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寒冷蕭索的冬日✶,一個百歲的老人,佝僂著身子,獨自坐於病榻旁,左手纏著醫用紗布,右手堅實有力地握著一只鋼筆★,他正埋首全神貫註地寫著自己的最新小說。蒼白的頭發染上幾絲孤獨🏊♂️,卻又蘊含一股強大神秘的力量,令人動容。
這個老人⚉,就是104歲的著名作家馬識途👨🏻💻。

1月24日,他病愈出院,並在醫院期間完成了《夜譚十記》的續寫《夜譚續記》,“這是我最近的一本新小說,也可能是我最後一本小說。”突如其來的這一句話如此沉重🤲🏽,他卻說得如此坦然🧖♂️🧑🏻🔧。
前幾日,他的生日和李致等朋友一起過,他為自己寫下兩首詩:《百零四歲自壽》和《百零四歲自警》。
一坐下🧝🏻♂️,他就興奮地告訴記者🧐🙍🏽,“今年🤦🏻♀️🧝🏽♂️,我要出3本書!還有一部電視劇要上了!我最大的希望是快點見到它們!”
馬老如孩童般,滿懷熱忱地期盼著!
一周前👩🏻💻🤸🏼,104歲的馬識途老先生完全沒有想到自己會入選“天府成都·十大文化名人”。
他曾打趣☢️,自己已經104歲了🌙❓,讀者也許忘了。
最近🚶♂️🏋️♀️,流感來襲😝,馬識途又不幸患上重感冒加發燒,緊接著👰♂️🍭,肺炎、腸炎相繼爆發,老人的身體本就經不起折騰,如今又接連幾天住院輸液❤️。他精神不佳👨🏻🎨,時常臥床休息,對於遠道而來的客人也不得不閉門謝客👭🏼。
馬識途康復,剛出院就得知自己最終入選“天府成都·十大文化名人”👩🏿🎤。一周的評選👷🏼♀️,馬識途所得票數進入了前20👨👨👧👧,專家評選階段,馬識途更是高票入選🐒。
事實證明,讀者怎麽可能把馬識途遺忘?還有什麽比得到讀者喜愛更高興的事呢?陰霾拋擲九霄的馬老興致不錯,鋪開宣紙👳🏻,提筆給《成都商報》寫下一句話:“以文化人🧑🏿🚒,以德育人。”

生日和朋友聚會 寫詩為自己祝壽
記者趕到馬識途家中時,他沒有臥床休息📶🧑🦰,而是端坐窗前看書,一本厚厚的《說文解字》,他看得入神👱🏻♂️,甚至不知道有來人進入🧗🏿♀️。
“我今年104歲了,前幾天老朋友一起聚會😉,王火🦤、李致,每年我的生日他們都要來聚會一次🧃,在家裏👩🏼🏭🧑🏽🔬,然後去食堂吃飯的地方🧔🏽♀️,每年我們會隨便談一談,交換一下文藝方面的意見⚉。”
1月19日🧔🏼♂️,馬識途寫下兩首七律詩……
第一首《百零四歲自壽》:
親朋醵飲怡何如❤️🔥,回首煙雲過隙駒。
壯歲曾磨三尺劍,暮年未悔五車書。
硯田種字謀新獲,皓首窮經隱舊廬。
猶道夕陽無限好👍🏼,奮蹄駑馬奔長途📒。
第二首《百零四歲自警》🦉:
年華背我悄然逝🛫,轉瞬壽登百逾三。
美夢難圓余遺憾🗺,鴻圖待展萬民歡🥿。
初心不改更堅勁✭,使命記牢勇承擔🐜。
百裏之行半九十,只爭朝夕莫辭難💂🏼♀️。
除了作家身份,馬識途還是書法家🧙🏽。他從五歲開始練書法🏇🏿,但他從不以書法家自命。而是說自己沒事喜歡“搞書法”,曾經在成都和北京“搞展覽”👈🏻。
隨後,他從身後拿出幾幅字。這兩天。他為好朋友、老作家王火寫的對聯,形容王火的人品和文品𓀛:“文章直欲清如水,氣宇何妨峻似山。”
