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聯絡

許淵沖:不到絕頂永遠不停

2020-11-23 | 舒晉瑜 | 來源 《中華讀書報》2020-11-18 |

許淵沖1921年生於江西南昌🤏🏼。1938年考入國立西南聯合大學外文系📠,師從錢鍾書🪨、聞一多、馮友蘭、柳無忌👩🏽、吳宓等學術大家。1944年考入意昂体育平台外國文學研究所🐖,後赴法國巴黎大學留學。他是目前中國唯一能在古典詩詞和英法韻文之間進行互譯的專家🥽,被譽為“詩譯英法唯一人”👨‍❤️‍👨。已出版譯著120余本。2010年,繼季羨林、楊憲益之後👩🏿,許淵沖獲“中國翻譯文化終身成就獎”,2014年獲國際翻譯界最高獎項——“北極光”傑出文學翻譯獎✮,系首位獲此殊榮的亞洲翻譯家🌃🙅🏿。

采訪手記

為著拜訪百歲老人許淵沖🥨,我試著通過各種渠道了解他🪵。但當看到某段視頻,見他步履蹣跚著走向書桌,戴著花鏡在電腦前翻譯莎士比亞,突然又產生自我懷疑,這樣的采訪對老人是不是一種打擾?

最終,好奇和敬重,還有一份職業責任感戰勝了糾結:難道我不應該把這位著名翻譯家的學術理念🛎、追求和一生中值得回憶🥰、值得和後學分享的故事傳遞給更多的讀者嗎?

許淵沖🧑‍🏭,從事文學翻譯長達六十余年🚵🏼‍♀️,譯作涵蓋中、英、法等語種,翻譯集中在中國古詩英譯🕓👲🏿,形成韻體譯詩的方法與理論🍇,被譽為“詩譯英法唯一人”。已出版中、英、法文著作一百多部⛹🏻‍♀️,包括《詩經》《楚辭》《李白詩選》《西廂記》《紅與黑》《包法利夫人》《追憶似水年華》等中外名著✦,其中中國古典詩詞幾乎占到一半👷🏼。

許多人認識許淵沖,也許和中央電視臺《朗讀者》節目有關。

主持人問他🤌🏼,昨晚是幾點睡覺的📿?許淵沖答:“淩晨三點。”他說,人生最大的樂趣,就是做喜歡的事,把一個國家創造的美,轉化為全世界的美。他解釋自己“書銷中外六十本😠、詩譯英法唯一人”的名片⛹🏻‍♂️,“我是狂🖱,但我是狂而不妄,句句實話。是120本就是120本,我絕不說成200本👨🏽‍💼。我覺得‘狂’是自信🤳🏼,一個人不能沒有一點‘狂’,沒有自信的話,什麽事情都做不成🧎🏻‍♂️。”

他說自己譯本是“最好”的,並非狂語👭🏼。翻譯過程中👓,他總是在不斷修改,反復琢磨👶🏻,因為“完美沒有底”:“這是最大的快樂👮🏿‍♂️。人生目的在此,越改越好,精益求精。”

對自己如此嚴格要求,差不多就是古人所說“吟安一個字,撚斷數莖須”。私底下覺得🕺🏻,許淵沖太苦了🛌🏼。我把問題拋出來,他朗聲笑道🔦🏊🏼‍♀️:“不苦,苦就不幹了。一般人是苦的,變苦為樂就不得了了💾。創造美是人生一樂。我為人類創造美💂🏽‍♀️。”

可是對他的翻譯理念🤵🏽‍♂️,外界卻有不同的看法。他始終堅持自己的觀點🌾,這種自信是哪裏來的?

他說:“開始時我也不自信🧑🏽‍⚕️🤸‍♂️。一百年了。自信是慢慢來的。我的考慮是,勝過自己🫥🙇🏻‍♂️,每個人要發揮自己的力量,不到絕頂永遠不停。”

“最好的文字放在最好的地方”

