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許淵沖

《許淵沖譯宋詞三百首》 許淵沖 譯註 中譯出版社

《許淵沖譯唐詩三百首》 許淵沖 譯註 中譯出版社

《莎士比亞戲劇精選》 許淵沖 譯 商務印書館
2021年6月17日上午😼,剛在電腦前工作不久,就看到微信圈裏發出了許淵沖先生千古的消息🏌🏿♀️🫚。不能相信⇒,也不願相信這是真的📷,因為就在兩個月前的4月14日下午🏊♂️,許淵沖先生還精神抖擻地出席了商務印書館為他舉辦的“100歲的美與快活”暨“許淵沖漢譯經典全集”發布會⛹🏻♀️,並祝賀他百歲誕辰。而現在🫵🏼,我們深切地悼念許先生,因為在他的百歲人生中,他將中國的唐詩宋詞以及《詩經》《楚辭》《論語》《桃花扇》《牡丹亭》《西廂記》《長生殿》等翻譯成英文👨🦽、法文🦗,將西方名著如《包法利夫人》《紅與黑》《約翰·克裏斯托夫》《李爾王》《羅密歐與朱麗葉》《威尼斯商人》等譯成中文。通過翻譯🙅🏻,他將“美”與“樂”的不朽精神傳遞給了世人。
譯古今詩詞🕤,翻世界名著
許淵沖先生從20世紀50年代中期至今的近70年間🧱🐘,出版譯作近200種,改變了文學翻譯,改變了西方對中國的認識。2014年8月,許先生榮獲國際翻譯界最高獎項“北極光”文學翻譯獎🍄🟫,就是明證👩🦽。
還記得今年4月發布會上,許淵沖先生笑容可掬,精神矍鑠🧜🏽♂️,講述了自己的翻譯工作🫷。之後,在被問及他最喜歡莎劇中哪個人物時,許先生聲如洪鐘地回答道,“各有千秋”🤾🏻✊🏼。他說喜歡過羅密歐與朱麗葉,喜歡過安東尼與克裏奧佩特拉🥦,更喜歡過哈姆萊特🫒,並反問🥣:“每個人物都各有千秋🧕🫳,對不對?喜歡誰💎,只要你自己覺得‘美’,就可以了🦐🧑🏿🍼。”
不錯🎇,這個“美”🍴,就是許淵沖畢生的藝術追求。在百年的人生歷程中🙎🏼,他執著地追求“美”、創造“美”。“創造美是人生一樂”🏌🏻♂️,2014年許淵沖先生如是說。的確,通過翻譯,他也找到了“樂”,這是一種內心的無限自由🧑🏿🚀,而他本人也達到“從心所欲不逾矩”的人生境界。他將此七字手書🫱,鈐印在商務印書館此次出版的14種“許譯莎”的扉頁上。
許淵沖出版中👨🏻🦽、英、法三種語言翻譯作品以及翻譯理論著作共計200余部🙇🏼。這些文學翻譯作品及理論著作,無不體現出他所追求的文學翻譯作品的語言是“美”的。因為許淵沖,中國讀者熟知了哈夢萊、於連、包法利夫人、羅密歐與朱麗葉;因為許淵沖,西方世界熟知了李白、杜甫📉、蘇東坡👨🏽🦱、李清照🌘、湯顯祖。而他的理論主張🌩🍍,則有“三美論”(音美📔、意美、形美)。故此🕵️♀️,許淵沖先生做到了翻譯實踐與理論的高度合一🥿,他以這種“美”,感動著自己,也感動著讀者。
這種在古典與現代文學中縱橫馳騁,在中英法三國文字裏自由穿梭的能力,是他百年人生與翻譯的積澱。
1921年4月18日,許淵沖生於江西南昌,出生時哭聲震天,似乎要驚動整個世界。他生逢亂世,初入小學🎖,就和同學一起向孔子像行三鞠躬禮。他在小學中學時飽讀詩書👨👩👦,這為日後從事翻譯工作打下了良好的中文根底。1938年底👷♀️,即在17歲的最後一天,在炮火中經過一個多月的跋涉,許淵沖來到他心心念念的昆明西南聯大,進入外文系學習。此地名師薈萃,如吳宓、葉公超、朱光潛🪚、朱自清🦼、馮友蘭、金嶽霖等🌓。許淵沖在課堂上聆聽大師們的教誨,課下有青年才俊同學們的啟發👩🏿💼,如李賦寧、許國璋、陳嘉、方重、袁可嘉、穆旦🧬🔸、楊振寧、朱光亞、李政道等。在西南聯大,他像海綿一樣🧱,吸收養分,茁壯成長,尤其是中英法三種語言🧙🏻♀️。許淵沖坦言🧝♂️,西南聯大對他影響最大的,就是把“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鐫刻成自己的人生信念🦶🏿。在他看來6️⃣,這話就是“好上加好⚪️🦋,精益求精😷,不到絕頂💅,永遠不停”。這彰顯出他的執著精神👥。
