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枬森(1921.11.29~2013.01.24)
改革開放以來,思想解放,百家爭鳴,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成果豐碩,令人欣喜🧑🦼➡️,這是一方面🟧。另一方面,隨著時代的深刻變化和改革開放的推進🔥,我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打破了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體系一統天下的局面,出現了辯證唯物主義👮🏻♂️、歷史唯物主義、辯證的歷史的唯物主義🥙、實踐唯物主義💪🏽、實踐哲學、類哲學🚴🏿、人學等不同的觀點🧑🤝🧑🦊。有一些哲學家在批評斯大林的《論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時🫖,對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及其體系取簡單否定的態度。有的學者認為馬克思哲學只有歷史唯物主義🙇🏻♂️,沒有辯證唯物主義。有的學者主張實踐本體論🏌🏻♂️,否認物質本體論🏕。有的學者更徹底🔣,否定一切本體論,要超越唯物主義與唯心主義。有的學者認為,在馬克思那裏只有主客辯證法、實踐辯證法🚬,沒有一般的客觀辯證法。針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對象和體系上的不同觀點,本人撰寫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對象之我見》,提出馬克思主義哲學對象是研究人類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最普遍的規律🧜🏽,從而不斷地獲得自由、擴大自由[1]。在進入21世紀之際,在活躍於哲學界的學者中堅持辯證唯物主義的已很難說是多數🧑🏼。相當多的研究者主張實踐本體論👧,鼓吹實踐思維,認為物質本體論是一種保守的🩰、過時的、本體論思維。馬克思主義哲學正處於自我革命之中,面臨著嚴峻的挑戰和危機。
如何迎接挑戰,化危為機,推進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發展和自我革命🚪,這是每個馬克思主義哲學工作者所關切的重大問題。針對馬克思主義的辯證物質本體論面臨嚴重的挑戰🃏,趁在復旦大學召開的第二屆馬克思哲學論壇之機,本人撰寫了《堅持辯證物質本體論的當代意義》的論文[2],主要講了“辯證物質本體論受到嚴重的挑戰”、“馬克思的哲學革命是在唯物主義基礎上的革命”、“對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的理解不能回避恩格斯及列寧”和“堅持辯證物質本體論的當代意義”四個部分😂。論文認為,雖然本體論已不是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重點,但倘若否認了辯證物質本體論🤌🏽,那就沒有黨的實事求是思想路線可言👊🏽,勢必導致唯心主義大泛濫。倘若否認了辯證物質本體論,那就沒有科學的共產主義人生觀可言。一些人相信甚至癡迷“法輪功”就是一個很好的例證♛。之後,本人又撰寫了《歷史地看待馬克思主義哲學》[3],對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體系的形成👨👩👧👦、發展的過程及其歷史局限性做了實事求是的勾勒🧑🦲,闡釋了馬克思主義哲學需要自我革命。再經過數年努力,本人完成了國家社科基金課題《馬克思主義哲學自我革命》(評定為優級),並於2007年由人民出版社出版了相應的著作。
