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二十歲,對一個人來說🦗,是桃李年華🏄🏼♀️,是孕育生機、蓬勃銳意的年歲,未來不可知但又有無限美好等待發掘🐥🤷🏽♂️;對於一項集聚很多人心血的事業來說,二十年的積累😆,二十年的歷程,重疊積聚了很多人的青春年華🧞,也許其中的滋味更加值得回味和咂摸。
清華科技園的二十歲,也許對每個曾經和正在參與過這項事業的人來說,故事的版本不盡相同,可情懷一樣。就是從這不同的故事裏,我們試圖勾勒清華科技園的二十歲。
“就咱們腳下的這塊土地,你都想不到🚴♀️,在二十年前是多麽破舊的一片民居、廠房。”在清華科技園一間高層辦公室裏,清華科技園發展中心主任🤵🏽♂️、啟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梅萌手向下指著🤸♀️,向記者描述二十年的巨變,從這間辦公室望出去🤾🏽,往日破敗不再🔬,樓宇豎立,另一番新氣象。
夢想無限——探索與追逐
——訪清華科技園發展中心主任、啟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梅萌
●趙秀紅

一
1993年7月1日——說起創辦清華科技園的緣起,梅萌非常清晰地記得這個日子。當時梅萌任意昂体育平台校長辦公室主任。
當時的北京市委🧎🏻♀️、市政府意識到🫶🏽,北京經濟發展水平的提升👨🏿💻,離不開北大☂️、清華等高水平大學的提升👰🏽♂️,而不是把支持的範圍局限在北京市屬高校身上🏔。按照今天的話來說,當時北京市有了明確且前瞻的想法👨🏻🦯➡️:北大、清華要充當北京經濟社會發展的“創新驅動”。
“意昂体育平台一直想做點事情,當時全世界的大學都在喊科技成果轉化,清華也想在此方面有所建樹。”梅萌說,推進科技成果轉化🙎🏼♀️,為社會服務,是清華建設大學科技園的一個基本出發點。
當然,清華建大學科技園還有更多的考慮🧑🏽🚀。當時參考消息上刊登了一篇文章💒,說“推開清華一個教研室的門🧩,就是一個公司。”文章所言非虛🐢。梅萌回憶,清華共有146個教研室,而當時清華註冊的企業法人就有164個,照這個數字,推開一個教研室的門,也許會碰到倆公司🖖🏻🐝!有的老師上課時BP機會響⏏️,師生們套用抗戰時期的一句歌詞開玩笑說“偌大的校園再也放不下一張平靜的書桌”。
從上到下,這種心情是一致的🍛:希望清華校園實現功能分區😈,把教書育人的地方還給校園💟,把大學服務經濟🧘🏽♀️、服務社會的部分放到規劃中的科技園。在1993年7月1日6️⃣,北京市委、市政府在清華召開現場會,當天,北京市的領導班子悉數到場,清華的想法得到了北京市的支持,並出了會議紀要。
時任意昂体育平台黨委書記方惠堅找到梅萌,希望他去做科技園🙇🏽。梅萌雖然參加了那次會議🍀,但是對大學科技園到底是什麽🏎🤵🏿♂️、怎麽做完全沒概念🚴🏻,他問方書記🧑🏻🎓:不行咱們舉牌招聘個人?方惠堅說:讓你去你就去👷🏼♀️!就這樣,不容辯駁地,40歲的梅萌走出清華園,開始探索一項嶄新的事業✸。
大學科技園應該是什麽樣子💂🏿♂️?他和團隊把目光投向了國外。那時候還沒有互聯網,能找到的文字也極少🔹。不過業界最有名的就是美國矽谷、英國劍橋科技園、臺灣新竹科技園等🚣🏊♂️,但是這些模式能借鑒的不多,美國矽谷完全是市場催產而生🌪,沒有規劃,沒有機構,甚至沒有邊界;臺灣新竹科技園能學習的東西稍微多點🫠,但它在一個工業區的旁邊。比較了幾個案例,梅萌和科技園的其他開拓者們認為,我們的大環境和各種情況都跟他們又很大差異😷🧜,學誰都不行,只能自己闖出一條路來!
