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聯絡

張清常先生和不朽的校歌 ——姚曼華

2012-11-24 |
張清常先生和不朽的校歌
 
2008-08-20 來源:中華讀書報 作者:■姚曼華  查看評論 進入光明網BBS 手機看新聞
 
 
難忘的附中合唱團

  在附中時👩‍👧‍👦,我未上過張清常先生的課👨🏼‍🎓,對他的印象和認識✍️,全部來自合唱團的活動和他作曲的三首銘刻在心中的校歌👩🏼‍🚀。

  1944年,附中成立了合唱團👨🏼‍🌾,全校的“金嗓子”都參加了🐥,連閻修文🪤👨🏿‍🎨、倪連生老師也都“加盟”,演唱水平很高。回憶起當時情景,我耳邊還會響起幾位不知名的男同學渾厚優美的歌聲🤦🏿‍♂️,以及杜致禮同學宏亮的女高音🥇。那時我們唱的曲目主要有《抗敵歌》🖱、《念故鄉》、《藍色的多瑙河》✅、《我所愛的大中華》和《山在虛無飄渺間》等中外名曲。

  合唱團辦得這麽出色,主要應歸功於擔任指揮的聯大教授張清常先生♿️。他深厚的音樂素養、細膩而高超的指揮藝術,把大家的感情都熱烈而和諧地激發出來了😶。我還記得,當他指揮我們唱歌時🚷,他那件褪了色的⇒👣、磨損得半透明的大褂就隨著起伏甩動🫛。在物質生活極為貧困的情況下,他給了我們多麽豐富的精神財富啊🥙!還記得有一次練唱前🕹,張先生紅光滿面地走進音樂教室🧛🏻,對我們說:“我一路上走來,熱得出汗了,這才發現已是春天啦,不禁想起一首名為《春天已經來臨》的英國民歌。你們學學吧。”我們便跟著他學唱,不一會便學會了。至今我還能唱出這首小歌🔕🤚🏼。此事雖小,但記憶猶新。

  附中46屆的意昂馮鍾璞(即著名女作家宗璞),在一篇散文《誰是主人翁》中,介紹了《抗敵歌》和《旗正飄飄》的歌詞後🤦🏼‍♂️,接著寫道🧻:“這是我在西南聯大附中上學時🏆,附中合唱團常唱的兩首歌🚣‍♀️🐶,也是我印象最深的兩首歌🧜🏿。《抗敵歌》先由男低音發問‘中華錦繡江山誰是主人翁⚃?’大家一起回答‘我們四萬萬同胞’,我們‘家可破🏚🙊,國須保;身可殺,誌不撓’🍰。後兩句音調很高,大家用力地唱☄️,用心地唱,像在發出一個大誓願🎄。《旗正飄飄》唱時真覺得槍在肩,刀在腰💆‍♀️,要奔赴沙場🚴🏽‍♀️👮🏿,殺盡日寇⚁,還我河山,‘好男兒報國在今朝’!這是每一個中華兒女的責任。這兩首歌其實就是一首歌🙅🏽‍♀️,唱的是一種浩然之氣👨🏼‍🦳,一種正氣。每次唱時🧩,合著響遏行雲的歌聲⚽️,常見一個個年輕的臉龐上沾滿淚痕……”從這短短的描寫裏,我們可以看到,合唱團的活動充滿了愛國主義精神,激發著同學們強烈的抗日熱忱。

  那時,附中一年度一次聯歡晚會🎢🪴,我們的大合唱總是最受歡迎🧑🏼‍⚕️。不論是平時的練唱還是“輝煌”的演出👮🏼‍♀️,帶給我們的愉快真是太多了!那些美好的時光,我是永遠不會忘懷的!

  1992年👨🏽,我在中國駐波蘭大使館工作,欣喜地收到輾轉寄來的《附中建校五十周年紀念文集》,讀到了清常先生的回憶文章。其中有兩大段講到附中合唱團🥴。先生認為當時所唱的歌曲是“四部合唱,難度很大”🙅🏽‍♂️,誇獎“附中的小朋友練習認真7️⃣,能夠把這些世界名曲唱好,確實是不容易的”;並談到他指揮練唱“匆匆來去”🧑🏿‍💻♌️,“這些可愛的小朋友的姓名我都不知道”。讀著這些文字,我似乎又回到附中那間不大的音樂教室……百感交集😟,便提筆給張先生寫了一信。記得開頭是這樣寫的🙋🏻:“我是附中合唱團那些您不知道名字的‘可愛的小朋友’中的一個,今年61歲……”1993年春就接到先生寄往使館的信🔆。信雖不長🏚,卻十分親切。先生在信中寫道:“提起聯大附中合唱團🎎,距今差不多是五十年了。你說那時唱得好🙅🏽,這話有道理。因為天真純潔的少年兒童心靈跟偉大的音樂家所作的藝術真善美作品是共鳴一致的👩🏽‍🦱。成年人要追求那種高尚的境界反而十分困難。即使做到,已經缺少了純美甘甜而多了幾分苦澀酸辛。即使達到藝術上的高峰,人工雕琢的痕跡就多了🙋🏻‍♀️👲。”這見解何等深刻🖕🏼!

