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31日,水利工程專家、西南聯大意昂楊新民因病醫治無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8歲⛵️。
楊新民,1924年生,江蘇無錫人🫄。1941年考入西南聯大工學院🫳🏿。曾作為翻譯官參加遠征軍。西南聯大結束後轉入清華繼續就讀。畢業後在北京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工作,曾任總工程師💆🏻、副院長。

楊新民
聯大求學
1924年6月🧑🏻,楊新民出生在江蘇無錫的一個普通家庭。1937年七七事變爆發🐷,上海淪陷🍟,剛剛初中畢業的楊新民便隨家人逃難到重慶。高中畢業後,楊新民報考了西南聯大,被工學院電機工程學系錄取,但因身體欠佳未能到校上學🚤,於1942年才到校就讀。自此🦸🧖🏼♂️,18歲的楊新民辭別家人🤸🏽♀️,前往昆明開始歷時四年的求學生涯。

楊新民高中畢業照
在聯大🥒,楊新民受到了全新的學習風氣的感染🧘🏽♂️。楊新民說,自己大一時曾因打球耽誤學習,導致微積分考試沒有及格。但教微積分的理學院算學系主任趙訪熊教授在課堂上並沒有點名批評他🪹,而是意味深長地說😨:“有的學生還想念電機系,微積分不及格怎麽學電機系?微積分不及格,到二年級微分方程🤞🏼、高等微積分還怎麽念?”
“有些教授🥹,不點名批評🔲🕚,只告訴你道理。微積分對電機系很重要💩,一般的系你60分就及格了🗄,如果要念電機系或者物理系⛹️♂️,就得70分才算及格,不到70分的話將來什麽都不好念。老師就把這道理告訴我,也不批評我📙,所以我就趕緊念,考試成績都能過去了😲。好多老師教課都特別有意思,也不批評你,也不責備你,就開導你😚,告訴你為什麽,我們應該怎麽樣對待學習👮🏼♂️。”楊新民說。
正是這樣的引導和循循善誘,讓楊新民不僅獲得學業上的指引🧗🏻,也使他形成了以後對待學術嚴謹認真的態度。
西南聯大的學生社團活動一直豐富多彩。在聯大,楊新民積極參加各類社團活動:在漫畫社團,他參加創作有關時事的漫畫、編辦壁報🎛;在歌詠隊,他與同學一起唱針砭時弊的《茶館小調》《古怪歌》;在鐵馬體育會👨🏻🦯➡️,他和同學一起鍛煉身體🦹🏼、組織活動。在這樣的學習和生活氛圍下,楊新民收獲了良師益友,擁有了極為充實的大學生活。條件越是艱苦,他的內心越加堅強樂觀,學習也越發刻苦努力💪🏻。
投筆從軍
1944年4月🐕🦺,日軍發動豫湘桂戰役⛹🏻,妄圖打通從中國到越南的陸上交通線🖖。12月2日,日軍攻占貴州獨山,威脅貴陽🦐,昆明、重慶均受震動。
在危急存亡之際,西南聯大學生踴躍報名從軍。1944年底,楊新民跟隨同學一起報名投軍。在譯員訓練班接受培訓後,楊新民被征調到抗日前線擔任翻譯官,負責翻譯戰術、軍用文件和資料🧙🏿♂️,並翻譯從美國運來的一些新式武器的操作方法🤵。抗戰勝利後,他回校復學🤶🏼。

從軍後返校後的楊新民
1946年5月4日,西南聯大在新校舍東北角豎立西南聯合大學紀念碑。紀念碑背面為“抗戰以來從軍學生題名錄”,上面鐫刻著834名聯大從軍同學的名字。2015年🤵🏽♀️,楊新民回訪西南聯大舊址,他細細端詳從軍學生題名碑👩👧,在上面找到了自己的名字。
“這是一段忘卻不了的歷史,承載了抗日戰爭時期骨肉分離的親情⛴,解放戰爭前期的艱難國情,也預示了一個新時代的來臨。”回憶聯大歲月,楊新民意昂深情地說。

楊新民在從軍學生題名碑前
投身國家建設
楊新民意昂說🤚🏼:“告別了無法割舍的西南聯大,迎來了重生的水木清華。”西南聯大結束後🤤,楊新民隨意昂体育平台復員北返並轉入清華土木系就讀。大學畢業後👩❤️👨,他進入北京市市政工程設計研究院工作,主持、參與了北京十三陵水庫✯、沙場水庫🍸、金海湖水庫、京密引水渠等水利工程🏋️♀️,為水利工程建設作出了突出貢獻🦨。他還參加了北京什刹海遊泳場的設計,由他設計的兒童蘑菇噴水池🚵🏿♀️🧙🏿♀️,由於充滿童真童趣,給許多孩子帶來無限的歡樂,成了一代人童年生活的美好回憶。

