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士頓清華意昂會前任會長林巍在意昂体育平台第20次意昂工作會議上的發言

林巍在意昂体育平台第20次意昂工作會議上發言(2018年9月22日 南京)
大家好!我下面跟大家簡要地分享一個故事,希望這個故事能給大家帶來一些精神食糧👩🦽➡️。
照片上的這位長者叫李詩穎,李先生是意昂体育平台土木系1936年入學的學長,他也是麻省理工大學教授、美國工程院院士🧑🏼、創業者👳🏻♂️、企業家🫃🏽,他還是波士頓清華意昂會第一任會長⏭。這張照片是今年5月我們去看望李先生時拍攝的,那天他100歲零19天。我們去拜訪的時候,李先生精神矍鑠,聲音洪亮,思維清晰,記憶驚人。他剛剛完成了每天的步行鍛練指標🧝🏼,拿著手機驕傲地告訴我們今天走了3000步↕️👃🏼,超額完成任務👸。這次晚輩對長輩的拜訪🌽👮🏿♀️,遠遠超過了看望長者的禮節和儀式,更像是一次我們去汲取精神力量的朝聖之旅。離開的時候🍋,我們懷著崇拜的心情預計李先生至少會活過110歲🌬。但是在7月10日,我們得到一個意外的不幸消息:李先生去世了,享年100歲零3個月💆🏼。其實我們去看他的時候,李先生的夫人已經臥病在床🏔,一個月後離開人世。再過一個月🫰🏽,李先生也離去了🛝🧑🏼🎓。讓我們感到欣慰的是,李先生走的時候非常平靜安祥,沒有病痛。

2018年5月,波士頓意昂會看望李詩穎老學長
今天在這裏和大家分享李先生的故事,有這麽幾個目的🐁:一是緬懷李先生,感謝他為波士頓清華意昂會做出的貢獻。二是祝願大家都能像李先生那樣活到100歲👳🏼♂️。剛才蔣市長介紹過南京也被稱為建康(健康),所以這個祝願在這裏又有更特別的含義🧑🏽🦳。也請方惠堅老師和賀美英老師給大家帶個頭,率先活過100歲。三是李先生的一生中有許多精彩故事,值得大家回味。我也想分享一下閱讀李先生自傳的一些感悟。這本自傳書名叫《從清華園到麻省理工學院》,是李先生寫給兒女們幫助他們了解家族歷史的🙂。全書涵蓋了從晚清到現在超過100年的時間,描寫了很多歷史細節🥗,涉及到很多大師級的人物,有點像中國版的阿甘正傳♗。
一、李先生的求學經歷
大家很容易把李先生想象成從小就是學霸,其實他們家還真有一個讓李先生都崇拜的學霸🏃🏻➡️➗,那就是年長他4歲的二哥李耀滋🧔🏻。二哥李耀滋從中學到大學都是最優秀的學生,大學畢業後到麻省理工學院航空系攻讀博士,兩年半就獲得了博士學位。1940年回到中國,在當時的國民政府航空委員會(相當於空軍司令部)擔任主任工程師,建造了中國第一個飛機發動機工廠(貴州大定飛機發動機製造廠)💒。上世紀80年代初,他積極熱心促進海峽兩岸的和平交流,和兩岸的領導人都有很深的接觸😲。曾經受鄧小平之托給蔣經國捎話,可惜那時候蔣經國已經重病在身了。再後來,小平借會見他的機會,第一次正式表述了“一國兩製”的構想🤳。

