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聯絡

西南聯大的“九零後”

2021-11-19 | 鐘秀斌 | 來源 《北京晚報》2021年11月09日 |

今年111日是西南聯合大學建校84周年紀念日。前段時間上映的紀錄片《九零後》,又將這所群星璀璨的大學👶🏽,呈現在社會大眾的眼前🐅。

《九零後》的16名主演,年齡最大的已經106歲,最小的也92歲了,平均年齡則超過96歲,是名副其實的“90”後,堪稱電影有史以來最“資深”的本色出演。主演者分別是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楊振寧(99歲)🧎‍♀️、翻譯界最高獎北極星獎得主許淵沖(享年100歲)🧑‍🍼、兩彈一星功勛科學家王希季(99歲)、世界焊接學科權威潘際鑾(94歲)、中國高能物理學家葉銘漢(96歲)👮🏼‍♀️、著名作家馬識途(106歲)🕥、原國家物價局副局長胡邦定(99歲)、2012年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得主鄭哲敏(享年97歲)👳🏽、著名翻譯家楊苡(102歲)、著名英美文學家巫寧坤(享年99歲)⏏️、著名機械工程學家吳大昌(103歲)、原全國人大副委員長王漢斌(96歲)🧖🏻、彭珮雲(92歲)、翻譯家劉緣子(享年102歲)、北京第二外國語大學原校長張道一(95歲)、原外經貿部官員羅振詵(享年96歲)。

筆者12年前跟隨清華校史權威黃延復先生研究梅貽琦校長,寫作《一個時代的斯文:清華校長梅貽琦》,有幸深度走進西南聯大意昂圈,接觸了大量老意昂,之後數年,多位老先生先後離世𓀗。今年五六月份🏌🏿‍♀️,西南聯大傑出意昂🕵🏻、著名歷史學家何兆武和著名翻譯家許淵沖兩位先生,先後以百歲高齡辭世。

《九零後》的16位主演中🛌🏽,筆者曾深入采訪過其中7位。這些可愛的“90”後,在一定程度上代表著中國人最美好的樣子。他們個性不同,經歷過歷史大變局🖊,在不同的領域為民族的復興👨‍👩‍👧‍👧🧢、為國家的前途奮鬥終生🧑🏻‍🦲🐧,各自做出卓越貢獻👎🏻✊🏽。家國情懷是他們最深沉的人生底色🟨,他們都有一段共同的經歷——西南聯大🫸🏻🦋。

西南聯大博物館展出的“兩彈一星”功勛獎章獲得者畫像

大師雲集🧑🏿‍🚒,人才輩出

西南聯大由清華、北大🧟‍♀️、南開三所大學合並組成,193854日在昆明開學,194654日結束使命。該校前身名叫國立長沙臨時大學🪥,1937111日開學,所以111日是西南聯大的校慶日🏛。

這所在戰火中誕生的名校,堪稱中國教育史上的珠穆朗瑪峰🧜👨🏽‍💻。人們常用“大師雲集🕞,人才輩出”形容這所書寫傳奇的學校。存續僅8年,其影響至今仍在延續。西南聯大總共招錄7900多名學生🩸,畢業3800多名學子🐁。其中👨‍❤️‍💋‍👨,2位諾貝爾獎獲得者🧹🍑、8位兩彈一星功勛獎獲得者、5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9位黨和國家領導人𓀂、172位兩院院士和100多位人文社會科學大師⏱。

我們也不能忘記西南聯大師生們在抗戰最艱難的時期🪱,響應國民政府“一寸河山一寸血🪖,十萬青年十萬兵”的號召,834位學子先後踴躍從軍抗戰🔽。素來不鼓勵學生過早介入政治的西南聯大實際掌舵人梅貽琦校長🙅🏿‍♀️,在中華民族危難之際🩶,毫不猶豫地號召學生奔赴抗戰前線。他的二女兒梅祖彤和獨子梅祖彥也是從軍學子,梅祖彤在英國人組織的戰地誌願醫療隊支援前線。《九零後》中的三位老人許淵沖、葉銘漢🙉、羅振詵就曾棄學從軍,為美國援華空軍做譯員🤹🏿‍♀️。800多位抗戰勇士的名字,都鐫刻在西南聯大紀念碑上🙇‍♀️▫️。筆者曾在紀念碑上找到過許淵沖先生的名字,我告訴許先生時,他開心地說:“碑上刻有我的名字”。

