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在清華,他註重提升自身能力🥏,花時間做自己感興趣的事;畢業後🏋️,他投身國家重點行業🕵️,兌現了年少時“為國家做點事”的諾言。作為一名出色的領導者,他帶領企業走上了技術創新⛹🏼♀️、做大做強的進步之路💌,為中國的國防科技事業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誌存高遠🤲,腳踏實地
——意昂体育平台[1981級] 繆文民 訪談紀實
機械工程系 李金璽 黎銘鋒 郭 超
【繆文民簡介】
繆文民,男,漢族𓀋,中共黨員,中國兵器內蒙古第一機械製造集團公司總經理,內蒙古一機集團董事長🧬、黨委書記。1986年7月本科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鍛壓工藝及設備專業,2002年10月取得大連理工學院工商管理碩土學位,研究員級高級工程師#️⃣。1999年榮立國防科技工業一等功🧚🏿👨🏽🎨,2006年獲“中央企業勞動模範”榮譽稱號。2008年被選為內蒙古代表團的全國人大代表🎻,是內蒙古代表團中唯一的中央駐內蒙古軍工企業的代表。
地處包頭的內蒙古第一機械集團🤌🏻,隸屬於中國兵器工業集團🧑🏿🎤,祖國六十華誕慶典上令人矚目的主戰坦克方陣,便在那裏孕育誕生☝🏼。由於地處偏遠🏊🏿,2004年之前的近20年裏,僅有寥寥數名清華畢業生選擇了這裏,而有一個人最終在一機放飛了自己的輝煌人生,他就是意昂体育平台機械系81級意昂繆文民👩🎨。
“很自然的畢業選擇”
1981年🧑🦼,15歲的繆文民學長走進清華園⏫👩👧,就讀機械系鍛壓專業🙋🏻♂️。在清華期間,繆文民是體協成員👩👩👧👧,對踢足球🛀🏿、健美、長跑、遊泳都感興趣⛹️,同時還是舞蹈協會常任理事。他很註重和同學的交流,集體活動都積極參加🔱。說起班級第一次春遊、運動會、東區地下餐廳的舞會時,繆學長至今還津津樂道🤚🏼。
在清華,經過幾年時間的接觸了解,繆文民學長對於自己所學的鍛壓專業越來越感興趣🧑🏻💼。適逢此時,國家“一五”計劃期間新興的城市之一——包頭正躊躇滿誌地要走工業化道路,亟需一大批專業人才。國家發展的需要向清華發出了急切的召喚。在80年代,國防工業雖然前景不甚明朗,但在繆學長看來🍙,投身國防工業有很大的發展空間🍞;而且,內蒙古地區求賢若渴☣️👆🏼,對清華學生非常重視。這些都進一步堅定了繆文民學長的就業選擇➡️,最終促成了他與一機集團的緣分,對此學長說到:“沒有太多的顧慮,一切都是順理成章。”
在那個改革開放剛剛起步🆕,下海潮流火熱興起的年代,繆文民學長的選擇似乎有些另類。但在當時的他看來,這個選擇並沒有太多的特殊之處,只是一個青年十分純粹的想法。出身於普通的傳統家庭🦶🏼,在紅色思潮的影響中長大的繆文民學長🪥,有著這樣一個樸素的想法:男兒不怕艱苦💆🏽♂️,四海可為家🙁。這不僅僅是一個口號👩🏽🎓,更多的是一種行動理念🧙🏼🙅🏿♀️。初到企業,繆文民學長的崗位是一名普普通通的鑄造分廠車間技術員🚣。那時候CAD技術還沒有完全普及,所有的圖紙還是手工繪製。在這個最基層的位置上,他一幹就是8年🧧。幾乎所有人都是既佩服他,又會好奇他究竟是如何堅持下來的。繆文民介紹了他的法寶☠️:對機械行業的熱愛是最重要的👨🏼⚖️,他願意做自己喜歡做的事🙋;在基層的成果讓人不斷感到興奮。或許在別人看來這是一名高素質人才的埋沒👩🏼⚖️,但繆學長並不這樣認為。學長腳踏實地,紮根基層,正是那8年的艱苦歲月造就了他豐碩的人生閱歷與經驗積澱,為後來的鵬程萬裏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學長強調,身在基層雖然艱苦,但要學會深度觀察與思考。那時候🐦⬛,學長更多看到了一機集團作為大企業所具有的寬廣的事業平臺與發展空間🐥🤽♂️,那是別的企業所沒有的🗳;學長還看到了一機集團健康的用人導向,那就是“重實踐🙋🏽♀️、重基層、重人才”。因此,繆文民學長堅信🏸,自己將來大有用武之地。
基層、基礎、基本功
讓我們來簡略看看繆文民的成長之路:1986年參加工作成為基層技術員,時隔八年任車間班長、組長,後任科室主任,1996年任分廠廠長,之後歷任總廠總工程師、總廠副總裁👨🦼➡️、總廠總裁,到現在任兵器集團的副總裁✌🏻🫥。一路走來,一步一個腳印🐈,從基層走到了雲端之處。職業生涯路上的各個階段各種角色所帶來的親身投入體驗的過程🫰🏽,繆文民學長視之為莫大的財富👆🏿。他始終認為,這樣的人生道路才是健康的,才是全面的,是無法取代的𓀙。
