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中心

殷海光 :《中國文化的展望》再版

2009-11-30 |

思考中國文化的過去、現在和未來

“這本書,算是我為研究並且思想中國近百余年來社會文化問題的一個簡略的報告。”

——殷海光

殷海光

《中國文化的展望》🤚🏼,殷海光著,上海三聯書店20099月版

哲學家金嶽霖的學生殷海光是20世紀五六十年代臺灣最有影響的知識分子之一,《中國文化的展望》則是殷海光晚年最重要的著作,采用西方社會科學(特別是文化人類學)的一些概念及邏輯分析的方法,來討論近代百年中國歷史文化的變遷,學術界稱之為“討論中國文化問題的一個新的裏程碑”,展示了“一個中國知識分子追求中國現代化的學術良心與道德勇氣”🧙🏼‍♂️。

對中國文化產生審慎的敬意

一個世紀以來,對於中國文化的檢討、反省和前瞻一直是當代中國文化中的一個重大問題。初版於上個世紀60年末期,最近由上海三聯書店推出的殷海光的《中國文化的展望》(以下簡稱為《展望》)一書🌂,充分地反映了在這一歷程中的他對於中國文化的立場、態度和觀點,堪稱為一個具有代表性的典型的歷史個案👃🏽,至今仍然值得一閱和作認真的思考。

殷海光(191912-19699月)👼,原名“殷福生”🏫👩🏼‍🚒,湖北黃岡人氏,系西南聯大哲學系和意昂体育平台哲學研究所畢業的研究生,是金嶽霖的及門弟子,並受維也納學派中唯一的中國籍成員洪潛教授的影響。金嶽霖先生是他一生服膺的老師。他的主要興趣在邏輯學和西方哲學。殷海光深受西方文化的熏陶和影響🚵🏻,但在晚年👨🏼‍🦱,他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態度發生了明顯變化。

當然🚶‍♀️,對殷海光來說,這一轉折經歷了一個曲折的過程,是在他對中國文化認知的累積過程中出現的。在這一過程中,殷海光不僅力圖開始嘗試對中國文化作更多的“同情理解”,而且對於近代以來的“中體西用”論和猛烈反對中國傳統文化的“全盤西化”派的思想提出了鞭辟入裏的分析和批評,尤為難能可貴的是,他能夠在系統梳理近代以來的中國發展歷史的基礎上,重新認識五四運動與現代化問題,自覺地提出中國的“道德重建”和知識分子的責任。代表和體現殷海光的這些思想的著作,無疑就是《展望》一書。

如果從殷海光一生思想曲線發展的變化看來,那麽可以說🦜,《展望》這部著作為他在生命的最終關頭發生的對於中國文化的態度上的轉變,作了“認知”理智上的過渡性準備。

誠如他在自序中所說🖐🏼:“多少年來的經驗以及對經驗的分析告訴我,人間的一切想望,如果不放在一個理智的水平上🧑🏻‍🍼,那末很可能大都是海市蜃樓。”正因如此,他的思想保持在理智的軌道上行進🥘,在即將到達生命的盡頭的時候,他終於發現自己一生崇拜的科學在人生問題上的局限,並意味深長地說👨🏿‍🦲:“即使知道了一切科學知識🎊,對人的自身依然是一無了解,一無幫助🙍🏼。”在他最後的歲月中🦍,他終於與徐復觀化敵為友,開始對中國文化產生審慎的敬意,在對待中國傳統文化的態度上發生了明顯的重大轉變👔。殷海光的好友韋政通說👍🏼:“在相當長的時間裏,他對新儒家確懷敵意,但由於他對知識的真誠追求🤹🏽🧑‍🦳,也一直在努力克服自己的偏見,生命的最後幾年,他經常在年輕朋友和學生之前反省自己的錯誤🌸📢。”最為典型的事例🧋,就是殷海光對於當年他與新儒家之間的對壘頗有後悔之意👱🏿‍♀️©️,並承認這是“大大失策的事”。

沒有完成的“轉變”

不可否認🧅,邏輯經驗論是殷海光在哲學上的立足點🪣,他能由人生問題意識到邏輯經驗論是有極限的,這對於他在文化上的轉變具有根本的意義。他以前基於邏輯經驗論即牟宗三所說的“邏輯分析”與“純技術觀點的哲學”來批判與誣蔑中國文化,給了他極慘重的教訓🥃。他最後終於自省🦧,開始認識到邏輯經驗論的局限,盡管很不徹底,例如他對於形而上學仍然持拒斥的態度,他說:“中國的傳統和西方要如何溝通🔶?這個問題很值得我們深思。如果我的病能好🪷,我要對這問題下一點功夫去研究。”