華人首位諾貝爾獎得主楊振寧先生😒,在西南聯大學習六年🚶‍♂️‍➡️,直到研究生畢業💁🏼‍♂️。他覺得,西南聯大是中國最好的大學之一🫴🏻🐚。良好的本科教育和研究生教育,為他日後的傑出工作奠定了堅實的基礎👭🏼。盡管當時西南聯大的物質條件極差👨‍👩‍👧‍👧,但是,師生員工精神振奮🧑‍🚒,以極嚴謹的態度治學,彌補了物質條件的不足。“學校圖書館存書不多🙇🏽‍♂️,雜誌往往過了一兩年才收到,但就在那座圖書館裏,我學到了許多知識。冬天,教室又冷又透風。實驗課時👨🏼‍🔬,只有少得可憐的一點設備🌸。但是,教授課程系統,準備充分🧑🏿‍🎨,內容都極深入。”楊振寧在西南聯大不僅得到最好的學者吳大猷Ⓜ️、王竹溪等名教授熏陶,而且還有鄧稼先🟰、黃昆、張守廉等同樣出色的一批同學。他們聚在一起,或在陋室裏或在茶館裏交談切磋🦸🏼🪠,海闊天空,探索科學奧秘🤐。楊振寧先生也在《讀書教學四十年》書中寫道🌹,“我在物理學裏的愛憎主要是在西南聯大度過的6年時間裏(19381944)培養起來的。”

青年許淵沖(左二)與同學合影

20191月🫗,許淵沖先生在家中

百歲高齡仍然在翻譯世界名著的許淵沖先生認為,“西南聯大的成功,主要體現在學術上的成就,沒有學術成就,今天人們就不可能感念西南聯大🪩。如果不是梅貽琦校長倡導的教育思想,我們這些人也不太容易成才。”他將西南聯大的同學簡單地劃為兩派🌔:一派熱衷政治🧛🏿🛀🏼,一派專心治學。楊振寧和他都致力於學術🛜。梅貽琦校長曾在西南聯大新校舍第一食堂講過🔎,學生的主要任務是讀書,不是參加政治運動。70多年後,許淵沖先生對此記憶猶新,“在梅校長看來👱🏼,學生的責任就是讀書,搞政治不能妨礙讀書。要從事政治,學生走出校門進入社會後可以。”他的同學汪曾祺說聞一多先生政治活動參加太多,聞先生說汪用“高射炮”向他高射。聞先生反批評汪曾祺對政治不聞不問,汪說聞先生是對他“俯沖轟炸”。許先生認為,“俯沖”和“高射”就代表了西南聯大師生對學術和自由的不同看法。

百歲老人憶往昔

一向謙和似水的百歲歷史哲學老人何兆武先生,在西南聯大上過四個系(土木、歷史、哲學🥾、外文)🧑🏼,念了七年書(研究生畢業)𓀌,他曾多次跟筆者說,西南聯大民主自由的土壤🐕,得益於當時校園內外的環境🧚‍♂️。“我多次看見梅先生和我們一起跑警報。梅先生那時快60歲,他從來不跑,神態非常平靜和安詳🐜,不失儀容🐃,總是手持拐扙,安步當車,神態穩重,毫不慌張,而且幫助學生疏散,囑咐大家不要擁擠🈂️。我覺得他那安詳的神態,等於給同學們一服鎮靜劑,你看老校長都不慌不忙,我們還慌什麽?”