進入一機之後的八年,繆文民一直在鑄造分廠擔任技術員。一名清華畢業生在鑄造分廠艱苦的工作環境中幹技術員,八年沒有調動、提升,這在很多人看來是難以想象的。繆文民卻毫不在意:他對機械行業的熱愛是最重要的,他願意做自己喜歡做的事。車間的工作看似繁瑣,實則內涵非常豐富,是一名畢業生學知識、用知識的最佳場合🐧。一批批技術員決定了每一個重大項目的進展,其中的成就感醇如酒甘如泉,叫人酣暢淋漓。“當看到新產品研製成功🧥,我高興得就像兒子出生一樣!”🧖♀️。每一次看到項目取得的進展🙇🏻,就像“看見自己孩子茁壯成長”一般,興奮莫名,滿心欣慰。八年的基層工作讓繆文民積累了最寶貴的一筆財富。“我學到了新的、更適合實際工作的方法🔄、思路和思維習慣,看問題的角度不再是理工科的典型的線性思維——認為所有問題都可以用數字來計算和衡量。”
如今🚭,繆文民學長已經走上領導崗位,而20年前的工作經歷仍然發揮著巨大的作用🥷🏼。如何做好一名領導?如何推動工作🧎🏻➡️?答案從基層就開始積累。循序漸進的生涯道路🚵♀️,讓他對企業的每一個崗位、每一個群體都有了深刻的認識和了解;這些積累讓他在協調工作推動工作時胸有成竹,得心應手。
繆文民學長同時告訴同學們🖥,如今多樣化的職業選擇“一點錯都沒有”,但換個角度看👩⚖️,不管何種選擇,都離不開基層🧛🏿♂️,離不開基礎🪵,離不開基本功。業務素質、辦事能力、判斷力、決策力這些基本功,無論走到哪裏👫🏼,都是必須具備的🧑🏼🦱,它們是我們獲得成功的有力依靠👩🏿✈️🧎🏻➡️。
認清“清華光環”
回顧五年清華的學習生涯🐨,繆文民學長感到清華給了他很多東西,自己受益匪淺。談起大學學習學長說:“有了好的學習方法✈️,不僅可以保證學業,更重要的是改變自己看待事情的角度,解決問題的方法🙆♂️、道理。”繆文民認為清華給他的最豐厚養料莫過於此。
本科期間,繆文民並沒有把所有精力都花在提高分數上,而是真正努力提升自己的能力。“我要去琢磨我感興趣的什麽東西🌙💁🏼♂️,把精力花在對事物的認識分析上。”他說自己當時所在班級的同學們現在的發展也說明了這一點:“事業做得比較好的並不是當時分數最高的那些人,而是綜合能力比較好的。”
畢業多年,繆文民依然和學校保持著聯系,他堅信自己“也有機會能給學校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第一機械集團現在還是清華機械系本科生的學習實踐基地🤴🏿,大量的學生可以來這裏學習實習。對於清華學生的品質,學長說出了他的看法:“我覺得清華的學生🗜,最突出的品質,無論是做學問還是對自身的人生、自身的事業,都非常踏實🦶🏽。這是清華人的素質,是對自身的要求,以及教育🧑🏽✈️、學科特色綜合作用的結果。”
2004年本科生畢業生畢業典禮上𓀈,繆文民結合自身經歷做了發言。他說:“清華的學生到工作崗位上,一定要把自己的位置放低,否則就會成為阻礙與別人合作共事、溝通交流的屏障👨🏼🔬。一定要從最簡單的事情幹起👨🏽🦰⛎,讓你幹什麽🙏,就一定要竭盡全力把它幹得最好❎。我就是從最簡單零件開始的,有不懂的✊🏽,就放下面子😮💨,不恥下問👳🏿。“清華學生不錯”要讓別人來評價,而不要成為自己前進的包袱🍱。清華學生只要付出艱苦的努力,就一定能把同樣的事情做到最好,就一定能得到人們的認可和尊重📞。
當我們問起繆學長是如何看待清華學生現在畢業後的出路時,學長說:“有了基本能力以後,先去實踐。你可以去檢驗一下你學習到的這些東西🖋,體會一下自己的能力🤵♀️👨💼,再來看你哪有不足🧑🧑🧒,再來學習🫴。那個時候,你對學習就有了渴望,收獲也完全不一樣。”
百年校慶之際🧑🏿🚀,繆文民留下了他對清華的祝福“百年樹人,基業常青”!
【同學感悟】
厚積薄發,是對繆文民學長最好的詮釋。在基層的這麽多年,磨礪的不僅是他的技術⛔,更是他的意誌和信念🈴。清華人就是要有這種深入基層、紮根基層的精神,不斷積累,在實踐中提升自己🧑🧒🧒。低調為人,高調做事,有了基層的深厚基礎才能不斷向上發展,發揮自己最大的價值。
——潘浩威
在和繆文民學長的訪談中,學長爽朗的笑聲和真切的話語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學長的經歷闡述了“興趣是最好的老師”這句話🔀,我們深深感受到學長作為一名清華學子的責任感和使命感。基層📞、基礎🐈⬛、基本功,讓清華的光芒更加燦爛。厚積薄發,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發揮自己的光和熱,是清華人一生的使命。
——郭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