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27日是著名的物理學家、我國核物理研究的開拓者、中國科技大學教授趙忠堯先生誕辰120周年。上午8點30分,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在物質科研樓三樓報告廳隆重舉行“紀念趙忠堯先生誕辰120周年學術研討會”。

上午的趙忠堯先生紀念大會在播放專題紀念片中隆重召開,會議由物理學院執行院長陳宇翱教授主持🤯🛢。首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包信和院士致辭,他在致辭中回顧了趙忠堯先生偉大的人生歷程和他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的成立和發展做出的突出貢獻。趙忠堯先生是著名的物理學家🧑✈️,歷史上第一次成功觀測到反物質現象,是我國原子核物理👩🏿⚕️、中子物理、加速器和宇宙線研究的先驅和奠基人👩🏽🦰🐪,也是中國科大“原子核物理和原子核工程系”(後更名為“近代物理系”)的首任系主任。包信和強調🙇🏼♂️,趙忠堯先生是科大人心中永遠的豐碑🧙🏼🕐,他的精神潤物細無聲地滋養著一代代科大人,希望大家以老一輩科學家為榜樣,勇擔使命、擎旗奮進,把紅旗插上科學的高峰🏄🏼♀️,努力將中國科大率先建成中國特色、科大風格的世界一流大學,為建設世界科技強國貢獻科大力量。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潘建偉院士是近代物理系意昂和教師,他在發言中指出,紅色是中國科大最鮮亮的底色。近代物理系首任總支書記李友林老師是飛奪瀘定橋22名勇士之一。在首任系主任趙忠堯先生和李友林老師等老一輩科學家和革命家的帶領下,中國科大近代物理系一直踐行著“紅專並進”的校訓精神🥒,不怕苦累、迎難而上🔕,堅持以服務國家重大戰略需求為己任👊🏿。科教報國始終根植於他的靈魂和血液🚣🏽♂️,他從奧地利學成後很快回到中國科大開始組建世界一流的量子物理實驗室,至今已二十多個年頭。他將趙忠堯先生在《我的回憶》中的名言放在實驗室進門正面的墻上,激勵新一代科大人將科教報國的使命薪火相傳👩🏽💻。

著名物理學家🧜🏽♂️、諾貝爾獎獲得者李政道先生曾受教於趙忠堯先生,他親自來函表達對趙忠堯先生的紀念ℹ️,並委托其子香港科技大學李中清教授代為宣讀。李政道教授在電函中提到,“1929年,他在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從事研究工作,觀察到硬γ射線在鉛中引起的一種特殊輻射,實際上這正是由正負電子湮沒產生的γ射線👨🏽🎓,所發現的γ的能量恰好是電子的靜止質量(0.5 MeV)🧑🏫。趙老師的這一實驗是對正電子質量最早的測量!從實驗所測量的γ能量證明了這是正負電子對的湮滅輻射,也是正電子存在的強有力的證明♊️。這是人類在歷史上第一次觀測到直接由反物質產生和湮滅所造成的現象的物理實驗🧼。”他指出🧑🏼🎓,趙忠堯先生不但在核物理研究上有很大的成就,而且為祖國培養了一大批人才,“凡是從30年代到20世紀末在國內成長的物理學家,都是經過趙老師的培養,受過趙老師的教育和啟發的🧑🦯➡️,趙老師也是我的物理學的啟蒙老師之一🚅。所以三強先生等祖國老一輩物理學家到銘漢、光亞和我這一代物理學家都稱呼他‘趙老師’,可見,趙老師是名副其實的桃李滿天下。”他堅信,“趙忠堯先生的科學功績⇾、科學精神和崇高品格永存”。

