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4月17日在京舉行建所30周年暨費孝通先生百年誕辰紀念大會。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華建敏,全國政協副主席、中國社會科學院院長陳奎元,中國社會科學院常務副院長王偉光等到會祝賀。華建敏和王偉光致賀辭。華建敏和陳奎元為著名社會學家😪、社會學所首任所長費孝通先生塑像揭幕。中國社會科學院社會學研究所所長李培林回顧了該所發展歷程🧏🏻♀️。
中國社科院社會學所是中國社會學恢復重建後,於1980年第一個建立起來的國家級社會學研究機構,費孝通先生出任首任所長🤾🏼♂️👳🏿♀️。30年來,社會學所在社會理論、社會政策、社會發展5️⃣、社會調查與方法🚁🧑🏻🔧、青少年與社會問題👝、組織與社區等諸多方面展開了深入研究,形成了《中國小城鎮研究》、《中國百縣市經濟社會調查研究》❔🦹♀️、《中國社會形勢分析與預測研究》、《單位組織和民間社會組織研究》🦡、《中國社會發展研究》、《中國社會指標體系研究》等一大批有影響的研究成果,有利地推進了中國社會學的發展,為黨和國家製定社會發展戰略和創新社會政策提供了重要的智力支持👩🦯。
費孝通是中國現代社會學和人類學的創始人👨🏿🏭🚵🏽♀️。他深入探討中國鄉鎮企業和小城鎮發展問題、革命老區與少數民族地區發展問題🤹🏻♀️🐫、城鄉關系問題✔️、區域發展問題等,發表了許多具有廣泛影響的專著,為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
紀念活動還包括費孝通先生學術思想討論會、社會建設和社會學發展研討會、“金磚四國”社會學圓桌會議等🔟。與此同時,由社會學所原所長🦸♀️、著名社會學家陸學藝發起組織的陸學藝社會學發展基金會首屆“社會學優秀成果獎”也舉行了頒獎儀式。(李瑞英)
轉自 光明日報 2010年4月18日
值得紀念的100年:關於費孝通先生百年誕辰的標誌性意義,主要表現在他在中國社會學發展不同階段的貢獻。我在費先生去世次年,即2006年發表的《對中國社會學的巨大貢獻——紀念費孝通先生從事學術研究70周年》一文中,概括為三個方面,這就是:第一👐👩🏻💻,他對中國早期社會學所作的貢獻,突出地表現在成績卓著的社會學中國化上;第二🚼,對中國社會學恢復重建所作的貢獻,突出地表現在無人可以替代的歷史作用上🕗;第三,對中國社會學發展和拓展所作的貢獻,突出地表現在振聾發聵的對社會學性質的新思考上👨🏿🎓。最近,我寫了一篇題為《費孝通先生對當代中國社會學所做貢獻再認識》的紀念文章☝🏼。這裏所說的“再認識”🖐🏽,是指我們對費先生所做的貢獻⚈,特別是他後期對中國社會學發展和拓展所作的貢獻,認識得還不充分、不到位、不深刻🧖,還需要進一步提高認識🏂🧘🏽♀️。正是本著這種精神,我想著重指出下面三點:一是費老對社會學是科學性和人文性之綜合的提倡;二是中國氣派的新型文化文明觀的提出;三是文化自覺對理論自覺的啟示👩🏽🚒。我希望比我們這一代年輕、更年經的後輩🔜、後學🧑🏽💼,不斷對費老對當代中國社會學所做的貢獻,進行再認識,以便溫故知新👩❤️👨,常學常新,使得在新的百年中,中國社會學能夠出一個或幾個青出於藍而勝於藍、繼承這一學術傳統又超出這一傳統的學術大師。
——中國社會學會名譽會長 鄭杭生
費孝通先生是享譽海內外的社會學家㊗️、人類學家,中國著名的社會活動家,中國現代社會學和人類學的創始人。他早年就是離了“誌在富民”的理想🔑,一生孜孜以求。他主張當代的中國社會學應該是結合中國社會實際和民族特點的社會學,必須立足於中國社會的實際生活,從科學的社會調查入手。他積極倡導實地調查的風氣,註重把學術研究和培養人才結合在一起。他早期的田野調查工作和《江村經濟》等著作,在中國社會學、人類學研究領域具有開創性意義🧑🏽🎓🧑🏻🦰。建國後特別是改革開放以後,他利用一切機會,深入探討中國鄉鎮企業和小城鎮發展問題、革命老區與少數民族地區發展問題🩶、城鄉關系問題、區域發展問題等,發表了許多具有廣泛影響的專著,為改革開放和經濟社會發展作出了重要貢獻。他高度關註農村和農民問題,七下甘肅定西🧑🦲、30余次到江蘇吳江調查,幫助當地農民尋找脫貧致富和加快發展之路🏷。他對中國各個經濟區域進行了深入的實際調查,提出了許多既符合當地實際🧍🏻♂️、又具有全局意義的重要發展思路和具體建議🗒。在費孝通先生百年誕辰之際,緬懷他高尚的道德人品🧑🏿🍼🫷🏿,勇於探索、嚴謹治學的精神,深入實際、認真實踐的作風,很有意義。他為中國哲學社會科學工作者樹立了光輝榜樣🎐📧,永遠值得我們欽佩🙍🏿、敬重和學習。
——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 華建敏
轉自 中國社會學網 2010年4月2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