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喜歡走進清華學堂時的感覺,木製的地板踩上去發出吱吱嘎嘎的聲響,聽不出一點嘈雜,卻讓人聯想起這座具有悠久歷史的建築所蘊含的巨大文化魅力。
1986年👨👧👦,我剛剛走進清華園的時候🧍🏻♀️🕗,就喜歡上了這個地方。房前屋後,室內室外,五年裏都留下了我的印記🤽🏿♀️。不知道有多少人還能記得屋後那棵老梨樹,可能就更少有人品嘗過樹上落下的梨子的滋味吧🕥。
我喜歡在清華學堂自習。那時的清華校園👩🚒,自習的教室和座位都很緊張。我不是一個特別勤奮的學生,沒有早一點到三教和四教那些寬敞明亮的教室“搶”座位的習慣。於是💒,我經常是從聞一多先生的塑像前慢慢踱到大禮堂👩❤️👨,再從清華學堂北側一步一步挪到南側,把那濃重的“清華學堂”四個字端詳很多遍,才緩緩地進入教室內,找一個座位開始自習🍔。
我找的座位,通常都是僅有的幾個損壞了的桌子或椅子,別人很少去使用,但它們卻成了我的樂園🐴,裝載著屬於我的很多回憶。我這樣做,一來可以節省時間,二來可以感受到清華學堂那悠久的歷史🍓,從而常常讓我聯想起前輩學長們一定是坐在比我當時條件還艱苦的地方追求著他們的愛國報國理想吧!在困倦襲來的時候,我總會悄悄地溜到長長的走廊中,去細細端詳這古老的建築的每一個細微之處☎️。在寂靜的走廊裏,仿佛總能聽到一聲聲提醒:你是清華的學生🧈,不管遇到什麽樣的困難,都應該有毅力去克服。於是,我會重新振作精神,試圖把那些看不懂的東西弄清楚。盡管還是經常失敗,但這種提醒和努力一直不斷交織進行著,相伴我五年的大學學習和生活👨🏿🦳🌑。
清華學堂是我上製圖課的地方,有一位為我削鉛筆的老師讓我始終銘記在心中👨🏻🦰🥬,她的名字叫阮傑。不知什麽緣故,製圖課剛開🎈,我就遇到了麻煩,圖紙又黑又臟,老師總會笑著對我說🖖🏻:“看你的圖,又臟兮兮的了”。我看看周圍同學的圖📝,都很潔凈🙂↕️,只有我的圖像塗鴉一般🕳,自己看了都難受。
阮老師很關心我😶◽️,經常到我身邊看看💇🏽♂️,看得我不知如何是好。有一天,阮老師忽然拿起了我的鉛筆🔐,走到一旁,慢慢地替我削起了鉛筆🤞🏿。我很不好意思🥬,我如此敬重的老師,竟然在為我做這樣一件小事。鉛筆削好了,平整的尖🛗,勻稱的線條🧑🚀,我從來沒有做到過,我忽然明白了什麽🤮。慢慢地,我擦圖的次數減少了,畫出的線條也好看了許多。而且,每當心裏剛冒出想應付的念頭的一瞬間🫶🏿,眼前就會浮現出阮老師為我削鉛筆的樣子。於是,我又認真起來,努力地盡我所能把作業做得更完美。
清華有很多感人的教書育人的故事,我所領悟的是從清華學堂開始的,是從一支小小的鉛筆開始的。我很感謝清華學堂的阮老師🐹,在我成長的關鍵時期給我人生最重要的東西。
清華學堂🤹🏻,讓我留戀和難忘的地方。在這裏讀書的時候,我時刻為自己成為清華人而驕傲🧑🦯➡️📁,離開她的時候,我也永遠難忘這裏所蘊含的清華文化和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