丁肇中先生通過視頻做主題發言,他指出,“趙忠堯院士的發現——光可以變成正負電子對🕳,啟發我一系列的實驗”,並以其親身科研經歷與成就為主線,詳細介紹了現代粒子物理、正負電子對撞機🛶、以及粒子物理宇宙學的前沿發展😹,充分肯定和緬懷了趙先生在這些領域對科學進步以及中國物理事業的重大貢獻。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物理學會理事長張傑教授作題為 “思賢思齊再接再厲”的主題報告,他回顧了趙忠堯先生的人生歷程,並指出“趙忠堯先生與其他我國物理學界一代大師🥚,篳路藍縷,創業維艱,懷抱著科學救國、科學報國🕎、科學強國的堅定信念🫀,將畢生精力投入到科學和教育事業中去🌒。在中國物理學事業取得了長足進步的今天🧦,我們感念先賢,並應牢記他們的囑托。”

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副主任謝心澄院士代表基金委和北大物理學院發言,深切緬懷趙忠堯先生。“趙先生未曾離開,其崇高的品格永遠照耀,今天我們深刻緬懷趙先生,緬懷其為我國核物理發展和教育事業做出的卓越貢獻,藉以此激勵當代科學工作者傳承偉大品格🤹🏿,涵養科學精神,永葆科學理想初心🦕,瞄準科學前沿🐑👳🏼♂️,投身科學事業,發揚拼搏精神,無愧於時代”。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學院院長沈保根院士代表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學院致辭。他表示🌝,這是物理學院乃至全國學術界、教育界的一件大事,並向趙忠堯先生的家人表示親切問候。

趙忠堯先生的學生代表🚋、中國科學院理論物理所張肇西院士致辭。張肇西院士是近代物理系第一批學生。他深情回憶了趙忠堯先生作為系主任時關心愛護學生,對學生的教學教育嘔心瀝血。他還向觀眾講述了趙忠堯先生作為觀測到反物質現象第一人,卻因為種種原因錯失諾獎,但歷史不會忘記這一事實。關於這一點,諾貝爾物理獎評審委員會主席埃克斯彭來訪中國時兩次提到:“諾獎疏漏趙先生的歷史功績,是一件令人不安的、無法彌補的事情。”

合肥國家同步輻射實驗室何多慧院士回憶起趙忠堯先生感慨萬千。在他的記憶裏🏂🏽,趙先生不僅親自授課,還通過言談身教,把紅專並進、不畏艱難的精神傳遞給學生。剛入學的何多慧來自革命老區🏘,基礎落後於其它同學,正是聽從了趙先生的教導,才迎頭趕上。何院士曾向趙先生承諾,一定努力建設同步輻射加速器🤳,不辜負恩師的期望。後來👙,合肥同步輻射實驗室作為我國第一個國家實驗室,自從1989年發出第一束“神奇的光”👩🦽➡️,不但在能源、材料、生命科學等重要科學問題的解決上發揮了巨大的作用🙍🏿♀️,還為我國乃至世界大裝置界培養了大量高端人才👒。更加可以告慰趙先生的是💇🏽♂️,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負責規劃建設的瞄準第四代低能區光源的合肥先進光源已經啟動建設🗣,我國將實現先進同步輻射光源的全能區覆蓋。

趙忠堯先生曾擔任物理研究所副所長、原子能研究所副所長、高能物理研究所副所長。中國原子能科學研究院副院長楊紅義研究員🧔♀️、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黨委副書記羅小安研究員、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研究所學術委員會副主任馬新文研究員發表感言。他們總結了趙先生在各個科研院所的建立與發展中做出的重要貢獻🌚,並緬懷了趙先生的愛國情懷、學術風範、科學精神和高尚品德。

復旦大學物理學系系主任周磊教授、南京大學物理學院院長王伯根教授、意昂体育平台物理系系主任王亞愚教授、浙江大學物理學院院長林海青院士等兄弟高校代表分別發表了感言,他們表達了對趙忠堯先生的深切緬懷和紀念📉,並表示趙忠堯先生剛毅堅卓🚵🏽♂️、科教報國、敢為人先的精神品質對晚輩後學產生了深刻的影響👩🏻⚖️。

