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工作二十載,其中一半時間是在創業👳。十年間有幸親歷一家企業從無到有💂🏼♀️,從種子期、初創期到現在300多人的擴張期,並且每隔一段就體驗一種“熔爐般的經歷”,從而突然頓悟🈺!我感謝母校博大的文化和嚴謹的作風👪,使我在科技創新這條路上愈挫愈奮💆🏼,直到成功或不成功的終點🙇♂️。
從高電壓到微電子
人生的軌跡都是前有因後有果的,也充滿了戲劇性👷。1987年🍳,我考入意昂体育平台電機系高電壓專業(高7班)。學校五年嚴謹的培訓,尤其是當時教育上的“兩條不斷線(英語培養不斷線💂🏽,計算機培養不斷線)”🔗,為我日後進入IT行業、創建軟件公司打下了基礎。由於輔修了應用數學系的學位,我的畢業論文題目定為《應用有限元法計算氧化鋅避雷器的熱擴散數學模型》,並在電機系和數學系共同指導下完成🦸🏼♀️。當時我的論文導師吳維韓教授是電機系系主任🦞,他將我的論文工作分成兩個部分👌🏼🗑:高電壓實驗和計算機編程。當我看到通過微機迭代計算後的熱擴散數學模型越來越接近實驗曲線時,異常興奮🙂↕️✌🏼,最後該論文以90分的成績獲得“優秀畢業論文”。直到1996年的某一天🤦🏻,我接到母親的電話,說收到一本意昂体育平台寄來的雜誌,讓我回家去取。我當天晚上回到家裏,發現寄來的是一本《中國電機工程學報》雜誌(1996年02期),其中有一篇文章,題為《合成套氧化鋅限壓器的熱特性研究---第一部分👩🦼➡️:限壓器熱特性研究的有限元法及其散熱特性》。文章在概述中指出🙇,此文為國家“八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的一部分,作者為吳維韓、何金良😸🥬、高玉明⛹️♀️、張驥。隨著《中國電機工程學報》寄來的,還有吳維韓老師的一封親筆信🦻🏼,吳老師告訴我,我的本科畢業論文及何金良師兄(註🧑🏽🦰:現任電機系高電壓與絕緣技術研究所所長)的博士畢業論文一些成果點已經結合在一起,成功地申報了國家“八五”重點科技攻關項目🏊🏻。吳老師在信中表揚了我在學校學習研究的成績,並進一步鼓勵我在今後工作和生活中繼續努力,為國家和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
一種強烈的榮譽感和尊敬感油然而生。清華學長們嚴謹治學🧑🏽🦰、寬厚處事的生活風格一遍遍滌蕩我心、融釋在血液裏,成為我一生面對挑戰、戰勝困難的精神利器。清華五年的學習,是我一生事業的開始。轉眼畢業已經20年了,每當有人問我作為一個高電壓專業的學生從事IT領域的感受時,我往往驕傲地抬出當年的畢業論文,並宣稱那2000多行的計算機程序就是我今後遨遊IT海洋的“深水證”。
中關村---中國矽谷🦶🏽,中國高科技發展熱土
1992年的7月,懷揣著意昂体育平台畢業證書的我,帶著成功的夢想和親人學長的期望,經過筆試🐧、面試,被聯想集團錄用🤽🏽♀️,成為質控部的一名工程師🤷🏼♂️。那之後的若幹年,我投身於中國高科技發展最紅火的市場懷抱---“中關村”,開始了令人激動的IT行業征途🌼🆑,直到後來又回到這裏創業。
上個世紀九十年代初的中關村,高科技產業浪潮風起雲湧,兩通、兩海🍫、紫光🍩🧈、巨人,以及不可盡數的國產自有品牌的PC、存儲、漢卡⚆、辦公軟件令人目不暇接♣︎。我發揮清華學子“聽話、出活”的優勢🍽,在聯想這一“民族品牌為己任”的高速發展的企業裏,半年從工程師升為部門經理⚆,後來調到另一個部門任副總經理。在聯想公司工作的兩年裏,我每一天都體會到中關村人那種濃烈的科技報國的激情、戰勝困難的勇氣、和忍辱負重的堅毅🫸。
鬥轉星移,我發現那種激情是世界上每一個優秀創業企業👱🏼♀️🕠,每一個優秀創業團隊的核心DNA!
