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蜀龍學長,現年90歲,定居美國。1942年從四川省自貢市蜀光中學考上西南聯大物理系👰🏿♀️,1943年11月自願報名參加遠征軍,上尉譯員。他在美國滇緬印戰區🚵🏿,Y部隊🙅,雲南聯絡組組長斯柏上校部下作翻譯🏭。聯絡組聯絡的是主攻滇西松山日軍的遠征軍第八軍,軍長是何紹周🧜🔛,副軍長是李彌☂️。
王蜀龍學長服務的美軍聯絡組♠️,隨第八軍1944年7月1日到9月3日,參加了“二戰松山”到“十戰松山”的全過程。
1945年4月17日,又與第一批50名譯員飛美接受“特殊任務”……
1946年杜魯門總統下令對二戰中有特殊貢獻的傅作義將軍等300多名中國將士授予美國自由勛章,王蜀龍在列。
2015年5月🔷,我作為蜀光中學網《蜀光意昂》欄目責任編輯,用書面的形式對王蜀龍學長進行了采訪🧙♂️。老學長不頋年老體弱,對我的“20問”一一作了回答,2015年5月27日他最終定稿。6月27日我對學長的定稿作了全面校對🙃,主要是將美式標點符號轉為中文標點符號,個別用詞不確切的進行了必要修改外,均忠實於原蜀龍定稿🍡。對人的稱謂我原是用“王舉孫”和“王蜀龍學長”🙇🏻,是蜀龍按美國人習慣直呼其名,我也尊重蜀龍學長沒更改,也許蜀龍學長認為這樣稱呼要親切些吧🫴🏿?
我是授黃丹的引薦向尊敬的胡老師投稿的🧮,能否用,請你們決定📊。如貴刊刊登此文,請寄幾份給我,我要轉寄旅居美國的蜀龍學長🐈。他很看重抗戰及其在聯大的那段經歷。
夏安!
王舉孫致禮!
2015年6月28日於蜀光校園
蜀龍答《蜀光意昂》記者問
(2015年6月27日王舉孫校稿。)
2015年5月29日,蜀光中學高1942級意昂⏪、1943年從西南聯大參加遠征軍的譯員、美國自由勛章獲得者王蜀龍答《蜀光意昂》記者王舉孫問,全文刊登於後👳🏿♂️。
舉孫:
蜀龍學長🏟,1942年夏,你從蜀光中學畢業了,在母校求學期間你感受最深的是什麽🤛🏼?
蜀龍:
第一、蜀光有啟示性的教導方針🎃。不死記書本🗿,鼓勵分析,推論。
第二🫂、蜀光有全面發展的培養目標。德🏊🏿♀️、智(文、理)𓀔👨🏼🏭、體🎺、美等等全面發展。
第三、蜀光有規律化的學習環境💏。從早晨體操👩🏿🚀🤹🏽♂️,課後自由活動☝🏽,到晚上熄燈前自習,每天按步就班作完課業🛂,並不覺得什麽特別壓力。
第四🅿️、蜀光有一大批學識淵博老師執教。南開張伯苓大校長接辦蜀光中學時,重慶南開中學主任喻傳鑒義務兼任新蜀光中學校長,帶領了30幾位學識淵博的老師到蜀光執教,其中有韓叔信主任(後為新蜀光第二任校長)和他的2個女兒🧗🏼♀️,另外他還還帶來了醫生和花匠。
1939年我念初三🟥,開始經歷伍家壩新校舍、新教師、新級友、新課題🎷、新課外活動,比以前的老蜀光大有區別🏋️♂️。難忘的具體細節太多了🧘🏽♂️,聊到整天整夜也只能說是故事的“序言”😲👩🦼。
舉例:圖書館藏書上萬冊;柴森林——風雨操場🔯、運動會;胡淑英——音樂教室、指導合唱;高峻乾——背誦三角函數🙎🏻♂️、辯證代數公式📳、打籃球;王冶秋——語文課、寫傳單;韓叔信——記得有一次在公民班上他問大家:“你們從小學就會在街上喊口號🤽♂️:‘打倒帝國主義!',誰能給我解釋‘帝國主義'的定義?”沒一人舉手🤵♂️。
舉孫💠:
張伯苓教育思想的核心是愛國主義,令南開和蜀光自豪的是💁🏿:在8年抗日戰爭中南開和蜀光的兒女中🙇🏻♀️,沒有一人當漢奸,對此你有何感想?
