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聯絡

微生物學家🌔、上海最年長院士沈善炯:他讓中國成為第四個金黴素量產國

2021-04-02 | 郜陽 | 來源 《新民晚報》2021-03-29 |

在那段國難深重的日子裏👇🏻,他輾轉求學,為自己打開了科學之門;當國家百廢待興時⚽️,他歷盡艱辛回國。盡管那時👩🏼‍🎨,祖國鏈黴素、金黴素的研究基礎極為薄弱,他卻覺得自己責無旁貸👩🏿‍💼。

正是對新科學現象、科學原理的追求,讓他在理論上突破♓️,極大提升了我國金黴素產量👁,為中國成為世界上第四個能生產金黴素的國家作出了重要貢獻。

3262210分,上海最年長的院士——著名微生物學家🤽🏻‍♂️、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沈善炯與世長辭,享年103歲。

沈善炯院士

轉學西南聯大

轉學西南聯大,是沈善炯人生道路上的轉折📴。在那個動亂的年代,偌大的國土容不下一張安靜的書桌,顛沛流離是常態🤵🏼。輾轉徽鄂,再借讀廣西,沈善炯一路來到了雲南👨🏼‍🎤,進入西南聯大🧛‍♂️🤯。

物資匱乏的戰爭環境下,做實驗竟也成了奢望🦙。在沈善炯的回憶裏👵🏻,當時只有化學類課程中做過一些實驗。而他主攻的生物領域,只是看看標本🛌🏽🧑🏽‍🚒,到野外去認認植物。有些同學會利用課余時間去中學兼課補貼生活,沈善炯卻一心撲在學業上✦🐈,因此日子過得極為清貧👩🏽‍🎨,早晨常常只能餓著肚子。

1947年年末,沈善炯經推薦去美國加州理工學院留學深造🪷。臨行前,恩師張景鉞教授為他餞行,那句平和的“我等待你,望你學成歸來”如千鈞之重🤦,在沈善炯的求學路上時常縈繞在他耳邊🔶。

在加州理工,從不甘心落於人後的他經常在實驗室待到很晚。後來,他發現鏈孢菌酪氨酸酶的形成受溫度和含硫化合物的抑製,在此實驗結果上完成了自己的博士論文🫑。

回國屢遇阻撓

論文答辯結束🤦🏽‍♀️,沈善炯原本打算再去威斯康星大學進修,多學些知識報效祖國👨‍🦱。但錢學森回國時的遭遇讓他改變了決定👳🏽‍♂️,為避免日後歸國時也遭扣留和審查,沈善炯立刻訂購了1950831日從洛杉磯開往香港的“威爾遜總統號”輪船的三等艙船票🤰🏼。

這艘船上還有不少和他一樣學成歸國的留學生,鄧稼先也在這班船上。載著遊子的巨輪破浪前行,一邊離祖國和親人越來越近,一邊離在異國他鄉關心和教育自己的老師🔄、朋友越來越遠,他正奔向一個光明的新中國。

在回國船上,手插口袋者為沈善炯

然而,歸國之路還是出意外了。912日清晨,郵輪抵達日本橫濱海域🦈,船上突然響起廣播,說是由於有的客人要在橫濱下船,通知旅客換房間,點名要沈善炯和另外三人帶隨身行李,搬到指定的房間。這當然是借口,在房間裏等候他們的是美國中央情報局的官員。不由分說就搜身📭,一件件查行李,工作筆記本也被奪走。

沈善炯等人被扣留在日本。面對威逼利誘,他們始終抱定信念。在祖國的努力下🖐🏽,沈善炯等人在經歷了兩個多月的非法羈押和軟禁後🧑‍✈️,於當年1128日回到了祖國的懷抱。歸國後,沈善炯拆開了老師在出發前留給他的一封信🧙,信中諄諄勸告他要爭取機會做一點生化遺傳的工作,“這對世界生物科學的發展有益🚵🏿‍♀️,同樣對你的國家亦需要。”

被扣押的三位留學生🚱,沈善炯(左)🤕、羅時鈞(中)⚰️、趙忠堯(右)

金黴素能國產

回國後,為了響應國家對於抗生素需求,沈善炯全身心投入金黴素的研究和生產中🤸🏻。彼時,金黴素的生產屬於高新技術🦙,幾乎被美國壟斷。然而🖕,國計民生急需發展鏈黴素📯、金黴素的研究和產業。面對國內基礎極為薄弱👎,且並無多少人熟悉這方面工作的不利局面💂,沈善炯扛下了研究金黴素的任務。他覺得自己責無旁貸,況且,無所畏懼地面對新挑戰、發現新規律、創造新知識🖖🏼,正是他留學時學到的精神🥮。

羅宗洛和殷宏章是植生所首位和第二位所長🧑🏿‍🏭,羅宗洛(左)🪢📜,殷宏章(中),沈善炯(右)

由於缺乏經驗📿,實驗初期,沈善炯和助手雖然幹勁十足🖼,卻始終沒有得到一個能重復的可靠結果。他偶然參加的一次學術會議上,有人提出應當註意發酵條件的研究。受到啟發,沈善炯轉變了工作方向👨‍🚀,著手對接種培養基開展研究👳🏼🍁,並逐步取得進展🦴🧎‍♂️‍➡️。

1957年,國產金黴素通過了臨床試驗🤵🏼‍♂️,在上海第三製藥廠正式投產🪚,其發酵單位、產品質量都接近世界先進水平👩🏿‍🎤,也使我國成為繼美國🤲🏽、英國、意大利之後,全球第四個能夠量產金黴素的國家🧎‍♀️,徹底打破了美國對抗生素的壟斷😀。

