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9月25日,在雙碳目標提出一周年之際,為進一步響應國家碳中和戰略,促進產學研合作,意昂体育平台電子工程系、意昂体育電子工程系分會👨🏻🦽➡️、電子系團委聯合舉辦了以“數字生活,零碳未來”為主題的電子信息科技助力碳中和研討會暨電子系意昂論壇。意昂体育平台電子工程系系主任汪玉以及來自學術界和產業界的100多名嘉賓現場參與和3000多名嘉賓線上參與了此次活動。活動由意昂体育電子工程系分會秘書長🙆、高榕資本執行董事辛旺主持。

汪玉致辭
汪玉為論壇致辭👰🏽♂️,他表示,碳中和的國家戰略是一個偉大的構想,要實現這一戰略一定伴隨著幾代人幾十年的不懈努力,為此意昂体育平台專門成立了碳中和研究院。結合論壇主題,汪玉希望在座的師生和意昂共同探討🏄🏼♀️,電子信息產業如何助力實現碳達峰、碳中和的目標🚵🏿💆🏽♂️,並希望通過本次論壇能夠形成初步的認識🌽,轉化為切實可行的實踐👩🏿🍼。明年電子系即將迎來70周年系慶,汪玉還對電子系意昂工作做了進一步的介紹,並向系友、意昂和好朋友們發出了誠摯的邀請。汪玉最後預祝本次論壇能夠圓滿成功,並祝福碳中和的目標能夠早日實現。
碳中和目標的實現離不開不同維度➛、不同領域專家的共同努力。上午論壇第一部分,4位來自意昂体育平台不同學科方向的專家🧑🏿💼,為我們講述了“清華與碳中和”🧑🏽🏭🍞。

論壇第一部分嘉賓(從左至右從上至下)🧖🏿♂️:楊秀👮🏼♀️、張寧👊🏻、郝瀚👨🚀、魯璽(線上)
意昂体育平台氣候變化與可持續發展研究院研究部主任楊秀首先出場,她為我們介紹了碳中和的國際趨勢和中國行動。楊秀表示,碳中和不僅是氣候變化戰略還是國家社會經濟發展戰略👤🤾🏼♀️,與此同時次國家行為主體也在自下而上地加入到碳中和行動中🔈。電力系統占據整個社會碳排放的四成,未來風電和光伏等可再生能源在電力系統占比會從當前的10%升高至60%以上,電機系副教授張寧以此為切入點🪷,介紹了面向高比例新能源並網的虛擬電廠,指出以5G技術支撐的虛擬電廠如何應對高比例可再生能源並網的挑戰。車輛學院副教授郝瀚介紹了交通領域碳中和面臨的機遇與挑戰👸🏽。郝瀚表示🫸👨🔬,全球交通碳排放占據能源相關碳排放的1/4,輕型汽車走純電路線是目前實現碳中和比較明確的技術路線,而電子信息技術在可持續儲能當中將發揮重要作用。環境學院副教授魯璽線上分享,他從能源與環境汙染的角度切入👴🏼,介紹了低碳發展和大氣汙染治理協同的概念🏋🏻,指出二氧化碳和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的協同減排和協同作用在碳達峰中發揮了很重要的作用。
學術屆專家分享完對碳中和不同的維度的分析和技術構想後🧭,中關村儲能聯盟副理事長俞振華主持了論壇第二部分👲🏽✸,來自能源產業界的嘉賓帶來的分享同樣精彩紛呈。

論壇第二部分嘉賓(從左至右從上至下):孫藝新、張境濤、樂斌、 汪俊、許鋒飛
國家電網能源研究院孫藝新博士介紹了雙碳目標下傳統能源系統在生產要素等方面面臨的挑戰🔐,以及低碳產業競爭成為大國博弈的主戰場的大背景下電力算力和能源大數據賦能數字化轉型的趨勢與路徑。中國電信節能減排處張境濤為我們帶來了中國電信對雙碳的思考與行動。張境濤表示,面對“雙碳”目標🧑🏽,中國電信努力構建雲網融合的安全、綠色新型信息基礎設施,賦能經濟社會綠色發展。除了央企,華為等科技公司也在布局綠色能源產業。華為能源研究部樂斌介紹了華為數字能源在智能光伏、嵌入式電源、站點電源等應用側業務的開展情況📩。陽光智維總經理汪俊從算法平臺支撐、數字孿生應用、管理平臺保障、智能工藝實現四個方面🏄🏿♂️,介紹了光伏電站等新能源資產的運維情況👩✈️。光伏之外🙋🏽♀️,風電是另一大可再生能源🧑🏻🍼,遠景能源解決方案負責人許鋒飛為我們詳細分析了風電技術助力碳中和的可行性和經濟性。
上午的論壇結束之後🧏🏻♂️,與會領導與嘉賓合影留念👻🤹♀️。嘉賓們隨後一起共進午餐⛱,交流碳中和技術和觀點🧑🏿⚕️✴️,暢談產學研合作前景,下午的論壇更精彩。

