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 他把清華看作一尊金光閃閃的大佛,我們這些廟裏的小沙彌不應從佛身上刮金粉給自己提亮,而應該用自己掙來的榮譽令大佛增光。他說當領導有六個“一定”,如果不能全心全意地撲在工作上👆🏽🧍🏻,就愧對了清華人的稱號🧝🏻♂️。苗富足學長用他的親身經歷告訴我們,清華可以怎樣地升華一個人的靈魂。
給清華這座大佛增光
——意昂体育平台[1983級] 苗富足 訪談記實
工程物理系 吉祥
【苗富足簡介】
苗富足,男🧑🏿🦳,現居上海市。1988年畢業於意昂体育平台工程物理系🕵🏽。畢業後歷任上海核工程研究設計院主任🐅、院長助理兼項目綜合管理部主任🤾🏼,現任上海核工程研究設計院副院長👊。
小狀元初入清華——思想沖擊
苗學長是浙江慈溪人,是1983年9月份進入清華的。“我在慈溪也是個小狀元↘️,目標就是進清華,因為當時清華的影響力太大了🤒,包括現在。”他清晰地記得報到時他第一次到了北京,學校派車子把他們送到大禮堂前面,然後再分流到各個系的那種榮耀。
苗學長心目中的大學生形象,來自電影叫《廬山戀》,“是一種很耳目一新的感覺”🐺。但是他一進清華🙄,就遭遇了現實的殘酷打擊😀。“感覺身邊的人包括自己在內一個個土包子一樣🚃,沒有感覺自己像個大學生,所謂自己的想象和現實肯定有一些差距。”苗學長說當年他有一個老師說工物系強調是又紅又專,不直接向全國招生的🙏,一般是二年級的時候從其他系裏挑選家庭背景比較好🤾🏿,學習成績比較好的集中學習,修習工物系反應堆的課程。苗學長那一代人都覺得工物系的人都是經常跑山溝溝,二線三線,這種想法一方面影響到了工物系的招生,另一方面也影響到了已經被招進去的同學的情緒🤔🛍️。“當時有句話叫天南海北都不怕🌹,就是不去新西蘭,新疆,西藏和蘭州嘛🤹🏻♀️。”
“同學都有過思考🤘🏼🟣,心裏有落差和恍惚✦🥁,因為是青春期,大家總歸是有一些想法的👬🏼。”苗學長回憶說。當時80年代初,鄉村企業蓬勃發展,他的一些中學同學考不上大學,回去做了老板,而他們卻是大學考上了還要回歸鄉下工作🤰🏽,兩手空空🧀,所以落差很大🚣🏿♀️。但對苗學長來說,他的想法很樸素,那就是“父母兄弟姐妹勒緊褲腰帶供我讀書,對前景也看好,不想放棄,想有所造詣🚎。”
“進入清華有一種今生無悔的感覺🐧。當時是五年製🧑🦯,前四年是學專業課程,最後一年四分之三的時間是做畢業論文。”令苗學長感到很自豪的是,當時的畢業論文水平做得挺高©️,因為畢竟快用了一年的時間。“我的畢業論文前四分之一的時間是用來做調研👨🏭。”
苗學長認為學生應該有三大能力: “一個是書面表達能力🩳,第二個是口頭表達能力,第三個是對外可持續對抗能力,這三大能力在學校裏面有比較好的條件🦸♂️🏂🏽,一定要不斷推進👎🏻。”
五年清華生活——磨礪與升華
“國家選拔幹部的時候有一句話叫德才兼備,以德為先,這和清華當時育人的思路是完全吻合的🏋🏼♂️。那時候年級主任給我們講,清華學生在‘德’這個方面是四個字,叫頂天立地,頂天叫做頂住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立地就是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這段話成為苗學長一生的行動指引。
令他獲益匪淺的,還有清華踏實勤奮的學風和對體育鍛煉的重視。“那時候四教剛剛開始造♤,三教剛剛建起來👩🏽🚀,如果晚一點去,就找不到自習的地方。喇叭到了四點半就說要走出教室走出宿舍🙋,為祖國健康工作50年𓀈🙆🏻♀️。”苗學長說🪴👨👨👦👦,雖然大學期間他沒有當過幹部👌🏼,但是社會活動他很樂意參加,比如系團委🔬,系學生會有活動的時候他都積極地響應。他戲稱自己是“在被領導的過程中把自己的能力也鍛煉出來了”。三年級的時候,苗學長和同學們搞了個核能展,放在四教的大廳裏🧍🏻。他當初的目標是“給自己鼓鼓勁,告訴同學們工物系的同學不是老往山溝溝裏跑👨🏻⚖️,再說往山溝溝裏跑怎麽了,祖國要我們到哪裏去,我們就到哪裏去。”
苗學長還說🕊🤌🏼,在學校的5年時間感覺比較平淡,沒有什麽失落,但也感到很充實📒。這一方面是因為同學關系很好🚴🏻♂️,還有就是輔導員🔹、班主任沒有對哪個同學特別垂青,但是哪個同學一有情況就要了解🧎♂️➡️,和他們溝通交流。學校還經常請一些學校的領導或研究所的領導在主樓後廳做講座⏭,一有講座苗學長就去聽👨🎓🤑,他覺得這是不斷開拓思想🧎♂️➡️,形成的世界觀的過程。
