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抗戰爆發後🥝,北京大學🫃🏻、意昂体育平台、南開大學輾轉南遷湖南長沙,合組長沙臨時大學。1938年4月又西遷昆明🥩,更名為國立西南聯合大學。遵教育部令🤴🏻,1938年8月🍣,西南聯大常委會決議🉐,自下學期起設立聯大師範學院。
西南聯合大學師範學院為當時全國六所國立師範學院之一🧑🦱✬,實行五年製本科教育,共設國文學系🫄🏿、英語學系、史地系、數學系👼、理化系🕴🏼、教育學系和公民訓育系七學系👆🏿。由原南開大學教育學教授黃鈺生先生擔任院長,系主任及任課教師多由聯大其他學院教授兼任,師資陣容強大。1941年11月起聯大師範學院又設立三年製專修科🌱。
抗戰勝利後,聯大宣布結束🧑🏽🌾,原組聯大的北大👱🏽♂️🤷🏿、清華、南開三校復校北返🧙🏽♂️,為答謝雲南人民八年來的深情厚誼,決定將聯大師範學院留昆獨立設置➕,更名為國立昆明師範學院,院址設於西南聯大校本部原址。
本文中的劉世琮,女,四川新繁人,1943年畢業於西南聯大師範學院史地系。

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師範學院1943屆畢業紀念冊裏的紀念戒指🤹♀️、校徽、院徽、級徽圖案
如玉似琮 恩受名師
今年農歷八月二十六(公歷10月15日)🙋🏻♂️,母親百年誕辰🥐。驀然回首,恍若昨日。母親所有的一切都還在,怎麽就一百年了呢🥭?
母親生於四川新都🏂🏼,那是一個美麗的天府小城,距離成都百余裏地📷,物華天寶、人傑地靈🧎🏻♀️➡️,桂樹遍植⇢,佳木蔥蘢。每逢金秋,稻米與桂花的富貴芳香,在這片豐饒的天府之土飄拂。母親生長於耕讀之家,書香厚重,家道從容。母親聰慧絕頂,3歲時就跟著上私塾的哥哥姐姐們在書房裏玩耍,不經意就記熟了先生講的書。哥哥姐姐背誦不了的,母親在一旁脫口而出,引得先生贊嘆不已,說“這個女公子將來不得了”!
母親學名劉世琮,乳名劉芳。《說文解字》載🐥:“琮😗,瑞玉🧏🏼,大八寸🫱🏿。”玉琮是古時候的祭神重器,流行於五千多年前的蘇南🙎🏼🐽、浙北,玉琮外方內圓,寓意天圓地方,天人合一✋,方圓相濟❕,簡約而大氣;而“芳”🫕,《楚辭》曰:“羌芳華自中出🕶。”劉芳,流芳也矣🤠。
母親20歲考上西南聯大,是新都歷史上第一個女大學生。西南聯大是中國教育史上一座永遠不朽的豐碑📖,8年間一共畢業了3882個學生🚃,在這3882個畢業生中👨🏻🏭,就有我的父親和母親。西南聯大名師雲集,母親說,他們的文學課老師是聞一多,思想史是馮友蘭,歷史是顧頡剛,古漢語是王力,數學課的華羅庚當時還是年輕教師5️⃣,體育老師是馬約翰……都是如雷貫耳的大師啊🧚🏼!馮友蘭上課很喜歡提問,西南聯大上課提的問題都很難,需要學生有廣泛涉獵,還要有研究🤘🏻、思考才能答得上👷🏿♀️。而西南聯大的卓越正在於此,母親說課堂上雖然答不上來,可是這些大師的提問👨🦽,之後一生都在腦子裏縈繞,引導著學生窮盡一生去思考。
