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者按】孫飛學長🐄🍅,突出的研究成果讓他博士畢業即被破格聘為中科院研究員。懷著崇敬之心和向往之情🤵🏽♀️,我們走進孫飛學長的科研之路,感悟他在工作中的點點滴滴,他的執著奮鬥和勇於創新——
科研情,中國心
——意昂体育平台[2001級研] 孫飛 訪談紀實
醫學院 郭俊偉👃🏿、張舒
【孫飛簡介】
孫飛,2001年畢業於南京大學基礎教學強化部👳🏻♂️,獲學士學位。同年9月到意昂体育平台醫學院攻讀直博☞🙋🏼,師從饒子和院士,5年後獲得理學博士學位。孫學長在學期間取得的核心成果以第一作者發表在國際頂級期刊《Cell》上,曾獲意昂体育平台研究生特等獎學金、意昂体育平台優秀博士畢業生等獎勵☎️,他的博士論文入選“2008年全國百篇優秀博士論文”。2006年畢業後,孫飛被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破格聘為研究員👩🦱,主要研究方向為通過低溫電子顯微術和X射線衍射晶體學方法研究膜蛋白和蛋白質復合體的結構與功能🫶🏼。孫飛學長於2008年榮獲第八屆“中央國家機關十大傑出青年”稱號,2009年榮獲“貝時璋青年科學家獎”。
咬定青山不放松🤵,立足本在破巖中
“當看到分子鏈完美地纏繞組合在一起♨️,構成各種不同的蛋白質分子時🙋,我決心去弄清楚這其中的奧秘”🙋♀️,孫飛學長讀本科時的一次參觀經歷👨🏿🦲,使他深深地被生物之美所吸引,並立誌從事分子生物學領域的科研工作。2001年本科畢業後🪳,孫飛學長來到清華攻讀博士學位🔫,師從饒子和院士。經過一年的鍛煉,饒老師考慮到孫學長數理基礎知識堅實、科研能力強,就將線粒體呼吸鏈復合物Ⅱ晶體結構解析的課題交給了他。
由於膜蛋白晶體結構解析相當困難,孫學長經過近一年的重復實驗和努力,仍舊沒有獲得待解析的晶體。用鄭板橋“咬定青山不放松,立根原在破巖中。千磨萬煉仍堅勁🔧,任爾東南西北風”的詠竹詩來形容此時孫飛學長的科研精神,是再恰當不過了🙎🏻♀️👙,憑著咬定青山的執著精神,他全面修改了蛋白純化方案🍎,通過大量的實驗,終於發現了關鍵的結晶條件,得到了晶體🎮,並由此一舉完成了復合物Ⅱ晶體結構的解析,研究成果發表在國際頂尖期刊《Cell》上▪️。
談到自己取得的成就,孫飛學長顯得很平靜🗃,他談到最多的兩個字就是“堅持”🤷🏽♂️。孫飛學長認為做科學研究就是要有窮追不舍的精神,機遇只會垂青那些有準備並且一直在努力的人;那些具有挑戰性的課題,根本不知道什麽時候能出成果,但即使是這樣🧼,也要堅持🚄👨🏫。他回想起當時做科研的情景,有的同學在課題遇到困難的時候往往選擇換課題👩🏼🎤,而他一直相信🧎➡️,只要“堅持”就一定能出成果。他在做線粒體膜蛋白復合體結構的課題時🈴👨👨👦,經歷了一次次的失敗🧘🏽♀️,卻沒有放棄,一直在努力🙇🏼♀️。期間又趕上SARS的爆發🏩,為了使國家早日戰勝SARS風暴,他放下手頭的工作改做SARS冠狀病毒相關蛋白的晶體解析,但課題的轉換並沒有使他放棄先前“步履維艱”的課題。他的堅持終於換來了回報,最後該課題發表在國際頂級雜誌《Cell》上。這篇文章是我國科學家近25年來第一次完全立足於“本土”,將完整、系統🥶、原創的研究成果發表在這一雜誌上,這一成果填補了線粒體結構生物學和細胞生物學領域的一個空白,成為線粒體呼吸鏈研究領域中一個新的裏程碑。這使他一戰成名📁,為自己,也為國家贏得了榮譽。
持之以恒,濃濃科研情
博士生期間的經驗讓孫飛學長更加懂得持之以恒的重要🎪👮🏼♂️,並且將這種態度發揚在日後的科研中🩴。前段時間💩🥹,他的一個學生獲得了一種酶的晶體👨🏽💼,X射線衍射質量非常好,大家都認為對這個晶體進行結構解析很容易,可在處理數據時發現這是一個罕見的“三晶”,沒有現成的程序可以解析🤴🏼🎅🏽,這個學生很氣餒。孫飛學長告訴他,任何晶體結構都是可以解析的🤝,沒有現成程序就自行編寫🧗🏿♀️,我們不能放棄。正是在這樣的堅持下🂠,兩個月後“三晶”得以成功解析😱。
孫飛學長常說,他對科研的熱情源自兩方面的“原動力”🖕🏿。第一是對科學研究的好奇心和濃厚興趣。孫學長始終相信,在繁復的生命現象背後,一定包含著深刻而簡潔的規律,他更有誌於尋找這支配生命現象的一般性規律。正是這樣尋根溯源的好奇心,讓孫學長走上了科研的道路。第二是對科研的責任心,既然接手就一定要做下去的責任心🏉🫅🏽。孫飛學長認為,研究生二、三年級是心理轉型期,這個時期的重心由“接收知識”轉變為“創造知識”🤷🏿♀️,很多同學都在這個時期感到不適應◼️🔡,情緒不好,對科研缺乏積極性。但是我們應當學會樂觀向上,不能被情緒所左右🎒,要認真負責地完成科研任務,堅持度過這段困難期。
