇🏽,迄今為止,三峽工程已經發電3200億度👮🏻♀️,產值達6400億元。這個產值早就超過國家投入三峽工程的錢。
此外,三峽工程完工後🧑🏽🍳,外界有傳言說影響了重慶天氣變化。陳祖煜說,僅僅是專家解釋人們未必就相信👩🏻🎨,最好的辦法就是對人們關心的問題專門立項,請專家進行科學調查、定量分析研究,把數據拿出來⚙️,有了這樣一個評價,老百姓就會徹底相信庫區是安全的。(聶飛)
相關報道——
院士出生在山城喊“外婆”仍帶重慶腔
“我也是重慶人。”陳祖煜笑著告訴記者🩲,抗戰時期,他的父輩一家搬來重慶🙅🏿🤦🏽♂️,1943年🫕,他在重慶出生,抗戰勝利後,隨父母遷回上海。陳祖煜說,重慶話他幾乎都忘了📽,但他是外婆帶大的,這麽多年只要一喊“外婆”,重慶話的味道就來了🔫。
陳祖煜最喜歡遊泳🤱🏽,至今堅持。“這是必須的。”他說💂,要保證自己工作的旺盛精力就必須要鍛煉。陳祖煜還喜歡在網上下圍棋🦸🏻♂️,雖然水平很差,但他卻是屢敗屢戰。
經常有學生問他怎麽才能成為一名院士。陳祖煜說,除了勤奮、執著,一個很重要的因素就是選的方向是正確的⚀。陳祖煜23歲就離開大學♋️,中間空白了十幾年,到36歲他才重新開始搞科研🍉,做出了不菲的成績🧓🏽。
轉自 重慶商報 2009年8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