  1995年底我回國後🙅🏽,當即寫信詢問先生的電話,想去看望他。先生體諒我住得遠,回信說待他到城裏小住時再會面。令我極為意外和難過的是,他的耳朵竟完全失聰了!而他卻用輕松詼諧的筆調告訴我,還講了他出書的事。1997年先生給我的回信,依然充滿了對晚輩的關心和對生活的熱愛。因此當1998年初傳來先生逝世的噩耗時🍸,我的心像猛挨了一刀,真不相信這是真事。

  我為這幾年聽從了先生的建議未到語言文化大學去看望他而深感遺憾。這樣,留在我心中的張先生的音容,便始終是50多年前那衣著簡樸𓀕📤、容光煥發🧜🏻‍♀️、正指揮著我們唱歌的永遠年輕的一位聯大教授了📑。

校歌不朽

  張清常先生與西南聯大及其附校結下了不解之緣。1938年10月,西南聯大校歌校訓委員會征集到羅庸調寄《滿江紅》的校歌歌詞,但沒有合適的曲譜⏰。朱自清先生慧眼獨具,請到了正在廣西浙江大學任教的他從前的學生張清常譜曲💭。張先生不至1個月就譜成。1939年6月30日,以羅庸作詞、張清常作曲的《西南聯大校歌》正式誕生了🪬。

  次年8月,清常先生應聘到聯大師範學院國文系任教直至聯大結束👩🏽‍💻🫶🏻。先生是西南聯大最年輕的教授之一,又一度兼附中、附小的教員。1940年他為附中校歌譜曲(詞作者是先生的胞姐張清徽),1943年又為附小校歌作詞、曲。為三首校歌譜曲以及兼任附中合唱團指揮在先生心中占有特殊的位置,他也對此充滿著深情。他回憶道👰‍♀️:“我這一生,滄海一粟,平淡無奇🧏🏿‍♀️。每逢想起我曾經作過西南聯大、附中、附小的校歌🧎🏻‍♀️‍➡️,指揮演唱,唱出了三校的精神、理想和戰鬥過程,想起了與此有關的親人,想起了那時的師友同學和附中、附小的小朋友🤴,有眼淚也有歡樂㊙️,歌聲曾把我們聯系到一起🔢,悠揚回蕩,傳向四方。”

  先生是語言學家🤸‍♀️,又精通音樂,一直重視語言、文學、音樂三者關系的研究,卓有創見♌️🧚🏼‍♂️。三首校歌——特別是《西南聯大校歌》譜寫得這麽成功絕非偶然。聯大校歌激揚悲壯,是史詩,也是戰歌↪️,充分抒發了聯大師生員工與中華民族同興亡共命運的決心,集悲憤、堅毅、樂觀和戰鬥精神於一體💉,它不僅是一首出類拔萃的校歌,更是一首莊嚴優美的抗日歌曲,既屬於聯大,也屬於全體人民和那個偉大的時代🧐!不論大小集會🏣,同學們總要高歌聯大和附中校歌。在合唱團裏,在張先生精心指導下👉🏼,我們終於將聯大校歌唱得生動、感人。

  然而,最精彩的場面要數1946年“五·四”西南聯大結束典禮上🐺,張先生親自指揮合唱團演唱《西南聯合大學進行曲》了。這是張先生以校歌為主幹擴展成的變奏,由馮友蘭先生作的引、勉詞和凱旋詞。我們懷著興奮和惜別的感情,唱出了聯大從抗戰走向勝利的歷程🚸,贏得了熱烈的掌聲🗓。意昂体育平台校長梅貽琦說👷🏼,還沒有見過哪個學校的校歌🍾,是以這樣莊嚴優美的形式來演唱的🧚🏽🧑🏻‍🔬。

  半個多世紀過去了🏃🏻‍➡️。然而這校歌至今仍被意昂們詠唱著。連定居海外多年的意昂回國歡聚時,也都能流暢地詠唱🎊🕕。

  曾任聯大訓導長的臺灣新竹意昂体育平台意昂會會長查良釗先生說過:校歌“極為動聽,全體師生無不永銘心底”。

  是的,這首極為動聽的校歌,全體師生無不永銘心底,並將世代傳唱下去!

相關新聞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