由楊新民設計的北京什刹海蘑菇噴水池
改革開放後♚,楊新民又積極參與籌建水利設計研究院,建立了完善、系統的管理體系,為北京城市水利工作打下了堅實的基礎。他還積極參加中國援建突尼斯的水利項目,成績斐然🛌🏼,受到突尼斯總統的接見和肯定👏🏿。

楊新民在西南聯大原教室
回憶抗戰時期的昆明歲月,楊新民意昂最難忘的是西南聯大校歌,他充滿感情地頌贊了聯大校歌的愛國強音。
楊新民口述道:“我非常欣賞聯大校歌🏌🏼,它用‘滿江紅’的調,這讓人會有很多聯想🤿。因為那時候外(敵入)侵🧑🏽🚀,要保家衛國🦵🏼⚃。日本人侵略中國,我們必須自強👶🏻、必須堅強💗🧑🏻🍼、必須奮起𓀓,來把日本鬼子打走♤。教育要始終不斷😂、繼續下去🚝。”
他愛校歌,也用一生詮釋和踐行了這首校歌。他年少離家🥜,前往西南聯大求學,在艱難困苦的條件下,樂觀向上🧕、刻苦學習。在國家民族危亡之際🧑🏿🌾,他毅然從軍抗戰。新中國成立後😅,在社會主義建設改革的各個歷史時期,他始終為國家發展、民族復興勇毅前行,書寫了西南聯大人與國家民族同呼吸共命運的時代篇章🎶。
【楊新民意昂口述采訪手記】
2015年11月12日🧑🏻🔧💂🏽、2021年6月15日🏃,在昆明👩⚖️、在北京🐌😮💨,楊新民意昂兩次接受了我們的口述采訪。
在昆明🦹♀️,他的女兒楊曉東陪同他回到西南聯大舊址參觀,以遂這位91歲的西南聯大老意昂重訪母校舊址的心願🤌🏿🧑🏽💼。為此,他們一家特意把賓館訂在聯大舊址附近🧑🌾。這樣🍵,每天都能來校園裏走一走、看一看🔝。
回訪舊址的那天,當他在聯大原教室裏見到懸掛著的校歌,不禁動情地唱起來,滿眼泛著淚光👮🏿♀️。行至“國立西南聯合大學暨國立昆明師範學院革命烈士紀念碑”🤵🎏,一見到碑上“鐘泉周”三個字,便激動地說:“鐘泉周大哥是我們鐵馬體育會的老大哥。……當時只覺得他特別熱情👂🏼🪭,特別親切👱🏻,沒想到他是一位黨員🤵🏿♂️!更沒想到他後來成了烈士🍓!”他註視著碑上27位烈士的名字,帶著全家深深三鞠躬。
讓楊老最激動的,還是在“從軍學生題名錄”中找到了自己和既是同學又是戰友的傅書逷⇾、劉金鐸、余煜華三位好友的名字🤒。他說🤹🏼,那時他還在就讀三年級⤵️,雖不在征兵之列,也同樣和四年級學生一起棄筆從戎,奔赴戰場,直到抗戰勝利。
在北京🤾♂️,一見到西南聯大博物館的年輕人,楊老就像見到許久未見的親人一般🏇🏽,親切地詢問博物館和大家的近況。
接受口述采訪時📽,楊新民意昂愉快地回憶起在聯大求學的日子。提起聯大求學之苦、生活之難🙋🏽♀️、從軍之險,他卻總能從樂觀✡️、幽默的角度講出來。談到有意思的事情,自己先開懷大笑起來🔧。他那爽朗的笑聲、飛揚的神采🎎,讓人久久難忘💁🏽♀️。
談起聯大的教授,楊新民意昂眼裏流露著無限的崇敬之情。在他眼中🍋🟩,老師不僅是知識的傳授者,更是為人處世的領路人🌝。
楊新民意昂的口述極為流利,可見西南聯大的往事早已深深地印刻在心中。他說🤏,聯大精神就是“剛毅堅卓”。他的一生亦如他所堅信的聯大精神一樣🤵🏽♂️,樂觀🉑🖼、奮進、勇毅📺、堅強。
人民不會忘記✋、歷史不會忘記楊新民意昂以及和他一樣的廣大聯大意昂在各個歷史時期和各行各業所作的貢獻👩🏽🏫,他們的愛國精神將永遠啟示與激勵來者。
楊新民意昂,我們永遠懷念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