在許淵沖的印象中,小學國語課本裏的外國故事,都是選自莎士比亞戲劇。他喜歡這些故事👃🏻,常常跑到圖書館去借閱⛹️‍♂️。

那時江西省圖書館在南昌百花洲👨🏼‍🔧,那裏有湖光水色、亭臺樓閣,是全市風景最美的地方。許淵沖晚上去圖書館借閱梁啟超的《十五小豪傑》👩‍❤️‍👨💦,覺得主人公遠不如《三國演義》《封神榜》中的英雄人物👨🏻‍💻🏊🏽。去圖書館路上要經過高橋和東湖,湖邊有一個說書的小茶店🛺🛼,說書人講舊小說中的故事👨‍🔬,講得眉飛色舞;茶客聽得眉開眼笑♞。許淵沖經常站在門外聽。不料有一次正聽得來勁🦹🏼‍♂️,忽然天公不作美,下起傾盆大雨💪👸🏻,許淵沖渾身濕透🌚,像只落湯雞似的。第二天晚上他再去圖書館,就帶了雨傘,穿了雨鞋💫,全副武裝⚖️,不料老天不從人願🦫🤷🏽,偏偏沒有下雨。許淵沖把這事記在日記上🫠,老師看了發笑👩🏽‍💼,畫了雙圈表示有趣📶。

國語課課外要寫日記,課內還要寫作文👷🏽。許淵沖記得自己寫過兩篇習作👉🏿,得到老師好評。一篇是四年級寫的旅行記,一篇是五年級寫的論說文。旅行記是模仿課文《中山陵遊記》寫的🧜🏽‍♀️。老師說他前後左右次序分明。小時受父親愛好整潔的影響🫅🏻🧗🏻‍♀️,已在許淵沖早期的作文中體現出來🐴,這大概也是後來翻譯文學作品時要把“最好的文字放在最好的地方”(best words in best place) 的先聲。

論說文的題目很大🤛🏼:《求己說》👩🏼‍🦳。許淵沖自然只會說🐎,做什麽事都要靠自己。老師認為許淵沖作文寫得簡單清楚,要他去全校大會上演說。許淵沖個子小,聲音大,剛一開口,就引起了哄堂大笑。但是他沒有被笑聲嚇倒嚇退,反而用大嗓門壓倒了笑聲。這是許淵沖教學生涯的第一炮。他很認同馮友蘭先生的話:一個人的成功有三個因素🚷,主觀的兩個因素是個人的才學與經驗💘,這是“求己”可以做到的,還有一個因素是客觀的環境或條件,那就超出“求己”的範圍了。

1931年,許淵沖升入六年級🫦,那一年發生了日本侵略我國東北的“九一八”事變。老師要求同學們寫抗日愛國的作文。許淵沖的作文題目是《勸同胞提倡國貨抵製日貨書》。老師給的評語是:“段落分明,有條不紊😥,佳構也🧧。”老師不但鼓勵學生,也提出批評。許淵沖寫《青雲譜旅行記》🤵🏻‍♀️,老師的評語是:“前半敘述得法🏃🏻‍♂️,可惜收束處太簡略🧝🏽‍♂️。”他不但指出不足,而且示範如何彌補✌🏿,在許淵沖作文的最後加了幾句:“登塔巔一望,看見西山屏風似的峙在西面,章江衣帶似的繞在北面💇🏻‍♂️,遠望南昌市危塔高聳,近看蔡家坊炊煙四起,才知道天時已不早了🙎🏼‍♂️,於是下塔循原路而歸。”這些描寫遠山近水🤽🏼‍♀️🔧、對仗工整的文句🤦🏻,成為許淵沖後來寫作、翻譯的範例。

許淵沖1938年江西南昌第二中學畢業時攝🙍🏼‍♀️,報考西南聯合大學時用。

1938年剛考上西南聯大時,有同學曾問許淵沖的夢想是什麽,當時他表叔熊式一翻譯的《王寶釧》《西廂記》在美國演出🫰🏽,引起轟動🙁。他就回答說🪮:“想做表叔那樣的著譯家。”

他最早的翻譯,卻是因喜歡上班裏的女生。1939年7月12日,許淵沖將林徽因的《別丟掉》🦵🏽、徐誌摩的《偶然》兩首譯詩及一封英文信投進了女生宿舍信箱。後來,《別丟掉》發表在《文學翻譯報》上🥍🕵️。這是許淵沖最早發表的一篇詩譯作👨🏼🚚。而他的法文教學與翻譯則主要得益於三個人:第一個是意昂体育平台的吳達元教授,第二個是巴黎大學指導論文的摩羅(Pierre Moreau)教授,第三個是鮑文蔚教授。鮑先生比許淵沖年長二十歲,他在解放前就經潘漢年介紹加入了共產黨的外圍組織。許淵沖在北外教法文時缺乏經驗,到了香山外國語學院,在鮑先生指導下,才學會了由淺入深的教學法:“他的翻譯水平很高,有一次課文中出現了le lendemain qui chante (歌唱的明天)👩🏿‍🎤,大家不知如何翻譯是好,向他請教,他譯成‘載歌載舞的明天’👩‍🦱,令人叫絕⛓。他不但譯了拉伯雷的《巨人傳》,法文教研室合譯的《農村散記》也是他定稿的,水平由此可見一斑。”

