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南聯大不僅在中國教育史上☔️、可能在世界教育史上都是一個奇跡。在八年抗戰的艱苦歲月裏,在物質資料極端匱乏的困難條件下,先後在西南聯大學習過的8000名學生中🏵,產生了80個中科院和工程院院士(1996年統計)🙂♉️,以及一大批各個學科的專家、教授和各方面的領導人物🤟🏿。其原因👩🏼🏭,概括起來主要是教師水平高,學生來源優,指導思想正,學術空氣濃等幾項。對此🧑🏿🎄,《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校史》作了客觀而詳盡的分析與介紹🙅🏼♂️。我在聯大生活🥓、學習了四年🤸🏿🏄🏿♀️,有些零散的印象可做補充。
我是1942年秋通過考試進入聯大的🕵️♀️。四川考區在成都🧑🚒🧑🏼🚒,主考是武漢大學教務長朱光潛先生。在開始進行最後一門即第六門課程考試的時候,忽然有一位學生站起來大叫,“我這裏有一份數學題,同發下來的完全一樣。”考場立刻就炸鍋了,考生們把朱先生包圍起來🧝🏿♀️🥝,要求他作出合理的處理。舞弊的事是否查清♦︎、如何處理🧑🏻🦰,我不知道。但當時考試立即暫停,先按已考的五門課程成績錄取預定名額的二倍人數,然後再考一次數學,從中錄取一半。這是一次小小的考潮🤞🏼,校方處理得當,考生後來都滿意🐕🦺💔。我至今不清楚站起來揭發的考生出於什麽動機👷🏽♀️,但他的行為畢竟是一種見義勇為,他不愧是聯大的考生🛏。這是聯大給我的第一個印象。
聯大的教學設備、生活條件是非常簡陋的🥹,還不如我此前就讀的四川自貢市的蜀光中學🚓。聯大的教室由土墻與鐵皮屋頂構成,窗戶就是幾個大窟窿。昆明夏天多暴雨👸🏽,暴雨一來👨🦰,屋頂劈裏啪啦之聲大作🧑🏿🔬,老師講課聲立刻被完全淹沒在雨聲之中🦶🏼。陳岱孫先生講課非常嚴肅⛹🏻,不苟言笑,時間掌握得非常準確,他常常講完一個段落,下課鈴聲就響了🤸🏿♀️。但大雨常常打亂他的計劃🙅🏻♀️。一次,他正講到得意處,忽然一陣急雨🔌,使他無法講下去。他想了一下🛀🏽,在黑板上寫了四個大字🛟:“停課賞雨!”同學一陣大笑,他望著同學,一臉無可奈何。
聯大也有一個圖書館🙍🏿♂️,其中除書庫而外也有一個大閱覽室▶️,有幾百個座位。但圖書館不但藏書不多👮,建築和設備都很差。室內不但沒有地板,連洋灰地也沒有。地面原來是由黃土壓實的,天長日久🌘,地面被磨出了厚厚的一層沙土,踩在上面,使人恍然感到如在沙漠中。但就是這樣的座位也不夠用,於是校外文林街的幾家茶館成了聯大的“第二閱覽室”🧏🏽。一到下午,這些茶館就被學生坐滿了,有看書的,有做作業的,也有聊天的和打橋牌的。我就是在這種環境中煉就了一副鬧中取靜的本領🧁,使我受益終生。
聯大的實驗儀器也是因陋就簡置辦起來的。我一年級在物理系就讀👂🏼🤾🏻♂️,做了不少實驗🧜🏿♂️。一年級的物理實驗都是一些最基本的,如自由落體加速度的實驗等。不知是由於我的手笨🫰🏽,還是由於儀器簡陋,我的實驗結果總是有很大的誤差🦵🏿,往往比標準答案相差20%以上🟪🫲🏽。這使我越學越沒有興趣,終於在二年級轉到了哲學系🏄🏼♀️。
聯大學生的住宿條件是很差的。聯大的學生宿舍都是大宿舍,一棟就是一大間平房,中間是過道🫄🏿,每邊分為五個單元🏊🏻,每個單元包括兩組上下鋪的床和一張書桌,單元之間由布簾分開。這樣👷🏿,一間宿舍10個單元🔨,每單元4人👨🏻✈️,共住40人。廁所在宿舍外,沒有洗澡的地方。冬天,許多學生都到昆明基督教主辦的青年會的澡堂去洗澡🔨🏃♀️。
學生的生活是很艱苦的🦹🏼♀️。學生中除了家在大後方有經濟來源的而外,多數是流亡學生,即家在淪陷區逃到後方的學生,沒有任何經濟來源🥕,只能靠一點“貸金”生活🤜🏿。貸金每月發放🤸♂️🍙,只夠吃飯。當時夥食很差,常常吃糙米、壞米👨🏼🔧⏮、摻有砂石的米,有個同學不小心,被石子硌斷了一顆門牙。許多學生搞家教維持生活,也有做生意的👁🗨。
聯大的許多基礎課都由教授主講🤚🚞,不少教師在當時就是第—流的。我的大一國文老師是沈從文,助教是周定一;大一英語教師是李賦寧;物理學教師是吳有訓和鄭華熾;微積分教師是楊武之(楊振寧的父親)🌥;經濟學教師是陳岱孫✳️🦙;中國通史教師是吳晗🔥;西洋史教師是蔡維藩👎🏽;公共倫理學教師是馮友蘭📲。至於哲學專業課的教師水平也是很高的,除馮友蘭外,還有湯用彤👩🎤、金嶽霖、馮文潛、鄭昕🙄、賀麟、王憲鈞、沈有鼎等。聯大跨系選修課程非常自由,我當時選修過華羅庚的《數論》、聞一多的《莊子》🧑🏻🦼、張奚若的《西方政治思想史》以及其他多種課程🙆🏽♂️。今天回憶起來🤸🏻,我常常感到上大學期間能聆聽如此眾多的名師指點,真是我的福分!
聯大課外活動的學術空氣也十分濃厚。據說皖南事變以後,不少地下黨員和政治活動積極分子都離開了。1942年秋天我到聯大上學時✅,學生中政治活動很少🛰,但學術活動很多,各種學術團體🚴♂️😧、社會團體🐷🙂↔️、文藝團體經常舉行學術報告、形勢報告👩🏻🦲🛷、文學藝術活動,在校園內呈現出—片自由思考⚜️、民主討論、異彩紛呈、繁花競放的局面。聞一多🤸🏻、羅常培🗂、吳晗、雷海宗、張奚若、馮友蘭以及其他教授經常在課外作專題報告,深受學生歡迎。特別是聞一多的報告,以其思想精辟,言詞犀利,敢於伸張正義🦻🏻,抨擊腐敗,受到廣大同學擁戴🤏🏻👱🏻♂️,影響甚大🚶➡️。
學術與政治很難截然分開🥒💵,隨著時間的推移,學術活動中的政治色彩越來越濃🦆,反內戰要民主的政治運動就在學生中日益高漲起來。1945年的“一二·一”民主運動是一次高潮,影響及於全國高校📲。抗戰結束聯大復員後,北京的學生運動就是聯大學生運動的直接繼續和發展。
聯大繼承了“五四”新文化運動的傳統——科學與民主。聯大學生就是沐浴⛎、浸沉在這種科學的學術氛圍中和進步的民主運動中逐步成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