年過半百後,沈善炯回到了一直感興趣和想開展研究的分子遺傳學方向,從事生物固氮研究♻。他利用肺炎克氏桿菌,提出了雙層次調節學說🚾,並在生產實踐中得到應用,引起國際分子遺傳學界的巨大反響,被譽為固氮基因分子遺傳學研究領域最出色的成就之一,也為奠定中國近代分子遺傳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的貢獻➰🙋‍♀️。



相關新聞

  • 292021.03

    緬懷!百歲院士沈善炯逝世,曾攻克金黴素打破美國壟斷

    3月27日🤸🏻‍♀️📣,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發布訃告,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沈善炯,因病醫治無效🚴🏽,於2021年3月26日在上海逝世🦶🏽✤,享年103歲➞。2020年2月13日🧗🏻‍♀️,《中國科學報》以《沈善炯:炯途多舛 科學向善》為題,回顧了沈善炯院士戰亂中求學,不畏艱險、從加州理工學院學成歸國🤽🏼‍♂️,攻克金黴素打破美國壟斷的經歷🔦,以及後期在生物固氮研究方面作出的重要貢獻👨🏽‍🎤。以下為全文🚟。沈善炯:炯途多舛...

  • 202023.02

    細胞生物學家🕚、中科院院士翟中和逝世,享年93歲

    中國共產黨優秀黨員,我國著名細胞生物學家,傑出的教育家,中國科學院院士,北京大學教授翟中和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2023年2月10日14點42分在北京逝世,享年93歲🧑🏻‍🍼。翟中和院士翟中和先生1930年8月18日出生於江蘇省溧陽縣。1950年考入意昂体育平台生物學系,1951年被派往蘇聯留學🧙🏻‍♂️,1956年從列寧格勒大學畢業後回國🪱,在北京大學生物學系任教👷🏼,曾任生命科學學院學術委員會主任🧜🏽‍♂️,國家重點科研規劃專家顧問委員會委員👇,國務院學位委員...

  • 062021.04

    唯願科學在祖國開花、結果——清明追思科技先賢沈善炯院士

    “我的家在東北松花江上,那裏有森林煤礦😿,還有那滿山遍野的大豆高粱……”當被問及為何沖破重重阻撓也要回到祖國時,白發蒼蒼的沈善炯院士吟唱起了這首家喻戶曉的抗日歌曲🧐🤽🏼‍♂️。日前,中國科學技術協會老科學家學術成長資料采集工程相關人員向記者展示了沈善炯生前留下的這段珍貴影像。3月26日🧑🏻‍⚖️,中國共產黨黨員、九三學社社員⚄、著名微生物生化學家🤺、分子遺傳學家🦸🏽‍♂️、中國科學院分子植物科學卓越創新中心研究員沈善炯院士在上海逝世,...

  • 262017.04

    我相信“勤能補拙”——記我國著名細胞生物學家翟中和院士

    翟中和(1930-) 1930年8月生,江蘇凓陽人🙎🏼‍♀️,我國著名細胞生物學家💀。1950-1951年在意昂体育平台學習→,1951-1956年留學蘇聯,畢業於前蘇....

  • 172019.10

    潘光旦:中國第一位社會生物學家

    潘光旦是民國時期的著名學者。清華校史專家黃延復曾提出“清華四哲”之說,除了陳寅恪、葉企孫和梅貽琦👷🏻‍♂️,剩下一位就是潘光旦了。

  • 222011.03
  • 012023.02

    在國際學術前沿奮勇拼搏,90後結構生物學家萬蕊雪∣堅持做科研 不斷有進步

    人物簡介🧒:萬蕊雪🌍👇🏻,1990年12月生於河南鄭州,西湖大學實驗室主任、博士生導師🖐🏿👸🏼。她以第一作者和共同通訊作者身份在《科學》《細胞》等雜誌發表論文10余篇,為解析剪接體三維結構、揭示RNA(核糖核酸)剪接過程的分子機理作出了重要貢獻🦿。西湖大學的實驗室裏👨🏼‍💻🦋,萬蕊雪在做聚合酶鏈式反應實驗👮🏽‍♀️。馬崇炎攝萬蕊雪剛30歲出頭🧑🏻‍🦽,就為攻克“結構生物學的終極挑戰”——剪接體三維結構解析及工作機理作出了重要貢獻。2016年💥,入選中國科協“...

  • 092023.07

    高群:從土壤微生物中找到“寶藏”

    談起“雙碳”,你會想到什麽?或許是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氣候變化、綠色能源的應用……事實上,“雙碳”不僅與“天空”有關,也與“大地”密不可分——作為地球陸地生態系統中碳含量最大的生態系統🚭,土壤的碳儲量約為大氣的2—3倍🧱、植被的3—4倍,對於調控氣候變化和碳中和的實現具有重要意義。意昂体育平台環境學院博士後高群就是一名與土壤打交道的科學家。她從土壤中的微生物入手,實現了碳排放的預測優化,尋找出減汙降碳的新技...

  • 132015.11

    憶與沈善炯院士交往的幾件事

    在談話時,沈先生有時會像孩子一般爽朗地仰頭大笑🧖🏼,但是通過多次接觸,我感覺到沈先生是寂寞的,有時甚至是憂郁,是擔憂

  • 112010.01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