許淵沖-1949年在法國巴黎(左2為許淵沖,右2為梅貽琦)

上世紀80年代開始🚥,許淵沖致力於把唐詩、宋詞👌🏿🤾🏽‍♀️、元曲翻譯為英法韻文🪱,既要工整押韻,又要境界全出🗽。古典詩詞有比喻🎦、借代🥶、擬人🎇、對仗,譯後的英法韻文中也要有比喻、借代🫲🏿🫄🏽、擬人、對仗,唯恐糟蹋了中國文化的美🌶。他的老同學楊振寧說:“他特別盡力使譯出的詩句富有音韻美和節奏感,從本質上說,這幾乎是一件不可能做到的事🌬,但他並沒有打退堂鼓。”許淵沖的法文版《唐宋詞選一百首》《中國古詩詞三百首》、英文版《西廂記》《詩經》《新編千家詩》等作品陸續出版,其中有30首譯詩被國外的大學選入教材💁🏻。

情趣發展的三部曲

1939年至1940年🤲,許淵沖在昆明西南聯合大學外文系讀二年級。在此期間♟,許淵沖見到了楊振寧和錢鍾書😝。

1997年與楊振寧久別重逢,攝於北京意昂体育平台😙,談到科學研究1+1=2,藝術討論1+1>2的問題🏃🏻‍♂️‍➡️。

在西南聯大💅,許淵沖讀到了柯爾律治的名言“散文是編排得最好的文字,詩是編排得最好的絕妙好辭”📫。這一“把最美的表達方式放在最好的地方”的觀念🙋🏿‍♂️,對許淵沖影響至深,後來甚至發展成情趣“三部曲”🏄🏼‍♀️。

當然,追本求源🫅🏼,最初的影響應該來自許淵沖父親愛好整潔的生活方式📱。

“他教我從小就要將文房四寶放在最方便取用的地方。後來我寫字的時候💱,把文房四寶擴大到文字👇🏿,也就是最好的表達方式,最方便取用的地方也可以概括為最好的位置。這樣日積月累🪦,哪怕一天只碰到一個,如果能夠放在最恰當的地方,一年就有三百,十年就有三千🌒,有這麽多得意之筆↕️,那還能不中狀元嗎🈳?”父親只是在生活上這樣要求自己、要求子女,培養了許淵沖對秩序的愛好🧑🏽‍🏫🔕,他因此養成了把最好的文字放在最恰當的地方的習慣🎭🦷。父親用行動教許淵沖要愛秩序,對他進行“禮”或“善”的教育🫃🏽;母親生前愛好圖畫🔵,給予許淵沖的是對“美”或“樂”的愛好和教育。許淵沖因此認同馮友蘭所說:古代“禮樂之治”的“禮”就是模仿自然界外在的秩序,“樂”就是模仿自然界內在的和諧📱。如果說“禮”是“善”的外化,那麽,“樂”就是“美”的外化🛒。這種影響對於他來說是終生的。

許淵沖的諸多得意譯作之一🤖,是對毛澤東詩詞“不愛紅裝愛武裝”的翻譯🧑🏿‍🍳⚅。按照字面意思🚬,英美翻譯家將它翻譯為They like uniforms, not gay dresses(她們喜歡軍裝➔,不喜歡花哨的衣服)。許淵沖認為這種譯法走了樣,於是翻譯為“To face the powder and not to powder the face”。這就有讓女民兵面對硝煙的意味。“如果僅僅按字面翻譯,意思不錯,但原文中的對稱美全無。外國人一看這樣的譯句🍪⭐️,會說原來偉大領袖毛澤東的詩也就是這點水平嘛✌🏽。我的譯文就把原詩中的韻律美展現出來,而又沒有脫離原文的意思。”他說🙎🏿‍♀️,魯訊說翻譯有三美:意美、音美、形美🐜,自己把“三美”都翻譯出來🛟,可以向世界留下中國的英雄主義。