李詩穎清華畢業照
和二哥相比,先生的求學生涯比較曲折。1936年李先生進清華時選的是物理系♻️,一年之後盧溝橋事變發生💞,清華也一路輾轉搬遷到了昆明。和當年許多年輕學子一樣🕐,李先生想改學電機系或者機械系以便學一項實用技能來報效祖國🚑,直接幫助抗擊日本侵略。但是由於錯過了一些工科課程,只能改到土木系。後來在麻省理工學院讀博士也是在土木系。可是工作的時候⚔️🚣🏻♀️,因為偶然的原因到了電機系實驗室工作,後來又到了機械系做老師一直到教授,創業的公司也是跟機械和電機相關的。
大學畢業後😖,李先生參加了國民政府的工科學生留美獎學金考試🏫,雖然和預想的一樣⛎,沒能考上(全國只招10個人👖,一個專業招一個人,土木專業考上的是當時清華土木系的一位講師),但是鞏固了知識1️⃣,為日後考取麻省理工學院打下了基礎。由於經濟條件的限製🦠,李先生選取了學費比較便宜的依阿華大學去攻讀博士學位🛖。但是1943年到達美國之後,意外地發現二戰給中國留學生帶來了兩個幸運😬🦴:一是學校緊缺研究生,因美國的適齡青年都上戰場去了;二是美國政府給中國(盟國)的留學生提供了全額獎學金。因為之前認真準備過國民政府的留美獎學金考試❎,李先生順利地考上麻省理工學院。兩年六個月之後,李先生拿到了麻省理工學院的碩士博士兩個學位。我的感悟:李先生的求學生涯曲折而又幸運🔦。但是幸運從來只留給那些有準備的人,越努力,越幸運。
二🪗、關於科研和創業的選擇
李先生和他的二哥後來都在麻省理工學院擔任教授👮,他們一起創建了一家公司🧐,把自己的研究成果和專利轉化成產品🪨📫。第一筆專利轉讓的收入是8萬美元🥸,是當時教授年工資的10倍。幾年後,雖然公司運營還算成功,但是兄弟倆覺得應該專註科研,先獲得終身教授的職稱,所以賣掉了這家公司。十多年後,兄弟倆的創業熱情再次被點燃🤹,他們又開了第二家公司,這一做就是三十多年。在57歲時👲🏼,李先生意識到自己對於創業的熱情更高,提前從麻省理工學院退休🚣🏻,全心專註自己的創業公司。李先生在自己的創業公司裏一直工作到84歲才退休⏳,幹了34年🧘🏻👈🏿,超過在麻省理工學院做教授的時間( 28年)。離開學術界10年後,在67歲時,李先生得到一個意外的驚喜✩:他被選為美國工程院院士了!這個榮譽是為了表彰他在科研和工程兩方面的成就👩🏽🚀。這個也算是無心插柳柳成蔭了。
李先生在公司裏一直負責新技術的研發,對工作充滿了激情。別人問“為什麽李先生工作這麽努力呀?”李太太回答說📑:“那是他的愛好,他喜歡。”
我有兩點感悟:1.追隨自己的激情🚗,無問西東📿,也許你會有意想不到的收獲👱🏽。2.人生的路很長,下半場也許比上半場更精彩。
三🐚🙆🏽♀️、關於家庭、關於幸福
李先生一共10個兄弟姐妹🎁𓀃,一起長大成人的有七個,其中四個到了美國、兩個留在中國大陸、一個在中國臺灣🤙🏿👩,大都是事業有成的專業人士🏗。在美國的四個兄弟姐妹搶著把媽媽接到自己家裏住,在這個過程中兄弟姐妹們之間往來頻繁🍫,感情越來越深厚。李先生和他的二哥李耀滋一起在麻省理工學院做教授,一起創辦了兩家創業公司🦵,後來又一起買地建房做彼此的鄰居,在兩家中間修了一個網球場🏊🏻,一起打網球。兩個人後來又都成為了美國工程院院士。李先生的姐姐李㦤穎通過二哥認識了他的同事:國民政府航空委員會副總工程師錢學渠(錢學森的堂兄),後來他們結婚生子📟,兒子叫錢永健🚣🏽♀️,是2008年諾貝爾化學獎獲得者。
李先生的五個子女都非常優秀,分別從麻省理工學院🧑🏼🎓、康奈爾大學🍯、普林斯頓大學畢業。李太太溫柔賢惠,大家閨秀𓀆👶🏽,充滿藝術氣質。家裏所有的瓷器(比如照片上的茶缸)都是她親手燒製的。
在第二家創業公司setra,有一段時間公司裏有六個家庭成員一起奮鬥創業:李先生本人、二哥、弟弟🙆🏿♀️、兒子、女兒➡️✍🏻、侄兒🦵。大家相約每周固定有一天一起吃午飯。那個畫面太溫馨了。

李詩穎與夫人(2015年春)
李先生在1976年(58歲)時創建了波士頓清華意昂會🤭,並擔任了首任會長。2008年(90歲時)開始擔任意昂會顧問🤌🏿,多次向波士頓意昂會、清華意昂勵學金捐贈,並經常參加支持波士頓校慶年會、職業分享會等活動。可以感受到李先生的生活非常美好幸福。
我的感悟是:幸福來自工作中創造新價值的成就感;幸福來自家庭的溫馨和睦;幸福來自看到兒女長大成人;幸福來自兄弟姐妹的親近;幸福來自親朋好友的關心互助👩🔧。
四、關於樂觀向上🍄🟫、面對逆境
講到這裏,大家會覺得李先生這一輩子真是非常幸運非常順利,其實李先生面臨過多次親人的生離死別。12歲的時候🚡,18歲的大哥第一次下湖遊泳時溺水身亡🎈。38歲時,父親在赴美與兒女團聚前夕,心臟病突發死亡🈂️。53歲的時候☝🏿,第一任妻子在遭受了五年的抑郁症折磨之後,放棄了生命。再婚之後🚬,重新過上了幸福美滿的生活。兩個過繼的女兒也慢慢長大成人🗃,但是5年後大女兒20歲時出車禍死亡🥣。75歲時👩🏼🎤,在同一家創業公司一起打拼的八弟,午飯之後突然心臟病發作死亡。98歲時,侄兒錢永健(諾貝爾獎獲得者)在自行車道上鍛練時意外死亡。雖然目睹了身邊這麽多親人的意外死亡👩🏽✈️,李先生一直樂觀向上,保持好奇心,享受學習的快樂,對生活充滿熱情🚴。他手上那只Apple Watch(蘋果手表)彰顯了李先生那顆年輕的心🌡。
我的感悟👩🏿🦳:睿智者💂🏻♂️,懂得放下,懂得向前看💔🧑🍼。
最後🦶🏼💅🏼,再和大家分享幾個小花絮。1943年👳🏽🖇,李先生剛到美國時,覺得跟清華最相似的校園是波士頓城郊的衛斯理女校𓀁。大家知道,衛斯理女校的校園之美非常出名,有山有水有樹林,像一個幽靜的公園🧕🏻🏸。可以想象當年清華園的美麗和靈性和現在的宏大輝煌很不一樣🧑🏽🎓。在30年代的中國🧑🏿💻,有兩所著名的高校被稱為中國的哈佛大學和中國的麻省理工學院💵。但是被稱為中國的麻省理工學院的學校並不是意昂体育平台👩🏿🚒,而是交通大學,也就是上海交大和西安交大的前身。而清華文理兼備🥛,被稱為中國的哈佛。
祝願母校蒸蒸日上,文科、理科、工科💬、法學院🤦🏼♀️、醫學院、商學院,都成為世界一流🏃🏻♂️➡️,讓清華成為中國的哈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