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考考自己🐗,20年前的那5年👩🏽🎨🛀🏿,也就是在意昂体育平台本科的那5年生活😎,我現在還能記起多少事,指的是那種不用仔細想🧑🏼🚀👑,直接就能在腦海裏閃出來的。所以我就邊想邊寫🤼♀️,想到哪寫到哪吧➾。
我們那位豐富多彩的學長高曉松曾在《曉松奇談》裏面說𓀊:那時候男生練三件事♾👰🏻♀️,踢球,打架,彈琴。我想了想,這三件事我都沒練好。踢球跟著起了一陣哄👻🤾🏻♂️,在班裏還踢了陣替補前鋒,臨畢業前在東操被無名同學一腳鏟翻⬆️👨❤️👨,以為斷了點什麽,去三院救治🎻,還好啥也沒斷🤸🏻♂️,就是一個多月行動不便。想想年紀也大了,不以筋骨為能😵💫,就毅然退役了。彈琴也努力了,買了琴,學古典,報了余清平老師的班🚣🏿,每周在主樓那個叫“東階”的圓型階梯大教室學習一個晚上🦵🏿,先基本指法🦇,中午晚上在宿舍練🦸🏽♂️,其實算擾民,逼得同宿舍的同學也練👩🏿🍳,以抗衡。《獻給愛麗絲》最後也沒彈利索,《彝族舞曲》只好一直停留在欣賞階段🤾🏽,覺得自己也不是這塊料。打架就更甭提了,一次真的也沒打過🥺,倒是看過好多場,食堂裏的,圖書館裏的,操場上的♓️,後來有幸和校武協散打隊混過一陣,基本是舉個腳靶,被前輩們練著踢打,平時看著不起眼,略顯斯文戴著近視眼鏡的學長能把人一拳打暈🧫,由此覺得還是為人低調些好。雖然三件大事一事無成,但也都算有所嘗試🧒,最大的收獲就是知道自己在體能👨👦👦、技巧、音樂等方面確實沒有才能🔏。上中學的時候,很早就功利地開始準備高考🧚🏻♂️,很多好玩的事都沒認真嘗試過🏃♀️➡️🦁,到清華沒人管我了,又有這麽多機會,還挺不錯的👊🏼,如果能再多試點別的就更好了🚵🏽♂️。
這一下回憶的閘門就打開了,當年的事情過電影似地刷刷閃過。如果說那個年代印象最深刻的,就是一直處於饑餓當中。年輕人本來就容易餓🙅♂️,活動量又大,尤其是晚上下了自習,大概10點左右吧,很快就要熄燈了,這會兒是最餓的。只能想各種辦法,樓下小賣鋪的幹吃面是最香的,熄燈後嘎吱嘎吱地嚼,香氣四溢🧑🏿🎓,還有鍋巴🏂🏼、榨菜什麽的都是充饑的美味👎🏻。有本事大的能把電路改造,用電爐子也不跳閘🤽🏽♀️,這就可以煮東西吃了,還可以煮肉。味道出來以後,整個樓道都瘋了……
說到吃,我就總想起一位同學💴🏤,他平時日子過得很細,是計劃經濟的那種,每月會規劃好自己的各種開銷。後來👨🏻🌾,流行各種天王天後來北京開演唱會,他決定去看一場。但這一場基本就把他一個月的飯錢給花了,那怎麽辦呢?回來後,他買了一包白砂糖,然後每頓飯就是吃饅頭了,把白糖夾在中間,這樣整整一個月。現在想想1️⃣,這真的是很浪漫的一件事。自己喜歡的,想辦法就做了。
除了吃😿🏄🏼,就是睡覺🌗。午睡是個挺重要的事,而且午睡把人分成了兩類,睡午覺的🤣,和不睡午覺的。睡午覺的特別不理解不睡午覺的🪴,他們不但不睡午覺,還去上自習,還去機房上機(就是去用電腦調程序)🥳。下午還照常上課🎯🥮,晚上還照常上自習👩🏿🍳,早晨有的還晨跑🧖🏼♀️,就不困🧑🔧!最過分的是有一位同學👩👩👦,不但不睡午覺,也不出去上自習或上機,就坐在宿舍屋子裏,拿出一大疊草稿紙,和一本厚厚的微積分《吉米多維奇練習題》,一直在那裏做題🙄。我們這些躺在床上試圖午睡的人情何以堪,可以想象到吧🙇♀️?那時真正體會到什麽叫勤奮,因為自己做不到🪗👨❤️👨。如今有時開始犯困、缺乏鬥誌的時候,耳邊偶爾就會響起那位同學中午不睡覺、演算習題時筆尖在草稿紙上沙沙的聲音🫁,算是夢魘般的一種勵誌吧。