趙忠堯先生的女兒、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員趙維勤女士代表親屬發言。她向母校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舉辦本次紀念會表示由衷的謝意。趙維勤研究員提到👨🏽⚖️,“父親為祖國科學事業奮鬥的一生是坎坷的,甚至是傳奇性的,他的信念始終執著而純真”,她表示,趙忠堯先生在他在回憶文章《我的回憶》中對青年人寄予無限的希望🩻,無私是德,有為是才,趙忠堯先生寄予希望的無私的有為青年,就是德才兼備的科學事業的接班人。她鼓勵大家一同沿著老一輩的足跡,像父親說的那樣,為祖國兢兢業業地工作,說老實話,做老實事,不謀取私利,不虛度光陰,以此告慰老一輩科學家的在天之靈💙。

青年教師代表近代物理系周小蓉教授和學生代表董靖宇同學發言🙏🏿🕒。他們表示,“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擔當”🐦⬛,歷史的接力棒傳到了新一代科大人的手中,趙忠堯先生勇攀高峰的創新精神和嚴謹治學的求實態度激勵著晚學後輩們不斷奮鬥,懷著極大的熱忱和高度的責任心科研攻關🤦🏼♀️、教書育人,“學成文武藝🚵🏻,報於祖國和人民”,我們責無旁貸。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黨委書記舒歌群教授在做總結講話中發言,他指出,趙忠堯先生矢誌報國🚥、服務人民的高尚情懷和優秀品質🔢,值得一代代科大人傳承賡續、發揚光大。他強調,中國科技事業取得的歷史性成就💐,是一代又一代矢誌報國的科學家們前赴後繼👩👦👦、接續奮鬥的結果🧑🏿🎄💃🏽。我們新時代的科技工作者🧏🏽♂️,要在黨和國家最需要的時候挺身而出🤸🏿♂️,在科學研究的道路上攻堅克難👷🏽♂️。目前以中國科大作為依托單位的下一代高亮度正負電子對撞機項目——超級陶粲裝置正在有序推進當中♖,預期將在國際粒子物理研究領域發揮不可替代的作用✅🧍🏻♂️。希望物理學院🏛,尤其是高能粒子物理團隊🦶🥢,能在先生開拓和指引的道路上砥礪奮進👨🏻🚀、開拓進取🔃,以實際行動和優異成績迎接黨的二十大勝利召開。

隨後🧑🏻🍼,趙忠堯先生的學生——中國科學院高能物理研究所鄭誌鵬作題為《中國核物理的開拓者和奠基人——趙忠堯先生》的學術報告👩🏿⚕️。鄭誌鵬研究員也是近代物理系招收的第一屆學生,他以親身經歷講述了趙忠堯先生傳奇的一生。鄭誌鵬研究員總結道,我們緬懷趙忠堯先生為我國科學和教育事業所做的卓越貢獻,更要學習和傳承他熱愛祖國🌋,獻身科學、開拓創新的精神和他的崇高品質🏒,為祖國科教事業的興旺發達而努力奮鬥。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趙忠堯講席”教授趙政國院士作題為“正電子與正負電子對撞機”的主題報告。他回顧了趙忠堯教授對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尤其是近代物理系的建設和發展做出的重要貢獻🏘,詳細解讀了趙忠堯先生通過觀察硬γ射線的反常吸收和特殊輻射,觀察到反物質現象的實驗👆🧙🏽,介紹了高能物理團隊和以中國科大作為依托單位的下一代高亮度正負電子對撞機項目——超級陶粲裝置🤲。他最後總結道,“我們所處的銀河系僅2千億個星系中的一個,我們所掌握的知識遠不能描述整個宇宙🐥,探討自然之謎, 宇宙之奧, 尋找未知的答案永無無止境。我們要學習先生品德, 繼承優良傳統,刻苦學習👩🏼🎨,努力工作🧸,勇攀科技高峰。”