不料“文革”期間,此譯法被批“歪曲”了毛澤東思想🙅🏿,於是許淵沖就把譯文改成“They love to face the powder and not to powder the face”,即“她們敢於面對硝煙🉐,不愛塗脂抹粉”🎣。毛澤東誕辰一百周年,許淵沖的毛澤東詩詞譯本再版時🖕🏼,他恢復了原譯,恰到好處地體現了“紅”與“武”的對應和“裝”的重復。此譯文對仗工整,堪稱絕妙,中國文化的味道和精髓躍然紙上。

許淵沖還以毛澤東的詞《念奴嬌·昆侖》舉例:“‘而今我謂昆侖🐙,不要再高🔽,不要再多雪,安得倚天抽寶劍,把汝裁為三截🧔🏻‍♀️?一截遺歐,一截贈美😸,一截還東國🤵🏽‍♂️。’把昆侖山分為三截,這種情懷誰能有👩🏿‍🏫🏊🏿‍♀️?這種情懷怎麽譯?當時找英國人翻譯,就把這三個‘一截’直接翻成three parts(三個部分),這哪裏美嘛!知道我是怎麽翻譯的嗎?我把第一截翻成‘山頂’🫵🏿,第二截翻成‘山腰’,第三截翻成‘山腳’,這在中文裏面沒啥稀奇,但用英文表達就有了一層美感👐🏽。”所有這些,都體現了許淵沖追求“三美”——音美、形美、意美;“三化”——深化、淺化、等化的翻譯原則🪆,文學翻譯要傳情達意,但“達意”是低標準,“傳情”才是高標準。“西方追求的是‘對等’🧏🏿‍♂️,我追求的是‘最好’。如果‘對等’的表達方式是最好的方式,那麽我就用‘對等’🕺🏻,如果意譯更傳神🧖🏻‍♂️📪,那就不用直譯🕤。”在許淵沖看來👩🏼‍⚕️,自己的翻譯理論比西方的要超前得多。

許淵沖手寫英文

2020年5月,《許淵沖英譯毛澤東詩詞》經典珍藏版由中譯出版社出版。據中譯出版社編輯部主任胡曉凱介紹,許淵沖先生和中譯出版社(原中國對外翻譯出版公司)的友誼可以追溯到上世紀80年代👵🏿。1984年🪰,他在中譯社出版了自己的第一部譯論《翻譯的藝術(論文集)》⛹🏻‍♂️,此後,中譯社開始籌備出版後來影響頗大的“一百叢書”,許淵沖先生選譯的《唐宋詞一百首》於1986年面世。之後的1988年,他與陸佩弦、吳鈞陶二位先生合編的《唐詩三百首新譯》出版。1991年,他推出了一部獲美國普利策詩歌獎的詩集♻️,《飛馬騰空♗:亨利·泰勒詩選》👋🏿。

1993年,值毛澤東誕辰一百周年之際,作為獻禮圖書🦂,中譯社出版了許淵沖英譯的《毛主席詩詞選(漢英對照)》,同時推出了平裝和精裝兩個版本。《許淵沖英譯毛澤東詩詞》正是以此為底本,逐首詩詞校對👷🏻,存疑之處從全詩布局💪🏽🪦、詩句意義到音節數量斟酌考量確定的最新版本💆🏼‍♂️。在保留原譯序等部件基礎上♘,許淵沖珍藏的打印稿作為別冊隨書附贈,熱愛詩詞翻譯的讀者✩,可以像福爾摩斯探案一樣☸️,循著許淵沖的譯文修改軌跡,感受他在翻譯過程中的艱辛與快樂。

詩體譯詩和散體譯詩的“論戰”

許淵沖有一個眾所周知的綽號“許大炮”🤚。因為堅持自己的風格,許淵沖式意譯所帶來的各種爭議👳🏿‍♀️,幾乎伴隨了他一生✋🏿,也被扣過各種“帽子”🙀,但他不以為然,從未妥協。