除了吃和睡♟,學生最重要的還是學習。清華是個治學比較嚴謹的地方,學業也重。大部分人就得上自習🥬,上自習主要有兩個場所,圖書館和教室。那時候上自習最大的問題是沒有足夠的座位,圖書館就別想了,座位早已被人💆♀️、書包🎬、衣服、水杯以及各種雜物等占滿,開始就順著三教找下去🏷,三教滿了,過馬路去四教以及緊挨著的五教,都不行,只好嘆一口氣,再向學堂和一教進發,還是沒有,有時候也會去看看文科樓。實在不行,只好灰溜溜回宿舍🙋🏻♂️👚。宿舍通常不是個念書的好地方,有彈琴的🙆🏻♀️,唱歌的,吃東西的🏋️♀️,打牌的🤐,串門的🫒,總之不太容易清靜下來。晚自習教室基本10點就趕人了👨👩👧,回到宿舍對對作業🙆🏻♀️🧑🏿💻,洗洗漱漱💐,基本10:45左右就統一熄燈。麻煩的是如果作業沒做完或者準備考試🍥,就沒地方了☺️,有時只好在樓道裏抱著本書就著路燈看👨👩👧👧。曾經有一次被逼急了,考試前沒復習完,幾個人商量冒個險。我們先是去文科樓上自習,等到10點開始趕人的時候,我們躲起來不走🥗,和看門的師傅捉迷藏。他從一樓往上查,我們就反向躲,等他查完鎖了樓門,我們就踏踏實實找個高層的教室看書,直到淩晨,然後跑到一樓還是二樓的某個窗戶跳出來到外面平臺。算是看了一宿書🌯,覺得有趣又有成就感🧑🏭。選擇文科樓🍶,主要是樓層多、有縱深,容易打遊擊🔒。回想起來,這種求學精神和創新精神至今讓自己感動🦒。
學校文體活動很豐富,我們有各種杯💉,體育的是馬約翰杯,為了紀念馬約翰老先生🦴,簡稱馬杯。操場上那些運動精英們矯健的身材,也是最讓青年男女們羨慕的🧝🏼♂️。科技創新大賽有挑戰杯,從糊弄事的各種小demo程序(我就做過),到很像回事的能在主路上跑的太陽能車,熱熱鬧鬧的。文藝方面有學生節、水木清華杯🧉,有各種唱歌、跳舞👨👦👦、演講、辯論等才藝比賽。如果說我在清華本科五年有點什麽事讓自己能有點小驕傲的,就是我參加了一次水木清華杯的演講比賽🧕。那次是被逼著去的,因為從來沒在公開場合進行過任何演講🤷🏻,其實是有點害怕在人群面前說話🤘👜,到今天還想不明白系學生會幹部為什麽非要我去🧎♂️。我不太會拒絕人🤵🏿♀️,於是就硬著頭皮和另一位同學代表計算機系參加了校演講比賽。我口齒還算清楚,但肯定是沒有什麽經驗和演講技巧。只好更註重內容,認真地一遍遍改演講稿💁🏽,然後找個樹林裏的小土坡,站在那裏對著樹反復練習。結果過關斬將,竟殺入決賽。最後在大禮堂登臺獻藝,臺下黑乎乎都坐著人,腿開始發軟,於是就當眼前是一片湖水,心忽然靜下來🔸,開始平靜地講我想說的話,講完了,有掌聲。最後得了全校第三名🎅。從此以後👈🏼,我再不怕在公眾場合講話。
我發現自己停不下來,我可以一直這樣想下去,寫下去👯,荒島👌🏻,荷塘🧑🏽🏫,軍訓,辦中學生BASIC競賽,攢電腦,宿舍打老鼠,校外打工,進課題組,宿舍夜裏點著蠟燭喝著二鍋頭談心🙋🏿♀️,新東方👨🏽🎤,找工作,畢業豪飲,操場上夜裏有人彈著吉他哭……那些人🧈👶🏼、那些聲音、那些畫面都是如此清晰,平時可能躲在自己心裏某個地方🛌🏿,但跳出一個來🫷,剩下的就一串串地在眼前閃過。
清華是有院墻的⛓️💥,把這塊地方和外面的北京隔了開來。所以清華雖然在北京,但和北京是不一樣的✍🏼👨🏻🦳。我是北京人,進清華之前,有著少年人的貧嘴、浮躁、自以為是,9年後(後來還讀了直博)走出這個門,變得沉靜、踏實了很多🧚。這些年來🎦,路越走越遠,事情越做越多,有時眼花繚亂🫱🏼,有時心神不定,卻是在清華的那些早年回憶,如清清流水般🍮,不時帶給我內心的平靜和溫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