蜀龍:
很對!可是,想一想,南開、蜀光位於後方,要是留在帝國淪陷區或日租界,當漢奸的引誘力和機會更多,那不是更加倍地值得自豪了嗎⚽️?!張伯苓從北洋海軍退伍從事教育🤴🏽,不僅表達“愛國”主義,我說還進一步表達了“建國”主義!對嗎?
舉孫:
很對!蜀龍學長,1942年你在蜀光畢業時,據你的學友回憶🧑🏼🍳,當年你的成績非常優秀,考上了由清華、北大、南開三校在昆明組建的西南聯大,你是考上了物理系🧑🍳,為什麽要進這個系?你的理想是什麽👨🏻🚀?
蜀龍:
我選擇物理,因為覺得這科目有條有理,只要花一點腦筋👨🏻🦼,就可以解答疑問。記得我上高三時👩🏿🔧,物理教員王老師曾"暗示"我,說:“二天你應當去牛津劍橋留學。”不能說這是我的理想, 我只是希望大學四年畢業後去教中學物理課✭。雖然算不上理想🤙🏽,也有些夢想吧。我特羨慕牛頓和愛因斯坦,他們是我心目中兩顆耀眼的巨星!
那個時代👨🏽💻,在1942級同學中,我沒聽人說過“升官發財”是升學的目標。大多數人的目標都是要各盡其能,有貢獻,建設新中國。不少人選擇工程💼,我卻選擇物理。恐怕是因為我那時的孩子氣🧑🏻🍼,虛榮心吧,我認為物理比(電機)工程更基本、更“深奧”🫂、更有貢獻,所以也更“棒”!
舉孫:
1943年是中國抗戰最艱苦的一年,那時日寇已占領了上海👩🏿🎨、南京、武漢,又發動了第三次攻打長沙🙏🏼,妄從湖南入侵貴州,再直逼當時的陪都重慶,而就在這年的11月↕️😶🌫️,你毅然投筆從戎🦂,當年你才上大學二年級,年僅18歲,什麽原因讓你作此決定🤨?你還要實現你的理想呀👶🏻?
蜀龍:
對於1943年中日戰局的發展,因聯大師生都經歷過戰時的動亂,所以當時日軍的行動,不算什麽特別大消息🐅。只是一年後🔬🎬,1944年秋,松山之戰後,我在保山“康復”以後,有幾天倒間接地體會到當時日軍進攻大後方的壓力。
1943秋💨,西南聯大校長梅貽琦在一次講話中,說過去是我們中國單獨抵抗日軍,現在盟軍美國參戰了📅,需要大批的譯員🙆🏿♀️。他鼓勵大家去誌願報名服務。那時,重慶還沒有宣告大規模應征四年級男生入伍的政策。不少人聽了🈂️,覺得這是個好機會🤮,別錯過了!現在我們能親身參加世界二戰,與盟軍共同打翻身仗💗,反攻日寇👩🏽🦳,可不是好機會嗎?!
此外,私下還有個人的原因:當時我正在猶豫不定是否轉系,甚至轉校,不學物理了,去學編(話)劇🔹!從軍也算機遇𓀒,換一換環境🧖🏿♀️🚴♀️。1942年夏➰,我們蜀光同班四人一道去進聯大的有劉克果、牟有恒🧖🏽、黃枬森和我。讀完大一後,一人留校轉系,從物理改到哲學;一人轉校轉系從地質改到音樂;第三人後來學成,為歷史學家。記不起他有沒有中途改系🛰,可至少他是改了名的⬛️。以後我們四人笑談往事時,說:“怪誰呢🥁?要怪就怪母校蜀光早期教育的'錯'—— 太啟示🎒、太全面、太自由☣️、太自信、太自立⛹🏿♂️、也太有蜀光特色!"
