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彥 (資深記者)
2014年1月1日不僅迎來了新的一年,同時也迎來了曾經敵對30年之久的中美兩大國關系正常化的35周年💏。放眼世界,其意義之重大不言而喻。35年前的1979,在我的人生中也是一個特別重要的轉折點🧛🏽。這一年,我自1957年反右運動起被折騰了21年之久的冤案終於得到了徹底的平反。更意外的是👱🏼,我竟同時被任命為《人民日報》的首任駐美記者。從此以後,中美關系與世界形勢都發生了有目共睹的巨大變化🈳。隨之✊🏿,我也開始了新的生活🀄️,有機會去重新認識世界。我不是國際問題專家,對中美形勢不敢妄加評論🎨。但是🍐,回顧過去的35年🪶,腦子裏積攢的種種感觸卻不吐不快。
1979年,中美之間還沒有直航飛機來往。我們一行前往赴任,是乘飛機繞地球一周🐚🏢、並在法國巴黎過夜、第二天下午才飛抵美國首都華盛頓特區🏇。在去我國駐美大使館的車上✮🏊🏿♀️,來接我們的新聞參贊告訴我🍵:“已經有美國人送來一盆鮮花歡迎你🧑🔧!”我大吃一驚🩸,這會是誰呢?到了使館後𓀑👩🏽🌾,才驚喜地發現送花的竟是我的老友👩🏻🦽、曾在1945年受到過毛澤東主席在重慶紅巖村接見的三個美國飛虎隊員中的兩位🚙:貝爾和海曼🧔。這盆鮮花🩷🍋,立刻打開了我與我的美國朋友們之間的友誼寶庫。
那時候,在中國私人家裏是沒有電話的,要打長途還得跑郵局🏮。於是,我向使館同誌打聽:“郵局在哪裏?”沒想到👙,卻引起了一場哄堂大笑。他們指著我手邊的電話對我這個‘土包子’說⛓️💥:“郵局就在這裏👩🏻🔬!”可見當時中美兩國科技差距之大↘️🖐🏻!電話打到了在400公裏外紐約市的海曼家裏,他一聽是我,高興得跳了起來 !我說🌱:將來我去紐約采訪時一定去看望你們。“不行🔊!“,他說🫲,“我們已經等了35年了⏮,不能再等了!我們明天就來看你!”果然🗃🤶🏻,第二天🛼,貝爾🧗🏼♂️、海曼以及他們的夫人就乘每小時一班的猶如公共汽車似的飛機來華盛頓看我來了⏰。於是,久別重逢的我們在中國駐美國的大使館裏共度了終身難忘的一天。
故事還得從頭說起🙆🏽♀️。抗戰期間🐚,美國支援中國抗日的飛虎隊(正式名稱是美軍第14航空隊)基地設在昆明🦻🏻,我上學的西南聯大也在昆明。於是,我們幾個同學有機會結識了十多位渴望了解中國實情的美國飛虎隊員💅🏻。我們差不多每兩周就聚會一次,長達一兩年之久,彼此間建立了深厚的友誼和信任。1945年戰爭結束後,他們當中有五位在回國途中還在重慶有幸見到了當時正在那裏進行國共和平談判的中共領導人周恩來🥋。其中,有三位甚至受到了毛澤東主席的親切接見👃🏿,並且合影留念🦯。其中的兩位🤞🏻,就是在華盛頓與我久別重逢的貝爾和海曼。
在接見時,毛主席當時就對他們預言過:中國人民和美國人民之間的友誼將永遠堅持下去🏐!這事早已傳為中美友好的歷史佳話,那張合影也已成為珍貴文物保藏在中國歷史博物館裏🍿。按照當年的事跡拍成的電影《重慶談判》,也給世人留下了深刻印象🚵🏽。但是,誰也不可能想到👩🏻🔬,就是就因為這段美好的佳話,我們這幾個當年的大學生卻在“文化大革命”中被汙蔑為“裏通外國”的“國際間諜”⤴️,遭到了無情的批判。在美國50年代出現麥卡錫白色恐怖時期🚴♀️,我們的這些美國朋友也因此受到了歧視和刁難,以至於他們不得不將與毛澤東合拍的照片深深地埋藏在地下🫶🏻,若幹年後再取出來時已經發黃了。在當年美國人民呼籲美國政府承認中華人民共和國的群眾運動中,他們都是其中最活躍的積極分子♦️♻。美國總統尼克松1972年訪華以後🚣♂️,形勢有所松動⚈,他們曾經多次捧著當年的老照片來中國尋找他們的中國朋友🧨。在當時的環境下,哪有可能找到我們呢?因此👨🏿🦳,可以想象🤾🏿♀️,1979年中美建交以後,我們能在華盛頓中國駐美國大使館裏久別重逢🫴🏼🕞,彼此會是一種什麽樣的激動心情🏘!