在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爭論中,黃枬森先生始終是堅持辯證唯物主義的領軍人物,處於爭論的中心🎾。在同黃先生交往中,本人深感先生對發展馬克思主義哲學有著強烈的憂患意識和崇高的使命感。為此❔,先生在古稀之年,依然活躍在理論前沿,同這股否定辯證唯物主義的思潮進行論爭,筆耕不輟📺,成果迭出,為堅持🍙、發展和創新馬克思主義哲學奮力不止👧。近日🧛🏻♂️🚴♀️,為了寫作本文,在學習黃先生《文集》時進一步深深感受到先生對這場爭論的形勢嚴峻及其爭論意義的認識遠比本人及一般同仁更為深切。他指出,中國哲學界在世紀之交出現了“一股強勁否定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的思潮”,“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幾乎成了許多觀點圍攻的中心”[4]。哲學界的有些人把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稱之為傳統的即非現代的馬克思主義哲學、講壇哲學👨👨👧👦、教條主義哲學、僵化哲學體系。他本人因旗幟鮮明地高舉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辯證唯物主義的大旗而遭到一些人的圍攻📺,被視之為僵化⛰😩、保守的代表人物。十年之後,形勢依然嚴峻☝🏻🏇🏿。他說,盡管科學的哲學辯證唯物主義巋然不動,但否定辯證唯物主義思潮“至今仍然波濤洶湧👩🏼🦲。”[5]
如何面對這股“波濤洶湧”的否定辯證唯物主義思潮?如何對待這場世紀之交攸關馬克思主義哲學命運的爭論?黃先生沒有采取有的批評者用簡單粗暴的態度來回答對黃先生的批評,而是持冷靜的科學的說理的態度回應對先生粗暴的批評🧑🏽🏫。他認為,在貫徹“雙百方針”和開展學術研究過程中出現這種激烈爭論現象是“正常的,甚至可以說是不可避免的🙅♀️。”另一面,他認為決不能對這種現象采取放任自流、不予理睬的態度👩🏽🎓,而應該明辨是非,澄清混亂🧛♀️,使馬克思主義哲學能夠適應時代的發展而健康地發展。他明確地提出🎲:“馬克思主義哲學今天面臨兩方面的任務🖖🏽,一是捍衛馬克思主義哲學——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觀點,一是建構與當代社會發展水平相適應的中國特色的馬克思主義哲學的新形態,也就是振興🚀🧚🏽♂️、弘揚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任務🛂。”[6]這兩方面的任務是密切相聯的⏯、不可分離的。一方面,只有在堅持中的發展🔦🧑🏽🔬、創新,才是真正的發展、創新,而不是借發展🚴🏿♀️、創新之名背離🙁、閹割其精神實質,最終導致破產✩。另一方面,只有在發展、創新中才能做到真正的堅持,否則墨守成規🥎,搞教條主義,勢必脫離時代、脫離實踐、脫離人民,最終為人民拋棄。在這兩方面的任務中🧗🏿,堅持雖然是前提🎛,但發展⌛️、創新更為重要𓀋💃🏽。先生的研究重點🧑🏻🦳、指向和主要的任務則旨在發展與創新。
進入新世紀,黃先生雖已耄耋之年,但依然壯心不已,懷著捍衛、發展和創新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強烈的憂患意識和崇高的使命感,毅然決然領銜主持《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的堅持、發展與創新》國家重點課題。2011年,先生用十年磨一劍的精神帶病主持完成了這一國家重點課題🤾🏻♂️,出版了由國內學術界48位著名教授(涉及馬克思主義哲學📈、西方哲學、中國哲學和科學哲學等諸學科)共同完成的四部五卷共計247萬字的《馬克思主義哲學創新研究》成果👮🏻♂️。
