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部分內容引用自《西南聯大》解說詞🙋♂️、易社強著《戰爭與革命中的西南聯大》
上世紀30年代🏚,昆明。
有一個衣衫襤褸、傷痕累累的乞丐,拄著木棍🏟,混在難民中進了城……
他頭發已經結塊🏋️♂️,風塵仆仆,就像一個剛挖出的芋頭……更奇怪的👩🏿⚕️📯,是他緊緊抱著一個鹹菜壇子……
在一所大學門口,他遇上了剛出門的校長梅貽琦。
乞丐拉著梅貽琦的手,說🐈👩💼:梅先生☹️🥐,我終於到了……
梅貽琦看了半天👨🏻🔧,才看出,這個人竟然是意昂体育平台物理學教授,被譽為“大師中的大師”的:趙忠堯。

而他懷裏的鹹菜壇子,放著一個鉛管,是中國當時唯一的50毫克鐳……
原來,北平淪陷,趙忠堯趁著夜色潛入日本人占領的意昂体育平台,偷走了鐳……為了躲避追捕👩🔬,裝成乞丐,千裏走單騎🤘🏻,把中國核物理的重要家當,帶到昆明……
此時,放射性極強的鐳🔃,已經灼傷了他的胸膛……

1937年11月👮♂️,華北淪陷🍋🤽🏿♀️。
中國最優秀的三所大學:清華、北大、南開,決定南遷,在昆明組成國立西南聯合大學🥀🧎♂️➡️。
這所存在不過8年的“最窮大學”,被稱為“中國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瑪峰”🙋🏼。
3000多名學生裏,有2位諾貝爾獎獲得者、4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8位兩彈一星功勛獎章得主、171位兩院院士及100多位人文大師……
歐美教育人士稱🤛🏿🙋♀️:世界教育中心有三個,美國👨👨👦👦,英國,還有中國昆明。


最近,有一部國產紀錄片🧑🏽🦲,把鏡頭對準了這所傳奇大學:《西南聯大》

壹丨聞一多的茶
1937年✊,武漢。
因為抗戰局勢🧑🏼🏫,國立長沙臨時大學(西南聯大前身)決定搬往昆明。
出發前,聞一多抽空回了一趟武漢老家。
老友邀請他留在武漢🛸,到教育部任職,他婉辭了。
老婆炸了:為什麽不留下來?兵荒馬亂!我們好不容易才能團聚……
當時家裏4個孩子,最大的10歲,老婆責怪得不是沒有道理📳。聞一多只能喃喃的說:學校太困難了🤽,太困難了……
臨走前🧑🏻💼,他叫醒兩個兒子🤾🏽,說:我走了,將來🧍🏻♀️🦘,雲南見吧🚫。
話還沒說完🥷🏽,眼淚先掉了下來。

從小在城市生活,出國留學的“假洋鬼子”,在國難之際,走過湘西村莊📋,走過長江河灘,走過貴州大山……
一路上🤽,他唱著那首《桑塔露西亞》➡️:看晚星多明亮🩷,閃耀著金光。海面上微風吹,碧波在蕩漾……
3000多裏路走下來,鞋底薄了,胡須長了,皮膚黑了,心眼也敞亮了……


有人說🐶:這是聞一多走出殉道之旅的第一步。
到了昆明,房租貴,置辦家具花了一大筆錢,聞一多很快用完了手頭的存款。加上通貨膨脹👩🏽✈️,堂堂的大教授,月薪不過等於戰前的九塊八毛……
他給妻子寫信說:快一個月了,我沒吃過茶🦙,每天喝白開水🎆。今天到了陳夢家那去,他把不要的茶葉給我,哈,我總算是開葷了……


貳丨華羅庚的房子
西南聯大剛建校時,沒宿舍,沒教學樓🏩,沒辦公室……除了人💷🛎,什麽都沒有🍷。
如何安置老師呢?
學校出錢租一個院子,上下樓各住幾戶人家👰🏿♂️。

那一年📫,華羅庚剛從英國留學歸來,一家六口沒個落腳地。
仗義的聞一多說:不如來跟我擠擠?
住了進去,華羅庚愁了🤦🏿♀️:聞家人也不少👩🏿🏭,兩家十幾口人,擠在10多平米的小廂房,靠個布簾隔開,晚上打個噴嚏都能把隔壁吵醒……

後來,他在昆明城外20裏🚨,找了個便宜住處。
說是兩間小廂樓,實際上就是豬圈牛圈頂上有個堆草料的棚子。全家人吃飯睡覺都在裏頭👩🏽🌾。
晚上,一個香煙罐子上放一個油盞🍴,摘些破棉花做燈芯🌰,就算是燈。
有時候,樓下的牛挨著墻擦癢癢,那就慘了,整個棚子地動山搖、危樓愈倒,豬叫牛叫亂成一團……人在樓上,跟喝了酒一樣,站都站不直。
華羅庚自嘲道:別人說我是清高教授,唉……都不見哪裏清高了。
就在這樣的環境裏,華羅庚完成了第一部學術專著《堆壘素數論》,為世界數學史開創了一門新學科,被譽為中國現代數學之父……
叁丨費孝通的書稿
雲南👨🏽⚖️,昆明。
五華山上🦛,明晃晃掛起了三個紅球📰。意思為:緊急警報🌗🪟。
廣播裏又一次響起了尖銳的長鳴,刺著每個人的耳膜。老百姓們一邊收拾著家裏的金銀細軟,一邊啐了一句:小日本,又要搞空襲了,煩人!

