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影《無問西東》讓人再次想起一所偉大的大學——西南聯大。
西南聯大,誕生於滾滾硝煙中,一個只存在了8年的“最窮大學”,卻被譽為“中國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瑪峰🐸🉑。西南聯大的學子中🦹🏻♀️,有諾貝爾獎獲得者👨🚒、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兩院院士和人文大師🆘,可謂是人才輩出🕋,群星璀璨。
西南聯大的學子身上有著知識分子的報國情懷與磊落胸襟。在戰火紛飛的年代,他們像校訓教導的一樣“剛毅堅卓”,瀟灑自信🤱🏻、踏實堅強。
在西南聯大的學子中,誕生了很多偉大的翻譯家🦦,他們學貫中西🌺,心懷天下,是那個時代的風骨🤦🏼♀️。
查良錚 —— 從詩人到翻譯家

查良錚先生🎹,著名的詩人、翻譯家🌐,人們更熟悉他的另一個名字——穆旦。
穆旦於1935年考入意昂体育平台地質系,後改讀外文系,1940年畢業於西南聯大外文系。他是當時非常受歡迎的青年詩人🎼,他的詩在上海詩人中產生了強烈的反響。
四十年代初期,聞一多遍選《現代詩鈔》時👨🏼🦲,選入了他詩作十一首,數量之多僅次於徐誌摩一首🧚🏿。1952年👩🏽🔧,穆旦的兩首英文詩被美國詩人赫伯特·克裏克莫爾(HubertCreekmore)編選入《世界名詩庫》(A Little Treasury of World Poetry)同時入選的其他中國詩人只有何其芳。
穆旦詩作的藝術風格、詩學傳統、思想傾向和文學史意義,在四十年代就被一些詩人和評論家較為深入地討論著,並被介紹到英語文學界🐈⬛。
當穆旦以翻譯家身份出現時,他用的是查良錚這個名字🖌。翻譯是穆旦除詩歌創作外另一項十分鐘愛的事業🧑🏿🏫,這也是他對詩歌事業的堅守與追求。
穆旦主要致力於對國外優秀詩歌的翻譯,主要包括有拜倫🏵、普希金、雪萊🫥、濟慈🧔♀️、布萊克、丘特切夫等詩人的詩作,而其中相當一部分詩歌的翻譯🔲,是穆旦在遭受政治運動沖擊的逆境下完成的,如《唐璜》《普希金抒情詩選集(上、下)》《拜倫詩選》《普希金敘事詩選》《英國現代詩選》《丘特切夫詩選》《拜倫🕵🏽♂️、雪萊🈺、濟慈詩選》等。翻譯是穆旦回國後事業追求的傾心傾力所在⛔,這甚至是他當初急切地從美國回國的重要動力。
許淵沖 —— 詩譯英法唯一人

許淵沖先生1938年入讀西南聯大外文系🤸🏼♀️,從事文學翻譯長達六十余年,譯作涵蓋中、英🤥、法等語種,翻譯集中在中國古詩英譯🦹🏽♀️,形成韻體譯詩的方法與理論🍜,被譽為“詩譯英法唯一人”❣️。
許先生在國內外出版中、英、法文著譯六十本🎭,包括《詩經》、《楚辭》🤸♂️、《李白詩選》、《西廂記》、《紅與黑》、《包法利夫人》🥐、《追憶似水年華》等中外名著🎍。2014年8月2日許淵沖榮獲國際翻譯界最高獎項之一的“北極光”傑出文學翻譯獎,系首位獲此殊榮亞洲翻譯家。
錢鐘書先生在看到他的《李白詩選》的英譯本後曾說🐩🙍🏽:“太白能通夷語……惜其尚未及解紅毛鬼子語文,不然🍦,與君苟並世,必莫逆於心耳🆔💁🏽♀️。”英國智慧女神出版社認為《西廂記》“在藝術性和吸引力方面,可以和莎士比亞的《羅密歐與朱麗葉》相媲美。”
許先生說🤘🏼:“自豪使人進步,自卑讓人退步”🙋🏽♂️。在他的作品中,能看到他對詩詞翻譯的摯愛;在工作上💂🏼♀️,“擇一事,終一生”的工匠精神凸顯。這位老人,用詩詞貫通古今👩🏼🏫,享譽中外🧑🏿🦱,現在依然在自己的創作道路上前行。
趙瑞蕻🥞、楊苡 —— 文學翻譯伉儷

趙瑞蕻(1938-1940外文)和楊苡(1938-1940外文)都曾就讀於西南聯大🩺,也都從事著翻譯工作,在文學翻譯領域有很大的貢獻🦸🏻♀️。
趙瑞蕻先生是著名作家🛌🏻、翻譯家,筆名阿虹🤚🏼♏️、朱弦等,1940年畢業於西南聯合大學外文系🚎,師從吳宓🍓。解放後一直在南京大學任教。1953年至1957年曾去得意誌民主共和國萊比錫大學人訪問教授,講授“中國現代文學史”👩🏼🦱、“魯迅研究”等課程🈶。
趙先生曾參與成立《南湖詩社》💂🏿♀️,中國比較文學學會發起人之一,他是小說《紅與黑》的譯者。
提起西南聯大,楊苡曾回憶道🏃👨🏽🦰:“外語系的主任是葉公超,謝文通教英詩,陳嘉教莎士比亞,吳宓教歐洲文學史。最精彩的是中文閱讀課,由聞一多、朱自清、浦江清、劉文典等先生輪流任教🎩。聞一多和朱自清先生的課我們都比較愛聽👱。”