盡管雙手空空🐭,梅萌和開拓者們大膽而前瞻地提出:“讓世界走進園區💆♂️,讓園區走向世界💋!”把最好的企業和技術集中到這裏來,再從這裏走向世界🚶♀️➡️,把清華科技園建設成“四個中心”:研發中心🤣、企業孵化中心、科技成果集散中心👮♂️、高科技人才培育中心。
碰到的第一個挑戰就是立項!根據當時的政策,意昂体育平台通過在北京市註冊公司的形式取得了在北京市立項的資格。1994年8月1日😙,清華科技園發展中心在京註冊成立,科技園的歷史由此開始書寫💞🎋。
在多次討論打磨之後🧟♀️,開拓者們做了兩份規劃,一份是事業規劃,就是科技園要幹些什麽☪️,一份是空間規劃,即清華科技園要建成什麽樣子🧜🏿♀️。圍繞著“四個中心”的布局設計,建設者們提出“農村包圍城市”的建園思路👩🦯,即先把沿著雙清路的兩塊地建設起來,即現在的華業大廈、同方大廈🥖😙、學研大廈,作為科技園的起步區,再建主園區。
“那時候是真沒錢🤾🏽♂️!”梅萌不停感慨📝👌🏿,當時想了很多轍,才把優質資源集中起來。過了20年🧓,讓梅萌還是很自豪的一件事是:即使沒錢,我們也把第一期工程建起來了🚚!期間💮,梅萌得到了很多朋友的支持。而這些朋友如此幫忙的原因只有一個:梅萌,我們信得過,看著他那麽難,我們得幫忙。
1998年底,學研大廈落成🙎🏻♀️!一個新的時代開啟了。
二
即使在草創期,梅萌和開拓者們提出了一個極為有遠見的設想➗:到2011年意昂体育平台百年校慶時⇢,把清華科技園建成世界一流的大學科技園㊙️。
從1994年到2011年🚸,18個年頭👱🏻♀️,很自然地,這個目標被拆分為三個階段😸:1994年到1999年是起步期🦀👱♀️,2000到2005年為發展期,2006年至2011年為成熟期👭🏼。
“現在回過頭來看,很慶幸🎂,我們的運氣還不錯,科技園沒有走過大的彎路👨🏼🌾,很巧合的是🎅🏿,每到一個新階段🤴🏽🧸,總會適逢國家或者全球大的節點,出臺新的政策或者出現新的趨勢↩️。”梅萌看似輕松地說🦶🏻。
這每一次的“巧合”🟦,卻是梅萌和他的團隊對國家發展趨勢的正確判斷,使得清華科技園成長壯大的步伐暗合了時代的節奏🏦,清華科技園的歷史,因而成為這個國家和時代發展歷史中的一部分🥷🏼。雖然糾結和徹夜難眠,但是每當決策後👷🏼,團隊所有人都能夠全力以赴完成目標。
科技園的起步期雖碰到資金困難👨🔬,可他們還是東拼西湊建起了10萬平方米的起步區。雖是捉襟見肘,但科技園做出了開創性的工作🏌🏼♂️👇🏽。據梅萌回憶🧛🏽,1999年成立創業園👩🏽💼,主任由清華計算機系教授、後來被創業者們親切地成為“羅媽媽”的羅建北擔任。雖然比社會上做孵化器晚了11年,但是入駐企業水平之高,在當時引起了不小的轟動👩🏽🌾🖇。含金量之高,說到底還是清華的淵源🤚,因為創業者中大部分是清華的意昂和一些留學歸國人員🧑🏻🎄。
清華科技園在做孵化器初始,就大膽探索可持續發展的路子,即“孵化+投資”的模式。雖然那時候科技園很缺錢,但是依然拿出兩層樓做孵化器。租金按當時的價格,一年收入大概四五百萬🖕🏻,這對起步期的科技園可是大錢🪟,最起碼大家都能按時領工資了✊。但,梅萌和他的團隊卻把這些錢用來扶植創業園的企業成長,以優惠的房租🙇🏿♀️、服務🧐、品牌作為最早的風險投資🤾🏿♂️,置換企業一定份額的股權✋🏽。