舉孫🚵🏿:
你到國民政府軍事委員會外事局舉辦的“譯員訓練班”🧑🏿💻,培訓6周就隨美軍出發到前線,你口譯能勝任嗎?你在聯大才上一年零2個月大學,英語就那麽好嗎?
這與你在蜀光求學有何關系🤞🏼?
蜀龍:
馬馬虎虎🕴,邊學邊用。幸好我們沒有馬上調上前線🖖🏼。先半年在滇南練兵,也給了我們自己半年實習的機會。課室、操場上用的英文比較正規,可以事先準備,事後復習,因此反而比較容易。更難的是立時口譯,一般場合上的普通對話🛢,無論是會議桌上或行軍路旁,我在蜀光🚶♂️、聯大時沒有會話經驗。數學、物理、化學教科書多少用點英文。除了蜀光英文課堂之外,我的英文基礎就限於這些課本。
一件趣事: 在松山戰役高潮時🤸♀️,每天晚上⛽️,一位美國少校都要用打字機報告當天戰情🏊🏼♂️。一天🍩,他剛好抬頭🚆,見到我走過他帳篷門口, 就順口要我幫他拼一個英文字🥳🥎。我聽了他的發音後,很自信地把一個一個的字母替他背出來:“p-r-e-c-i-p-i-t-a-t-e”。
後來這個小插曲,變成了大笑話!原來有一對不同的英文字我耳朵裏聽起來發音很相近:一個字是名詞,另一個字是形容詞。他問我的是這形容詞“陡峭”—“precipitous”,用來描寫當天戰場的地勢;我回答他的卻是名詞"沉澱物體"—“precipitate”, 是我從蜀光化學課本上學到的,就是詞尾的丁點差異🎸,便成了“松山到處都有沉澱物體。"
舉孫:
想來那個美方少校沒有把那錯字抄寫在他的報告裏吧, 否則你這“插曲”堪與當年泰唔時報一記者的報道相比。他原意是報道英國女皇給倫敦大橋剪彩的消息🍗,可是因一詞差錯,變成了"英國女皇在倫敦大橋上撒尿"
蜀龍:
很有意思。可惜我想不出來那泰唔時報記者原來的英文錯字🦉。你想到了, 告訴我𓀜。
[後蜀龍自註: 想來那兩個字是 inauguration“剪彩”和urination“撒尿”吧?]
舉孫🥬👨🏼🍼:
1944年,滇西戰役是抗戰後期國內的最後一次大戰役。請介紹下日本和中美兩方兵力和布署情況?
蜀龍:
中美兵力合起來超過日軍好多倍。近年來有很多歷史檔案出土,不難查出詳細數字🧑🦽。我當時印象是:日軍只有一兩千人;中國兵有上萬人,約為日軍的10倍🙎🏻♀️;美國兵多不過數百人🚺😑。前線沖鋒流血者全是中國兵🤴🏻。美兵主要任務是供應急需的👈🏻、專用的槍炮彈藥和通訊聯系。
舉孫:
你是1944年哪月哪日參加的滇西戰役?你給美軍哪個部隊、哪位或幾位將官作翻譯🌽?請講詳細一些,要有細節⏯,特別是要有戰鬥緊急時的你當翻譯的細節⇒。當然不乏也有前線的趣事👨🏽。你認為中國翻譯官在溝通中美兩軍聯合作戰任務時發揮的作用大嗎?