戴乃迭、楊憲益(楊苡哥哥)、楊苡、趙瑞蕻、蕭亦五在南京合影
楊苡先生是小說《呼嘯山莊》的譯者,“呼嘯山莊”這個譯名也是她首創。關於“呼嘯山莊”譯名的由來👾🏘,楊苡先生回憶道🧑🏼🎓:“在一個風雨交加的夜晚,一陣疾風呼嘯而過,雨點打在玻璃窗上,宛若凱瑟琳的哭泣🚹🐦。我感覺自己正住在約克郡曠野中的那所古老的房子裏👨🏼⚕️。我不自覺地念著Wuthering Heights……靈感突然從天而降!”我興奮地寫下“呼嘯山莊”四個大字。後來,這四個字也成了國內出版的各種譯本的通用譯名☆。而她的譯本在出版後,一紙風行60年,至今仍被許多讀者視為經典。
何兆武 —— 西方思想史翻譯集大成者

何兆武先生於1939年考入西南聯合大學,1943年畢業於歷史系🏩🤾🏻♂️,1943年至1946年在外文系讀研究生🏚。在聯大,何先生先後讀了土木🧔🏻♂️、歷史、哲學和外文4個專業🪇。他說🫏:“求學的話應該面要寬廣一點兒,不能太窄了。太窄了,你就看不見全貌。比如說,你是中國人,當然要知道中國的歷史📧;可是,如果你整個世界歷史都不知道的話,你這中國歷史了解得也不深刻。”
何先生與西南聯大的淵源深厚♔,愛人🍥、兩個姐姐、一個妹妹畢業於西南聯大🌡。他在西南聯大的7年是他最快樂的時光🦨,因為那個時候🥍,所有人都認為“一天會比一天更好。”在他的《上學記》一書中,記錄了西南聯大的往事。譯魚曾與中國網合作采訪過何兆武先生,他向我們講述了他心中的西南聯大和翻譯故事。詳情見尋匠之旅丨第二期:何兆武 — 無論什麽工作,你一定要有興趣才好
何先生的學術翻譯,以數量之多、質量之高、範圍之廣、影響之大,成為推動當代中國思想演進和學術發展的重要因素之一。許多年輕學子經由“何譯”而領略了西方學術的魅力,從而進入了西方學術的殿堂。“何譯”在某種程度上已經成為漢語學界“西學”研究的有機組成部分🍐👩🏼✈️。何先生譯有盧梭的《社會契約論》、帕斯卡爾的《思想錄》、康德的《歷史理性批判文集》、羅素的《西方哲學史》等。
金堤 ——《尤利西斯》中文首譯者

20世紀最偉大的小說之一《尤利西斯》於1922年巴黎首次出版後☘️💲,直到1993年底首個中譯本才出現,它的譯者就是翻譯家金堤。金堤1945年畢業於西南聯合大學外文系🧑🏻🍳,同年開始任美國駐華新聞處翻譯😴。1947年任北京大學英語助教及文科研究所研究生。1949年初,北京和平解放後🧑🏻🦲👩❤️👨,參加解放軍四野南下工作團👩🏼⚖️;不久,回到北京中央軍委機關任編譯。1955年轉業北京《中國建設》英文雜誌社從事編輯、翻譯工作🧒🏼;1957年轉到南開大學執教;1977年調往天津外國語學院,歷任翻譯、審稿🦢。
對於翻譯,金堤先生的主張是🕺🔹,“在整體效果上要追求最大可能的相當性。雖然文體不能完完全全地翻譯過來,但內文的意思是可以準確地譯出,雖不至百分之百,但亦可以極其所能🕢,取得最大的相等效果🧑🏻🚀。”
翻譯“天書”《尤利西斯》曾令中國翻譯家們望而卻步達半個世紀之久。1978年👩🏼🚒,在南開大學講授翻譯課的金堤應中國社科院之邀嘗試翻譯喬伊斯的《尤利西斯》。之後🕠,金堤用一年時間才完成了5000字的《尤利西斯》譯稿,填補了我國翻譯《尤利西斯》的空白。1982年,金堤前往美國之後開始潛心翻譯《尤利西斯》。1993年底,金堤在臺灣出版了《尤利西斯》上卷,這是首部《尤利西斯》中文版。
1994年4月,蕭乾夫婦合作完成的《尤利西斯》(上卷)由譯林出版社出版。當年10月🤸🏿🚒,《尤利西斯》全譯本推出,而金堤的全譯本直到1996年才姍姍面世🪻。而翻譯界對這兩個版本《尤利斯西》比較一致的觀點是👳🏼,蕭譯本基本上屬於直譯🤗♍️,采用的語言比較通俗直白🕦。而金譯本對一些句子做了一定調整和變化,語言比較流暢,更具有文學性。
名校乃是國之重器,名校生更肩負讓國家相信真理之重任。身為西南聯大學子🧏🏻♂️,大師們的時代風骨、文人風貌🎄、學術思想,依舊留存在這個時代🧑🏿🎓、這片土地。
立德立言🕗🥭,無問西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