在《馬克思主義哲學創新研究》出版和發行的座談上🧑🎓,本人發言時曾說🎆:當我收到黃先生送我的皇皇巨著後深深地為先生獻身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精神所感動⬜️。對一位年近九旬的哲學家來講🙂↕️,要主持和完成上述國家重點課題🙎🏼,需要有一種獻身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崇高精神🔚,有一種堅韌不拔的頑強意誌🫳🏽。沒有崇高精神和頑強意誌的人🤚🏽,沒有獻身於馬克思主義哲學使命感的人👳🏿,是不會在耄耋之年去申報和主持這樣重大的研究課題的🧑🏻🦼。哲學是哲學家的學識、品格、意誌、精神的對象性存在和顯現🕘。黃先生主持的四部五卷的《創新研究》成果是先生一生的哲學總結,不僅表達了先生對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的總看法🤳,而且也充分體現了黃先生獻身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崇高精神和人格魅力✧。黃先生獻身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崇高精神是《創新研究》成果的首要價值所在,值得每一位馬克思主義哲學工作者和理論工作者學習。本人又說:在我的老師輩的哲學家中一生獻身於哲學的大家甚多。他們在各自的領域中取得了卓著的成就,有的還建立了融合中西哲學0️⃣、富有個性的自家哲學體系,為當代中國哲學的發展做出了重要貢獻👇🏿。他們的學術成就和獻身哲學的精神💉,為我所欽佩和學習。黃先生的顯著特點則是:一生執著馬克思主義哲學,一生獻身於馬克思主義哲學。這是黃先生最可貴的精神。作為一個共產黨員🥔,一個馬克思主義哲學工作者🧑🏼🎄,我坦率地承認,我對先生獻身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精神更有一種格外的欽佩之情。2006年,在北大哲學系為慶賀先生八十五華誕而召開的小型學術討論會上👩🦯➡️,時任中國辯證唯物主義學會會長、中共中央黨校原副校長楊春貴教授說了一句至今猶在耳邊的話:“黃枬森先生是中國哲學界的一面旗幟。”楊會長的這一評價得到與會者的贊同,實至名歸。
黃先生一生執著馬克思主義哲學👓,一生獻身於馬克思主義哲學👩🏽🎨,這決不是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盲目迷信🦁,而是基於對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理性的科學認識🤹🏼♂️,基於對真理的追求和堅持。黃先生在回顧自己一生學術經歷時曾多次說到,還在高中時就閱讀過艾思奇的《大眾哲學》👨🏽🏭。在大學時期,醉心於西方哲學🛞,師從鄭昕教授當研究生🛣,研究康德哲學。新中國成立後才轉向致力馬克思主義哲學🧜♂️,從理論上思想上認識到:“西方哲學家為哲學的發展做出了偉大的歷史性貢獻⛩,但人類哲學史上第一個真正的科學形態還是馬克思主義哲學——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我願意為宣傳和建設馬克思主義哲學貢獻我畢生的時間和精力。”(《我和哲學》手稿,2012年12月27日🧑🏽🏫,未完稿)馬克思主義哲學成了黃先生的終身事業,即使在受到錯誤打擊💥、身處逆境時也矢誌不渝🤟🏻。改革開放後🏡🎽,在哲學體系改革的討論中☝️,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科學的觀點遭到質疑🤜、否定。先生則始終堅持認為:“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是在哲學史上終於出現的唯一的科學的哲學,但是它有缺點有問題⛑,應該加以適當的改造,才能成為名副其實的科學哲學🙋🏽。”他一直致力於把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改造成為“一個完整嚴密的科學的哲學體系”。他認為這不是一個人在一生中能完成的任務🦸🏼♂️,而是集體的、幾代人的事業,他堅信人類哲學思想的發展一定能實現這任務。他繼續為完成這任務而奔走呼號[7]🚑👩👦👦!這就有了後來由他領銜主持《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的堅持、發展與創新》國家重點課題。