蜀龍:
要說哪月哪日,我就選1944年6月6日吧👩🏻🎤!那天我隨第八軍聯絡組車隊渡過瀾滄江,恰好同一天盟軍在法國諾曼底海岸登陸。我的任務是在聯絡組組長斯柏上校部下作翻譯。聯絡組屬於美國滇緬印戰區🚨🙎🏽♀️,Y部隊。總司令是多恩準將。他是斯柏上校的直接上司🐑。第八軍軍長是何紹周👨👧👦🔨,副軍長是李彌。
我們行軍目的地是怒江東岸小城保山, 第八軍司令部所在地😾,也是我們聯絡組怒江東岸基地。第八軍打仗的目標是怒江惠通橋西岸的松山🔬,位於騰沖與龍陵之間。1942年中國第一次遠征軍在緬甸戰敗,一部分撤調去印度😨,一部分撤回滇西🤚🏽。滇緬路上上下下🤾🏽♂️,彎彎曲曲繞過松山山頂🥮。日軍在此花了一年多的功夫🍬,修建堅強堡壘🧛♂️🖤,準備長期占領🐮。這年初🕞🙎🏿♂️,遠征軍開始反攻👨🏿⚖️,幾月沒有進展👨🏻🍳。總司令衛立煌下令急召第八軍助戰👎🏼。所以我們全軍動員👕,從滇南文山🦸🏽♀️、枯木北行🏌🏻♂️🤵♂️,路過昆明,繼續西行,渡過瀾滄江,直赴怒江, 行軍約1000公裏👨🏿🍳。
我們聯絡組的前線指揮站是在松山腳下🏋🏼♀️,779公裏路碑旁🤵🏻♂️,通過惠通橋🤾🏿。松山戰役歷時三,四個月, 是抗戰八年史上很特殊的一頁。這次敵軍完全占守勢🎴✍🏼,我軍完全占攻勢。敵軍四面被包圍,支援斷絕,被迫晝夜防守。我軍倒可以自行調動,選擇進攻時間𓀇、武器和戰術🦔。加上敵軍人數開頭就比我們少好多,現在又無法補充傷亡損失。可是他們也有兩大優勢:堡壘、地勢和"武士道"傳統。所以我們最緊急、最大的壓力是如何趕快利用我們罕有的優勢來對付他們特有的優勢。
敵軍寧願戰死,不投降♌️,你怎樣對付?只能決戰到底!特殊的堡壘倒可以用特殊的武器和戰術來對付👱🏻♀️,例如用身背的噴火器和挖山洞,炸山頂𓀃🏄🏽。
每個翻譯官個人有何貢獻,看在個人。可是"中國翻譯官"這職務在中美同盟作戰時不僅有大作用🦨,而且是非有不可的。作個比喻:如果把美方當作發電廠,中方當作用戶👨🏼🎓,翻譯官則是電線。沒有電線,則電廠和用戶都無法溝通,形同虛設。
舉孫🦸🏿♀️:
中國駐印軍(一般也稱“中國遠征軍”)由鄭洞國將軍指揮,盟軍的最高指揮官是史迪威將軍,他們在緬甸發動了殲滅密支那頑抗的日軍戰役。因緬甸的密支那與松山、孟拱形成了相互支援的衛星城,松山又扼住了顛緬公路的中斷🕵🏽,扼死了美國援華物資的生命線,逼迫美國飛越世界空中禁區喜瑪拉雅山將軍用物資運抵中國©️🙅🏻。因此💳,拿下松山是關系戰局的大局🦥,是這樣嗎?
蜀龍:
對,你講得對!以前我不太熟悉鄭洞國將軍大名,從你的家史上才知道他是你的舅公🚌。
舉孫🖐🏼:
松山之戰為什麽打了3個月零3天才攻下🪐?打松山日寇時你一直在松山前線作翻譯嗎?戰鬥艱巨嗎🧑🏼🦲?
