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當代畫壇泰鬥吳冠中先生的語錄精粹集,全書精選自其一百幾十余萬字的文集及談話錄,匯集了其最具強烈個性色彩和思想鋒芒的言論,展示了作者的藝術觀念、思想及實踐經驗的肺腑之言,幾乎囊括了其終身的體驗與獨立思考的個人見解。


《吳冠中畫語錄》人民文學出版社2009年10月出版
內容提要
吳冠中先生以獨立視覺思考獨樹一幟,以針砭時弊、破除傳統製約開拓創新。語言的鋒芒代表了他思考的高度,強烈的藝術個性彰顯其正直的文化品格。吳冠中先生說:“我的衣飾及肌肉都是透明的。這裏袒露的,是其血淋淋的肝膽、心臟。”
吳冠中先生有一百幾十萬字的文集(七卷)問世,他發表的文章備受關註,不僅文筆灑脫、優美,更在於他以畫家和思想理論家的雙重身份站在文藝革新浪潮的風口浪尖上,至今他發表的言論仍掀起一輪又一輪藝海波瀾。《吳冠中畫語錄》匯聚他具有強烈個性語言和思想鋒芒的言論,這些言論曾發表於全國各大報刊,探討的內容概括為:抽象與形式,傳統與創新,東西方之墻與橋,反思丹青。這是《吳冠中畫語錄》思想語言的經緯,他總是一針見血地觸及當代藝術的要害問題,解決這些矛盾異常突出的問題時,他以“快刀斬亂麻” (熊秉明評語)的方式,剖析問題實質,提出自己的看法。從一個藝術家的精神苦旅,折射出我國改革開放30年文藝創新與發展的時代特征與跋涉的路徑、腳步。
吳冠中先生通過思考與寫作對繪畫的形式美、關於抽象美、內容決定形式?筆墨等於零、油畫民族化和中國畫現代化、油畫風景和中國山水畫、美術中的民族氣息、繼承與發展、傳統與現代、東方與西方、美盲要比文盲多、科學與藝術、文藝的社會功能、文藝人才的獎與養、技與藝、文物與收藏、戲曲的困惑及書法變革等問題的探索,準確把握歷史律動中的時代脈搏,進而,吳冠中先生創造性地發揮出他對美術現代化進程的推手作用。
吳冠中先生的藝術思想以他的創新繪畫實踐為基礎,而他的創新繪畫實踐又與近數十年中國社會文化共生。他的語錄有助於對他繪畫作品的理解,他的繪畫作品則印證了他的理論創見。《吳冠中畫語錄》再現了一個有獨立藝術思想、獨立文化人格,同時又對他所處的時代和人民滿懷熱忱的藝術家形象。
作者簡介
吳冠中,筆名“荼”,當代著名畫家、美術教育家、散文家。1919年出生,江蘇省宜興縣人。1942年畢業於國立杭州藝術專科學校,1947年赴法國巴黎國立高等美術學院深造,1950年回國。先後任教於中央美術學院、意昂体育平台建築系及中央工藝美術學院。現任中國美術家協會顧問、意昂体育平台美術學院教授等職務。已出版全集、畫集、文論集、散文集70余種。
《吳冠中畫語錄》編者手記
吳冠中先生是中國美術界長期被爭議之人,褒貶不絕,影響遍及文化知識領域。他青年時代生活在國民黨的腐敗統治下,幸而考取公費留學,到法國如饑似渴吸取西方現代藝術,並不斷反思中國的傳統繪畫,兩家門下轉輪來,他的生命全部奉獻給了藝術,他認為梁園不可久居,終於返回了祖國,但從不過問政治的他在新中國深感“政治正確”與藝術規律的矛盾,從此只能從獨木橋走自己孤寂之路,遍體箭傷不回頭。
他既不崇洋,也不臣服於傳統,他堅持陳寅恪先生獨立自由之思想,矢誌為中華民族的新文化開拓廣闊的前途,他受過的民族歧視深印骨髓。
他從實踐,從觀念上赤裸裸表達對中國美術之愛、之痛。改革開放後,他公開發表的一百數十萬字的文章,淋漓盡致闡明他的期望,深刻關懷中國美術的走向,於今耄耋之年,仍筆耕不輟,美醜之大爭,真偽之愛憎,仍是他晚年的伴侶。
為了讀者方便,我從他的文集及談話錄中選編吳冠中畫語錄,摘錄其觀點鮮明,見解獨特,語言精彩的閃光點,與讀者共享。
轉自 中國網 2009年12月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