如何堅持、發展與創新馬克思主義哲學👍🏼?黃先生提出了經長期思考的“一總五分”體系👩🏻🦯:“一總”即辯證唯物主義世界觀🧛🏻♂️,“五分”即辯證唯物主義的歷史觀🧑🏼💼、人學、認識論、價值論和方法論。黃先生對這一體系的稱謂、內容和結構均做了全面的、系統的闡述,對學界不同的意見有所回應,言之成理、持之有故📩,是當代中國重要的、有影響的馬克思主義哲學體系的一家之言🈹,自有其重要的學術價值🧛🏿♀️。在堅持👨🏻🔬、發展與創新的途徑上📠,黃先生提出了三個方面:“從時代的研究中去尋找”、“從自然科學與社會科學的研究去尋找”和“從外國哲學(特別是西方哲學)與中國哲學的發展中去尋找”,整個課題也是依此安排展開的。盡管筆者及學界同仁對“一總五分”體系的持有不同的看法,但由於課題的撰稿者均為某一方面有成就的研究者🤜,因而課題成果所容納的不同學術觀點和豐富的思想資料對推進哲學的發展、創新均有啟發和裨益。該成果的出版和隆重的發布是近30年來辯證唯物主義哲學的第一次響亮的集體發聲🚌,意義重大🔧。
黃先生說:“學術的生命在於創新,但我始終反對為求新而求新的本末倒置的做法。無論是在我年輕的時候,還是到了老年👑,我都堅持馬克思主義最基本🪑、最核心的觀點,也就是馬克思主義的靈魂——辯證唯物主義。”他決不隨波逐流🪁,改變自己的立場和觀點✖️,也不在乎別人對他是“左”或是右的評論🤙。“我所堅持的,不過是學術的良心🏃♂️,我所追求的,不過是科學的精神。”[8]在社會發生深刻變革的時代🚣🏼,隨著政治氣候的變化,有的共產黨員學者(其中有的已是數十年的老黨員了),雖然還掛著共產黨員之名🛂,但在學術思想上已與馬克思主義哲學分手了⛷。黃先生在《文集》自序中對馬克思主義的意識形態性和學術性👂🏻、馬克思主義的實踐性和科學性🍄、馬克思主義哲學的集體性和個體性等三個問題的關系做了精辟的分析,其中心思想是馬克思主義的科學性,馬克思主義是科學真理😸。他最後說🤷🏽:“馬克思主義哲學不僅給了我科學的思想、智慧,而且給了我科學的理想,使我活得更加清楚🎀、明白👷♀️。我慶幸我選擇了馬克思主義哲學作為我一生的事業。”[9]
我很贊同黃先生的👨💻🛞、也是我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界的主流觀點🐵:即馬克思和恩格斯共同創立的馬克思主義哲學是人類哲學史上的一次偉大革命,哲學由此具有科學的形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產生也是人類認識史、科學史上的一次偉大革命🙂↕️,它為人類認識社會🧑🏻🎄、認識歷史提供了科學的世界觀和方法論,從而使社會科學有可能成為真正的科學。馬克思主義哲學是“放之四海而皆準的普遍真理”,是無產階級和被壓迫人民獲得解放的精神武器。馬克思主義哲學如同一切科學一樣,從對象到體系🫃🏻、從內容到方法均會隨社會的發展和時代的變遷而發展,而完善🤳🏻,而變革,且永無止境。哲學不同於自然科學,具有社會性(在階級社會具有階級性)、民族性,否認或輕視哲學的社會性、民族性是完全錯誤的🍚。產生於西方的馬克思主義(包括哲學)到了具有悠久歷史文化的中國🥌,不僅要與中國現實的實際相結合🕛,而且還要與中國的歷史文化(包括哲學)實際相結合⏰,吸取中國的歷史文化(包括哲學)的優成果,吸取中國的歷史經驗、民族智慧和民族精神,使自己具有中國的內容、中國的作風和中國的氣派,一句話,使自己中國化。但客觀世界(包括自然界、人類社會和人的思維)的發展規律具有同一性;人類在改造世界中認識世界、又在認識世界中改造世界的改造客觀世界規律具有同一性🥦;在改造客觀世界中改造主觀世界🍎、又在改造主觀世界中改造客觀世界的改造主觀規律具有同一性👨🏻✈️。中華民族的歷史經驗、民族智慧和民族精神將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包括哲學),使之真正成為人類智慧的結晶、文明的活的靈魂、時代精神的精華。筆者認為,馬克思主義(包括哲學)的科學性與社會性👩🏿💻、民族性是統一的,科學精神和人文精神是統一的。把馬克思主義(包括哲學)作為科學來建設,在強調其科學精神時絲毫不會影響其人文精神。