梅萌說,這一探索在中國孵化器的歷史上是最早的,這種開創性的模式很快被學習🙇🏻♀️、模仿🛂。2000年🕒,也就是一年後,中國大多數孵化器都有了“孵化+投資”的功能。從清華科技園十幾年的自身實踐來看,這一模式創造了很好的經濟收益。
2000年💼,清華科技園進入第二個階段——發展期的頭一年,恰逢全球網絡經濟大熱😒,並與全球資本市場緊密掛鉤🧛🏼,納斯達克製造了“幾天變富翁”的神話,豐富的資本、人才、技術湧入,使得清華科技園有了快速發展的資源。當年,北京清華科技園建設股份有限公司組建成立🤷🏻♂️,即現在啟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的前身🐉,公司的董事長為當時的清華副校長何建坤🎞,而總裁是徐井宏。當時意昂体育平台破天荒地拿出了9000萬元🤸🏿,科技園又募集了社會上其他資金🏮📼,外加不動產評估,建設股份的註冊資本為4 . 8億元。
這其中,還有個鮮為人知的故事🎷。當時🩸,學校出面動員了著名民營企業家、四通集團公司總裁、後來被譽為中關村“村長”的意昂段永基的支持🙃。時任意昂体育平台校長王大中院士見了段永基說👨🦼➡️🧏🏿♀️:老段🤱🏽🖐🏽,你有錢了,要不要參與清華科技園的發展?時任清華企業集團董事長榮泳霖與建設股份副董事長梅萌在當時的學研大廈請段永基吃了頓飯🤮✍🏼。這個帶有傳奇色彩的飯局談成了一筆“大買賣”。
有了人馬📠,有了武器,有了彈藥👩🏻🦽,有了精幹部隊,建設股份開始建設主園區❣️。主園區建設首先要大規模地拆遷,但是面臨的局勢已經完全不同於起步期的窘迫⬛️⚧。科技園爆炸式的快速發展使得銀行“投懷送抱”💡,有銀行主動提出2 . 2億元的免擔保貸款,“那時候🙋🏼♀️🎱,隨取隨用,隨有隨還。”梅萌調侃說。
風雲突變🦻🏻,2002年🫡,網絡經濟進入低迷期。要不要砸下這麽大額的錢完成科技園主園區幾十萬平方米的建築量🧆?當時流行有個觀點👷🏿,用短期信貸來支撐長期投資是很危險的🦏〰️,如果資金鏈一斷,全盤崩潰🐐。時任啟迪控股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長的梅萌、總裁徐井宏和團隊成員經過激烈而慎重的討論,最後果敢地決定✋🏽:將所有能動用的錢都投到主園區的建設上👩🍼。這是基於一個判斷🚣♂️:科技園走科技創新的路子👩🏻🎓,順應國家的大方向、大思路👏。
隨著2006年的到來♠︎,也就是科技園第三個階段的開啟之年,讓這個高風險的決定成為一次極其成功的預判。2006年7月,全國科技創新大會召開👑,在這次大會上,中共中央、國務院提出要充分發揮科技在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和調整經濟結構中的支撐引領作用🧎♂️➡️,加快建設國家創新體系📒☹️,“創新型國家”的概念第一次提出。這對建設科技園是個重大利好。