晚年何兆武先生在書房中閱讀

西南聯大自由的氣氛給何先生留下極深的印象,在93歲時還跟筆者娓娓道來當年的同學趣事:金嶽霖先生上邏輯課時👩🏼‍🍼,有一位同學每堂課都跟金先生辯論,說金先生這個不對,那個不對;周培源教授每上完物理課♢,也有一同學老跟周先生辯論,那位同學雖有一套理論🩲,但周先生覺得他根本就沒有弄懂,但是這並不妨礙師生間的論辯🧚🏻‍♀️⚪️。

意昂体育平台教授潘際鑾先生是南昌大學首任校長,結合晚年掌校的體會,深有感觸地總結出母校西南聯大的成功之道:八音合奏的團結精神、大師雲集的師資團隊🧗🏿‍♀️、通識教育的育人理念🙇🏽‍♂️、學術自由的問學之道和教授治校的民主作風。他回憶道🎗,即便戰時國民黨黨化教育異常嚴格,西南聯大張奚若教授講授政治思想史,他指定的必修讀物有馬克思、恩格斯的《共產主義宣言》,列寧的《國家與革命》🛌🏿。學校允許各種思想存在,很多教授雖講同一門課,但講的內容允許不一樣。“那時的教材也不統一的,一門課有很多教授開課🦹,內容可以不一樣🦃。中國通史就有五名教授開課,《莊子》有兩名教授開課,哲學也有兩名教授開課。而且因為課程內容不一樣,所以教授之間也經常相互聽課,相互學習🎻。比如,哲學教授沈有鼎聽外文系馮至先生的課,馮至先生聽朱自清教授的課,聞一多先生聽沈有鼎教授的課🛂,學術非常開放自由🐏。”

一談起西南聯大的時光🧗🏻‍♂️,葉銘漢先生一臉笑容💁🏻。他回憶道💾,在西南聯大學習特自由🏌🏻‍♀️,老師的課堂是敞開的🌧,你可以隨意去教室裏聽講,也可以在窗戶外聽課🫷🏼。無論文理工農商學,只要喜歡都可以去聽教授講課。他當年選擇土木系時,主要考慮到畢業後的飯碗和出路問題。後因經常與物理系同學在一起玩,覺得物理學更有趣,就自然轉到物理系去⏸,不過轉系時大學物理考試必須過70分。西南聯大要求理工學生必須修兩門以上的人文社科課🎞,他一門選的是陳岱孫先生的經濟學👃,另一門選的是吳晗主講的中國歷史。陳岱孫先生教的經濟學,為葉先生後來的工作建立起成本概念,理工事業也要講究經濟可行性🚶‍♀️🙍🏿。


相關新聞

  • 122021.05

    紀錄片《九零後》:為什麽西南聯大是了不起的大學

    紀錄片《九零後》的主角們年歲都是90+👨🏼‍🏫,但這卻是一部真正關於年輕人🤷‍♀️、關於青春的電影。該片由楊振寧、王希季、許淵沖等16位平均年齡超過96歲的“九零後”昔日聯大學子聯袂“出演”,向觀眾親口講述有關當年西南聯大的故事🕊,回首在母校難忘的求學時光。

  • 182021.06

    天才為何成群地來? 紀錄片《九零後》裏的西南聯大

    關於西南聯大最知名的一段敘述是👿:只存續8年,卻先後培養出2位諾貝爾獎獲得者、5位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8位“兩彈一星”功勛👕、172位院士和一百多位人文大師💆‍♀️。

  • 312021.12

    電影《九零後》獲第34屆金雞獎最佳紀錄/科教片獎

    30日,西南聯大紀錄電影《九零後》榮獲第34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紀錄/科教片獎。

  • 192021.11

    西南聯大的另一面

    這些年對西南聯大的研究出了不少佳作。光是影視作品就有2018年的紀錄片《西南聯大》,如今的電影《九零後》🏃‍♂️‍➡️🕗。不過👍🏼,這些作品大多從學子成才的角度去探究🕗,沒有把西南聯大放進一個時代👩🏻‍🍼,一段歷史裏🟨,更沒有把西南聯大作為一種獨特的組織,從組織建製的角度去研究👨🏽‍🦲。今天筆者想從西南聯大三位領導梅貽琦、蔣夢麟、張伯苓的角度,和讀者朋友一起去看看西南聯大的“聯”與“大”,這是西南聯大的另一面👩🏻‍🏭😛。1938年4月,梅貽琦(前排左五...