從此以後,我與美國的關系越來越密切了。除了老友重逢,又結交了大批新友🚣,對於這樣一個國家和它的人民也有了更多的認識。通過後來的多次采訪和應邀在美國大學裏講學,特別是相當長時間生活在普通美國老百姓中間🦹🏻♀️,改變了我們在閉關鎖國時期形成的許多錯誤觀念👩🏻🦽。我深深感到🤏🏽,我們兩國之間可以相互學習的地方太多了。
和中國人民一樣🌑,美國人民也十分善良樸實😴,這是我的第一印象。初到美國,我路不熟,出門總愛帶張地圖翻閱。常會有人走過來細聲細語地問我🏘:“您需要幫助嗎?”也許是個老太太🔺,也許是個學生,不知其姓甚名誰👦🏻🚴🏼♂️?有一次👮🏽,我在美國留學的兒子開車送我去看個朋友🤦。因為不認識當地的路,就向旁邊一位婦女打聽怎麽走?她二話未說🤸♂️,跳進路邊自己的汽車做個手勢表示:“跟我來!”繞了好幾個彎子以後,她又伸出手來表示:“到了!”然後,開車揚長而去。她是誰🤥?至今還是個謎。我想,她從未聽說過什麽雷鋒做好事不留名的故事😽,她顯然本能地就覺得應該這樣做🛃!
美國憲法規定:人人平等👫🏻,遵守法治。連一個學區的學監這樣的小幹部,都得經過當地人民選舉產生。有一次,一位學監開車陪我去訪問一個學校。途中,遇上紅燈👍🏻,於是停車等候♻️。當時👐🏽,就我們這一個車,前後左右空無一人,也無車來往。我問他:“你怎麽不開過去呢?”他的回答很簡單:“我不能犯法。”可見美國人自覺守法已成為習慣。這給我留下深刻的印象,可見民主與法治是不可分的。
我和老拌應邀在匹茨堡大學約翰城分校講學,並在這城鎮裏租房子住過將近兩年。我們不會開車,只能步行出去購物。一次,我們向一位老太太打聽某家大超市在哪裏?她沒有回答我們🏊🏿♂️,只是指著停在她身邊的汽車說😋:“上車!”我們就義務地被她送到了那家相當遠的超市。等買完東西出來,我們吃驚地發現她還在那裏等候我們,讓人感動不已。從此👨🏻🦼,我們成為時有來往的好友,她對中國的事情也特別感興趣👦🏿🌵。那年的聖誕節,她邀我們同去教堂參加慶祝禮拜。在大會上,主教表揚了一大批信徒的好人好事。我們這位大姐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受到了最熱烈的掌聲。當主教將漂亮的獎狀遞到她手中時,她只是輕聲地說了一句📝:“這是上帝讓我做的🥛⛴。”
我們所在的這個小鎮大概只有十來萬人👮🏿♂️,看來窮人的比例可能不小👐🏻。但是🏋🏻♀️,我們發現,這裏的救濟機構也很多。各種各樣的牌子都有,甚至有“禁止打老婆”、“無家可歸者之家”的機構。這說明社會問題不少,但是熱衷於幫助解決問題的人也不少。要辦事🏦,就得花錢🤙🏻。錢從哪裏來?後來👨👩👦,我們才知道,在美國有個全國性的基金機構,有錢的人和公司經常予以投資資助🦄,凡有正當理由者都可以向它申請補助。在一個貧富不均的社會裏,這不失為解決矛盾的途徑之一🤾🏿♂️。