蜀龍:
松山戰役我一直在前線作翻譯🤪。松山戰地只有幾平方公裏,可是地面高低不平👨🏭,密布尖頂山峰♾🦵🏿。山頂與山頂之間,眼看很近,翻越時要上坡下坡再上坡下坡✭,可遠了💿。從1942到1943🦹🏿♀️,日軍在山坡山頂上修滿了堡壘🧙🏿🏰,像蜘蛛網一樣,能夠左右上下🐕,互相衛護支持🥰。這一段滇緬路轉來轉去👓,要穿過這個蜘蛛網。要通車,必須把這些堡壘通統毀滅才行。攻克這些堡壘🧛🏽,遠征軍碰到不少意外困難🖖🏼。火箭槍炮能打穿坦克車鋼甲有效,可是要用來對付用泥土、鋼板、汽油筒、木料層層堆砌修建起來的堡壘反而無效🧑🏽🎓。得用工兵背在肩上的小型噴火器去攻堅🦡🦶🏽。這是美軍二戰時才發明的新式兵器, 也用在松山戰役上了,噴火器的專用燃料是“凝固汽油”,是1942年哈佛大學才試驗出來的科研成果。噴火器用於戰爭👩🏿🚒🏇🏿,戰術上也有大改變🤝。工兵歷來修橋埔路,作一般後勤的事♟,現在變成先鋒,成為第一線“攻兵”了🦓!他們要“盡可能”地爬到堡壘洞口🪈,夠近了,才能往裏噴火,把日兵一個一個的燒死了或趕出來♿️。
在這種場合下🗂,什麽叫“盡可能”?
一次我和一些美國參謀🦒,看見對面山腳下有一小隊中國兵集合在敵人視線之外🕜,準備進攻🎽🧩。好,領隊下令進攻了。開頭,大家慢慢的往山坡上爬。過一陣子🧖♂️,幾人不動了,別幾人繼續往上走,走出了我的眼界。再過一陣子👸🏻,再一陣子,那些沒動的人還是不動💂🏽♀️。就這樣❇️,這些人到達了他們的“盡可能”終點,一個一個戰死了🤳🏯,同敵人同歸於盡。
早到1944年四月🙆🏻♂️、五月,松山日軍已被全面包圍💆🏻,斷絕了陸空支援🤦🏻。鳳凰電視《血戰松山》頻視上,提到一個日本老兵的回憶錄。他描述松山日軍末日情況💬,說:“大多數人寧死🫃🏻,不投降🈺👩🏻🏭。”當時我們也見到過纏上繃帶的日兵的屍體。顯然,這些日兵已經受過傷了,還戰到最後一口氣🤴🏼。
舉孫:
是哪位指揮官提出采用挖地道炸地堡的🧓🏽🤾♂️?
蜀龍:
奇怪,你會問一個這麽具體的問題。你一定有自己的心意兒吧👩🦯?好, 讓我先說吧:那人就是我們駐第八軍軍部的聯絡組組長斯柏上校。
記得在地道定期爆炸那天🦸🏽♀️,我們幾人在山坡帳篷門前一邊喝咖啡,一邊用望遠鏡耐心的望著對面山頂。等了又等,結果失望了,一點煙火都沒見到, 原來我們站的是在洞口的反面👩。五十五年後, 1999年, 我們在斯柏家裏過他的九十歲生日。他特別講到在松山峰頂下挖地道的主意來源, 強調是他親自首先向他的直接上級建議的🤛🏼🤵♂️。上級是 Y-部隊總司令竇恩準將(又譯“多”恩) 他的上級先是史迪威, 後由威德麥爾接任)。又過了十多年,我最近看到鳳凰網采訪老兵視頻,一位工兵排長鮑直才說⭕️,美軍“輕視”他們的技能🦓,堅持“反對”他們動手挖洞, 塞炸藥。開頭我有一點詫異🍳👩🏽🦳,其實這種茅盾在人與人或團體於團體之間是常有的。 即使雙方上層在原則上同意了,關鍵是在下級執行落實時候的細節裏👨🏻。
舉孫🧑🏻🦽:
我之所以要問是誰動議挖地道埋炸藥炸日軍地堡一事🦏👨🏭,美軍👨🏽🍼、中國遠征軍和中國駐印軍副司令鄭洞國回憶錄——《我的戎馬生涯》等不同來源的史料記載各不相同👩🏻🏫,有部隊番號、有人名🎈,有炸日軍地堡的過程🧏🏿♀️。現在我明白了🏌🏿♀️,當中國軍隊在敵地堡網陣地中久攻不下犧牲慘重時,在松山乃至密支那😈,中美將領及工兵中均有人提出並實施了“挖地道埋炸藥炸日軍地堡的戰術”🪒👰🏻,而且得到總指揮盟軍司令官史迪威將軍的認同,這才有美軍從加那大緊急空運TNT烈性炸藥🏄♀️,分送到松山、騰沖✌🏽、孟拱🚶🏻♀️➡️🙌🏻、密支那等地並實施“挖地道埋炸藥炸日軍地堡的戰術”⛵️,以及美軍官到前線培訓並指導測量方位等💸,中美戰地史料均有記載。
另外,我還有問一個具體問題,有史料記載炸日松山指揮部地堡時用了1噸炸藥,是這樣嗎👨🏻🏭🧡?