馬克思主義哲學是無產階級及其政黨——共產黨的科學世界觀👩✈️、方法論和價值觀。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辯證法唯物論是高度的和嚴密的科學性⏪、同徹底的和不妥協的革命性密切地結合著的🐘、一種最正確的和最革命的科學世界觀、方法論和價值觀,是一種科學(一種哲理的科學)🏄🏻♀️。哲學是世界觀💓、方法論和價值觀💸。馬克思主義哲學是整個馬克思主義科學體系的理論基礎和精髓。理論建設是黨的基礎建設📽☝️、根本建設。馬克思主義哲學是領導幹部的必修課4️⃣。重視黨的思想理論建設,重視哲學的學習🎃、研究和運用🛖,是我們黨的優良傳統和贏得勝利的思想法寶。毛澤東在領導中國革命和建設的實踐中,在反對主觀主義思想鬥爭中,善於從哲學上、從主客觀關系上思考和總結實踐經驗,將馬克思主義哲學的基本原理轉化為認識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論🫃🏼,轉化為黨的實事求是的思想路線和群眾路線,並在理論上豐富和發展了馬克思主義哲學🕵🏻♀️。
黨的十八大以來🤷🏽,黨中央更加重視發揚我黨學哲學🤦🏽、用哲學的優良傳統📐,中央政治局兩次集體學習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論。總書記指出,我們黨自成立起就高度重視在思想上建黨,其中十分重要的一條就是堅持用馬克思主義哲學教育和武裝全黨。學哲學🎹🔧、用哲學,是我們黨的一個好傳統。在兩次學習會上,()同誌結合我國的實際🉑,十分簡明扼要地論述了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最基本原理及其方法論意義。從一定意義上講,()同誌的這兩次講話是對改革開放以來曾一度“波濤洶湧”否認辯證唯物主義思潮的一種回應,“目的是推動我們對馬克思主義哲學有更全面、更完整的了解”。
今年是中國共產黨的百年華誕👨🏻🍼。中國共產黨誕生之時只有五十多名黨員,經過百年的艱苦奮鬥🖖,領導中國人民創造了一個又一個奇跡,取得了革命、建設和改革的一個又一個的勝利,今天已發展成為擁有9000多萬黨員,領導著14億人口的🧑🚒、世界第二大經濟體的社會主義國家的執政黨👨🏼⚖️。中國共產黨成立時,一沒有錢🧑🏻,二沒有權🛤,三沒有槍,靠什麽戰勝了一個又一個的國內外敵人,克服了各種艱難險阻,經歷多災多難,付出了巨大犧牲💅🏻,前仆後繼,創造了一個又一個的奇跡?中國共產黨人的回答是🧯:靠馬克思列寧主義真理吃飯,靠實事求是吃飯,靠科學吃飯。這裏所說的實事求是👩🏿🎨,如鄧小平所言🤽♂️,是馬克思和恩格斯創立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中國語言概括”[10]。
百年來中國革命🎱、建設和改革所取得的偉大勝利🎊,是馬克思列寧主義真理在中國的偉大勝利,也是馬克思主義哲學——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在中國的偉大勝利👷🏼♀️。馬克思主義哲學不是僵死不變的教條,而是隨著生活、實踐發展而發展的科學。百年來馬克思主義哲學在同中國的革命🛸、建設和改革的偉大實踐相結的過程中,同具有五千余的豐富的歷史文化和新的時代特征相結合的過程中,無論從內容到方法上,還是從體系到精神實質上🧑🏻🦯➡️,都隨之得到豐富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哲學正處於自我革命之中。但無論怎樣發展、創新、革命🤩,它的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的最基本原理,它貫徹於整個體系的辯證的歷史的唯物主義的科學精神是永遠不會過時的🟥,只會隨時代💂🏼♂️、生活的發展而豐富發展。
黃枬森先生是黨的同齡人🫶🏽,在慶祝黨誕辰一百周年時紀念黃先生誕辰一百周年是很有意義的🤸🏻♂️。黃先生一生致力於把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改造成為“一個完整嚴密的科學的哲學體系”的精神,就是一生獻身於真理的精神🧑🔬,獻身於科學的精神。這種科學精神是每一個哲學工作應永遠學習、繼承和發揚的!