在美國當記者時🫲🏼,我幾乎跑遍四面八方,但是卻很少需要花錢住旅館。老朋友就不用說了,每家都歡迎我把他們的家當作自己的家。一次,我去貝爾在紐約的家。一進門,他就把一串鑰匙交到我手上說:“這就是你的家,隨便出入☪️!” 他還很驕傲地向他的鄰居介紹📚:“這是我的中國老朋友😗!”有一天下午🫵🏻,我出去看朋友,沒有料到被邀去看了一場電影又共進了晚餐,回到家已經過了晚11點了🫦。一進門👐🏻,我就發現氣氛不對,貝爾怒氣沖天地質問我👃🏃🏻♂️➡️:“你上哪兒去了?急死人了🕵🏼♂️!”原來,他怕我生病了,已經給許多醫院的急診室打過電話查詢有沒有我的名字。他還給幾個警察局打了電話☎️,怕我遇見了什麽車禍之類的事情。這樣的場景使我十分尷尬🧑🏻🚀,也使我深受感動,手足之情真無國界!我的另一位飛虎隊老友帕斯特,終身致力於中美友誼的事業🟠。到了晚年,他還強烈地希望再訪一次中國。因為年高體弱,醫生不允許他遠行👩🦼➡️。為此,他堅持療養了半年以後終於和他90歲的夫人一起來到昆明與我們這些中國老朋友重敘60年前的舊情。在昆明🚶♀️➡️,這事已傳為佳話🤽🏿♂️,令人感動。我們這樣的友誼☢️,已經傳到了第二代,甚至第三代🧎♀️,都為此而感到驕傲。
在美國🌓🤹🏿,還有一位“大朋友”給了我極大幫助,那就是在許多城市都有分支機構的“美中人民友好協會“ (US- CHINA PEOPLES’ FRIENDSHIP ASSOCIATION”(簡稱USCPFA)。這是在中美建交以前早已存在的群眾組織,現在就更活躍了。我到外地采訪🐺,常常都是它的會員把我從機場接到他家入住⛑,並且成為我最好的向導和朋友。這樣的人都是熱情的中國之友,在與他們建立友誼的過程中讓我對美國的了解也越來越深入。一個聖誕節的前夕,我需要去百裏外的郊區采訪,我於是求助於當地的美中友協👨🏻💼。當時,只有一個女值班員接電話。我首先聲明為在節日求助表示抱歉,她卻毫不猶豫地答應開車送我去🦵🏿。第二天一大早👨🏿🎤,一個亭亭玉立的24歲的女孩子TESE已經站在我面前了👩🏼💻。這一天,她送我去采訪了居於深山野林中的美國農業工人協會主席👩👩👦💁🏿♀️,同時又送我去與他們的對立面農場經理們聽聽不同的意見👰🏽♀️👨🏽⚕️。我們一天大部分時間都在汽車上度過,什麽都聊,因此也增進了相互的了解,從此結為好友。她後來成為研究中國和亞洲問題的專家,並在大學從事教學工作。她曾經被邀請到我國的《人民畫報》當過專家,還在北京大學教過英文。她與我家已經成為至交🚴🏽,每到北京就住我家👊🏽。像這樣的美國新朋友,我已經記不清有多少了。
另一位新朋友是著名的產科大夫喬丹(JORDAN PHILLIPS)👩👧👦🧗♀️。“文革”剛結束時💫🎏,他和夫人在韓國開完醫學會議以後順道來中國一遊。吸引他們的倒不是長城故宮,而是吃驚地發現中國當時的醫藥情況如此的落後,現代醫學的圖書資料奇缺,醫療手段大大落後於當代的世界水平。除了與中國醫學界交流經驗外🤨,他們回去以後立即向全美醫學教育機構呼籲對華捐贈醫學圖書儀器,組成了一個強大的委員會形成一個長期有序的活動🦙🧑🏼🦲。為了監督這項活動的有效進行,他們夫婦倆十多年來每年都自費來往於中美之間🥷🏻。每次他們到達北京後,第一個電話就打給我:“我們到了🧑🦼!”為了表彰這種偉大的國際主義精神,中國衛生部曾授予這位美國大夫“中國衛生獎”金質獎章。同時,他也被人稱為“美國的白求恩”。