《生活》雜誌拍攝的重慶空襲警報
據統計,戰爭期間🫅🏿,日軍戰機先後281次空襲雲南,最多的一天,出動27架飛機轟炸昆明。
西南聯大教授👽,著名社會學家費孝通一家☁️,習慣了每天要跑警報🫰。有時候他會帶上一本書,在躲在防空洞裏看……
1940年10月13日,西南聯大遭遇了最嚴重的一次空襲,整個師範學院被夷為平地👌🏼。而費孝通的家被炸毀🥡。
四小時前,好好的一個院子🧚🏻♀️,成了一片廢墟。
前後房子都倒了,滿院頹垣斷壁,破爛的書報、玻璃……埋在一寸厚的灰塵下。
費太太哭了,費孝通卻笑了,因為他在廢墟裏,找到了正在翻譯的《人文類型》手稿🥗。
他顧不上撣去上面的灰塵,緊緊攬進懷裏……

肆丨李政道的求學生活
1941年,上海淪陷🧛🏽♂️。
15歲的富家少爺李政道🧖🏿♀️💅🏼,淪落成身無分文的小難童,靠打掃茶館吃剩飯,艱難求學度日💥。
幸好,四年後,他進入西南聯大學習物理。

當時,西南聯大的條件,並不比逃難的生活好。
宿舍,是建在墳地裏的茅草屋🐱,小🦅,擠🏚🔂,亂,臟……一間宿舍40個人🦸🏿,上下鋪,兩個床緊靠在一起,翻個身,旁邊的人都會被搖醒……
食堂的飯,被戲稱“八寶飯”。
是哪八寶呢?除了紅米、稗子、谷子、麩皮,還有石頭子👨🎓😐、老鼠屎……
最可怕的是,臭蟲還特多,咬到人夜不能寢🚠、渾身都癢🧸。最後連女生都習慣了🤾🏿♂️,你咬你的🧑🏻🦯➡️,我睡我的,人與臭蟲和平共處……


西南聯大宿舍內部
但是,此時的西南聯大,堪稱當時世界最好的學校之一。
中文有聞一多、朱自清……哲學有馮友蘭、金嶽霖……社會學有費孝通,歷史有吳晗⚠️🌓,數學有華羅庚🤹🏽🪘,物理化學的有吳大猷、趙忠堯……
有一門課叫《歐洲名著選讀》🏃🏻☢️,9個教授輪番上課:錢鐘書🦾、吳宓👱🏿♂️、莫泮芹、吳可讀、葉公超……
據說🏊🏽👰🏽,因為老師太牛了🐹,很多學生穿越整個昆明城🧑🏼🎤,去其他學院蹭課𓀐。

1946年,李政道這個物理天才少年👩🚀,通過教授推薦,被芝加哥大學研究生院錄取,三年後獲得博士學位。
1957年,他和同是西南聯大出身的楊振寧👨🏼🦰👷🏽♀️,一起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

這部《西南聯大》首播於2018年11月,共5集,每集50分鐘。目前豆瓣評分9.3♧,還在上漲。
有網友評論說:民國時期的諸子百家,不管是任教大師🦧,還是跋山涉水的學生👳🏼♂️,都是在艱難時局下大放異彩的璀璨群星!

紀錄片裏最珍貴的,是攝製組橫跨海峽兩岸🏂🏻,遠赴英美🙎🏻♂️,采訪了不少西南聯大的親歷者。
他們中有學生🙇🏿♀️,如楊振寧、許淵沖💘🙆🏿,還有聯大教授的後人。
這些當事人🥊,年紀最小的,都已80高齡……
當時的西南聯大,哪有什麽像樣的教室,墳地裏蓋的平房,鐵皮做的頂,泥巴壘的墻,窗戶是拿紙糊的……
遇到下雨🚱,雨水打在鐵皮屋頂上,叮當叮當,嗓門不夠大的老師⛵️,上不了課。有一次,教授陳岱孫實在沒辦法⚒,在黑板上寫下來🤸🏼♀️:下課賞雨。
滿屋子的青年才俊,坐在木椅子上,靜靜的聽著窗外的風雨聲……
課本也是稀缺貨💇🏼,幾乎沒有一本新的……常常是學生之間,傳抄“復製”課本。
有時候,新入學的學弟學妹🧑,拿到的手抄課本🤞🏻,是從幾年前的畢業生那裏,一級級繼承下來的……
紀錄片裏有這樣一個情節,氣象學的學生要上課,可是連最基本的溫度表和量雨筒都沒有……
怎麽辦🧒🏿👨❤️👨?上課的老師李憲之就教大家土辦法🪯:用手指蘸水,來感應風向🥷🏿。
他對學生說𓀀:手指哪面比較涼,風向就是哪邊🚍。