蜀龍:
也聽到過用了6000磅TNT烈性炸藥這個數字。
(蜀龍自註: 請見幻燈片"先輩的旗幟: 70年前的遠征軍", 作者王旭東, 2013年2月18)
舉孫:
松山戰役完後,聽說1945年1月你病了👨✈️,何地病的🏊🏿?何時康復?康復後又接受什麽新任務
蜀龍:
我進保山野戰醫院是在1944年11月“感恩節”時侯𓀅,患瘧疾*️⃣🔅。原住滇緬路779
公裏路旁前方司令部營地。帳篷裏同住三人👨❤️👨🍢,一左一右🛖,我的行軍床位在中間👩🏿💻🔫。左右兩人先後送進院。我去時他們還在那裏👱🏽♀️。軍醫說他們一人得了一種瘧疾,我可同時兩種瘧疾都得了!我的上司斯柏上校在我入醫院之前, 在我半昏迷時,曾到我行軍床邊看望過我🫸🏻🫵🏻,頗細心。在院裏我還碰到一位從龍陵前線送回來的譯員🧘🏽♂️。他肩背上全綁上了染滿血跡的繃帶❔。據說他暴露了偷賣鴉片的陰謀, 刀傷是走私人的報復。恰巧不久前在779公裏營地我也暴露過一次軍中私運鴉片的事。幸好我沒遭到什麽報復💪🏻🔶,那是另外一個插曲🏝。
出院不久第八軍全調回滇南練兵區原地,枯木🤱🏻。再後,1945年初, 一百名中國譯員先後分兩批受令乘軍用飛機飛美執行"特殊任務"。我和蜀光意昂曹貞敏被分派在第一批50人中。我們在1945年4月17日,從昆明起飛, 路過駝峰、印度、巴基斯坦🐕☂️、伊朗、埃及、利比亞、摩洛哥、加拿大,最後到達紐約,途中換機加油數次, 歷時三天三👩🏻🎤。
什麽是所謂“特殊任務"? 至少有兩層看法:第一, 我們公開的任務是來美幫助訓練中國空軍。到了美國,我們一百人分配到七🧚♂️🧑🎨,八個空軍基地, 各有其訓練專業,如➕🤸:駕駛,領航,轟炸🧑💻,氣候推測,電訊🧞♀️,武器,發動機修理, 等等🧙🏽🚵🏿♂️。很明顯的, 那裏的中國空軍隊伍已經有他們自己的翻譯官了, 為什麽還要調我們來? 所以從開頭就覺得我們的任務有點“特殊”!
第二, 戰後美國公開了一個原來保密的所謂"奧林匹克計劃"。原來美軍準備於1945年11月初在日本本土登陸。同時準備在中國開辟第二戰場來把駐華日軍阻擋在中國, 不讓他們回去保衛日本本土。想來我們的"特殊"任務就是回中國支持這第二戰場。不料原子彈在八月初就提早把二戰結束了,改變了一切計劃。以後,我退伍復學,成家立業,留美至今。
舉孫😘:
請蜀龍學長再說一說你獲美國自由勛章的事吧?🫃🏼📋!