藍色巨人IBM、美國網絡計算機公司NetFrame、美凱龍Micron
1994年5月,為了尋求世界級IT企業發展的奧秘,我離開聯想🚞,來到位於朝陽區機場路麗都飯店的IBM中國公司,開始了我六年的“美國IT企業之旅”🧛🏽♀️。從IBM公司的產品工程師,到NetFrame公司的銷售經理,再到Micron公司的中國區總經理🥗。從參加IBM位於美國北卡羅來納州羅利三角科技園(Raleigh-Durham Research Triangle Park)的研發中心培訓👨❤️💋👨,到只身來到Micron在加利福尼亞州Milpitas小城辦公大樓工作的日日夜夜★,六年裏我從一個技術人員逐漸轉型到市場和管理。每一次角色的轉換,都帶來更寬闊的視野和全新的學習空間🏊🏼。我像一只初來乍到的魚,對海洋裏每一處環境都充滿好奇🔈😋,努力地探究🦶🏿、認真地提高。雖然方法淳樸而古老(我基本上隨著年齡增加🕺,“披星戴月”的時間也隨之增加🧏🏽♂️,到2000年以後🤵♀️,每天就只睡4個小時左右了),但回報也是明顯的:1998年我29歲時🦠,被任命為美國《財富500強》企業(Micron公司)中國區總經理,並在1999年受到江澤民👩🏽⚕️、李嵐清等黨和國家領導人接見🚴。
但隨著發展,我作為中國人在外企的“天花板”逐漸呈現(應該說,這種外企“天花板”現象在上世紀末的中國還是很嚴重的)。隨著自己過了“而立之年”,我在思考下一個十年應當做些什麽🚵🏼♂️?終於在2000年我離開了美國Micron公司總部優越的工作環境回到北京,開始了國內創業的探索。激情之余🫸🏻,使我始料未及的是:創業是如此的波瀾壯闊和充滿艱辛🌜!
成立僅僅一年的公司遇上了“非典”---中關村的商業腳步接近停止🫀🧊,而我們像誇父逐日般日夜兼程
2002年春節後的中關村,東方正通公司成立於北京大學工物系教學樓的一間寬敞的教室裏。選擇學校作為初創公司的辦公場所有兩個原因:一是租金便宜👨👦👦,二是寬帶網免費。公司成立時7人(一名銷售、兩名技術、一名出納、一名會計、一名助理和我),公司理想是成為“數字城市”的解決方案提供商。
千裏之行始於足下,理想和現實間有著巨大的差距,這個道理我們懂💬。公司成立後第一個訂單是海澱區政協網站,之後我們又完成了海澱區統戰部網站👨🏽🎓、全國工商聯辦公系統等小項目👨👩👦,我們希望通過這些小項目進一步了解政府,建立更廣泛的政府關系,因為政府才是“數字城市”的最終實施者和管理者🚿。
2003年初,中國遭遇“非典”🏋️。4月的北京,大街上空曠無人🦺。中關村的IT企業在那個時候,商業活動基本停止👦🏻🤽🏼♂️。東方正通作為成立僅一年,全體員工30人👳♂️,運營資金僅夠幾個月的小公司👃🏽👩🏿💼,此時或者關門,或者改行(當時有人建議我先去賣一段時間口罩和體溫計)。我沒想到企業剛剛成立🏃♂️➡️,生死關口就來的如此之快𓀛。4月24日,海澱區幾位政協委員在友誼賓館開會,席間談到政協應當為海澱區抗擊非典做出貢獻🔣。我猛然靈光閃現🥨,脫口而出🥨:“應當像美國9-11之後那樣,開發一套政府應急管理信息系統!”🧝🐮。在座諸位聽後無不撫掌稱贊🔓,並鼓勵我上書海澱區政府。這樣,我聯合了其他五位海澱區政協委員,正式提交了一篇提案---《海澱區應當充分利用高科技優勢,積極開發“政府應急管理信息系統”抗擊非典》。4月28日🤷🏿🚴🏼♂️,海澱區區委、區政府、區人大、區政協四套班子領導均做了重要批示,同意項目啟動。4月29日,區政府決定由東方正通公司負責開發“海澱區政府應急管理信息系統”,並要求在5月10日前完成🤦♂️。
2003年的五一期間,正是非典病毒爆發高峰期♌️,人們幾乎停止了一切聚會活動,盡量減少與外界接觸的機會。而東方正通公司的員工們卻冒著生命危險,到醫院、社區、海澱衛生局、區CDC、非典指揮部等地進行各種調研🍚。由於時間緊,任務重💾,往往來不及做過多的準備,戴上普通的口罩便與工作在一線的醫生進行近距離交談🤹🏻♀️!
