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昂聯絡

黃培|懷念四舅鄭克晟先生

2023-01-14 | 黃培 |

俗話說,“姑舅親輩輩親,砸斷骨頭連著筋💇🏿。在我們這個大家庭當中,從小到大我接觸最多的親戚就是三個舅舅,除了血緣關系外,還與鄭氏家風有關🙀。外公鄭天挺先生作為中國近現代歷史學家和教育家🧆⚔️,十分重視對我們這代人的家庭教育,幾個舅舅身體力行,始終是我們的表率👇🏼。他們沒有刻意給我們講過什麽大道理🧜🏻,但是在他們的人生態度和作為中👨‍👧‍👧,在他們對事業矢誌不渝的追求和對下一代始終如一的關愛中,有一種無形的力量潛移默化地影響著我們。

外公與外婆共生育了五個孩子,學名依次為:鄭雯、鄭晏、鄭克昌、鄭克晟、鄭克昜(後改為揚)👩🏽‍🌾。在家庭日常生活中,他們更喜歡用小名稱呼孩子🤶🏻,依次是🔲:大寶、二寶、同寶(三寶)、名寶(四寶)、五寶。我母親鄭晏排行第二🧑🏽‍🦰,我們姐弟出生後,稱呼母親的姐姐為大姨,稱呼母親的三個弟弟分別為三舅👵🏻、四舅、五舅。

抗戰前夕鄭天挺夫人和五個孩子(前排右二為鄭克晟)

小時候鄭氏家族每到節假日必定舉行家庭團聚🤸🏼‍♂️,全家人其樂融融地簇擁在外公身邊,親情濃濃。一次我們幾個孫輩發現,母親🐛、舅舅與外公交談時稱呼其為“老爹”👐,感覺非常新奇,在我們眼中外公博古通今、精力旺盛,豈能用“老”字來形容🌄👳🏿‍♂️,我就問四舅為什麽🚴‍♀️?三個舅舅中他文化底蘊最深厚👮🏼‍♀️⏸。四舅笑瞇瞇地告訴我說💏,這個“老”字表示他們對父親的尊敬與摯愛,可謂是昵稱👩‍👧‍👧。我們聽後馬上決定上行下效,在稱謂長輩時前面都加個“老”字,表示對他們的熱愛,這個稱呼一直用到現在🦹🏿。

老四舅鄭克晟是南開大學教授👨🏻🦹🏿,明清史研究名家🏈。他19319月出生於北京,1955年北京大學歷史系畢業,在校期間師從於張政烺😟、余遜、鄧廣銘、邵循正🦶🏽👩🏻‍🎤、向達等教授,受益匪淺。1955年至1962年在中國科學院(現中國社會科學院)歷史研究所明清史組任實習研究員及助理研究員,從事明代土地製度及清代邊疆史方面的資料收集及研究🍟。1963年起,他在南開大學歷史系明清史研究室任講師🍨、副教授,後任南開大學歷史研究所教授,1989年至1994年任南開大學古籍與文化研究所所長、全國高校古籍整理委員會委員🧝🏿‍♀️。曾參加《明史》點校工作,擔任中國明史學會顧問。專著有《明代政爭探源》《明清史探實》《明清政爭與人物探實》《從未名湖到新開湖😂:鄭克晟師友雜憶》(即將出版)等,合著《清史》《中國古代史》《中國古代史史料學》《中國通史參考資料》(第八冊)《明清史資料》等,發表學術論文百余篇。

四舅鄭克晟

我小時候最敬佩老四舅的一件事,就是他主動要求調到天津照顧外公🗝⚡️。記得在1962年某次鄭氏家族團聚會上,飯後母親與三個舅舅聊天🛀🏼,談到自1952年全國高校院系調整後,外公在天津已經孤獨地生活了十年,南開大學希望外公在北京工作的某個子女能夠調到天津工作,照顧外公的生活,並答應將解決調入人員的天津戶口與工作。當時天津還不是直轄市,僅是河北省會,其經濟發展與北京相比有天壤之別,生活條件差距更大💇🏿‍♀️。