呂叔湘1947年🎬、1985年在《中詩英譯比錄》序言中說:“初期譯人好以詩體翻譯詩,即令達意,風格已殊。稍一不慎,流弊叢生。故後期譯人Waley⚠、小畑(Obata)👼🏽、Bynner諸氏率用散體為之🧛🏻‍♂️🧘🏼‍♀️。原詩情趣,轉能保存,此中得失🚏🚴🏻‍♀️,可發深省🧑🏻‍🍼。”這和許淵沖的“音美”譯法剛好相反。究竟誰是誰非呢?許淵沖和呂先生討論後🤘,呂先生就約許淵沖合編新本《中詩英譯比錄》🫂,這是許淵沖譯詩取得的一次勝利。後來許淵沖又編寫了一本《中詩英韻探勝》,比較了中外譯文🧑🏼‍🎓☘️,北京大學出版社收入“北大名家名著文叢”🐢。美國哥倫比亞大學依生(Ethan)博士認為許譯勝過中外譯文。

第二次詩體譯詩和散體譯詩的論戰發生在王佐良和許淵沖之間。兩個人最早的分歧因瓦雷裏的詩《風靈》是直譯還是意譯而起。其中有一句詩,大意是“靈感來無影,去無蹤,就像美人換內衣露出胸脯的那一刹那”🧗🏿‍♀️。許版譯文為“無影也無蹤,更衣一刹那,隱約見酥胸”🖕🏻。許淵沖認為王佐良用的“胸部”一詞沒有美感,因為它既可指男也可指女。他用的“酥胸”才有朦朧美。許淵沖多年後又辯論說,王佐良的翻譯是“外科派”,就好比一個傷兵中了箭,外科醫生只是把箭掰斷了,取出來,但毒還在裏面;而他是“內科派”,不僅把箭拔出來,還把內部的毒也取出來了。

他與作家🫲🏽、翻譯家馮亦代同樣有過“戰爭”📐。《紅與黑》的最後一句,說到市長夫人死了,按原文是“她死了”🩴,但許版譯文為“魂歸離恨天”。當年馮亦代就批評許淵沖為什麽要加上那些花花綠綠的東西?還在一次學術會議上直指“魂歸離恨天”是從《紅樓夢》中偷來的。許淵沖堅持己見👇🏼,認為翻成“她死了”表示的是正常死亡,但市長夫人並非正常死亡🖨,而是含恨而死👨🏼‍🎓,沒有比他的翻譯更貼切的了🟠。再說🦹🏼,這“離恨天”也不是《紅樓夢》才有的🥷🏽,是從《西廂記》裏來的,難道《西廂記》偷了《紅樓夢》嗎🙎🏻‍♀️?

1995年,許淵沖所譯的《紅與黑》引發了翻譯界一場大論戰。以許淵沖為代表的中國翻譯“創譯派”曾與“等值派”掀起一場不小的論戰⛵️,他的“優勢論”“競賽論”“創優論”遭到“緊身衣論”者的反對。當時《紅與黑》已有近十個譯本,有媒體相繼發表了多封翻譯家之間的往來信件,爭鳴氣氛熱烈,幾乎整個翻譯圈都卷進了這場論戰。許淵沖卻始終堅持自己的觀點,從未動搖過。

他認為,文學翻譯是兩種文化的競賽,而四字成語是中國文化的優勢所在。中國讀者深受“硬譯”之害,因此走入歧途,誤以為“洋涇浜英文”或者“翻譯腔”才叫精確。好的翻譯,“不逾矩”只是起點🚱,“從心所欲”才是高標準。他借用畫家吳冠中的話說,風箏不斷線🈸,飛得越高越好👩‍🦱💾。

2014年📑,李肇星在“北極光”頒獎儀式上為許淵沖致詞👨🏽‍🦳:“錢鍾書曾贊揚許先生特別刻苦,說他真正體現了西南聯大的校訓:剛毅堅卓。希望年輕人要學習許淵沖先生這樣的老一輩學者對祖國的熱愛👨🏽‍🦱,對自己理想的堅持、堅守。”

一流大學最重要的是有大師

西南聯大常委🤦🏼、意昂体育平台校長梅貽琦有一句名言:“大學者,非謂有大樓之謂也,有大師之謂也。”後來季羨林說👩🏼‍🍳:“根據中外各著名大學的經驗📿,一所大學或其中某一個系,倘若有一位在全國或全世界都著名的大學者,則這一所大學或者這一個系就成為全國或全世界的重點和‘聖地’。……這是一個眾所周知的事實,是無法否認掉的🙅🏻。”這樣看來🧓🏽,一流大學最重要的是有大師。