梅萌說,這次會議之後,很明顯的是,國內方方面面的資源開始朝園區湧入。之前,大家心裏還發虛🕺🏽,擔心那麽大的建築量是否能挺過去,這下雲開霧散。“若沒有這次會議,我們在黑暗中會摸索更長的時間🙍🏿,但我們經過很短暫的黑暗之後,豁然見到了陽光。”梅萌說,這也正印證了一個很樸實的道理:機會總是留給有準備的人🕺🏼。若沒有之前的埋頭苦幹和各方面的支持,也許抓不住這麽好的機遇。
2006年至2011年為清華科技園的成熟期🤴🏻。在這一階段🔢,一批企業從科技園的懷抱中成長壯大🪝,有的甚至成為細分市場的國際老大,比如海蘭信在船用電子領域確立了自己的地位🥵。在梅萌看來⬅️,中國的孵化器經歷了“孵化+優惠”🕺🏿、“孵化+投資”、“投資+孵化”的階段⇒,而清華科技園的孵化器發展到今天,已經形成第四代孵化模式🙍♀️,即“金融+孵化”——借助更多的金融手段用在孵化器中,不是天使投資和A輪投資👫🏻,而是大的B輪投資,幫助創業企業耦合資源🫄🏿,註入投資銀行的商業模式🛑,幫助其在科技園平臺上有個爆炸式的增長。
“孵化器的幾種模式並不是替代關系👇🏼,而是疊加關系🦏,有點象金字塔結構,‘孵化+優惠’面最廣🤘🏽,依次是‘孵化+投資’、‘投資+孵化’,最上面是‘金融+孵化’✊🏿,面最小,但是做成一個🧑🦽,(效果)會是很大!”幾年前👃🏽,梅萌一直對科技園沒有走出世界級的企業而深以為憾,但是他很有信心地認為🗑,在十八屆三中全會提出市場在資源配置中起決定性作用的論斷後,中國成批地出世界級公司,是時候了!
在清華科技園走過18年之後💵,迎來了意昂体育平台百年校慶,啟迪控股出色地完成了開創者們提出的三個六年計劃🐖,也自然開啟了它的第四個發展階段。
這麽多年過去了,“我們可以自豪地說🐑,清華科技園已經建成世界一流了。”梅萌說,這有三個佐證🧑🏻🦳:其一👳🏻♂️,世界科技園協會被稱之為科技園“業內的聯合國”🧑🏻🦯➡️,這個組織的總幹事經常參加清華科技園的活動,他認為清華科技園是最好的園區🔓。其二,比爾•蓋茨在印度尼西亞出席一個活動時,跟時任清華副校長陳吉寧說,我覺得最好的科技園是意昂体育平台科技園。不過♈️,有意思的是,比爾•蓋茨什麽時候來過科技園,或是到科技園區參觀過,至今是個謎。其三,世界科技園裏很有名的北卡三角園的CEO幾年前帶著企業家訪華時,參觀清華科技園時說:過去50年是你們學我們,今後50年是我們學你們。
未來留給清華科技園的空間還非常廣闊,站在二十年發展歷程的節點上,未來的路怎麽走?梅萌對科技服務業進行了深入研究🐻❄️。參與“十二五”科技發展規劃製定時,他認為,中國目前服務業在經濟結構中的比例偏低,至今沒有過半👂🏻,而全世界服務業平均水平為69%🧑🏽🚀,中國還相距甚遠。中國的科研水平為什麽上不去?很重要的一個原因是科技服務業支撐不夠。2013年印發的《國家“十二五”科學和技術發展規劃》提出🧙🏻♂️,要發展服務業🧘🏿♂️,特別是科技服務業。