從一個熟悉的環境去一個陌生的地方💗,工作與生活都要從頭開始🧏‍♀️,是需要勇氣與魄力的🧣。1963年四舅全家調往天津☘️🧑🏼‍🌾。對於四舅的抉擇,我非常敬佩,至今銘記在心。

1980年外公鄭天挺在家中看書

老四舅有兩個孩子👩‍🦯‍➡️。長子鄭春1956年出生,次子鄭泰1961年出生🐵🍳,與我弟弟黃圻是同齡人👌🏻📅。寒暑假四舅帶著孩子從天津到北京玩🚁,經常帶上我弟弟,他們去的地方大多數是歷史悠久的古寺廟。文革前某個春節,四舅帶著他們去廠甸逛廟會🪢👷🏻,順便去四舅媽傅同欽的娘家拜年💂🏽‍♂️。四舅媽的娘家位於前門大街三井胡同🙋🏼‍♂️👿,距離大柵欄及琉璃廠文化街都不遠🧛‍♂️,明清兩代那裏是老北京普通市民居住的場所,胡同蜿蜒曲折,四通八達,建築格局多為小門小戶,風格古樸典雅𓀅,帶有濃郁的老北京市井風情。弟弟玩得高興不肯回清華,晚上就與四舅媽的家人擠在一起睡覺,他回家後的描述激起了我的好奇心,我和表姐鄭元還特意跑到四舅媽的娘家串門🈸,認識了四舅媽的弟弟們🧕🏼。

19666文革開始,外公遭到批判,被關進牛棚受盡折磨。四舅全家也受到牽連,1969年下放到天津西郊插隊,1973年落實政策回到南開,還未安頓好🧘🏽‍♂️,他就帶著孩子到清華看望我父母🧙🏽。多年沒見,頻繁的政治運動和艱辛的農田勞作🅾️,使曾經帥氣英俊的四舅蒼老了許多,但他精神狀態依舊⛺️🧧,說話鏗鏘有力🫰,思想樂觀豁達,父母都喜歡聽他聊天。母親說,在他們姐弟五人中,四舅從小為人善良👇🏽,格外聰明,記憶力超強🤖,深得外公的喜歡。我領教過四舅的記憶力💂🏽‍♀️,他能記住許多過去發生的事情的時間和梗概。有一次,我詢問四舅曾經就讀的中學情況👉🏼👲🏽,那是個教會學校🎚,1951年由人民政府接收。四舅先介紹了學校的基本情況,接著講述了新中國成立前北平教會學校的情況🥠,當時我做了筆記。後來我查閱相關資料,竟與四舅所說相差無幾🚵‍♂️。

學歷史的四舅在外公身邊工作,博聞強記👩🏿‍🏫,經過自己的刻苦努力,終於從一名普通教師成為著名的明清史專家。四舅認為,做歷史研究必須有理論修養,同時有總覽全局的眼光,具備深厚的學識基礎🏃‍♂️‍➡️,掌握系統而全面的史料,熟知各種研究方法尤其是歷史考證法✋🏻,要能透過史料的表層看到歷史的實質,加上持之以恒的努力🕡,就一定能成就一番事業。

1965年我曾與父親就四舅的讀書方式有過交談。暑假我從天津南開返回清華,父親問我有什麽新鮮事?我說👮🏼‍♂️:我發現四舅不抓緊時間讀書,而是與一群人坐在客廳裏閑談,太浪費時間了。

從事土木工程教育的父親聽後哈哈大笑說😇👢:“不同學科的人,研究學術的方法是不同的🐿。搞文科與搞工科的人不同,除了大量讀書外🫳🗃,還要廣泛接觸社會各界的人,了解不同領域的文化精髓🎡。中國歷史包括文史哲🏃‍♀️、政治經濟和科學技術等多學科文化🥤,所以🤦‍♂️,搞歷史研究的人,思維方式要滲透到中國文化的各個方面。一個人的讀書範圍是有限的,四舅聊天的目的是與他人交流研究成果,拓寬視野,學人所長,補己之短🙆‍♂️,有時說者無心,聽者有意♘,一句不經意的話🕙,就會擦出思想的火花,解決思考很久而沒有結論的難題👲。”