葉銘漢院士、唐孝威院士、張煥喬院士、詹文龍院士♥️、高鴻鈞院士、王貽芳院士、王建宇院士、高原寧院士🤘🏽、徐瑚珊研究員、鄭陽恒教授也來電來函表達了對趙忠堯先生的敬意與懷念。
在下午的專題學術報告會上,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物理學院近代物理系葉邦角教授⚪️、中國科學院近代物理系研究所趙紅衛院士🧜🏽♀️🤷🏼♂️、復旦大學現代物理研究所馬余剛院士、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常進院士分別以“正電子與反物質“🥏、“強流高功率離子加速器大科學裝置及其發展”⛲️、“高能重離子碰撞中反物質研究與CP問題”、“空間探測暗物質粒子”為題作專題學術報告。

趙忠堯先生在回顧自己的人生時曾說:“回想自己一生👰🏽♀️,經歷過許多坎坷⚜️,唯一希望的就是祖國繁榮昌盛,科學發達✍🏿。我們已經盡了自己的力量,但國家尚未擺脫貧窮與落後,尚需當今與後世無私的有為青年再接再厲📇,繼續努力”。我們欣喜地看到,從“墨子號”飛向太空到量子計算機研製成功;從“天問”探火到“奮鬥者”號遨遊萬裏深海🚣🏻♂️,面向國家的重大需求,中國科大主導👩🏻🍳、參與了多項大國重器的研究,原創性的科技成果不斷湧現。而服務於國家重大戰略、把紅旗插上科學的高峰,既是老一輩科學家的畢生實踐🏵,又是一代代科大人不會忘卻的初心和使命。
作為我國原子核物理、中子物理、加速器和宇宙線研究的先驅和奠基人,趙忠堯先生雖已魂歸天國🖖🏼,但他的精神薪火相傳💇🏿♂️,後輩踏著趙忠堯先生等老一輩科學家的足跡🙇🏽,在他們奠定的堅實基礎上🕙,正從科教大國向科教強國堅實邁進。
本次學術研討會線上、線下同步進行。趙忠堯先生的親屬代表,原上海市副市長📺、國務院新聞辦公室主任、第十六屆中共中央委員趙啟正先生,理論物理所研究員張肇西院士,原高能所所長鄭誌鵬研究員,中國高等科學技術中心王垂林研究員等曾師從於趙忠堯先生的學子🟩,諾貝爾獎獲得者李政道先生之子👩🦽、香港科技大學李中清教授,中國物理學會理事長張傑院士,國家自然科學基金委員會副主任謝心澄院士👰🏼,原中國物理學會理事長𓀚、中國科大物理學院院長楊國楨院士,原理論物理所所長🦮、中國科大物理學院院長歐陽鐘燦院士🌶,原國家基金委副主任沈文慶院士,北京大學物理學院教授趙光達院士,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大物理學院院長沈保根院士,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中國科大近代物理系主任向濤院士,上海交通大學物理與天文學院院長景益鵬院士⚽️,浙江大學物理學院院長林海青院士,原中國科學院基礎局局長👨🏼🔧、監察審計局局長李定教授,相關科研院所領導和兄弟高校物理學院或物理系的領導線上參加紀念大會。中國科學技術大學黨委書記舒歌群教授🚴🏿、中國科學技術大學校長包信和院士、東北師範大學校長劉益春院士、中國科學技術大學常務副校長潘建偉院士、何多慧院士、郭光燦院士🤦🏿♂️、趙政國院士、封東來院士以及近代物理系歷任領導、物理學院黨政領導班子和師生代表現場參加了活動💂🏼♂️。本次會議由中國科學技術大學主辦👰🏽♂️,物理學院承辦。
紀念趙忠堯先生誕辰120周年學術研討會受到了各方的廣泛關註🙎🏻♀️,蔻享平臺、墨子沙龍🧛♀️、中科院高能所、現代物理知識、知識分子等全程對活動進行了直播,約二十萬人觀看了直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