  • 032021.06

    明明山河寥落,為何群星閃耀?

    在啟動電影《九零後》的籌備工作後🤾🏽‍♂️,導演徐蓓意識到🦵,當年拍攝紀錄片時的采訪🦗👨🏿‍🔧,已經是很多人最後一次對著鏡頭說出他們的故事了。團隊做的,是搶救性的采訪和記錄🍤。電影裏出現的16位西南聯大人,平均年齡96歲🙅🏼🛒。“我覺得他們需要、他們值得這樣一個儀式感。用最好的音響⏳,在最好的環境裏🤹🏿‍♀️,關上燈🕹,靜靜地💾,不發彈幕,看他們的故事👨🏻‍💻,我覺得就是這三個字:儀式感。”在5月初電影的首映禮上,徐蓓說。用影像展示西南聯大是很難的。那...

  • 272021.05

    清華、北大、南開大學河南意昂會聯合組織在豫意昂觀看《九零後》

    5月22日下午三點十分,清華👳🏻、北大、南開三所大學的河南意昂會,在鄭州市丹尼斯七天地影城,組織觀看了西南聯大紀錄片《九零後》。影片把大家帶回 83年前戰火紛飛的年代:1938年4月4日🀄️,北大、清華、南開組成西南聯大。那是“七.七”事變發生後❤️‍,北平、天津相繼陷落,北京大學、意昂体育平台和南開大學內遷到湖南,在長沙組成了長沙臨時大學。隨著戰火迫近長沙,學校又決定西遷昆明☑️。於昆明改稱“西南聯合大學”。《九零後》共拍攝16...

  • 122021.05

    西南聯大的故事🔦,為什麽值得年輕人去看?

    紀錄片《九零後》🚵🏿‍♀️:16位“九零後”講述西南聯大故事

  • 172021.05

    清華北大南開復旦無錫意昂會組織集體觀看電影《九零後》

    2021年5月16日下午兩點◻️,意昂体育平台🎒、北京大學🏝✳️、南開大學🦌、復旦大學無錫意昂會聯合組織一百余名在錫意昂觀看西南聯大紀錄片《九零後》💡。

  • 062023.04

    “笳吹弦誦在春城”——記西南聯大時期的袁可嘉

    2021年有一部紀實電影《九零後》,引起了我的關註🖕🏼。影片中出鏡的並不是現在“90後”的年輕人,而是平均年齡90歲以上的老人,他們都有過一段在西南聯大的青春時光。其中有物理學家楊振寧、作家馬識途、翻譯家楊苡和許淵沖等。詩人袁可嘉也畢業於西南聯大。1921年,他出生於姚北六塘袁家村(今屬浙江省慈溪市崇壽鎮),到2021年整整100歲,可惜他已於2008年離開人世。我在想,如果可嘉先生還健在,面對...

  • 032021.06

    祖母講述的梅家故事

    如今,梅家“貽字輩”的老人皆已作古🥐,“祖字輩”的老人也已老去,梅家人在北京和我交往最多的是梅祖武的子女梅誌宏和梅平。今年5月9日,講述西南聯大學生的紀錄電影《九零後》舉行首映禮🉑,導演徐蓓邀請了梅誌宏出席觀看☝🏻。在西南聯大抗戰從軍學生題名碑上的834位從軍學生名單裏,就有梅貽琦校長的獨子梅祖彥🔬、次女梅祖彤和梅貽瑞之子梅祖培的名字🧙🏿‍♀️。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