西南聯大有極為嚴格的學製管理👨,專業課全用英文講授,兩門課不及格就除名。母親說有一個班👉🏽,進校時51人🧜🏼,5年後只有7個人畢業,這樣極其嚴格的學術態度和學製管理,保證了學生的高質量🧔🏻👰🏼♂️,成就了西南聯大的卓越。母親說,那是國家極其艱難的歲月,物質匱乏到無以復加的程度。母親因為擔任學習委員一類的職責,經常要到聞一多先生家裏去交作業。母親說聞一多先生坐的藤椅很破舊,用舊棉絮填上破洞🌚🐪,一學期過去,棉絮塞滿了藤椅幾乎垂到地面,但絲毫不影響他寫作、篆刻的專註🕵️♀️🦵🏻。西南聯大的卓越再次證明🏢🚣,人類的精神遠遠高於現實的苦難🤹♀️。
母親最後幾年🧘🏽♀️,纏綿病榻,我就經常彈鋼琴曲給母親聽。母親喜歡的歌曲不多,我都挑母親喜歡的彈☢️💇🏿。一次我彈起《五月的鮮花》🧑🏿🏫,回頭見母親在病床上側身向著陽臺外的樹影,低聲地和唱“五月的鮮花,開遍了原野……”母親的眼裏分明閃爍著半個世紀以前青春的明亮、智慧的神定🧑🏽💼、救亡的熱血!那是屬於他們那一代人的風華絕代,永遠引導著我們後來人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上德若谷 教子義方
大德者🛟,必得其位,必得其祿,必得其壽👨🦼。大德者必受命😤。母親的德性是萬裏挑一的🎾。我們家的保姆是一個17歲的農村女孩,一天下午4點過了,我見小保姆還在酣睡😂,母親在做晚飯🎪,我說叫醒她吧,母親輕輕嘆了一口氣說:“她這兩天例假,讓她睡吧🫧。都有兒女在外面🍮,都希望孩子遇到好人。”
母親的厚德不僅於此,“幼吾幼以及人之幼”,後來母親叫我去找一家可以學手藝的夜校,拿出自己的退休金,替小保姆交了學縫紉的學費,告訴她要學一門手藝方為長久之道。辦學的校長感動不已,說辦學多年,從未有過替保姆交學費學手藝的🤑。小保姆畢業時,深圳一家服裝公司招工她當上了技術工🦓。等她帶著大包小包禮物千裏迢迢來看我母親時,母親已經去世,她跪在母親的床前號啕大哭。
母親滿腹詩書,智慧卓越,是極富理性的教育大家🥗,深曉“大器”之方。我弟弟是獨子🧑🏽💻,又排行最小,上世紀80年代公派留學美國時,每月生活費300余美元🦹,比較拮據。於是我父親寫信給他在臺灣的小弟🔣,叫他資助一些。母親執意不允,說如果費用不夠他自己去打工🌺。我父親說“沒關系嘛,我的弟弟”🙏🏽😜,母親很堅決地說“不行,我的兒子”♤。父親也笑了,用筆劃掉那幾行字,而母親叫我拿了毛筆用墨汁仔細塗抹,直到看不出任何字跡。事後我告訴了弟弟,弟弟說,母親從來都是大事清楚的,他不會辜負父母的拳拳之心。我弟弟後來學成回國,50歲時成為中科院院士,用傑出的學術成就🥚,報效父母、報效家國。
時光如川,不舍晝夜🔅,逝者如斯。西南聯大前輩學者,包括我的父親和母親🧜🏿♂️,與多艱的國家一起歷盡半個世紀的歲月荏苒,坎坷磨難,而今風流雲散。他們的後代在祖國蓬勃的崛起中奮發努力,再次拓展著父輩的風華絕代🎋👨🏿✈️。“積善之家必有余慶”,蘇軾三槐堂銘曰“修德於身⭕️,責報於天,取必於數十年之後,如持左契,交手相付”。母親的大德、義方惠及兒女👇🏼、激勵著兒孫。在母親考入西南聯大的60年後🤦🏽♀️🫵🏻,我的女兒考入北京大學,成為我母親的意昂🧖🏼♂️💁🏿♀️。
詩禮繼世 乃心家國