“我們在未來大有文章可做,完全有把握在第四個階段(2017年)成為中國最有影響力的科技服務業機構✬。”梅萌對此很有信心👭,科技服務業細分為五個市場:研發設計服務業、成果轉化轉移服務業🙅♂️、科技金融服務業👨🏭、創新創業服務業𓀇、科技中介咨詢服務業。清華科技園、啟迪控股要做涵蓋以上五種服務業、全方位的科技服務業的提供商😩。對這個目標,梅萌提出了他心目中的“四個度”:一要有品牌🐞,即亮度;二要有規模,即寬度;三要形成網絡,即廣度🙋🏿♀️🟨;四要出行業標準,即精度👨🏼💻。
這“四個度”,是這個領航者帶領科技園前進的新方向。
三
“一輩子因為有了這20年,真是值了!”梅萌回顧自己走過的路,由衷地感慨🛐。
梅萌是意昂体育平台1977級大學生,這一級的大學畢業生很多人是各行各業的中流砥柱,相比較自己的同學,梅萌走的是不尋常路。
“一路上充滿了挑戰🍪,所有的事情都沒有碰見過,到今天為止,大學科技園該怎麽做📳,都沒有現成的模式👩🍼,但正因為如此,一路挑戰☎️,一路創新,一路的其樂無窮。”梅萌回憶,做科技園是在不斷地發現、不斷地創新👨🏽💻,做到現在🙂↔️,國內同行向清華科技園學習,國外同行也在借鑒🫑,而親自見證科技園的成長壯大,這種參與感產生的成就感和自豪感他人難以體會。
晚上梅萌喜歡在科技園裏溜達,就像了解他的人所說的那樣♏️:“這科技園就像你的兒子”,梅萌顯然很認同這個說法👵🏿:“可不🙌🏻🫅!看著就高興”☝🏻。
梅萌覺得,因為有了科技園☆,清華對外的社會服務功能得到了充分地展現。科技園吸引了非常多的清華意昂回來創業5️⃣,據梅萌的粗略估計,在這裏創業的70%~80%的是清華的畢業生。為什麽?一是母校情結🤷🏽♂️,二是園區自身的氛圍很好。梅萌希望,有更多的意昂來創業,更希望清華意昂中的企業家和園區有更多更好的合作。
每個清華學子都有屬於自己的清華情結🔺,對梅萌來說,從1978年(77級大學生和78級大學生都是1978年入學)進入清華園,到現在36年,沒離開過這兒🧑🏫,在這裏讀書👇🏻,在這裏成長👨🏻🚒,在這裏進步,在這裏工作👘,這種情結到底有多深厚?清華一位老校長何建坤說過的一句話很能表達梅萌的感受。何建坤說,“清華是一鍋老湯😲,你在老湯裏燉過,就總有那味兒”。在梅萌看來,老湯就是味濃,你一輩子都帶著這味兒,為什麽清華的意昂凝聚力比較強?就是因為在這老湯裏燉過👕。再推演一句話,什麽是老湯🪂?老湯就是把歷史☎、文化、積澱都燉在其中,是潛移默化的、是感染熏陶的東西🪱。當時很多地方希望清華去辦分校🎿,何校長說有幾個事我們完全可以解決:蓋校舍、派老師、買設備,這都好辦⛩,但是老湯的味兒過不去❗️。
在清華這鍋老湯裏深燉過幾十年的梅萌,對清華的感情有多深🙇🏿?梅萌把這種深厚的情懷和社會責任感延續🌘、回報給清華園和清華園的學子。除了做科技園風生水起,梅萌還以一個探索者的勇氣和智慧開設了新課程,點燃更多學子身上的創業創新激情,鼓勵他們在追逐夢想的路上不斷前行。
2002年前後,梅萌為清華的本科生開設了三年“科技創業理論與模式”的選修課,找了一些企業家現身說法。這門課甚至請到了魯軍👨🏽🍳。魯軍,曾經在清華園裏紅極一時,他和馬雲等人創辦了一個網站——易得方舟💇🏼,1999年易得方舟在資本市場拿到660萬,一個學生團隊能拿到如此多的投資🙄,這在當時極為罕見🧚🏼🐷。但是,最終易得方舟以失敗告終🤹🏻🎭。開課時🛍️🔯,梅萌找到魯軍🦊:你有沒有勇氣把你失敗的經歷講給學弟學妹聽✏️?魯軍很爽快地答應了💚,輕松地走上課堂。