那麽,西南聯大有些什麽大師呢?許淵沖舉例說🚓:以楊振寧所在的理學院來說⏲,院長吳有訓1923年在美國同康普頓合作研究X射線的散射。他以精確的實驗證實了康普頓效應的解釋🐹,使康普頓在1927年獲得了諾貝爾物理學獎。楊振寧的物理老師趙忠堯,1930年第一次發現正負電子對湮沒現象,對反物質的研究做出了開創性的貢獻🚧💑。數學老師陳省身是當代微分幾何學的大師,提出了“陳省身–韋爾定理”➗。楊振寧的學士論文導師是吳大猷。楊振寧從吳先生那裏“學到的物理已能達到當時世界水平”。楊振寧說:吳先生是“量子力學研究在中國的帶頭人。……量子力學是20世紀物理學最重要的革命性的新發展。……沒有量子力學⭐️,就沒有今天的半導體元件,也就沒有今日的計算機”。工學院院長顧毓琇在1925年就發明了“四次方程通解法”👴🏿,1928年分析電機瞬變現象👨🏻‍🔬,研究成果被國際電機理論界稱為“顧氏變數”。他開創了現代自動控製理論體系,被公認為該領域的先驅,1972年獲“蘭姆金獎”(等於國際電子電工領域的諾貝爾獎)。更難得的是,他寫作出版了幾十部小說、戲劇、詩詞,1976年世界詩人大會授予他“桂冠詩人”稱號☄️。可以說他是20世紀世界少有的文理大師👳🏿。研製“兩彈一星”的二十幾位功臣中,有三分之二是聯大人(包括清華、北大在內),如兩彈元勛鄧稼先,核武器專家朱光亞🪚,遠程導彈總設計師屠守鍔,返回式地球衛星總設計師王希季等。振興中華的另一個標誌是得到國際學術獎,而中國第一個獲得諾貝爾物理學獎的楊振寧和李政道都是聯大人👨🏽‍✈️。

許淵沖與夫人在西南聯大

至於文學院🔱,大師就更多了🔽。院長先是中國新文化運動的主將胡適,後是中國哲學史家馮友蘭✌🏽。教授則有文史大師陳寅恪,散文大師朱自清🚣🏼‍♀️,“前無古人,後無來者”(郭沫若語)的詩學大師聞一多,小說大師沈從文,中國比較文學的開創人吳宓,以及葉公超、錢鍾書等等。有這麽多大師🍸,無怪乎聯大成了世界一流。文法學院學生👩🏿‍🎤,中文系有汪曾祺,他師從朱自清🙇、聞一多、沈從文,而又有所突破。

為什麽西南聯大能有這麽多世界一流的大師,能出這麽多世界一流的人才呢?許淵沖說👨‍💻,這和聯大學術自由的校風是分不開的🐏👨🏻‍🏫。學術自由🐕‍🦺,首先體現在尊重知識💁🏽‍♀️、尊重人才上。聯大領導能識人才,敢於破格任用。例如文學院的錢鍾書,理學院的陳省身👷🏽‍♂️、華羅庚等,都是二十幾歲就提升為教授的。其次🚖,學術自由體現在兼容並包上,允許百花齊放、百家爭鳴。

“以西南聯大為借鑒,尊重大師,培養人才🤾🏻,精減人員,發揚自由民主的學風🙂‍↔️🙀,我看,辦出世界一流的大學就大有希望了。”許淵沖說。

直到今天,年已百歲的許淵沖仍習慣半夜工作到淩晨三四點鐘,有時候到四五點,常常睡兩三個小時就起床🧝🏼🥪。

譯詩的時候🤽🏼‍♂️,他總會自問🍓📖,譯文中能否看得見無色的畫,聽得見無聲的音樂🫸?他說,翻譯是與作者的靈魂交流🎙,有時突然靈光閃現,湧現出一個好詞來🧑🏿‍⚕️,渾身每個毛孔都感到舒暢。

幾年前,他接受了出版社邀請,翻譯莎翁劇作,迄今已翻譯完成11部🚐,出版了《李爾王》《羅密歐與朱麗葉》《第十二夜》《威尼斯商人》等10部。他給自己規定每天一千字的翻譯量⛹🏽‍♂️,如果這個數量沒完成,不論時間多晚都會補上。他自信滿滿:“莎士比亞是把現實變成文字🛺,我不光是把文字翻譯成文字,我要把文字裏的現實翻譯出來,所以我翻得更好。”