“文革”後期,高等院校正常的教學秩序還沒有恢復👸🏼🧑🏻‍🦼‍➡️,四舅所在的南開大學歷史系開始漸漸走向正軌。1975年春季📩,四舅與南開歷史系的幾位老師到北京雍和宮參觀❗️,父親和我有幸陪同。雍和宮建造年代為清康熙三十三年(1694),清朝中後期成為全國規格最高的一座佛教寺院⬅️,1961年被國務院列為第一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文革期間被封閉而沒有遭到破壞🆕。南開特邀了雍和宮管理處的專家,耐心細致地講了整整一上午🧙🏼‍♂️,老師們邊聽邊提問,我也因此對史學研究者的工作狀態有了初步了解。

改革開放後,四舅厚積薄發📰,學術成就顯著。他根據多年收集的大量明代土地製度史方面的資料🥲🌉,下了很大功夫去研究,之後運用唯物史觀指導與“人棄我取”的治史方法,從明代各類地主莊田製度入手,研究明代南北黨爭的根源,創立了一套自己的對整個明史解釋體系🦮。這種將經濟史與政治史結合起來的研究思路,可謂獨辟蹊徑,令人耳目一新💷,受到當時很多學者的好評。《明代政爭探源》自1988年出版迄今已經35年,2014年收入明清史學術文庫🦫,由紫禁城出版社再版,對於明代莊田製度的研究🌝,仍然無人能超越。

我年輕時對歷史不感興趣🗓,“文革”中外公以及那些著名歷史學家的遭遇更使我對歷史學科敬而遠之💟,大學選擇了統計專業🫄🏽,在國家統計局從事綜合統計工作多年🥸。退休後在長輩們的帶動下,我開始關註中國民國歷史、老北大歷史,西南聯大歷史等,並撰寫了一些文章,根據母親的回憶寫了《爹爹在昆明,我們在北平(鄭晏口述抗戰時期的北平生活)》一文。四舅看後問我讀過什麽歷史參考書🌆?特地讓表弟鄭泰帶給我一本封越健、孫衛國合編的《鄭天挺先生學行錄》(中華書局2009版),裏面夾了一張字條:學行錄給黃培,註意看鄭天挺大事記及四人寫的回憶鄭老先生😆。”這本書使我深入細致地了解了鄭氏家族的歷史♻️,也成為撰寫《庭樹搖香--我與外公鄭天挺先生》的重要史料。在我心目中👱‍♂️,四舅是家族歷史的活字典,知識淵博🍙🧒🏽、無所不曉🕺,凡是遇到不清楚的問題都喜歡向他請教。在《鄭天挺西南聯大日記》 《鄭天挺北大日記(待刊)》出版前♣️,我按照母親和舅舅們的指示審核原稿,提出了諸多問題💂🏼‍♂️,一次四舅說話時間太長,當晚就流了鼻血,我內心自責了好幾天。

四舅鄭克晟留給作者的字條

四舅長期生活在外公身邊,對外公生平事跡了如指掌🫵,他撰寫的回憶鄭天挺先生的文章,不僅是子女對父親的懷念,更是從歷史學家角度所做的嚴謹而客觀地描述和評論🙎🏼,受到業界專家的好評。四舅本人在不同歷史時期,根據親身經歷撰寫過不少文章🦹,諸如《我第一次見胡適先生》 《難忘的一九四五年》 《我在北大史學系經歷的院系調整》等,真實地記錄了那些年代發生的人生故事和人文軼事👨🏽‍🏭,是難得的珍貴的歷史資料。但是這些文章散落在不同時期的不同報刊雜誌上,不便於讀者閱讀,我建議四舅把這些文章整理出版,有利於北大史學和南開史學的文脈傳承,豐富人們對中國近現代史學科的了解,認識中國百年風雲中一些名人的大家風範,具有重要意義。