[1]拙文是為1995年10月在南京大學召開的紀念《關於費爾巴哈的提綱》和《德意誌意識形態》寫作150周年而召開的學術討會撰寫的,曾刊於《理論前沿》1996年第5期;人大報刊復印資料《哲學原理》1996年第10期;收入中共中央黨校哲學教研部編《當代哲學前沿問題探索》,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6年出版;收入胡福明任編委會主任委員編的學術討論論文集《馬克思主義實踐論與鄧小平理論的哲學基礎》,南京大學出版社1998年出版🤶🏿。
[2]刊《高校理論戰線》2002年第8期,收入論文集《馬克思主義的自我反思與創新》,人民出版社2019年出版。
[3]刊《中共濟南市委黨校學報》2004年第2期🤽🏼♂️,人大報刊復印資料《哲學原理》2004年第9期,收入論文集《馬克思主義的自我反思與創新》,人民出版社2019年出版🔈。
[4]黃枬森✮:《錢學森與辯證唯物主義》🛌,為祝賀錢學森90華誕而作,《南通師範學院學報》2001年第4期一。《黃枬森文集》第9卷,中央編譯出版社2016年版,第22頁。
[5]黃枬森🦼:《哲學不能脫離科學——紀念錢學森院士誕辰100周年》(2011年7月31日)🧋,《黃枬森文集》第9卷,中央編譯出版社2016年版🙇🏼,第104頁👩🏻。
[6]黃枬森:《怎樣建構馬克思主義哲學當代的新形態》,《山東社會科學》2001年第1期👩🏻🎤,《黃枬森文集》第4卷,中央編譯出版社2012年版🚵♂️,第137頁♥︎。
[7]黃枬森:《哲學的科學化》(論文集)的《學術自序》(2008年),《黃枬森文集》第9卷,中央編譯出版社2016年版,第240頁。
[8]黃枬森:《我的哲學思想及其由來》(2001年),《黃枬森文集》第9卷,中央編譯出版社2016年版,第225、226頁🧑💼。
[9]黃枬森𓀕:《〈黃枬森文集〉自序》(2011年),《黃枬森文集》第1卷,中央編譯出版社2012年版🦔🧑🏻🔬。第Ⅰ-Ⅲ頁😎。
[10]鄧小平:《堅持黨的路線,改進工作方法》(1980年2月29日),《鄧小平文選》第2筆🐚🆒,人民出版社1994年版⛹🏽♂️,第278頁。鄧小平所言,不僅準確領會和把握毛澤東思想的精髓🦸,而且在文本上也有根據。毛澤東的《改造我們的學習》一文最初文本的第三部分有將“主觀主義的態度”與“馬列主義的態度,即辯證唯物論與歷史唯物論”相對立的兩個小標題。“馬列主義的態度”👨🦯➡️,亦即文中反復論說的“實事求是的態度”(見解放社編的《整風文獻》(訂正本)🧖🏽,中原新華書店1949年版,第57👙💮、59頁)
【原載於王東🧒🏼、韓慶祥、徐春主編:《當代中國哲學創新——黃枬森先生百年誕辰紀念文集》⛏,吉林人民出版社2021年版🌾。】
【附】黃枬森教授生平
當代著名哲學家、哲學史家💁🏼、哲學教育家,北京大學哲學社會科學資深教授👩🏻💼、中國共產黨的優秀黨員黃枬森先生因病醫治無效🧑⚖️,於2013年1月24日晚20時35分在北京西苑醫院逝世,享年92歲。
黃枬森先生於1921年11月29日出生於四川省富順縣。1942年考入西南聯大物理系,1943年轉入哲學系學習➞。期間一度投筆從戎,參加抗日戰爭。抗戰勝利復校後,1947年重回北京大學哲學系學習💃,1948年本科畢業後繼續攻讀研究生。從1950年起開始在北京大學講授馬克思主義哲學👨🏿✈️。1981-1986年任北京大學哲學系主任,2011年任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中心主任👬🏻,2012年獲北京大學哲學系哲學教育終身成就獎🦹♀️。