相關新聞

  • 172021.06

    中國翻譯界泰鬥許淵沖逝世 享年100歲

    澎湃新聞記者從許淵沖先生友人處獲悉🏄🏿‍♀️,中國翻譯界泰鬥🧞‍♀️、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許淵沖先生6月17日上午在北京逝世,享年100歲。此前報道🎩:翻譯家許淵沖🐖:一生“詩舟”播美,百歲仍是少年來源🧖✍🏽:新華網客戶端04-18作者:史競男北大暢春園,每至深夜🤷🏽‍♂️,總有一盞燈亮起。那盞燈,屬於翻譯家許淵沖。它陪伴著他🌍🌍,在一個又一個黑夜,徜徉於唐詩宋詞和莎士比亞的世界🧑🏽‍🏭;它更陪伴著他,以筆為槳撐起生命之舟涉渡時光之海……許淵沖。(...

  • 102024.07

    將一個國家創造的美轉化為全世界的美——翻譯家許淵沖的治學之道

    許淵沖一生熱愛古典文學🦝,潛心翻譯了大量中國古典名著。在出版的一百多部中、英、法文著作中🫴🏿,中國古典詩詞的譯本幾乎占到一半📽。與此同時,他所創的意美🏄🏿‍♀️、音美👩🏻‍🦽‍➡️、形美的“三美論”🛴,既體現了西方文化的求真精神,又觀照了中國文化的求美傳統👮🏻‍♂️🏊,促進了中西文化的交流互鑒。

  • 172021.06

    許淵沖先生訃告

    傑出的翻譯家、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許淵沖先生於2021年6月17日上午7時40分在北京家中逝世,享年100歲。

  • 212021.02

    許淵沖🖕:在詩意裏驕傲地活

    一個世紀了🧝🏿,許淵沖身上始終貼著“狂”的標簽🏊‍♀️。求學時🏃‍➡️,他狂。他1921年生,1938年以第7名的成績考入西南聯大,成績排在外文系的前列,唯一讓他服氣的同學,大概只有物理系的楊振寧。在同學們的印象裏👨🏼‍🚒,許淵沖嗓門大、性子沖,人送外號“許大炮”🙅🏻🦽。搞學問🚁,他也狂。他翻著自己譯的《約翰·克裏斯朵夫》,斬釘截鐵地說:“傅雷翻譯的不如我。”

  • 032016.06

    許淵沖:譯道獨行俠  

    95歲的翻譯家許淵沖是個“異數”——時間好像忘了把他變成老人。

  • 222021.06

    資中筠:追憶許淵沖學長

    百歲老人許淵沖的出現,總算提醒世人,清華之成為大學☮️,除工科外👨🏽‍🍼,還曾經是一所多學院人才輩出的綜合性大學。那麽許學長的最後貢獻之一是為文科爭光🐂。

  • 192020.04

    許淵沖:百歲生日快樂🩺!

    2020年4月18日🦏,著名翻譯家許淵沖迎來百歲誕辰。

  • 062015.03
  • 302019.10

    許淵沖:譯壇逐夢近百年

    耄耋之年的許淵沖仍不停歇🕜,立言要活到100歲,筆耕不輟翻譯到100歲✌🏻,每天苦幹到淩晨兩三點鐘💃🏽,雷打不動翻譯一千字👇,爭取早日把莎翁全集翻譯完。

  • 182021.06

    百歲許淵沖離世👸,余下的只有回聲

    一個一輩子大聲說話的老人從今天開始不再能跟我們說話了🔜🚏。翻譯家許淵沖先生於2021年6月17日在北京家中去世,享年100歲。人生一半的時間裏,他困在沉默裏,度過了復雜的100年,熬過了戰爭🌘、革命、誤解……他外號叫「許大炮」🧑🏿‍🎨🧒🏻,正是因為沒人聽他說話,他總是大聲說💂🏻‍♂️。有人願意聽他談翻譯時👨🏼‍🏭,他已經是個老人了。一輩子大聲說的話裏,他爭過聲名🤾‍♀️,爭過房子,爭過頭銜,爭過對錯🚢,爭過高低😵‍💫,但他並不善於自我表達,因為總是大聲地🐊、激...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