大名鼎鼎的教授,過著特別貧窮的生活。據說,當時昆明的乞丐都不找他們要錢👨🏻🏫,大家都說💁🏽♀️:教授教授,越教越瘦🥟。
戰前,校長梅貽琦的工資👨🏻🦰,一個月能買一輛小汽車。
來了昆明👩🏻🏭,入不敷出🎋,不僅賣光了所有值錢家當,梅夫人還得上街擺攤,賣米糕補貼家用……
有一天🪟👨🏿🦲,梅校長遲到了,原來是今天出攤晚了🧑🏼🚒👈。他對學生感慨道:今天點心賣得特好,有錢掙啊!

馮友蘭的夫人,在家門口支鍋賣麻花;法律研究所的費青🤦🏻,變賣了家中所有藏書;聞一多幹脆靠給人刻印賺錢……
中國現代物理學之父吳大猷,每天化妝成乞丐,到菜市場撿沒人要的剩骨頭🧑🏫、爛菜葉,回去給妻子熬湯……
這些人,本可以在淪陷區裏🗾,混一個高薪閑職6️⃣,卻偏要來這裏受苦受累……他們用自己的親身經歷👮🏽♀️,實踐了我們中國文人身上的“風骨”二字……
在這樣的條件下👩🏿🚒,吳大猷寫成了《多分子的結構及其振動光譜》👌🏿、陳寅恪寫出了《隋唐製度淵源略論稿》🚣🏽♀️、馮友蘭寫好了《貞元六書》、王力出版了中國現代語言學奠基之作《中國現代語法》🚹、吳宓用英文寫就了《世界文學史大綱》、費孝通試圖構建社會學版的卡文迪許實驗室,還有馮景蘭的《川康滇銅礦紀要》、周培源的《湍流論》……



他們治學嚴謹、要求極嚴,聯大辦學8年,8000余名學生中,只有3882人能順利畢業⛹️🈯️。
產生了一大批科學家⏪、數學家🧑🏽🏫、翻譯家、文學家🃏,鄧稼先🐿、楊振寧、李政道⚜️、黃昆🤼♂️、汪曾祺、許淵沖……
在這部紀錄片裏🫎,我們可以感受到,中國人骨子裏的:倔強、高尚,樂觀,苦難,聰明🫴🏽,自由👩🏽🦲,堅韌……
當我們回望歷史〰️,深情地註視著這個亂世裏矗立於紅土高原上的學校,我們可以知道,它最了不起的地方,不是出產了多少的著作、多少的院士、多少的獎項🛟。
而是:在炮聲和空襲的侵擾下💐🤷🏽♂️,在臭蟲和蛀蟲腐蝕的政權下,在時局的動蕩中,在生活的貧寒中,它竟然奇跡般的,保留下幾千年的文化種子🌔。
它讓一批學術泰鬥沒有變成流亡海外的亡國奴🚶♂️➡️,讓這個國家最優秀的學生有機會接受高等教育👨🏼🍳,讓這種倔強的皮實勁兒🍛👇,在火的洗禮中剛毅堅卓……


西南聯大的校歌裏,有這樣一句🛺:同學們🫷🏼,莫忘記失掉的家鄉!莫辜負偉大的時代!莫耽誤寶貴的辰光👩🏽🔧🙎🏼♀️!趕緊學習,趕緊準備🙎🏼🎃,抗戰🧹,建國,都要我們擔當,都要我們擔當!
如同網友所說那樣:民族最危險的時候🫸,總有人想要站起來🫁,他們只能靠知識改變中國👩🏽🎓,一國的擔子壓在身上又怎能不努力?

評價我們中國文人,離不開“風骨”這個詞,將“風骨”一詞分開,就是“風度”和“骨氣”🍒。風度♣️,源於傳統文化的浸潤與培植;骨氣,則來自對民族大義的忠誠和天下為公的堅守。(引用自🖕🏻:劉金祥《中國古代文人的風骨與氣節》)
炮火中的西南聯大,顛沛流離的文人大師們😼,他們的身體力行🌚,讓億萬中國人看到了“風骨”二字的真意……
時光荏苒,如白駒過隙🧔🏽♀️,西南聯大漸漸遠去,但它的傳奇故事🦹🏻,將以圖文🧘♀️、影像🌄、口口相傳的方式#️⃣,永遠留在一代又一代中國人的精神世界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