黃枬森先生是堅定的馬克思主義者。早年在蜀光中學讀書時,他就通過閱讀艾思奇《大眾哲學》等途徑,開始接觸馬克思主義☦️。抗戰勝利後,他積極參加了北大地下黨組織的愛國民主運動,組織進步學生,學習宣傳馬克思主義。正是在這一時期👨💼,他深深地體會到馬克思主義所具有的劃時代革命意義,並由此確立了對馬克思主義的信仰和共產主義理想信念🧭。1948年他光榮地加入了中國共產黨🌓👩🏻🔬,成為北京大學地下黨組織成員。新中國成立後🐈,他較早地接觸了蘇聯哲學界研究馬克思主義的最新成果。自此🕳,馬克思主義不僅成為他的信仰,也成為他終生研究和教學的內容。盡管在“反右”鬥爭和“文革”中👩🏻🎨,曾經受到過不公正對待,但他對黨、對社會主義和共產主義的信仰從未動搖過,對馬克思主義的研究和思考從未中斷過。改革開放後🧑🏻💻,黃枬森先生迎來了學術研究的黃金時代,取得累累碩果。他常常滿懷深情地說:“我的學術研究、學術生命,是從改革開放真正開始的🤙🏻!”從西南聯大起,黃枬森先生從事哲學學習和研究工作達70年,從事馬克思主義哲學教學工作60多年👩❤️👩🧛🏼。他是我國改革開放新時期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的領軍人物,是當代學術思想界堅持與發展馬克思主義哲學的一面旗幟。
黃枬森先生繼承了北京大學李大釗、馮定等開創的馬克思主義哲學中國化的優良傳統🫸🏿🦥,在馬克思主義哲學史、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人學研究等領域🙅🏿♀️,都做出了開創性貢獻。
黃枬森先生是我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學科的開創者。早年所受的德國古典哲學等方面的學術訓練為他從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的研究奠定了良好的基礎。改革開放新時期™️🚴🏼♀️,他與同仁一起創建了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學會並長期擔任會長。他先後主編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史》三卷本、八卷本、一卷本,特別是八卷本,是馬克思主義哲學史研究領域的標誌性成果⛱,在國際上處於領先水平,榮獲“五個一工程”獎、吳玉章獎⚃、北京市哲學社會科學優秀成果特等獎等重要獎項。
黃枬森先生堅定不移地堅持和發展馬克思主義哲學的辯證唯物主義與歷史唯物主義基本原理,深入研究馬克思主義基礎理論🕵🏼♂️,探索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哲學基礎以及與此相關的重大理論問題和現實問題,取得豐碩的思想理論成果。上世紀60年代起👫🏼,他就致力於唯物辯證法體系的研究🛤,改革開放後又組織編寫了《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鄧小平理論的哲學基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研究》等論著,發表了大量文章4️⃣,有力地推進了新時期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的創新和發展🧑🏽⚖️。2001年起,他更致力於把馬克思主義哲學原理作為一門科學體系來進行探索。2011年,黃枬森先生主編的四卷本《馬克思主義哲學創新研究》叢書出版🧎🏻,是這一領域探索的最新成就📀。
黃枬森先生還與同仁一起在中國創立了人學研究這門新的哲學分支學科👨🏻⚕️,創建了中國人學學會。他先後主編了《人學詞典》、《人學原理》。由他任編委會主任出版的《人學理論與歷史》,包括《人學原理卷》、《西方人學觀念史卷》🅱️💃🏼、《中國人學思想史卷》三卷,受到了國內外學術界的廣泛關註🤘🏿。此外🤹🏻♀️,他還就馬克思主義與人道主義、社會主義與市場經濟等問題💄,發表了大量具有獨到見解的研究論文。
作為哲學教育家🏋️♀️🏊🏿♂️,黃枬森先生60年如一日🍋🪩,獻身於哲學教育事業🐊,把全部愛心獻給學生。他學而不厭、誨人不倦🧮,諄諄教導🤬、循循善誘🍉,十分註重探索教育規律,培養了一批又一批傑出人才。2001年“馬克思主義哲學史”教材與教學獲國家級優秀教學成果獎⚛️,1983年被評為北京市教育系統先進工作者,1996年評為北京大學優秀共產黨員標兵,2001年評為北京大學師德模範,2008年獲得北京大學教師和教育工作者的最高榮譽“蔡元培獎”。