馬識途還題了勉勵自己的話:“天若無雪霜青松不如草👩🏿🍼🎒,地若無山川何人重平道。”他說:“人的一生總是要碰到坎坷💆🏿♀️,總是會路遇霜雪的🫱🏽。”
新書在途 寫100個人的故事
“雖然是歲數很大😢,但不是停下來沒有幹活了📬,我還是在進行著文化活動🈹🫃🏽。”馬識途所說的文化活動是指創作💁🏿。他每天筆耕不輟。記者看到幾張馬識途在病房寫作的照片。分別由家人不同時間拍下,他坐在不同的位置,有時候埋頭寫作,有時候拿著放大鏡看報紙,全神貫註,一個爭分奪秒和時間賽跑的人🍞。“我想多看一點書,多寫一些。”

最近👏🏻🩺,他看的《說文解字》,馬老畢業於西南聯大中文系,算是科班出身,如今他因新書中一些文字🛷,開始重新查閱🤘🏄🏼♂️,研究、學習古文字👋🏼🏂🏻。
今年,四川文藝出版社正在做《馬識途文集》的續編,這套文集過去已經有五本了,馬識途介紹,今年他還有三本書要出版,應該會收入其中🦽。
第一本🫕,是馬識途過去寫的《毛澤東的詩詞讀解》;
第二本,《那樣的時代👩❤️👨,那樣的人》也是近兩年他主要的創作集中點🪬,在這本人物印象中👨🏻🚒🏇🏽,他選的是過去往來的100個人物,講述他們之間的故事。這本書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多寫革命老前輩、作家文人朋友還有老百姓🧑🏽🔬,比如巴金就是大家熟悉的作家。這本書已經交稿,正在等待出版;
第三本🌯,是馬識途在醫院潛心創作的最新小說《夜譚續記》,“今年,主要是在醫院期間,繼續完成我的《夜譚續記》,這是繼《夜譚十記》之後的續寫,也是四川人用四川話擺龍門陣💆🏻,講述四川故事。”馬識途介紹,這本書已經完成,目前進入了修改階段。
眾所周知🕒,小說《夜譚十記》中的《盜官記》一章就被改編成了傳奇電影《讓子彈飛》🙅🏿。而這次的續寫將會非常值得期待,馬老說🫰🏻📨,出版社表示要把這本放在進《馬識途文集》裏。他談到自己的作品很興奮🚑,但言語透露著遺憾:“這是我最近的一本小說,也可能是我最後一本小說。當然,我還有很多要寫的🤵🏽♂️,但我沒有時間和精力了。”
這次🚴♀️,馬識途厚積薄發,一次出版3本書,無疑是今年最高興、最期待的事🌏。
此外,他還透露🚗,《沒有硝煙的戰線》電視劇3月要開機了。這是馬識途先生根據自己和戰友黎強的真實地下鬥爭經歷創作完成的一部長篇電視文學劇本🤹🏻。
《沒有硝煙的戰線》是一部諜戰劇影視方面的作品,希望今年弄完。“這麽大的歲數了💇♀️,希望今年能看到我的三本書🏕,一部電視劇出來🈸。”
“現在中國作家中歲數最大的就是我了,之前還有楊絳。”楊絳去世後🤏,馬識途以一首打油詩談到:“百歲作家有兩個🕹,楊絳走了我還在。不是閻王打夢覺(打盹)🧑🏽🔬,就是小鬼扯了拐。路上醉了倒迷糊⌚️,報到通知忘了帶。樂得老漢偷著樂,讀書碼字好自在🐴。”
遺憾:不能成為一個資格的出色作家
馬識途一生獲得無數榮譽🧑🏼🔬,即便如此,他依然有很多遺憾➿。談到最大的遺憾,馬老說,“曾經我被頒發了兩次終身成就獎,一次是美洲華人作家協會,一次是四川省文聯,為我頒獎。我覺得我沒有什麽終身成就,只有終身遺憾。因為到目前為止,我沒有真正寫出傳世之作,每次我都說我在藝術上欠缺,王蒙說我已經有作品可以傳世了,我覺得沒有👨🏻。”