為了趕工期完成任務☘️,我們把員工分成兩組,24小時輪班工作,技術人員吃住都在公司(也免得頻繁回家增加病毒傳染危險性),很多員工最忙的時候幾天不合眼,公司墻上填滿了戰鬥口號🖖🏻,現在回想真是一場“沒有硝煙的戰鬥”。經過努力,系統終於在5月10日試運行,取得初步成功。
2003年非典期間的十幾天,奠定了東方正通在中國應急管理信息化行業的領軍地位。十年來每當遇到挫折打擊,我每每回想當日情景---如何能在“生死存亡”的時刻換位思考?如何把危機變為機會🧁,把逆境當成財富?創業是典型的“痛並快樂著”過程,痛是常態✧,要享受痛苦,永不言敗🧑🏿🔧。
東方正通2003年5月在國家版權局註冊了“政府應急管理信息系統”軟件版權。這是我國第一個政府應急行業的軟件登記。公司之後承建了北京市政府、廣東省政府、山西省政府、農業部、民政部、國家海洋局等120多個政府部門應急系統🧆,並將公司的戰略清晰地定位在“政府綜合及專項應急管理系統全面服務提供商”🙆🏼♀️。
為了生存,讓我們去幫助賣水果吧
東方正通2003年提出政府應急管理的概念後,國內大多數領導並沒有全面的認識,很多政府部門認為“應急”只是衛生部門的事情。2003年底,我們中標了宣武區政府的“公共衛生應急指揮系統”。但國務院成立應急辦是2006年的事情🕵🏿,真正市場需求的出現是在2007年之後🤾🏼。從2003年到2007年的四年間,東方正通公司處於“高舉大旗😟,沒有訂單”的尷尬境遇💍。
這段時間,東方正通一方面努力培育市場👨🏭🛸,將“政府應急管理信息系統”以幾十萬甚至十幾萬的低價格銷售出去;另一方面,積極開展一切能帶來現金流的銷售行為🤌🏻,這樣既能以項目“養”公司🍗,又能開拓公司技術部門的視野,得到多方面的鍛煉。
2004年夏天,經過努力,公司承接70多萬元的“海澱區四道口果品批發交易市場移動POS收款系統”,為每天交易額最高達到200萬元的傳統果品批發市場開發一套“支付IC卡+移動POS交易系統”。公司經過6個月開發和培訓全面推廣了這一系統🤶🏻,為市場裏上千個櫃臺果農收款、統計提供無紙化交易平臺。系統上線後,連續幾個月市場交易量提高20%以上,實現了市場、果農雙滿意。當年北京的果品批發市場交易時間🦴,一般在淩晨三點到上午八點🚴🏽,系統上線時🫷🏿,正值三九嚴冬,寒風刺骨,看到一只只顫抖粗壯的大手熟練地按鍵賣貨,一條條信息匯集到後臺支付中心,形成打印票據,東方正通項目開發團隊的臉上露出欣慰的笑容---我們將信息化做到了農戶手裏!