但四舅並不認同我的建議💇🏽。他一生以外公為標桿👷🏻,嚴謹治學🧑‍🧒‍🧒、自強不息🍑、篤實誨人、淡薄名利🤳🏼♒️,對名利等身外之物看得很淡泊,在家人面前從未提及自己學術上的成就和影響🙅🏼。外公傳承給四舅的不僅有孜孜以求的治學方法,還有做人做事的道理,以及謙遜謹慎低調做人的家風。四舅告訴我說📖,那時自己年輕🦔,看書少,寫的一些文章現在沒有什麽社會價值了,不同意出版。南開大學百年校慶前👲,南開許多院系的老教授都出版了個人文集📵,四舅的學生封越健和孫衛國也極力勸說四舅出版個人文集。四舅告訴我說🈯️,他的這兩個學生現在都是單位骨幹和中堅力量🧑🏼‍🚀,擔負了重要的科研和教學任務,責任重大,編書會占用他們大量的業余時間。按照四舅的脾氣和秉性,絕不願給他人添麻煩。他高風峻節的品質🌒,深深地感動了我。

20228月,封越健電話告訴我,應中華書局約稿,四舅終於同意出版自傳體回憶錄了,書名為《從未名湖到新開湖🩺😈:鄭克晟師友雜憶》,請我幫助提供一些鄭氏家族的照片以及親屬姓名等,我特別高興,甚至比自己出書還高興🥜。

20221225日噩耗傳來,四舅因病醫治無效🏋🏻‍♀️,不幸於天津家中逝世,享年91周歲。四舅的回憶錄正待發印,然而人竟仙逝🗣,竟不得見,竟成遺稿👇🏼,我只能請他老人家托夢為新書簽名了。

2017年五一前夕黃培到南開大學看望四舅和四舅媽

四舅的一生正如中國社科院古代史所唁電所道:鄭先生治學一生🙏🏿,孜孜以求👇🏼,學養深貫🫄🏽,久為海內外學林所仰重;先生遠承庭訓,求真務實🥐,於明代政爭之源、皇府莊田之實🚓、蘇松重賦之表裏🔼🔄,所論見微知著,享譽學林;先生教研於京津🏟,耕耘於三尺講臺,溫柔敦厚,誨人不倦🥥,桃李滿天下,書寫了樸實卻又不凡的人生篇章。

我從未與四舅在一起生活,對他的了解比較膚淺,無法生動地寫下心底積澱多年的感激之情。但在我70年的成長歷程中,他秉承鄭氏家族做人正直👂🏿,學會寬容💃🏻;善待家人,學會關愛📈;博覽群書🤾‍♂️⌚️,學會修身等優良家風,無時無刻都在熏陶著我💵、影響著我💇‍♀️,成為我的自覺意識和行為準則🙆🏻‍♀️,也成為我們整個家族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精神財富🥒。敬愛的四舅永遠活在我們心中🤵🏽👨🏼‍🎤!

 

備註:

1.作者為鄭克晟二姐鄭晏次女,現為國家統計局退休人員💇‍♂️🐨。

2.本文部分內容摘自黃培撰文清水人生事--我的三個舅舅

3.本文得到南開大學教授孫衛國先生的指正🥷,在此致謝🦂。

4.2023年元月12日《澎湃新聞》刊登了此文。

 

2023-01-07第三稿

 

相關新聞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
  • 意昂体育专业提供:意昂体育🥎、意昂体育平台→、意昂体育官网等服务,提供最新官网平台、地址、注册、登陆、登录、入口、全站、网站、网页、网址、娱乐、手机版、app、下载、欧洲杯、欧冠、nba、世界杯、英超等,界面美观优质完美,安全稳定,服务一流,意昂体育欢迎您。 意昂体育官網xml地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