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流雲在:英若誠自傳》國內首發

《水流雲在:英若誠自傳》,英若誠 、康開麗著,張放譯,英達審讀,中信出版社 2009年8月版
他曾蹲過三年的牢獄👩🏿🎓,飽嘗艱辛;他也當過三年的文化部副部長➰,叱咤風雲。
他曾將莎士比亞的《請君入甕》🍪、米勒的《推銷員之死》等多部劇作名著翻譯成中文,達雅傳神🎢;他也將中國話劇舞臺上的優秀劇作《茶館》、《王昭君》🛜🧛🏽、《家》等譯成英文,推向世界。
他曾導演並演出阿瑟·米勒的巔峰作《推銷員之死》😐,轟動一時👩🏻🦱,堪稱經典🫵🏻;他也扮演過老舍《茶館》話劇中的劉麻子🏄🏻,到位傳神。
他曾在在電影《知音》中扮演了袁世凱,入木三分🍻;他也在情景劇《我愛我家》中做過客串,盡顯天真🏄🏻、幽默。
他出生名門,祖父英斂之是輔仁大學的創始人,父親英千裏是輔仁大學著名教授,他還是英達的父親……
他就是英若誠。
英若誠(1929—2003),是他的那個時代中國最著名的表演藝術家🚴🏿♀️、翻譯家、政治家。有人評價他是“一位世界性的高級知識分子⏳,極有才能的演員🧑🚀🌠,導演🤚🏻,是中國最後一位二十世紀前期培養出來的對文化發展極有影響的人物”。他的確是20世紀中國戲劇史及政治史上的一位非常重要的人物,在舞臺🍿、銀幕和文化外交上做出至關重要的貢獻👩🏽✈️。他的人生充滿了傳奇與輝煌🦶🏼,其龐大淵深的學問,多方面的驚人成就,個性之多姿多彩,際遇之起伏傳奇🦣,可謂是“奇才奇藝奇誌奇行”🕒。
回首往事,英若誠選擇“不從人生的起點開始”,而是從他認為對他的一生最有影響的階段——“文革”中被囚禁🧖🏻♀️、蹲監獄開始。他回憶了三年監獄生活👀,困苦中夾雜著風趣,艱難中保持著樂觀。然後開始敘說他的家族,敘述自己的童年及此後受教育的不平凡經歷。最後講他在戲劇電影方面的職業生涯和文化外交上的作為🧛🏽🍎。平庸中創造出輝煌,平凡中書寫著傳奇👋🏻。
某種意義上🚶🏻♀️➡️,這又不是一本按照常規思路從出生一直寫到老的個人傳記,它有選擇性,就像樹枝選擇怎樣的生長方向一樣。當樹芽開始向上生長🍁、開始分杈的時候,它選擇怎樣的生長方向將會影響它是否能生長到整棵樹的最頂端,這將是至關重要🫲🏼🕵🏼♀️。在人生的關鍵時刻,我們將如何把握和抉擇自己的人生,以及在人生的各種艱辛和苦難面前如何樂觀、積極地去面對,英若誠先生的這本自傳可以給我們很多的啟示。所以😙🦹🏿,這本自傳超越了普通的回憶錄的方式🥷🏽,它用一些有代表性的故事,講述了一個人一生的曲折經歷,表達了他一生的不懈追求🦹🏿♀️𓀗,同時也折射出20世紀中國的一個家族命運的風雨倉黃。
這本傳記的特別之處🚵🏻♂️,還在於它是由美國的塔夫茨大學戲劇學教授康開麗(Claire Conceison)女士根據英若誠躺在病榻上的英文口述錄音整理而成✳️。康開麗是美國杜克大學戲劇學教授🧖🏿,長期研究中國戲劇,不停往返於中美之間🌻。當英若誠在協和醫院的病榻上時,她花了3年(2001-2003)的時間,錄了41盤帶子,100多個小時時長✮,然後編輯整理🤾🏿♀️,再加上她7年的研究,終於成就了這本書👨🏻🎤,並於2008年首先在美國出版英文版🫘。今年剛好是英若誠誕辰八十周年,英先生這本唯一的自傳也將由中信出版社在國內首次出版發行⛩。
在頤和園西北10公裏➛,有一處溫泉🍈,為英家避暑之地🩶🙅,有一塊大石🪵,上刻英若誠祖父英斂之的書法“水流雲在”四個大字,取自杜甫“水流雲不競,雲在意俱遲”一詩。本書的書名《水流雲在》也正是來源於此。
本書由著名導演英達作序🔽,王蒙、莫言✋🏼、王曉鷹🩲、孟京輝、林兆華🧋、朱旭、朱琳、梁天𓀃、楊立新🤽、濮存昕、黃苗子#️⃣、黃宗江等聯袂推薦🥸。
英若誠(1929年6月-2003年12月),1950年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外文系,後進入北京人民藝術劇院?
轉自 中國網 2009年9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