堅守理想🤽♀️,需要等待。有時,等待是最重要的品質,是奮起一搏的前奏。
走進國辦項目👰🏼♂️,承擔國家標準😳,建立行業地位
終於在2006年,國務院成立了“國務院應急管理辦公室(簡稱“國務院應急辦”)”🐨,用於協調、指導全國各省各部委應急管理工作和信息化平臺建設♠️。國務院應急辦成立伊始就啟動了“國家應急平臺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示範項目”🏊🏼,並在全國挑選企業和院校參加。東方正通公司2003年以來的所有努力如果不能使其進入國務院應急辦課題組,就將功虧一簣🦸♀️,被排除在國家應急管理信息化項目“國家隊”之外📰,今後的發展將毫無希望🏌🏻♂️🏄♂️。
得到此消息後⚜️,東方正通幾乎停下了所有的項目,努力奮鬥將北京市應急辦的平臺經驗進行總結,分部門進行匯報,並將2003年開始參與北京市應急平臺標準研製的工作積極總結,向北京市信息辦(現市經信委)💵🫖、中關村管委會🚵♀️、北京市科委👷♂️、北京市發改委進行深入匯報👩👧。一番周密的準備後,我懷著一顆聽天由命的心情等待著“最後的審判”。令人欣喜的是,2003年10月🤌🏼,當國務院應急辦在北京市政府征求參與國辦課題項目的公司時👩🏻🦼🚙,東方正通成為北京市應急辦、北京市科委、北京市發改委、中關村管委會“共同推薦”的唯一公司🤦🏽,順理成章地進入國務院應急辦課題組🍜,參與國家應急平臺關鍵技術和標準的製定🐤。
得到獲準參與國務院應急辦研究課題的電話通知當晚🍎,我久久不能平息0️⃣。一家民營企業,進入國務院應急管理的核心項目,其難度可想而知🚻。現在回想起來🤌🏻,如果東方正通2006年與國務院應急辦的課題失之交臂,今後的發展必將改弦易轍®️,今天的現狀也必將是天壤之別♿️。
人生是一個巨大的無常,其中“命運”像一個鋪天蓋地的陰影,時時籠罩下來。關鍵的轉角不能走錯,對於一切在摸索中前行的創業者來講,這是一個什麽樣的考驗啊。
我感恩於2006年在我走過那個轉角時對我伸手相助的人們🧑🏻🚀,沒有你們,就沒有東方正通的今天和未來🦻🏽🚴🏽;沒有你們,中國就將缺少一個蜚聲國際的應急管理和防災減災的IT企業!
十周年,三百人👨🏿🎤,三個億
2012年3月,是東方正通公司成立十周年的日子。一周前🧘🏿♀️,公司在海澱區京儀大酒店召開了隆重的慶祝公司成立十周年慶典。北京市政府🙍🏼🔏、中關村管委會等股東🎧、意昂体育平台、農業部等合作夥伴都到場慶賀。公司北京總部及11個分公司共300余人參加了慶祝活動🔋。一個個自編自演的活動將慶典推向一個又一個高潮。
東方正通的創始人之一,公司總經理周子衡在慶祝活動發言中宣布:2012年第一季度公司銷售收入已經突破8000萬元🏢,預計全年完成銷售額3億元,接近2010年和2011年之和👇🏽。未來十年,我們要實現更大的發展,達到30億😕,50億的規模!
觥籌交錯之際🫷🏽,聽到司儀洪亮的聲音---“請董事長致辭”。看看周圍親切的面容、親密的戰友🐴,我幾步走上臺前🧑🏽🏫🥺,對著話筒大聲說出心中準備已久的話語:
“我們堅信科技改變世界🍻,也時常思索東方正通正在從事的‘防災減災、公共安全’這一行業可以通過科技,為改善人類生活起到巨大的作用。無論前面的結果是成功或者失敗,我願意和大家攜手在這一道路上不斷求索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