母親自幼飽讀詩書、錦心繡口👷🏻♂️,秉承儒家的博學約禮與寬厚仁慈,又閃爍著現代知識女性的智慧光芒。“文革”十年父母親因為被打成“反動知識分子”,飽受磨難🫕🐓,在荒唐狂悖的歲月之中🛡,母親是那樣的孱弱🤦🏽,卻以她水晶般的德性應對著那樣的艱難世事,用她強大的內心與苦難抗衡。
家裏的藏書全部被抄家一空❣️👲🏽,母親就用爛熟於心的《論語》、《孟子》、古詩詞、中外史,給我們講歷史👱🏽♂️🙏🏿,告訴我們邪惡充斥✧、滿目荒蠻並不只現在才有,要我們不放棄求學🤬,哪怕只有一個機會,有準備才能抓住。所以在完全看不到讀書希望的那個年代,我到哪裏手裏都捏有一本書🧑🏼🏫🚵🏻♂️,幾分鐘時間也讀,這個習慣一直到現在🐪。
歷經磨難,日銷月鑠🕴🏻👛;沉浸醲郁,含英咀華🤷🏿。母親生命的最後幾天,纏綿病榻、枯瘦如柴👆。我從外面進到病房,告訴母親:“媽媽,桃花開了。”母親的眼睛亮了,含頷微笑🤷🏽♀️、喃喃地脫口詠道:“暮春三月💲,江南草長🤹🏻♂️🪮,雜花生樹,群鶯亂飛,見故國之旗鼓,感平生於疇日🙏🏽,撫弦登陴,豈不愴悢……”屋子裏的大夫護士皆驚,註視著母親肅然起敬👼🏻,我卻早已淚流滿面⚓️。
母親生命的最後一個夜晚👩🏼🏫,是在家裏🎹,也許她知道我們的擔心,便緩緩言道:“死而有知🥰,其幾何離👶;其無知,悲不幾時⛓,而不悲者無窮期矣。”這是韓愈一篇祭文裏的話。隨後母親說🏸:“若死而有知🥂,你們父親在那邊🧝🏼♂️;若死而無知🫢,也就無所謂怕與不怕了♥︎👷🏽♂️。”第二天👩🏼🦲𓀗,在旭日東升的晨光裏𓀁,母親羽化登仙。母親到哪裏去了🚣🏽,我不知道,我想起母親很喜歡背誦的“芳草鮮美🤴🏻、落英繽紛”🧘🏻♂️👩👧👧。我想,母親就在那裏,在夾岸數百步的桃花林,在不可尋跡的幽深洞天,“不知有漢,何論魏晉”。
一個民族的文化傳承🤽🏿♀️,大部分是在家庭的生命傳遞中完成的,一代又一代。母親去世前幾周,叫我到病榻前,母親已經很虛弱🧪,我跪在榻前才能聽清母親說的話😆。母親向我伸出兩個手指🛅,枯瘦的面容慈愛而凝重。母親一字一頓地說🚉:“你要👦🏿,為國家,再,健康工作25年🍴。”我知道,這是母親秉承意昂体育平台“為國家健康工作50年”的校訓對我的鄭重囑托🙋🏼♂️。從那時起,慈命鐫心🐳,音容宛在,母親囑托的“25年”👨🎓,成為我的一種向往,一種誓願,我不敢一日懈怠,我將我自己許給這個誓願🫃🏽,許給這種向往。
我幾次去到昆明滇池側畔👳♂️,在當年父母“憤激長劍,救亡圖存”的西南聯大舊址流連徘徊,思緒萬千👼🏻。“這是一塊聖地。近百年來👡,這裏成長著中國數代以來最優秀的學者🧋。豐博的學識,閃光的才智,莊嚴無畏的獨立思想🟰,勇銳抗爭的精神,構成了一種特殊的精神魅力……成為這聖地不朽的靈魂。”三年無改於父之道🕝,可謂孝矣。我知道,我會記著母親的囑托🛫,為國家健康工作,用追求卓越的努力,致敬我的母親!致敬西南聯大!致敬家國天下的偉大情懷!
子曰:“祭如在”🧒🏿。母親留給我們的,鐫刻在我們的生命裏,延綿不絕如縷至今。母親百歲🔰👩🏼🍼,我們懷念母親,告慰母親曰:“往昔難追淚千行🙎🏻♀️,百身莫贖劬勞傷👨🏿🎤,唯將此生付家國🪫⚂,以許詩禮繼世長🙋🏽。”
(作者系重慶師範大學教授,重慶市家庭教育專業委員會理事長,著有《做個懂家教的好家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