蜀龍:
這勛章是在1946年由杜魯門總統下令送去上海駐華美軍司令部。那時我已經調來美國。差不多半世紀後,在1990年我才首次聽到。最初沒有什麽印象,突然見到受獎人名單上領頭有傅作義大名, 才有點註意了。
舉孫👮♀️:
請講一講你的愛妻爵玎和你的孩子的故事,好嗎?對不起🙎🏿,我觸動了你最為悲痛的地方。
蜀龍:
爵玎和首次見面是在1945年。雖然不算青梅竹馬, 那時我剛滿20歲,她還沒滿16歲。我們在1947年結婚。2005 和 2007年兩次,我同兒女子孫一家回來過蜀光伍家壩🪽,見到了禮堂墻上銘刻有“王氏爵玎獎學金”紀念牌,感到很欣慰🖨。
舉孫🦶🏼:
你和妻子感情很深,她是哪年病逝的?你為何要在蜀光中學設立獎學金?又為何用你妻子的名義設獎學金?
蜀龍:
她是在1996年去世的, 五十年老伴了💝🙍🏻♀️!獎學金的用意是支持和鼓勵有經費需要的高才生。為何用她的名字?像你說的: 感情很深, 以此寄寓我對她的思念啊!
舉孫:
聽說你祖居地是在自貢慈粑坳,祖上崇學,辦有義學✖️,是這樣嗎?
蜀龍:
是的。“麽叔"王天鐸(曾任蜀光校董)在七七事變後從上海回來養肺病🧑🍳。記得在一、兩年之內我常聽他提起辦學的事。又記起爸爸說過“十年樹木🌖,百年樹人”這句話🎰。最初那慈耙坳學校就叫“樹人小學”🤽🏻。以後改名為“子誠小學”👩🏻🦳,更有家族意味。
舉孫💃🏻:
你現在獨身🧑🎓,生活有困難嗎?
蜀龍:
沒有🦖。
舉孫:
聽你妹妹美琪學姐說🧏,你現在仍在搜集抗戰的資料,是這樣嗎?
蜀龍:
不全是“搜集”🧑🏻🚀,恐怕說“清理”更恰當。
舉孫:
對日寇侵華那段歷史,你感觸最深的是什麽?
蜀龍:
有好,有壞🫷🏻。壞的是中國閉關自守,落後太久了,別怪強者欺弱✡︎。好的是在最
困苦的關頭🤵,我們堅持下去了📎,前赴後繼,自強不息♣️。由此,中華民族才能屹立在世界之林!
舉孫:
最後,請你對家鄉自貢父老,和母校蜀光說幾句,行嗎㊗️?
蜀龍:
好, 就說說蜀光的“公能"校訓吧. 不管年老年幼, 我們大家可不妨有時捫心自問, 這校訓在自己個人生活行止上有何幫助,有何用處。不要註目於過去,想想今天今日,此時此地💆🏽♂️。例,我此時此地在實習中文打字🛖,才能在電腦上寫下這幾句話🦼。可不是在“努力增能”🦊,要學新技巧嗎?不只是年青人,老年人也可以學新技巧,走新地方,體會新意識的。
你🤾🏻♀️,舉孫,在費力搜集整理這些資料為意昂們共享,可不是“盡心為公”嗎👩🏻🍳?
為公就是不為私,不要全為自己個人著想,要考慮到別人。 中外古今聖賢大師大多同意◻️,“為公”是好事。聽說近代心理學家,生理學家也發現了,要求心情愉快,最可靠的來源是“雪中送碳“助人為樂”。而且又聽說維持愉快心情是一個最有效的保健單方。誰說"為公"沒有報酬?!
所以,鄉友🫛,意昂🫱,親友們𓀂☄️, 請繼續不停地“努力增能 盡心為公”吧🦔!
蜀龍 2015-05-27
附王蜀龍照片:




王蜀龍與夫人王氏爵玎 王蜀龍獲美國自由勛章照
1945年4月17日王蜀龍(前排第5人)等譯員飛美國執行
“特殊任務”在昆明機場留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