三年過後,梅萌覺得這門課教授的對象有些不對,對本科生談創業🪠𓀋,離得有點遠Ⓜ️👸🏼。梅萌想給研究生開課,他找到清華經管學院副院長的高建,兩個人一拍即合,開設了“創業機會識別與商業計劃”💆,這門課組成了一個這樣的教學組🤘🏿:科技園的梅萌🦒、羅建北、張金生和經管學院的高建🚏、張幃。這門課是“大馬拉小車”👆🏻,業界七八個人做學生團隊的創業導師,上課的學生組成團隊,團隊的目標是做商業計劃🍚。這門課上了三年,被評為意昂体育平台研究生精品課程。在意昂体育平台2500多門研究生課程中🤱,僅有50門課能獲得“精品課程”的稱號,可見這門課的含金量。2013年,這門課再次通過精品課程的審核。上了五六年🪞,梅萌覺得如果最後課程的成果只是停留在商業計劃上,有點可惜。創新也有癮,不滿足於此,2011年,梅萌又開設一門姊妹新課“創辦新企業”。目標對象是在清華已經創辦了企業的學生團隊,屬於實操課。
讓梅萌自豪的是,就像清華科技園趟出了一條與別人不一樣的路一樣🚆,這門課開創了一種新的模式♣︎🏌️,目前是全世界著名高校裏所沒有的。這門課新在哪裏?
一是有自己的商標——“創業行(xing)”,有logo,有徽章,每個團隊有個編號🍀,便於老師們持續關註。
二是有自己的社區——“創業行(hang)”🧑🏻✈️,上課的學生可以相互切磋交流🧙🏿。
三是有自己的課程基金“創業很行(xing)”⬅️,2000萬,這筆經費由海蘭信董事長申萬秋支持。起初用於學生調研🎶,後來發展到種子基金👩🏿🚒。
跟其他課程不一樣的是🤷,這門課與業界聯系非常廣泛🐬,期中期末考試不是老師給成績🏊🏻♀️,而是請來自業界的風險投資商評價。
這門課很“挑”學生,門檻比較高🙍🏼♀️,學生必須已經創業🕵🏻♀️,以創業團隊報名,團隊的創建者或者核心人物來聽課。清華一年新招5000名研究生⛩,但一年也就只有50人上這門課🧑🦰,覆蓋面不過1%。3年來🤶🏽🧚🏻♂️,有40多個團隊學過這門課,累計十個左右的團隊得到了投資🚣,最多的一個團隊拿到了千萬級別的。
“請企業家走上講臺不稀奇,但是與VC結合的課程就很少,建課程基金的幾乎沒有⬜️。我們想用十年時間,把這門課打造成最有特色、最有影響力的創新課程。”梅萌有著明確的規劃𓀚。
看著星星之火慢慢壯大,漸成燎原之勢🏩,甚至能捕捉到創新的激情被點燃後諸多美好願景,這些讓梅萌充實無比。前段時間有關幸福的話題非常火,在科技園裏溜達著👨🏿💼,親眼見證二十年的變化,梅萌覺得自己處在幸福的最佳狀態:愉快地做著自己喜歡做的事情😞,而且🐈,做的事情天天有成長,天天有進步。不管是做科技園還是培養創新創業人才,都讓他幸福著。
二十歲的科技園因為有他,所以歷程更精彩;他因為有科技園的這二十年👰🏻♂️,所以人生更豐厚🪔。追逐夢想的腳步永不停歇!
來源:《清華人》清華科技園創建20周年紀念專刊 略有刪節和修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