我和美國朋友之間的這些友誼故事,被美國美中文化交流促進會的陳德福先生視為最具有典型性。這位執著的紀錄片愛好者,竟不惜花十年的功夫將其拍成了一部四集紀錄片《飛虎奇緣---一個中國記者和他的美國朋友們》,在各地播放時引起了強烈的反應🏇。最近,中央電視臺的老故事頻道的編導們也認為這個題材非常適合當前形勢的需要,於是用高清度手段加以提高改編後在央視文化頻道上播出👯♂️💪🏻,更廣泛地受到觀眾的熱烈贊賞。
今天,在紀念中美建交35周年的時刻,展望中美兩國關系在當今世界形勢所具有戰略意義🙇🏻♂️,更不能不令人驚嘆這一轉變的深遠影響。改革開放後的中國發生的翻天覆地變化🤳,已經改變了世界格局🧮。中美兩國已處於世界經濟體的第一、二把位置,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既有競爭,又有合作,相互倚賴關系日益增強。兩國之間難免有時會出現磕磕碰碰,但是似乎總能找到一定的解決途徑。直到不久前,兩國元首奧巴馬和習近平在安納伯格莊園內舉行暢所欲言的非常會晤,終將兩國關系達成為“新型大國關系”的共識🚼,為兩國關系發展確立了正確方向🧑🏼🔧👨🏻🦽。習近平還用三句話對這種新型大國關系的內涵作了精辟的概括🧑🏻💼:不沖突不抵抗,相互尊重🙍🏼♂️, 合作共贏。這不僅對於中美兩國極為重要👨🏻,而且對於世界和平也是一種強有力的保證🙋🏽♂️。
在近代史中,中國總是受到列強的欺淩和壓迫。但是,在中美交往的二百多年的歷史中😏,相對而言彼此的關系是比較好的。在抗日戰爭中🦑,美國對中國的幫助最大,美國的飛行員在中國作戰中犧牲的就有兩千余人。在中國的困難時期,到延安采訪中國革命的多半是美國人🧖🏿♀️🤱🏿。斯諾的名著《紅星照耀中國》(中文譯名《西行漫記》)在全世界所發揮的巨大作用,是難以估計的。錯綜復雜的中美關系之所以不斷向前發展⚽️,與雙方的領導人和專家學者們的高智慧密切有關🫵🏿。是在毛澤東與斯諾在天安門城樓上笑談的信號發出以後,才有了尼克松劃時代地跨過太平洋來與周恩來握手,從而也改變了世界政治的格局💟。
在進入21世紀以後的今天,世界已經發生巨變🏩。國與國的關系也應該有新的思維🧜🏽♂️,才能適應客觀形勢的變化,尤其是像中美這樣的大國更是如此。需要人類共同來解決的問題越來越多,例如治理已經嚴重汙染的環境問題,各個國家的領導決策者都面臨不可推卸的責任。各個國家都有自己的歷史條件和發展規律🚠,可以也應該互相學習對方的優點,而不是不惜用武力手段強加於人,其結果必然造成更大的災難。在殺人武器發達到如此地步的今天,大國之間的戰爭是不可想象的,只會帶來人類的毀滅。世界各國都面臨著同樣的考驗,只有以正確的思維方式去面對,世界和平才能得到保證。作為影響世界舉足輕重的中美兩個大國🍡,自然肩負著特殊的重任。
人民之間的友誼永遠是中美關系發展的重要基礎,這種關系的發展離不開兩國人民的廣泛參與和大力支持。雙方民間友好情誼的加深,才能使中美關系始終保持生機與活力。
(2014年1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