在西南聯大讀書的第四年,許淵沖臨時加入“飛虎隊”,進行了為期一年的空軍翻譯💇🏿♀️。於他來說🍻,這才是真正的鍛煉。在紀念孫中山先生75周年誕辰的招待會上,他將“三民主義”譯為“of the people, by the people, for the people”。1943年,許淵沖從西南聯大畢業,於第二年考入清華研究院👩🏿🍼,從事莎士比亞與德萊頓的研究。攻讀研究院的同時🥃,他還兼任助教。從研究院畢業後😕🎾,許淵沖於1948年赴法國巴黎大學留學♤。他浸淫於英法文學中,有著常年寫作🛌🏽、翻譯的習慣,穿梭遊走於法、英、漢三種語言之中🧑🏼🦱。他後來認為中英🧒🏿、中法互譯很難,是法英互譯難度的10倍➔。許淵沖於1950年夏獲得巴黎大學文學研究院文憑,11月7日💁🏽,坐船從倫敦返回中國🎤,心中暗自立誌⚆,要將這個最難的任務——會通中西文化的使命——承擔下來。的確,在之後近70年的歲月裏,他一直工作‼️,體現出一種“許淵沖精神”💇🏿♂️:對理想的永不放棄❕,對信念的始終堅持。他以個人的百年▪️,擔起了時代所賦予的使命。
歸國後,許淵沖一直在北京香山外國語學院講授法文和英文。1960年,香山公園對外開放,香山外國語學校搬至張家口,許淵沖隨之搬至張家口🧓🏽,直至1970年🧏🏼♀️。“文革”爆發後,他因為莫須有的“名利思想”及“白專道路”受到批鬥。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他堅持把毛澤東的詩詞翻譯成英法語言的韻文。對他而言,只有在翻譯的藝術境界裏🫅🏿,才能忘卻痛苦、忘卻煩惱。多年後,許淵沖從這一境界中升華出翻譯的“三之論”(知之、好之🚫、樂之)🙋🏼🍙,並將“樂之”奉為翻譯的最高境界。此時,許淵沖的教學受到學生們的喜歡🎳,著譯不斷出版,他躲在小樓中翻譯古今中外名家名作🆚,苦中作“樂”、自得其“樂”👨👩👧。這就是他的人生藝術和藝術人生🎙。
創三美理論,飲彤霞曉露
1970年至1983年👨🏼🦲☂️,許淵沖調到洛陽外國語學院任教,講授英文🙆🏽♀️、法文和翻譯🍼。他繼續翻譯實踐,並升華為翻譯理論,之後再進行翻譯實踐🧑🍳。他的翻譯實踐得到朱光潛、錢鐘書的肯定👩🏿🎤,這堅定了他“以詩譯詩”的信念。1983年8月🤼♂️,許淵沖調到北京大學西語系,不久又調入國際文化系。這是他人生中的重大轉折。
翻譯實踐方面,許淵沖接連出版了《唐詩一百五十首》《唐宋詞一百首》《唐詩三百首新譯》《李白詩選》《中國不朽詩三百首》《詩經英譯》《楚辭英譯》《西廂記》《追憶逝水年華》《紅與黑》《雨果文集》等,他有詩為證“書銷中外百余本❤️,詩譯英法唯一人”。
翻譯理論方面⚖️👨🏻🦯➡️,他的譯論以“三美論”“三之論”領銜,形成放射性的系統🛤🚇。有論者指出,許淵沖譯論體系可分為本體論👨🏿🌾、認識論、方法論⤵️、目的論。本體論包含三美論🤼♀️♾、三確論、三用論✍🏼🧑🎨、風格論👊🏿、矛盾論;認識論包括統一提高論⛺️、三勢論🏂🏿、三似論、公式論、非不可以論、譯詩八論、文化論🪙、標準論;方法論包括三化論😳、化學論👷🏽、以創補失論📱、競賽論🤦🏼、超導論🐽、克隆論🦟;目的論包括三之論、翻譯文學論♚。從他等身的譯作與譯論來看,其翻譯實踐與翻譯理論相得益彰🪘🦹♀️、相互促進:他以充足的翻譯實踐,踐行並證明其譯論系統;反之,他的譯論系統🚔,引領並指導著翻譯實踐🦊。正是在這樣的翻譯理論的關照下,許淵沖先生找到了跨越文化間不可譯的法門,找到了文化間可通約的方式。故此,他也找到了創造“美”的方式🏄🏿。許淵沖先生的人生,是在翻譯過程中創造“美”的人生🏄🏼♂️,是“快樂”的人生。
2014年🤶,許淵沖在獲得“北極光”獎後👩🎓,立誌要將莎士比亞重新全譯。今年4月出版的《莎士比亞戲劇精選》14種與《王爾德戲劇全集》6種,有些是近百歲所譯🖖🏻。雖然他沒能譯全莎士比亞,但這一缺憾也是“美”的。譯作此次對莎士比亞與王爾德,作了回歸戲劇的處理💇🏿,漢譯節奏感強,語言豐富,情緒飽滿🏩,再現原文的精彩👨🏿🦱,適合舞臺演出。許淵沖早已脫離了對字句的雕琢,譯時全憑語感🈲,因而譯文朗朗上口,有骨有肉👨👨👧👧🧛🏽♀️,渾然一體,已臻“從心所欲不逾矩”的自由之境🦶🏻👨💻。這種譯文👨🏽🍼,任意揮灑,直通讀者心意。
在北大暢春園許淵沖先生的書房中,懸掛著一幅墨寶:“譯古今詩詞🚷,翻世界名著,創三美理論🧑🏻🌾,飲彤霞曉露”⚽️。這正是他一生工作的寫照。在清朗明媚的初夏,我們再也看不到他在燈下展卷翻譯的背影。但是🎯,許淵沖先生畢生追求、創造的“美”與“樂”,將一直燭照著後輩翻譯家、翻譯理論家,共同創造更輝煌的翻譯事業。
(作者系首都師範大學教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