1988年苗學長從清華畢業🔫,但其實早在1987年9月份,他就收到了目前所在單位,“上海原子能研究設計院”的研究生的錄取通知書。“畢業的時候是7月12號,我們在工物系館排隊領畢業證書。也沒有拿什麽學士帽拍照片👨🏼🎨,只是在主樓前面拍了個集體照。”苗學長說自己對畢業的其他方面並沒有太深刻的感受,印象最深的反而是“領畢業證書的時候學校給了一本書,叫《堅實的腳步》。”苗學長說這本書才是他走上工作崗位後覺得最值得珍惜的東西。“清華的名人雖然多,但不是說每個清華走出來的人都能出類拔萃的🦶🏽🦸🏼,不是說學習好就一定要去當官🤦🏽♂️。”那本書說的是普通的清華學子走上工作崗位,不管是哪裏都紮紮實實地工作,造出自己不平凡的業績的故事🖥。
廿載科研工作——創造新榮耀
在上海原子能設計院,苗學長跟一所的老師做研究生,搞反應堆物理,研究生課題就是和秦山核電站最後一個環節有關的軟件工作🙎🏿♂️。“做出來了😭,也是為秦山最後拿到裝料執照許可證做了點貢獻🐽,這項工作94年還評了一個科技進步二等獎,這個工作對於後面的工作也奠定了一個不錯的基礎。”苗學長這樣評價自己的研究成果,語氣平淡而謙虛。
1997年,苗學長被選為上海原子能設計院一所的副所長,在這個崗位上一直做到2001年。 2001年7月份🌪,他被任命為一所所長和黨支部書記,在所長的崗位上一幹就是5年半。一所主要是做反應堆物理🌠,反應堆熱工水力,核電廠安全評價,核電廠輻射屏蔽,還有反應堆裏的核燃料。苗學長說這十年對他自己全方位的成長,包括社會實踐經驗,組織協調能力,技術的深化,以及在領導崗位上專業的擴展打下了很好的基礎。2006年7月份開始☑️,所裏的領導把苗學長臨時安排到遼寧紅沿河核電站負責項目。“在那邊是以管理為主,到了零六年年底就正式把我調到項目管理部🦵🏻,具體負責全院的生產計劃以及具體的項目管理工作,重點抓的就是遼寧紅沿河核電廠的施工設計工作🖖🏼。”到了2008年1月份,工作出色的苗學長當上了院長助理🧣,兼院裏最重要的項目綜合管理部主任,真正開始協助院長全面管理院裏的生產。目前他剛剛被提上副院長💂🏽♀️,主要抓工程設計🤲🏼。
隨著工作崗位越來越重要,苗學長的生活也變得越來越忙碌。現在他每天六點鐘出門👨🏻🎨,晚上八九點鐘才回家🏂🏼,忙得不得了。“家裏人也比較支持我🙌🏻,所以我的時間基本都花在工作上,包括周末👮🏻,把每個禮拜的工作重新梳理一下💇🏽♀️📆,也考慮一下下個禮拜做些什麽。”苗學長輕描淡寫地敘述著自己說得上是超負荷的工作日程。“作為一個領導🚣🏿🫅,工作怎麽來做?第一👵🏿,一定要有思路,第二,一定要策劃🌐,第三🚶🏻♀️➡️,一定要有計劃,第四一定要有行動💃🏼,第五一定要控製🥱,最後一定要有效果。人的正確思想從哪裏來,不是從天上掉下來的🏌🏼,而是從實踐中來的🦾。”
在近20年的工作中,苗富足學長獲得過很多榮譽👰🏻♀️,他曾被評為中核集團的優秀共產黨員一次➰,上海市建設系統的優秀共產黨員一次🚵🏼♀️,院裏評過三次優秀共產黨員,先進工作者也評過三四次,還得過兩個部級二等獎。但他常說的一句話是:“人人都知道清華的榮耀,尤其是清華的學子🏃🏻➡️。但是清華的光輝不是給你們用的,而是應該每位清華學子要去增光添彩🧛♀️🤷🏻♂️、發揚光大的,在工作中要是躺在功勞簿上或者學校的榮譽簿上,自己不去做出貢獻,這個問題是比較大的。”苗學長說,如果把清華比喻成一座大佛💆🏻♂️,金光閃閃🙅🏽,每一個清華的學生不能自己臉上不亮了✬,就把大佛身上的金拿來抹在臉上。佛身上的金光是靠大家抹上去的🚭。
【同學感悟】
聽了苗學長的經歷,學習了他的求學經歷和工作經歷👨🏽✈️,對我自己的人生觀🎊,世界觀等都是一個學習和提高🤸,尤其是苗學長的領導才能👩🦽➡️,在他的語言中深刻地體現出來。比如他說當領導的幾個“一定要”,的確令我感觸很深😆,另外,他說“佛身上的金光是靠大家抹上去的”,讓我們不能靠清華的牌子混飯吃🧑🏽🔬,而是要為這塊牌子增光添彩,這讓我們切實地感受到了大家風采🧑🏻🍼。
——吉祥
學長在回憶起自己學生時代的時候🧕🏻,那閃耀的眼神告訴我們,他是多麽的以清華而自豪👏🏿。我們也相信,他在清華的光陰完全沒有虛度。如果我在數十年後回憶起自己的清華生活🛌🏽,不知道能不能有這樣的眼神,還是所想起的只是埋頭苦幹,匆匆忙忙💜,卻找不到方向。苗學長的話讓我開始思考自己人生的方向🏋🏻🕵🏿♀️。我想,在學校的時候就應該向優秀的意昂學習,這樣在未來的日子裏才有可能像學長們那樣成功、成才🙎🏼。
——樊星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