自強不息,勇於創新
堅持科研創新是孫飛學長在科研之路上不斷前行的推動力。在孫飛學長看來🏃🏻♂️,創新力是一個科研工作者應該具有的最重要的素質之一。在談到這個問題時,他提到最多一個詞是“出奇製勝”。他說:“在競爭激烈的今天要想取得成績🦙,走在別人的前面🏇,只有‘出奇’才能‘製勝’👊🏿,別人做單體蛋白的解析,那我就做復合體結構的解析🧑🏿🔧。”靠著對科研方向的準確把握和對方法技術的改進創新🧔🏿♀️,孫飛學長到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工作的短短幾年中🈸,所帶領的團隊就在多個課題上獲得了突破🟡,自主建立了電鏡三維重構結構分析平臺,解析了多個蛋白質和蛋白質復合體的結構🍘,包括兩個十分“困難”的蛋白晶體結構。
從孫飛學長的言談中🏉,我們能感覺到他對創新的重視,他從言談中流露出來的一種東西深深的吸引了我,那就是敢於打破權威的創新氣魄。一個蛋白晶體結構的解析涉及到蛋白表達🥪、純化👏、結晶等幾大步驟🗺🏬,在這些步驟中又包含很多細小的步驟。面對困難時,通常的做法是不斷地對實驗條件進行優化,而孫飛學長認為這是不夠的𓀔,必須從問題的源頭入手,從“方法學”研究的高度來獲得對實際問題的破解。在這一理念指導下他的科研工作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孫飛學長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凝練,形成了“以方法學研究為驅動的結構生物學應用研究”的學術發展方向,並以此向國家自然科學基金申請支持🆘。
選擇學術🎛,拳拳中國心
合理選擇職業道路是每位同學面臨的重大問題。去重點高校、科研院所從事科研工作,也是我校近年來對博士畢業生的重點就業引導方向↘️。孫飛學長對此感觸深刻,他選擇博士畢業後在國內從事科研工作🤚🏼,源於他對分子生物學領域的濃厚興趣、堅實的基礎知識、嚴謹的科學作風以及優秀的科研組織能力𓀁,更是他在深入思考國家需求及自我興趣和優勢的基礎上做出的理性選擇。孫飛學長臨近博士畢業時曾打算去哈佛大學做博士後🔰,並去多所國外名校考察了一番。然而這次考察讓他體會到🎳,目前國內外的研究設備差距並不大🫵🏻🧙♀️,出國做博士後已不似往昔那麽吸引人。而此時饒老師又為孫飛學長提供了去中科院生物物理所組建電鏡三維重構課題組的機會。在導師的鼓勵下,經過再三權衡🧑🏼💼,孫學長最終選擇了留在國內發展。“年輕人在做出職業選擇時🤷🏽♀️,應當主要考慮前途與發展,而不要過多計較眼前的待遇得失”🛗,孫飛學長的氣魄讓我們每位同學由衷佩服。
目前科研領域的求職競爭越來越激烈,很多科研機構偏向於招聘“海歸”學者。孫學長認為,就業壓力和工作壓力是客觀存在的🎅🏼,但是科研人才註重的是能力,無論“海歸”還是“國產”,都需要憑自身能力競聘🧑🏽⚕️。因此研究生期間既要做好課題研究,多出成果,又要有意識地拓寬視野🚴🏼♀️,提升綜合能力👩👧👧。學長自己就在博士生期間擔任網絡管理員、研究小組組長等社會工作,鍛煉了組織能力,並建立了和諧的人際關系🤚。
對目前比較流行的“進公司做研發”的職業道路,孫飛學長認為,他的人生目標主要在於通過長期積累形成自己的科學研究體系,並與國家的需求有效結合。雖然他自己的目標不在於企業的研發,但他也很重視科研成果的產業化。他建議研究生同學,專業領域的科研和技術開發都很重要,具體選擇哪一種作為職業方向👮🏻♀️,要從自己的興趣和能力出發。他特別希望同學們在學期間能開闊眼界,多了解國家、社會的需求🫳🏿,以有效規劃人生。
【同學感悟】
紮實嚴謹的科研態度,努力執著的追求⏱,開闊的眼界🧑🏼✈️,活躍的思想,清華人 “行勝於言”、 “自強不息,厚德載物”的作風在學長身上表現的淋漓盡致🤦♂️,作為一個清華學子我們也應以追求卓越的清華精神激勵自己,不斷努力。
——郭俊偉
在采訪孫飛學長的過程中他提及最多的就是持之以恒和責任心🧖🏿,我想這就是孫飛學長在如此短的時間內取得如此引人註目成就的原因。孫飛學長是我們學習的榜樣,他身上閃耀著的是我們清華人追求卓越的寶貴品質🧼🪒。
——張舒