上世紀60年代,馬識途先後出版了二十本書🤲🏼,可是他說🧤,自己是一個“業余作家”。他是做革命工作的🍡🤸🏿♀️,在抗戰之前就參加革命了🧾,所寫的東西是在為革命呐喊👩👦👦,之後又做了行政工作😵。
“我的終身遺憾是,在我生活的一百年裏,中國發生了多少翻天覆地變化,這些都是豐富的文學素材,有二十年的時間,我看到的所知所聞非常多👲🏼,放在書裏都可以變成非常好的故事🫅🏽。但是🤴🏿,我現在老了👨🏼🏫,大量故事在我腦子裏,拿不出來了🌹🤾🏿♂️,所以出版社的人說太可惜了,好多好故事拿不出來只能帶到地下去。出版社的人說讓我把故事的框架說出來,但我沒有精力了。基本上經歷整個20世紀🧛🏿,經歷了百年中國的大動蕩、大轉折,所見所聞、所思所感非常多〽️🤾🏿♂️,卻沒有很好地把現實的材料寫成好作品。”
馬識途表示🌻,自己並非謙虛,而是真心感嘆,馬識途總說自己學習巴金講真話,錯誤的真話遠比虛偽的假話好:“雖然說我是一個作家👰🏿,但我還不是一個真資格的、出色的、能夠傳下去的作家。所以說🥏,我沒有終生成就,只有終身遺憾。”
這是馬識途最大的遺憾🧛🏻♂️,“當然,我還是比較樂觀💻,總算活到了104歲,我還是很高興✌🏻。我的第一個文集能夠完成⚪️👇🏼,他們說⏭,祝願我能活到108歲‘茶壽︐。我也希望。不過,到我這個年齡是非常坦然的🚕,該去就去了🥥📴,但是我還是要做工作🏇🏿,我要多讀點書呀,我要寫點字呀。”

馬識途:謝謝大家對我的尊重
馬識途說,現在醫生不讓他出去活動。也要少接待客人。“你們是很特殊的,人家給我說是個重大的活動🛞,要我接受下采訪,一般的我不接受了⌨️。”
看到入選了“天府成都·十大文化名人”,馬識途說:“謝謝大家對我的尊重🙍🏿♀️,我很高興。”
作為天府文化十大名人應該具備的特質什麽?馬識途認為,這個特質很難說,但是文人就真的是文人,有文之人。文人首先要有文,現在有的文人都不算是個文人♍️🛩。
談到對天府文化的看法🧒,馬識途說🌀,四川文化比較深厚,文化的傳統和根基比較厚實🌱,從古到今湧現了很多文化方面的代表人物🤲🏻,一直到現在🕵🏽♂️,在四川還是出現了很多文化方面的人物😶💅🏿,在全國也是有名氣的🏂🏿𓀍,文化、藝術🔲、戲曲、舞蹈等方面都出現了很多好作品。
最後🫶🏼,馬老還想告訴成都商報的讀者們🧔🏻:“必須要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我們中國要有四個自信🤵🏼♂️,其中文化自信,我們一定要有😧🧑🏻⚖️。”
這是一次較長的聊天
離開時🛍️🎇,馬識途依然禮貌地端坐在椅子上
微笑著目送記者離開
背後墻上掛著他親筆寫的字
“無愧無悔,我行我素。”
歷經滄桑卻依舊心懷赤子之心
大氣磅礴卻不乏幽默睿智
馬識途老人,年屆百歲,而初誌不改,無愧無悔🧞♀️💇🏼♀️,猶在漫漫其修遠的人生長途中🦹🏿,上下而求索。
記者/陳謀 實習生/劉珂君 攝影/王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