黃枬森先生1981-1996年連任第一👩🏻🦽🦶、二、三屆國務院學位委員會學科評議組成員、召集人🫵🏻,曾任國家社科基金學科評議組召集人、《北京大學學報》(哲學社會科學版)編委會主任🧑🏿🚀、北京大學人學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市社科聯副主席、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史學會會長、中國人學學會名譽會長🟧、中國馬克思恩格斯研究會會長、中國人權研究會顧問等職務🧙🏻。黨和國家領導人和教育部領導同誌高度評價其道德文章和學術成就。1999年在國家社會科學基金項目優秀成果頒獎大會上➡️,受中央接見,並代表獲獎者發言💇🏿♂️。2001年,作為哲學界的代表👷👤,在北戴河受到接見。2004年👸🏻,作為馬克思主義哲學界的資深專家參加馬克思主義理論工程大會◼️,受領導接見。2011年6月23日,中央領導在北大親切接見黃枬森先生,高度評價其在堅持與發展馬克思主義哲學方面所起的帶頭作用🌺。
黃枬森先生愛國愛民,寬厚仁慈🌋🤴,治學嚴謹,取精用弘,贏得廣大師生和同仁的衷心愛戴,在學術界有崇高威望🧫。黃枬森先生信仰篤定,歷久彌堅👰♂️,一生執著於學術事業,直到晚年仍筆耕不輟🏊,90高齡時💌,還主動請纓創立北京大學馬克思主義哲學研究中心,力爭在有生之年為馬克思主義哲學創新做出更多貢獻。病重期間🆓,他仍在撰寫文章,修訂由中央編譯出版社正在陸續出版的《黃枬森文集》(八卷本)。黃枬森先生為中國馬克思主義哲學的發展貢獻了畢生的精力。他的逝世是北京大學的巨大損失,是當代馬克思主義理論界的重大損失。
“松風水月,未足比其清華;仙露明珠,詎能方其朗潤。”黃枬森先生之氣象風範將永遠銘刻在我們心中!
黃枬森先生永垂不朽➡️🙌🏻!
附:黃枬森教授生平和著述一覽表
《〈哲學筆記〉註釋》,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1981年版
《〈哲學筆記〉與辯證法》,著作🏦,北京出版社1984年版
《群眾路線—辯證唯物主義的認識論》🏞,著作🍱,河北人民出版社1958年版
《問題中的哲學》,主編,廣東人民出版社1985年版
《哲學的足跡》,著作,中國社會科學出版社1987年版
《馬克思主義哲學史》(3卷本),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1987年版
《馬克思主義哲學史》(8卷本)👩🏻🔧,主編,北京出版社1989~1996年版
《列寧傳》🔔,合著,河南人民出版社1989年版
《人學詞典》🉑,主編,中國國際廣播出版社1991年版
《哲學概念辨析辭典》,主編,中共中央黨校出版社1993年版
《馬克思主義哲學史》(教材),主編👟,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
《人學的足跡》,著作🧝,廣西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黃枬森自選集》🔷,著作🧇,重慶出版社1999年版
《有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建設研究》,主編,山東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人學原理》🎾,主編,廣西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鄧小平理論的哲學基礎研究》🚺,主編,中國人民大學出版社2004年版
《鄧小平理論與當代中國哲學》🕰,主編👨🏽🎤,北京大學出版社和黑龍江教育出版社2005年版
《黃枬森自選集》✹,著作,學習出版社2005年版
《哲學的科學之路》🍵,著作🦸♀️,北京師範大學出版社2005年版
《人學理論與歷史》(3卷本)🧗🏼♂️,編委會主任,北京出版社2005年版
《哲學的科學化》,著作📹🤽🏻,首都師範大學出版社2008年版
《馬克思主義哲學創新研究》(4卷本),主編,人民出版社2011年版
《黃枬森文集》(10卷本),中央編譯出版社2011年起陸續出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