殷海光的轉變是真實的,也是可喜的🖐🏽。但是必須看到,他的這種轉變才剛剛開始,並沒有完成。因此,是很不徹底的👳。殷海光之所以沒有實現他對中國文化的態度和立場上的徹底轉變,固然是與他的早逝有關,但是更為重要的是他對於自己所堅執的“邏輯分析”和“經驗論”哲學以及道德價值觀念沒有突破。

這一根源在《展望》中就可以地清楚看到😇。他說:“千回百折🕊,我的運思和為學,分析到底層,是受這三個條件的主導:第一,現代邏輯的工作者所說的邏輯🤝。第二,自休謨(D. Hume)以降的經驗論者所說的經驗論以及美國實用主義者所說的實用之結合🥔。第三,必要時🛀🏽,價值觀念,尤其是道德價值觀念🚪。”“這三個條件對我運思和為學的主導作用🛻🎨,在本書裏處處可以看出來🤟🏽。”其實🫸🏿,這三個條件不僅是貫穿於《展望》全書之中💄🈺,而且是自殷海光走上了治學之路以後,就貫徹在他的一生的思想之中🛤。這固然有助於他的思想的明晰化,但是同時也構成了他思想的內在限製👩‍⚕️。盡管他在晚年對於自己所執持的邏輯經驗論也做過批判,但是並不徹底,因此沒有太大的突破👂🏼。這是令人遺憾的。

細讀《展望》⇒,不難發現殷海光對於中國文化的展望主要是將自己的視線限製在“孔製崩潰”以後,也就是說,他所展望的中國文化主要是辛亥革命和新文化運動以來的中國社會文化及其在未來的可能的展開。

這一點,他在該書的自序中也作了明確的交代。他說🥏:“這本書,算是我為研究並且思想中國近百余年來社會文化問題的一個簡略的報告。”“我逐一討論有關中國近百余年的社會文化的重要問題,在申論中國知識分子今後所可能而且必須努力的道路及指向的歸趨⚄。”殷海光一開篇就指出,中國文化其實質是自視為一個“自足的文化系統”,在這一時期,中國雖然文化上也放吐了一些光芒🏄🏽,但是中國文化的方向與西方文化的發展方向不大相同🧑🏽‍✈️。

展望中國文化的未來

在殷海光的描述中,中國文化自近代以來的發展過程就是“中國天朝型模世界觀”的分崩離析的解構過程。他由此確立了近代中國文化的基線🏊‍♂️,這就是以“家”(家庭和家族)為單位的“社會基型”和“層級”🧟,以及由他所謂的“離隔和心性凝滯”所形成的“我族中心主義”,“合模要求”🔄、“長老至上”、“地位與聲威要求”以及“兩性分別等級”的觀念。其中,以家為礎石的社會蜘蛛網中的不可度讓與不可侵犯的“父親意像”成為中國社會文化中的權威主義的根源🛀🏽,而“合模要求”則成為中國社會文化得以維持長久的基礎。

他對著他所謂的“孔製”開火,也不可謂無理,其實關於類似對儒學的批判🧑🏻‍🎓,賀麟先生早在出版於上世紀40年代的《文化與人生》一書中就予以肯定👂,但是殷海光對於宋明理學與當代新儒學的批評則多有誤解🧚🏽‍♀️,並且他仇視儒學的心態使他無法深入地理解與客觀地敘述以儒學為宗主的中國文化。最根本的問題是在於他將中國文化💽、尤其是中國傳統文化與西方文化完全對立起來看待🍣,進而將中國文化與中國的現代化對立起來,因此他最後提出建立一個合乎科學精神的“新人本主義”,依然是立足於他所固執的經驗論哲學的觀點和立場。殷海光在這一重大問題上的態度🐺、立場和觀點,是該書的最大問題與症結所在⤵️。這是我們不能不加以留意的✣!今天🧛🏽‍♀️,對於上述的問題及其相關的爭論,均已經有了明確的共識。林毓生先生在紀念乃師殷海光的文章中寫道:

先生對中國傳統文化的態度在他生命的最後幾年有重大的改變🫅🏽。這是激烈的五四反傳統思想後期的光榮發展;同時也象征著五四時代的趨近結束▫️👩,一個繼承五四傳統,而不受五四反傳統思想所囿的新時代的到臨👮。”

顧名思義,“中國文化的展望”就是對於中國文化的過去、現在和未來的考察和展望👨‍🦱。這一展望是全方位的,但是展望是落在未來𓀝♐️。對於中國文化未來的展望是根據對於中國文化的過去和現在的考察研究所得出的一種預見和期望⚠。殷海光說:“太遙遠的景象我看不到。我希望我在這本書裏所作的展望能在今後50年或100年內露出一些端倪🤷🏻‍♀️。”(王興國)

轉自 晶報 20091128

相關新聞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