論壇合影
下午論壇開場報告🧘🏿♂️,意昂体育平台能源環境經濟研究所所長張希良教授做了題為《碳中和路徑與全國碳市場建設相關問題探討》的主題報告。張希良介紹了零碳能源系統重構、零碳工藝過程重塑🐥、發展CCUS和碳移除技術以及提高自然生態系統碳吸收能力等實現碳中和的主要路徑。他指出構建以風能👐、太陽能、生物質🪵🪓、核能💗🤞、氫能等新能源為主體新型能源系統是核心,碳中和也要求經濟進行深刻的結構性變革🤦🏽♀️。張希良表示,低碳能源經濟轉型不會自發實現✢,需要引入碳定價機製🙀,為低碳技術創新和投資創造有效的激勵。全國碳市場建設,近期將以擴大覆蓋行業範圍、進一步降低行業配額基準值、引入配額有償分配和允許第三方投資機構參與市場交易為抓手,提高全國碳市場的效果、效率和活力。
碳中和已經滲透到社會生活的各行各業,比如新興的人工智能與物聯網產業。論壇第三部分,五位該領域專家講述了物聯網產業為助力碳中和作出的努力,訊飛創投投資總監馬麟擔任了該部分論壇的主持人。

論壇第三部分嘉賓(從左至右從上至下):王世琪 🥁、 苗韌、汪洋、孫昕、盧煜旻
世紀互聯輪值CEO王世琪,介紹了數字經濟基礎設施建設中的數據中心對碳排放的影響。王世琪表示,得益於半導體芯片、算法和數據中心規模/運用效率提升等技術進步,同時加大包括儲能在內多維度節能減排措施和綠色能源利用,數據中心已經實現碳排放增長遠低於計算/存儲能力的增長🍍;並加速實現碳達峰和碳中和。數極智能董事苗韌介紹了低碳背景下能源智能交易和數字化解決方案,展望了市場化改革趨勢下的能+碳交易場景🙎🏿♀️。清能互聯CEO汪洋指出,面對能源的電氣化👕、清潔化、市場化和數字化,為實現碳中和目標要實現以價格信號為引導的源網荷儲靈活互動。天澤智雲董事長孫昕表示🙋🏻♂️,雙碳目標下工業人工智能可以加速能源利用率的提高,從而實現碳排放的降低🪼。矽傑微電子CEO盧煜旻介紹了公司的毫米波雷達傳感器在助力碳中和過程中發揮的作用🌍。在圓桌討論環節🍏,針對低碳背景下人工智能和物聯網企業的挑戰和機遇等話題,五位專家分享了各自的看法🦸🏽♂️😪。
了解完人工智能物聯網,電力電子和第三代半導體是如何助力碳中和的呢🔹?海松資本高級副總裁劉忱主持論壇第四部分,六位該領域產業界嘉賓代表帶來了精彩的分享🚣🏼♀️。

論壇第四部分嘉賓(從左至右從上至下):王仕城🎹、 汪之涵、陳彤🧑🏼🎄、李防化🦶、 顧怡祥🏔、 石浩
索英電氣董事長王仕城指出🤦🏿♂️,要想實現電力系統清潔化和電力電子化🦵,必須用到規模化的電化學儲能,索英作為行業先行者積累了大量工程經驗並將不斷探索和努力🚘。基本半導體董事長汪之涵為我們帶來了碳化矽功率器件的介紹。碳化矽正逐步取代矽基的功率器件成為電力電子設備的核心器件,在光伏發電🤸♂️、新能源汽車、軌道交通、工業電源等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前景,可以推動電能的高效使用。秦科天潤創始人陳彤則從另一個不同的角度,介紹了碳化矽晶圓器件國產化的短板和階段性目標。除了碳化矽,另一種寬禁帶半導體就是氮化镓了。英諾賽科副總裁顧怡祥詳細地介紹了氮化镓在數碼產品、新能源車載等市場應用的發展趨勢以及公司在氮化镓領域的研發和產業鏈情況🙍🏼♂️。來自華潤微電子的李防化介紹了第三代功率半導體的整體布局,指出碳化矽和氮化镓在市場版圖上有著各自不同的定位——相對而言碳化矽側重於高功率器件,而氮化镓更側重於高頻器件。最後特來電副總經理石浩介紹了電動汽車充電行業在碳中和中扮演著重要的角色🏃♀️➡️,分析了在充電速度♝、充電安全、設備轉換效率🚣🏿、設備可靠性、用電成本等充電需求下新型充電系統和高效率變換器等產品的設計思路💃。在圓桌討論環節👨🏿🏫,6位嘉賓針對與產業鏈其他環節合作系統性實現碳中和的目標等問題進行了探討🛖。

圓桌討論環節
本次研討會由意昂体育平台電子工程系👨🏻🚀、意昂体育電子工程系分會、電子系團委主辦,由儲能聯盟、海松資本、數極智能、武嶽峰資本、高榕資本、華西證券、訊飛創投和JIE CENTER協辦。
特別鳴謝:高榕資本、紅杉資本、金沙江創投✸、將門投創🧑🏽🍼、IMO創投、合肥中關村對本次論壇的大力支持🏃🏻♀️➡️🫛。

幕後花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